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豪平声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首字词组
毫端毫分毫翰毫子毫厘千里毫黍毫安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毫发毫素毫墨毫眉毫发丝粟毫无顾忌毫忒毫露
毫厘毫丝毫纤毫帛毫犀毫曹毫米汞柱毫厘丝忽
毫芒毫楮毫管毫颖毫无二致毫发不爽毫银毫克
毫末毫忽毫锥毫笺毫洋毫巴毫芥毫升
毫光毫相毫铢毫牦毫米毫彘毫无疑问毫分缕析
毫毛毫不毫心毫厘不爽毫铦毫猪毫针 

词语解释:毫端  拼音:háo duān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词语解释:毫发  拼音:háo fà
(1).毛发。 宋 苏轼 《秦太虚题名记》:“是夕天宇开霽,林间月明,可数毫髮。” 清 陈维崧 《百字令·淮阴阎在彭以破环词索和为缀此章》词:“紫金跳脱,让他光鉴毫髮。”
(2).犹丝毫。极少;极细微。 汉 王充 《论衡·齐世》:“方今圣朝承 光武 ,袭 孝明 ,有浸酆溢美之化,无细小毫髮之亏。”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头吟》:“毫髮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毫髮无遗恨,波澜独老成。”《红楼梦》第二九回:“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无毫髮私心了。”
词语解释:毫厘  拼音:háo lí
(1).毫与厘的并称。泛指长度、尺寸。 唐 柳宗元 《梓人传》:“计其毫釐,而构大厦。”
(2).指毡毯之类毛织物。《敦煌曲子词·〈长相思〉之三》:“作客在江西,得病卧毫釐。”
(3).比喻极微细。毫、釐均是微小的量度单位。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官高势重,力足拔才,而不能发毫釐之片言,进益时之翘俊也。”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近代诸儒以道学相高尚,论古人毫釐必计。” 清 赵翼 《赠写照沉照》诗:“写照乃以人为的,毫釐差輒谬千里。”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工业品却应有尽有,形式上看来和‘西洋’货无毫厘差别。”
词语解释:毫芒  拼音:háo máng
(1).毫毛的细尖。《韩非子·喻老》:“ 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离朱 覿毫芒於百步。” 唐 裴铏 《传奇·裴航》:“有玉兔持杵臼,而雪光辉室,可鉴毫芒。” 宋 司马光 《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天长不息兮,地大无疆;人寓其中兮,细於毫芒。”
(2).比喻极细微。 汉 班固 《答宾戏》:“独攄意乎宇宙之外,鋭思於毫芒之内。”《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 宋 苏轼 《孙武论下》:“举百倍之势,而立毫芒之功。”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这才可以剖析毫芒地渐渐渐渐地认出‘自己’的真面目呀。”
词语解释:毫末  拼音:háo mò
(1).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臺,起於累土。” 南朝 梁 任昉 《刘先生夫人墓志》:“参差 孔 树,毫末成拱。” 宋 司马光 《和聂之美讽古》之二:“如何毫末利, 管 鲍 亦相欺?” 邹韬奋 《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过去政府虽有所惩治,然仅窃钩者诛耳,神奸巨猾,未损毫末。”
(2).指笔端。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岷山沲江图画十韵》之二:“岭雁随毫末,川蜺饮练光。” 仇兆鳌 注:“毫末,谓画笔。练光,谓画绢。” 宋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迭嶂图〉》诗:“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词语解释:毫光  拼音:háo guāng
如毫毛一样四射的光线。 唐 广宣 《红楼院应制》诗:“红楼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 唐 。”《三国演义》第六回:“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 坚 ( 孙坚 )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 清 李渔 《蜃中楼·龙战》:“霹靂声中舞袖长,手持寳鑑闪毫光。”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画一只眼睛是‘目’,画一个圆圈,放几条毫光是‘日’。那自然很明白,便当的。”
词语解释:毫毛  拼音:háo máo
(1).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或长毛。《荀子·赋》:“精微乎毫毛,而盈大乎宇宙。”《素问·刺要论》:“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
(2).犹丝毫。极小或很少。《庄子·山木》:“故朝夕赋歛,而毫毛不挫。”《史记·项羽本纪》:“今 沛公 先破 秦 入 咸阳 ,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 霸上 ,以待大王来。” 唐 韩愈 《张君墓志铭》:“观察使使剧吏案簿书,十日不得毫毛罪。” 宋 苏轼 《上梅龙图书》:“差之毫毛,輒以摈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二三十两是朝奉的毫毛,小人得了却一生一世受用不尽了。”
词语解释:毫分  拼音:háo fēn
比喻极细微。毫、分为度量单位。 汉 班固 《答宾戏》:“ 牙旷 清耳於管弦, 离娄 眇目於毫分。”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夫酒醴之近味,生病之毒物,无毫分之细益,有丘山之巨损。”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恐殫精思,无补毫分。”
