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豪平声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共9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挥毫抽毫宣毫五色毫小毫凤毫冻毫舐毫
秋毫兔毫秃毫染毫拈毫寿毫蒜毫濡墨挥毫
一毫霜毫摛毫采毫中山毫手毫单毫中山玉兔毫
丝毫白毫玉兔毫笺毫健毫驰毫颊上三毫引毫
含毫紫毫诗毫吮毫管毫厘毫九牛一毫末毫
纤毫吟毫长毫醉毫锋毫鼠毫兼毫光毫
濡毫眉毫丹毫弱毫素毫青毫蚊毫齐毫
分毫玉毫栖毫润毫五云毫貂毫蛟毫黑毫
援毫寸毫银毫仙毫修毫腐毫逸毫柔毫
彩毫笔毫秋兔毫涓毫锱毫贼毫吮笔,吮毫毚毫

词语解释:挥毫  拼音:huī háo
运笔。谓书写或绘画。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张旭 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登高斋》之三:“挥毫更想能一战,数窘乃见诗人才。”《水浒传》第三九回:“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理惠拉壁画〈贫人之夜〉说明》:“生地壁画(Fresco)者,乘灰粉未干之际,即须挥毫傅彩,是颇不容易的。”
词语解释:秋毫  拼音:qiū háo
(1).亦作“ 秋豪 ”。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喻细微之物。《商君书·错法》:“夫 离朱 见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孙子·形》:“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秋毫之赠不入于门,纸笔之用皆出私财。” 宋 王安石 《收盐》诗:“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豪。”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呼卢博簺穷昼夜,百万一掷同秋毫。”
(2).指毛笔。 南朝 宋 鲍照 《飞白书势铭》:“秋毫精劲,霜素凝鲜,霑此瑶波,染彼松烟。” 唐 王雝 《怀素上人草书歌》:“铜瓶锡杖倚閒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唐 朱逵 《怀素上人草书歌》:“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词语解释:一毫  拼音:yī háo
一根毫毛。比喻极小或很少。《列子·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宋 苏轼 《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如今 韩生 吉帖婚书,并无一毫虚谬。”《镜花缘》第九五回:“向日在家屡要学剑,奈教师此道不精,不过敷衍教了两个势子,却是一毫无用。”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他更从利害远近种种方面着想,觉得回去终于是天经地义。便把恼恨搁在一旁,脸上也不露一毫形色。”
词语解释:丝毫  拼音:sī háo
细微之至。丝、毫都表示极小或极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贾诚以求位,鬻言以干禄,或无丝毫之益,而有不省之困。” 宋 司马光 《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然当官公直,能知小民情伪,吏不敢以丝毫欺也。” 明 徐渭 《边词》之十一:“ 葛那 颈险断胡刀,驀手攀頦按得牢。归向镜中嫌未正,特搓过左一丝毫。” 冰心 《寄小读者》八:“远远几簇楼窗的灯火,繁星般的灿烂,但不曾与我以丝毫慰藉的光气。”
词语解释:含毫  拼音:hán háo
含笔于口中。比喻构思为文或作画。 晋 陆机 《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唐 钱起 《春夜过长孙绎别业》诗:“含毫凝逸思,酌水话幽心。” 元 程鉅夫 《舜举画棠梨练雀》诗:“含毫心欲醉,开卷眼还醒。” 周祥骏 《寄钝剑》诗:“到眼都疑红泪溅,含毫期与素心宜。”
词语解释:纤毫  拼音:xiān háo
亦作“纎豪”。 极其细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君秉国之钧,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清修公正,纤毫无私。” 唐 杜甫 《夏夜叹》:“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朱子语类》卷十八:“前圣后圣心心一符,如印记相合,无纎豪不似处。”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噶雄》:“月射四壁,纤毫毕照。” 叶圣陶 《倪焕之》六:“这可爱的剪影,纤毫不漏地印在 焕之 的眼里,同时也印在他的心里。”
词语解释:濡毫  拼音:rú háo
濡笔。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唐 韦应物 《酬刘侍郎使君》诗:“濡毫意僶俛,一用写悁勤。”《镜花缘》第五三回:“ 亭亭 正在磨墨濡毫,忽见 红红 、 婉如 从外面走来。” 吴沛霖 《淡卿出团扇索诗为题两绝》之一:“拟将雅意深深却,看汝濡毫兴已狂。”
词语解释:分毫  拼音:fēn háo
形容极细微或极少量。 汉 傅毅 《七激》:“涔养之鱼,膾其鲤魴,分毫之割,纤如髮芒。”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盈乎万钧,必起於錙銖,竦秀凌霄,必始於分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覬覦分毫,錙銖必较,素所鄙夷,而弗屑者也。”
词语解释:援毫  拼音:yuán háo
执笔。 唐 方干 《李侍御上虞别业》诗:“真为援毫方掩卷,常因按曲便开尊。”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所和韩康公忆持国》之一:“援毫欲作衣冠表,盛事终当继八 萧 。” 明 刘基 《题仲山和尚群鱼图》诗:“上人安知身非鱼,援毫貌出态更殊。”
词语解释:彩毫  拼音:cǎi háo
画笔;彩笔。亦指绚丽的文笔。 唐 温庭筠 《塞寒行》:“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宋 晏殊 《胡捣练》词:“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研朱露,蘸彩毫。这新词全费敲。”参见“ 彩笔 ”。
犹綵笔。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一:“五色綵毫裁凤詔,九重天子豁龙颜。”参见“ 綵笔 ”。
词语解释:彩笔  拼音:cǎi bǐ
(1).五彩之笔。 晋 潘岳 《萤火赋》:“羡微虫之琦瑋,援彩笔以为铭。”
(2). 江淹 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晚年又梦一个自称 郭璞 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词藻富丽的文笔。 宋 贺铸 《青玉案》词:“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清 杜岕 《游白燕庵》诗:“雕鏤饰文杏,彩笔夹歌謳。”《说唐》第一回:“怪是史书收不尽,故将彩笔补奇女。”
《南史·江淹传》:“﹝ 江淹 ﹞又尝宿於 冶亭 ,梦一丈夫自称 郭璞 ,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 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后遂以“綵笔”称五色笔,比喻美妙文才。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綵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人韵》词:“当年綵笔赋《芜城》。忆平生,若为情?” 清 厉鹗 《东城杂记·东皋隐者》:“诗句兴来题綵笔,道心悟后付朱絃。”
词语解释:彩笔  拼音:cǎi bǐ
(1).五彩之笔。 晋 潘岳 《萤火赋》:“羡微虫之琦瑋,援彩笔以为铭。”
(2). 江淹 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晚年又梦一个自称 郭璞 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词藻富丽的文笔。 宋 贺铸 《青玉案》词:“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清 杜岕 《游白燕庵》诗:“雕鏤饰文杏,彩笔夹歌謳。”《说唐》第一回:“怪是史书收不尽,故将彩笔补奇女。”
《南史·江淹传》:“﹝ 江淹 ﹞又尝宿於 冶亭 ,梦一丈夫自称 郭璞 ,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 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后遂以“綵笔”称五色笔,比喻美妙文才。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綵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人韵》词:“当年綵笔赋《芜城》。忆平生,若为情?” 清 厉鹗 《东城杂记·东皋隐者》:“诗句兴来题綵笔,道心悟后付朱絃。”
词语解释:抽毫  拼音:chōu háo
抽笔出套。亦借指写作。 唐 吴融 《壬戌岁阌乡卜居》诗:“六载抽毫侍禁闈,不堪多病决然归。” 明 李东阳 《廷韶文敬联句见寄迭前韵》:“日长秋馆罢抽毫,自在閒庭落麈毛,忽有词章传二妙,敢将名姓託三豪。” 清 冯桂芬 《与曾揆帅书》:“窃自念脚鞾手板,则夙愿不及,抽毫进牘,则目力不胜,内外无一可,出山之志,长此已矣。”
词语解释:兔毫  拼音:tù háo
(1).兔毛。《初学记》卷二一引 晋 王羲之 《笔经》:“ 汉 时诸郡献兔毫,出 鸿都 ,惟有 赵国 毫中用。时人咸言兔毫无优劣,管手有巧拙。”
(2).用兔毛制成的笔。亦泛指毛笔。 唐 罗隐 《寄虔州薛大夫》诗:“海鹏终负日,神马背眠槽,会得窥成绩,幽窗染兔毫。” 金 萧贡 《假梅》诗:“莫道 去非 诗破的,兔毫那解写花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 吴兴 自兔毫外,有鼠毫、羊毫二种。” 清 龚自珍 《鹧鸪天》词:“兔毫留住伤心影,输与 杭州 老画师。” 叶圣陶 《六幺令》曲:“兔毫在握,賡续前书尚心热。”
词语解释:霜毫  拼音:shuāng háo
(1).白色兽毛。《宋书·礼志三》:“霜毫玄文,素翮頳羽。” 明 田艺蘅 《白鹿赋》:“雪毳含辉,霜毫出浴,洁若凝冰,素如琢玉。”
(2).借指白兔。 唐 元稹 《月三十韵》:“蓂叶标新朔,霜毫引细辉。” 明 徐渭 《书画兔中有一白雏》诗:“中有霜毫真逸足,腾身高入月明中。”
(3).指毛笔。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大人呵尚兀自高擎着玉液来酬我,你待浓蘸着霜毫敢抹谁?”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四:“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4).白色须发。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雪刺满头》:“ 宋璟 《求致仕表》云:‘臣窃禄簪裳,备员廊庙,霜毫生頷,雪刺满头。’”
(5).白色的光芒。寒光。 唐 鲍溶 《送罗侍御归西台》诗:“诗情分绣段,剑彩拂霜毫。”
词语解释:白毫  拼音:bái háo
(1).白毛。 晋 王嘉 《拾遗记·春皇庖牺》:“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鬚垂委地。”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左耳有一白毫,长二尺餘。” 唐 皮日休 《公斋四咏·小桂》:“叶彩碧髓出,花状白毫蕤。”
(2).见“ 白毫相 ”。
(3).泛指白色的光芒。 宋 苏轼 《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
(4).指毛笔。 宋 黄庭坚 《林为之送笔戏赠》诗:“病在惜白毫,往往半巧拙。”
词语解释:白毫相  拼音:bái háo xiāng
如来 三十二相之一。佛教传说 世尊 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名“白毫相”。《佛藏经下·了戒品九》:“ 如来 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於百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法华经句解·序品》:“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亦省作“ 白毫 ”。 南朝 梁简文帝 《迦叶佛像铭》:“慧雨自垂,仁风永扇。照耀白毫,半容月面。” 唐 白居易 《画西方帧记》:“白毫大光,应念来感。”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灵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邂逅》:“倘然现白毫,仗诸品圆明照。”
词语解释:紫毫  拼音:zǐ háo
紫色兔毛。亦指用以制成的笔。 唐 白居易 《紫毫笔》诗:“ 江 南石上有老兔,喫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 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其餘有与谁为伴侣?有吟砚紫毫笺数幅,壁上瑶琴几上书。” 张天翼 《速写三篇·“新生”》:“他用 老潘 送给他的那支小紫毫,写着带 李北海 笔意的一笔字。”
词语解释:吟毫  拼音:yín háo
写诗的笔。 元 宋无 《垂虹亭秋日遣兴》诗:“吟毫醉蘸 吴江 水,写与骑鲸 李謫仙 。”
词语解释:眉毫  拼音:méi háo
眉中长毛。亦泛指眉毛。 唐 陆龟蒙 《和题支山南峰僧韵》:“眉毫霜细欲垂肩,自説初栖海岳年。” 宋 王禹偁 《寄赞宁上人》诗:“眉毫久别应垂雪,心印休传本似灰。”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一:“谚云:眉毫不如耳毫,耳毫不如老饕。故 苏东坡 作《老饕赋》。”
词语解释:玉毫  拼音:yù háo
(1).指佛眉间白毫,佛教谓其有巨大神力。 南朝 宋 鲍照 《佛影颂》:“金光絶见,玉毫遗覿。”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王琦 注:“《法华经》: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吒天。”
(2).指佛像。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僧正教》:“缄匿玉毫,封印金掌。”
(3).白毛。 明 王世贞 《赵承旨天闲五马图歌》:“玉毫如霜落劲刷,俶儻暂摄归优游。”
词语解释:寸毫  拼音:cùn háo
毛笔的代称。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诗:“文兮乏寸毫,武也无尺铁。平生所韜蓄,到死不开豁。” 肖乾 《栗子》:“他看到裁纸的,挥着寸毫的,研墨的。”
词语解释:笔毫  拼音:bǐ háo
笔头上的毛。《陈书·儒林传·郑灼》:“ 灼 家贫,抄义疏以日继夜,笔毫尽,每削用之。” 唐 姚合 《谢汾州田大夫寄茸毡葡萄》诗:“晓起题诗报,寒凘满笔毫。”
词语解释:宣毫  拼音:xuān háo
指 宣城 所产的毛笔。 唐 王建 《宫词》之七:“ 延英 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牀。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 薛书记 ﹞醒来乃作《十离》诗献府主:‘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牋纸上撒花琼。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 羲之 手裡擎。’”《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 娉娉 ﹞徐入生室,取宣毫,写絶句一首于生练裙上,投笔而去。”
词语解释:秃毫  拼音:tū háo
脱毛的笔。 宋 范成大 《朋元见寄二绝次其韵》之二:“不惜狂言棖忌讳,秃毫冰砚竟无奇。” 胡怀琛 《与仲兄夜话》诗:“兄弟相看覊旅日,秃毫短烛写残诗。”
词语解释:摛毫  拼音:chī háo
犹摛笔。 明 李东阳 《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摛毫出组製,把玩惊词林。”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内阁中书》:“有谢友人贺啟云:‘鎩羽南宫,方笑中眉无勇;摛毫东掖,忽欣除目有名。’”
词语解释:玉兔毫  拼音:yù tù háo
(1).白兔的毫毛。喻月的光芒。 唐 李群玉 《七月十五夜看月》诗:“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2).指毛笔。 五代 齐己 《寄黄晖处士》诗:“ 蒙氏 艺传 黄氏 子,独闻相继得名高;锋鋩妙夺金鸡距,纤利精分玉兔毫。” 元 张昱 《辇下曲》之二十:“星河骑士知唯马,惯识金牋玉兔毫。”
词语解释:诗毫  拼音:shī háo
写诗之笔。 宋 吕陶 《云顶山》诗:“尽手矜妙逸,诗毫事奔骋。”
词语解释:长毫  拼音:cháng háo
(1).细长的毛。 唐 岑参 《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诗:“主人 东溪 老,两耳生长毫。”
(2).锋颖较长的毛笔。 唐 张怀瓘 《隶书赞》:“长毫秋劲,素体霜妍。”
词语解释:丹毫  拼音:dān háo
(1).朱笔。 五代 谭用之 《送丁道士归南中》诗:“服药几年期碧落,验符何处呪丹毫。”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二:“屋瓦自惊天自笑,丹毫圆折露华瀼。”
(2).泛指笔。 清 松琴 《女学生入学歌》:“脂匳粉盒次第抛,伏案抽丹毫。”
词语解释:栖毫  拼音:qī háo
亦作“栖毫”。 谓停笔。 唐 刘知几 《史通·直书》:“ 陈寿 、 王隐 咸杜口而无言, 陆机 、 虞预 各栖毫而靡述。” 宋 孙仅 《勘书》诗:“栖毫思确解,废卷恨亡篇。”
词语解释:银毫  拼音:yín háo
(1).指煮茶用的毫瓯。上有白纹如兔毫,故名。 宋 陆游 《初寒在告有感》诗之一:“银毫地緑茶膏嫩,玉斗丝红黑瀋宽。”参阅 宋 蔡襄 《茶录·茶盏》
(2).指毛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挥洒银毫,旧句他知道。”
(3).即银角子。云南酒歌《香花蜡烛迎红军》:“进城三天开大会,大洋银毫分穷人。”京剧《红色娘子军》第一场:“我这儿有两个银毫,你带着,路上用。”
(4).指铝质分币。《小说月报》1981年第2期:“此时连买盒火柴的银毫子也没有。”参见“ 银角子 ”。
词语解释:银角子  拼音:yín jiǎo zǐ
清 末以来银辅币的俗称。
词语解释:秋兔毫  拼音:qiū tù háo
指毛笔。因用秋季兔的毫毛所制,故称。 宋 黄庭坚 《刘晦叔洮河绿石研》诗:“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宋 陈与义 《和张规臣水墨梅》之四:“含章簷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词语解释:五色毫  拼音:wǔ sè háo
五色笔。 唐 方干 《再题路支使南亭》诗:“睡时分得 江淹 梦,五色毫端弄逸才。” 明 屠隆 《綵毫记·散财结客》:“长物浮云,不散还须耗,留取花生五色毫。”详“ 五色笔 ”。
词语解释:五色笔  拼音:wǔ sè bǐ
(1).几种颜色的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安安先生》:“先生好读书,老而弥篤,案头尝置五色笔,见载籍中有人地事蹟年月先后可疑者,必釐而点乙之。” 周祖谟 《〈世说新语笺疏〉前言》:“本书经始于一九三七年,曾分五色笔以 唐 宋 类书和 唐 写本《世说》残卷校勘今本。”
(2).五彩妙笔。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淹 罢 宣城郡 ,遂宿 冶亭 ,梦一美丈夫,自称 郭璞 ,谓 淹 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 淹 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復成语,故世传 江淹 才尽。”《宋史·范质传》:“ 质 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 沉昌眉 《和弟》诗:“夜梦五色笔,日拥百城书。”
(3).喻文才。 唐 李商隐 《县中恼饮席》诗:“若无 江氏 五色笔,争奈 河阳 一县花。”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辨正》:“ 潘彦庶 少有五色笔,本州亟荐送。”
词语解释:染毫  拼音:rǎn háo
濡墨挥笔。指作诗、文、书、画等。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顾骏之》:“天和气爽之日,方乃染毫。”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禹锡述旧言怀赠二君子》诗:“染毫东国素,濡印 锦溪 砂。” 清 姚鼐 《游赡园和香亭》诗:“暇日聊陈讌,临风一染毫。”
词语解释:采毫  拼音:cǎi háo
彩笔;绚丽的文笔。 心青 《二十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游艺》:“纤腕运时欺皓雪,采毫挥处落云烟。”参见“ 彩笔 ”。
词语解释:彩笔  拼音:cǎi bǐ
(1).五彩之笔。 晋 潘岳 《萤火赋》:“羡微虫之琦瑋,援彩笔以为铭。”
(2). 江淹 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晚年又梦一个自称 郭璞 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词藻富丽的文笔。 宋 贺铸 《青玉案》词:“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清 杜岕 《游白燕庵》诗:“雕鏤饰文杏,彩笔夹歌謳。”《说唐》第一回:“怪是史书收不尽,故将彩笔补奇女。”
《南史·江淹传》:“﹝ 江淹 ﹞又尝宿於 冶亭 ,梦一丈夫自称 郭璞 ,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 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后遂以“綵笔”称五色笔,比喻美妙文才。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綵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人韵》词:“当年綵笔赋《芜城》。忆平生,若为情?” 清 厉鹗 《东城杂记·东皋隐者》:“诗句兴来题綵笔,道心悟后付朱絃。”
词语解释:笺毫  拼音:jiān háo
纸笔。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韦蟾》:“ 蟾 曾书《文选》句云:‘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以牋毫授宾从,请续其句。”
词语解释:吮毫  拼音:shǔn háo
犹吮笔。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一旦吮毫,天真自露。”
词语解释:醉毫  拼音:zuì háo
指醉后所作之诗、画。 宋 秦观 《次韵公闢即席见寄》:“赖有醉毫吟更苦,他年分作句图夸。”
词语解释:弱毫  拼音:ruò háo
指毛笔。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词语解释:润毫  拼音:rùn háo
润笔。《太平广记》卷二五五引 唐 卢言 《卢氏杂说》:“ 唐 宰相 王璵 好与人作碑誌,有送润毫者,误扣右丞 王维 门。”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席大光 ﹞立以文房玩好之物尽归之,预储六千緍而润毫。”
词语解释:仙毫  拼音:xiān háo
指皇帝所用之笔。 唐 刘禹锡 《代谢手诏表》:“特紆睿思,亲洒仙毫;降自九重,粲然五色。”
词语解释:涓毫  拼音:juān háo
亦作“ 涓豪 ”。 喻微末。《宋书·王僧达传》:“自处官以来,未尝有涓豪之积。”《旧唐书·崔彦昭传》:“不烦内库,有助涓毫;不假外藩,有进丝发。” 宋 苏舜钦 《杜公让官表》:“虽无勤瘁,无补涓毫。”
词语解释:小毫  拼音:xiǎo háo
(1).小毛笔。 唐 郑谷 《温处士能画鹭鹚以四韵换之》:“闻説小毫能纵逸,敢凭轻素写幽奇。” 宋 晁补之 《酬李唐臣赠山水短轴》诗:“ 齐 紈如雪 吴 刀裁,小毫束笋縑囊开。”
(2).旧时俗称小银角子为“小毫”。
词语解释:拈毫  拼音:niān háo
见“ 拈毫弄管 ”。
词语解释:拈毫弄管  拼音:niān háo nòng guǎn
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一折:“且喜这所在,涧谷幽深,林峦雅秀,森列于明窗浄几之外,默助我拈毫弄管之神。”亦省作“ 拈毫 ”。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贫尼少时也学拈毫,自摩顶以来,十年不作綺语了。” 清 缪艮 《珠江名花小传》:“偶尔拈毫,非相知有素者,不轻持赠也。” 胡韫玉 《雨窗感怀》诗:“夜坐拈毫闷莫排,风风雨雨满庭阶。”
词语解释:中山毫  拼音:zhōng shān háo
用 中山 兔毛所制的笔。常用为名笔的代称。 唐 李白 《殷十一赠栗冈砚》诗:“ 殷侯 三玄士,赠我栗冈砚。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 王琦 注引 王羲之 《笔经》:“诸郡毫,惟 中山 兔肥而毫长,可用练熟绢也。” 宋 梅尧臣 《依韵和石昌言学士求鼠须笔之什》:“ 江 南飞鼠拔长尾,劲健颇胜中山毫。”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拂素楮鹅溪蠒,蘸中山玉兔毫。”
词语解释:健毫  拼音:jiàn háo
刚健的笔。谓善于为文。 唐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健毫惊綵凤,高步出冥鸿。” 宋 王禹偁 《滁州全椒县宝林寺重修大殿碑》:“兹殿之碑,非公而谁?健毫不抽,实寺之羞。”
词语解释:管毫  拼音:guǎn háo
指笔。亦指执笔之人。 明 徐渭 《拟上督府书》:“生叨奉管毫,辱下客,愧古国士之流。” 明 徐渭 《赠沉母序》:“人固不可以无实,至於实之名否,则其权不在管毫,而在组綬也的然矣!”
词语解释:锋毫  拼音:fēng háo
指笔锋。《说郛续》卷四六引 明 杨慎 《墨池琐录》:“墨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锋毫。”
词语解释:素毫  拼音:sù háo
(1).指毛笔。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 上林 花鸟写生綃,禁本 钟 王 点素毫。” 清 湘灵子 《轩亭冤·喋血》:“蘸素毫,拟硃票,案情曲折心儿恼。”
(2).即白毫。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佛教传说世尊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五 须弥山 ,放之则有光明。初生五尺,成道时一丈五尺,名白毫相。见《观无量寿佛经》。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素毫月举,腾光於梵室;妙趾神行,布武於椒殿。”
词语解释:五云毫  拼音:wǔ yún háo
即五色笔。 唐 李咸用 《读修睦上人歌篇》:“珊瑚高架五云毫,小小不须烦藻思。”
词语解释:修毫  拼音:xiū háo
(1).长的毫毛。 晋 傅玄 《笔赋》:“简俢毫之奇兔,选珍皮之上翰。”修,一本作“ 脩 ”。
(2).指手笔。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仕也者,欲以为名邪,则修毫可以洩愤懣,篇章可以寄姓字。”修,一本作“ 脩 ”。
(3).良犬名。《西京杂记》卷四:“ 茂陵 少年 李亨 ,好驰骏狗、逐狡兽,或以鹰鷂逐雉兔,皆为之佳名。狗则有脩毫、釐睫、白望、青曹之名。”
词语解释:锱毫  拼音:zī háo
比喻细微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金相玉式,艷溢錙毫。”
词语解释:凤毫  拼音:fèng háo
毛笔的美称。借指功名。 宋 王珪 《呈景彝偶书》诗:“一从奉詔银臺路,下马成诗夺凤毫。”
词语解释:寿毫  拼音:shòu háo
犹寿眉。 宋 王禹偁 《寿宁节祝圣寿》诗:“扶桑枯尽灵椿老,始放 尧 眉出寿毫。”
词语解释:手毫  拼音:shǒu háo
犹执笔。 唐 寒山 《诗》之一九二:“余见 僧繇 性希奇,巧妙间生 梁 朝诗。 道子 飘然为殊特,二公善绘手毫挥。”
词语解释:驰毫  拼音:chí háo
挥笔。《新华文摘》1991年第10期:“一次,诗人 徐迟 向他请教怎样作诗,并请他题词, 毛泽东 想了一下,驰毫聚墨,写下‘诗言志’相赠。”
词语解释:厘毫  拼音:lí háo
亦作“ 釐豪 ”。 毫厘。形容极小。《宋书·恩倖传·徐爰》:“而諂侧轻险,与性自俱,利口谗妄,自少及长,奉公在事,釐豪蔑闻,初无愧满,常有闚进。”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八:“自二十九年勘缓以至于今,实未尝有釐毫之输纳也。”
词语解释:鼠毫  拼音:shǔ háo
见“ 鼠毫笔 ”。
词语解释:鼠毫笔  拼音:shǔ háo bǐ
用黄鼠狼的毛制成的笔。也称狼毫。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乡试》:“鼠毫笔三十枝,熟鼠毫笔四十枝。”亦省称“ 鼠毫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 吴兴 自兔毫外,有鼠毫、羊毫二种。”
词语解释:青毫  拼音:qīng háo
指毛笔笔头。毛笔笔头濡墨成黑色,故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外谪》:“万缕香烟浮碧鼎,半行珠玉染青毫。”
词语解释:貂毫  拼音:diāo háo
代称毛笔。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貂毫署年年甫中,箸书先成不朽功。”原注:“貂毫,毛笔的代称。”
词语解释:腐毫  拼音:fǔ háo
汉 司马相如 作赋“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见《西京杂记》卷二。后遂以为行文迟巧、笔毫为枯之典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 相如 含笔而腐毫, 扬雄 輟翰而惊梦。”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坐有 相如 ,寧当罚酒,不免腐毫。”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诗集〉自序》:“此则腐毫之 相如 ,卑於扫门之 魏勃 ; 陈王 之八斗,贱於 正平 之一剌。”
词语解释:贼毫  拼音:zéi háo
指书法用笔的劣锋。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审定》:“蹔字内斤字、足字转笔,贼毫随之,於斫笔处,贼毫直出其中,世之摹本,未尝有也。”
词语解释:冻毫  拼音:dòng háo
冻笔。 明 袁宏道 《雪中限韵时寓沙市同度门作》之二:“冻毫书破字,古绣结残硎。”
词语解释:蒜毫  拼音:suàn háo
蒜薹。
词语解释:单毫  拼音:dān háo
亦称“ 单角 ”。 旧时 广东省 所铸的面额为一角的银币。
词语解释:颊上三毫  拼音:jiá shàng sān háo
同“ 颊上三毛 ”。 清 张岱 《石匮书自序》:“至其论赞,则淡淡数语,非颊上三毫,则睛中一画。” 清 史震林 《西清散记》卷一:“幼闻故老传先生( 史湘浦 )軼事,可异焉。颊上三毫,匪遂正相,而神以传也。”
词语解释:九牛一毫  拼音:jiǔ niú yī háo
见“ 九牛一毛 ”。
词语解释:九牛一毛  拼音:jiǔ niú yī máo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语出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假令僕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螻蚁何以异?” 唐 王维 《与魏居士书》:“然才不出众,德在人下,存亡去就,如九牛一毛耳。” 宋 文天祥 《移司即事》诗:“寄书痴儿了家事,九牛一毛亦云小。” 清 张岱 《陶庵梦忆·三世藏书》:“我 明 中秘书,不可胜计,即《永乐大典》一书,亦堆积数库焉。餘书直九牛一毛耳,何足数哉!” 夏衍 《两个座谈会书面回答》:“现在的电影市场,可以说连九牛一毛都谈不上。”亦作“ 九牛一毫 ”。 陈毅 《感事书怀》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词语解释:兼毫  拼音:jiān háo
用狼毫(黄鼠狼毛)或紫毫(紫色兔毛)与羊毫合制成的毛笔。狼毫较硬,羊毫较软,兼毫适中。
词语解释:蚊毫  拼音:wén háo
传说中一种极纤细的毛。用此毫织褥,柔软而凉爽,极为珍贵。
词语解释:蛟毫  拼音:jiāo háo
传说中的一种极纤细的毛。以此毫为褥,柔软而凉爽。蛟,通“ 鮫 ”。
词语解释:逸毫  拼音:yì háo
犹逸笔。 唐 窦臮 《述书赋上》:“观其逸毫巨丽,载兆虎变,高躅莫究其涯,雄风於焉已扇。”
词语解释:吮笔,吮毫
含毫。借指构思为文或绘画
词语解释:舐毫
古代传说雌兔用舌头舔舐雄兔的毛而怀孕
词语解释:濡墨挥毫
用毛笔蘸墨写字或作画
词语解释:中山玉兔毫  拼音:zhōng shān yù tù háo
见“ 中山毫 ”。
词语解释:中山毫  拼音:zhōng shān háo
用 中山 兔毛所制的笔。常用为名笔的代称。 唐 李白 《殷十一赠栗冈砚》诗:“ 殷侯 三玄士,赠我栗冈砚。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 王琦 注引 王羲之 《笔经》:“诸郡毫,惟 中山 兔肥而毫长,可用练熟绢也。” 宋 梅尧臣 《依韵和石昌言学士求鼠须笔之什》:“ 江 南飞鼠拔长尾,劲健颇胜中山毫。”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拂素楮鹅溪蠒,蘸中山玉兔毫。”
词语解释:引毫  拼音:yǐn háo
挥笔。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王智兴》:“小吏亦置牋於 智兴 前,於是引毫立成。”
词语解释:末毫  拼音:mò háo
秤杆上距离秤钩或秤盘最远的秤纽。也叫三毫。《宋史·律历志一》:“其衡合乐尺一尺二寸,重一钱,锤重六分,盘重五分。初毫星準半钱,至稍总一钱半……末毫至稍半钱,析成五分,分列十氂。”
词语解释:光毫  拼音:guāng háo
佛教语。谓佛陀眉间白毫放出的清净之光,为三十二大人相之一。《法华经·序品》:“尔时佛放眉閒白毫相光。”后用以指强烈的光芒。 明 冯梦龙 《山歌·剑》:“一张宝剑寄多娇,龙泉三尺放光毫。”
词语解释:齐毫  拼音:qí háo
使毛色纯一。《尔雅·释畜》:“既差我马,宗庙齐毫,戎事齐力,田腊齐足。” 郭璞 注:“齐毫,尚纯。”
词语解释:黑毫  拼音:hēi háo
黑色茸毛。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忠志》:“ 则天 初诞之夕,雌雉皆雊。右手中指有黑毫,左旋如黑子,引之长尺餘。”
词语解释:柔毫  拼音:róu háo
亦作“ 柔豪 ”。 指毛笔。 宋 梁周翰 《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铭序》:“採旧史以披文,但瞻陈迹;染柔毫而叙事,终玷清芬。” 清 姚鼐 《过程鱼门墓下作》诗:“忆挈柔豪就 石渠 ,春风花药袭襟裾。”
词语解释:毚毫  拼音:chán háo
兔毫笔。 清 曹寅 《再和冷斋时字》诗:“一条风景难收拾,除染毚毫付画师。”
共9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