词语解释:毫素  拼音:háo sù
(1).毛笔和写字作画用的白色细绢。后泛称纸笔。《文选·陆机〈文赋〉》:“纷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 李善 注:“毫,笔也……书縑曰素。” 宋 秦观 《陈用之学士挽词》:“愿写此情歌挽者,泪霑毫素不成篇。”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故夫肺臟欲鸣,言词斯发,运之烟墨,被之毫素者,人心之美感,发於不自已者也。”
(2).指文章,书信。 明 张居正 《〈云海子〉序》:“即古巖穴之士,殫精神於毫素者,有不以穷约自发愤者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合并以后,昕夕相亲,灵心永通,无烦毫素。”
词语解释:毫丝  拼音:háo sī
犹丝豪。极言微小或微少。毫、丝均是微小的度量单位。 张篁溪 《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革命史》:“﹝ 陶成章 ﹞生平未濡染毫丝习气,往来皆步行,遇人信义交孚,处己则破衣敝屣。”
词语解释:毫楮  拼音:háo chǔ
指毛笔和纸。 宋 苏轼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之二:“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敢以悃诚,写於毫楮。”
词语解释:毫忽  拼音:háo hū
谓极微小的一点点。忽、毫均是微小的度量单位。 宋 苏轼 《上皇帝书》:“差舛毫忽,则邪沴之气干之矣。”《水浒传》第一○三回:“及至过了十日,将簿呈递禀支价银,那里有毫忽儿发出来。” 清 赵翼 《行围即景·跳驼》诗:“翩然驀过驼背来,不著驼毛一毫忽。” 瞿秋白 《〈赤都心史〉序》:“我心灵的影和响,或者在宇宙间偶然留纤微毫忽的痕迹呵!”
词语解释:毫相  拼音:háo xiāng
佛教语。指如来三十二相之一的白毫相。《佛藏经·了戒品》:“ 舍利弗 如来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 舍利弗 ,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於白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后亦泛称佛相。 唐 韦皋 《再修成都府大圣慈寺金铜普贤菩萨记》:“仪合天表,制侔神工,莲开慈颜,月满毫相。” 宋 范成大 《下岩》诗:“不用苦求毫相现,祇教长掛水帘看。” 清 赵翼 《舟泊圮光看盂兰会放湖灯》诗:“盂兰盆借佛毫相,放大光明豁沉冥。”
词语解释:毫不  拼音:háo bù
全不。例如:毫不奇怪;毫不介意。
词语解释:毫翰  拼音:háo hàn
(1).指毛笔。亦借指文字、文章。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精微之求,存乎其人,固非毫翰之所备缕也。” 唐 沉佺期 《伤王学士》诗:“目絶毫翰洒,耳无歌讽期。” 唐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诗:“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朕昨亲援毫翰。”
(2).指书法。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此二十一人,并擅毫翰,动成楷则。”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八体六文,足惊毫翰。四始六义,实动性灵。”
词语解释:毫墨  拼音:háo mò
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因机会以生无端,藉素信以设巧言,交构之变,千端万绪,巧筭所不能详,毫墨所不能究也。”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 相如 达生旨,能屯復能跃,陵令无人事,毫墨时洒落。” 唐 李嗣真 《续画品录》:“夫丹青之玅……立万象於胸怀,传千祀於毫墨。”
词语解释:毫纤  拼音:háo xiān
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大者罩天地之表,细者入毫纤之内。” 唐 张仲甫 《雷赋》:“法威形於牧宰,察丑恶於毫纤。”
词语解释:毫管  拼音:háo guǎn
指毛笔。 唐 陆龟蒙 《纪梦游甘露寺》诗:“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禪客。”
词语解释:毫锥  拼音:háo zhuī
指毛笔。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策目穿如札,毫锋鋭若锥”自注:“时与 微之 各有纤锋细管笔,携以就试,相顾輒笑,目为毫锥。”
词语解释:毫铢  拼音:háo zhū
指极轻微的分量。毫、铢均是微小的重量单位。 唐 沉亚之 《郭常传》:“夫贩贾之人,细度而狭见,终日希售榷买,计量於毫銖之间。”旧题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上编:“今之所谈,果有毫銖可补於见闻,亦足以发也,又且何间於野人之论哉!”
词语解释:毫心  拼音:háo xīn
指毛笔笔头的中心部分。 宋 黄庭坚 《林为之送笔戏赠》诗:“外貌虽铣泽,毫心或麄糲。”
词语解释:毫子  拼音:háo zǐ
小银币。旧时 广东 、 广西 等地区通称一角、二角、五角的银币为毫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咸水妹又在衣袋里随意抓了十来个毫子给他。”
词语解释:毫眉  拼音:háo méi
老年人的眉毛。因其毛长,故称。《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毛 传:“眉寿,毫眉也。” 孔颖达 疏:“人年老者,必有毫毛秀出者,故知眉谓毫眉也。”
词语解释:毫帛  拼音:háo bó
犹毫素。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慙无献赋才,洗污奉毫帛。”参见“ 毫素 ”。
词语解释:毫素  拼音:háo sù
(1).毛笔和写字作画用的白色细绢。后泛称纸笔。《文选·陆机〈文赋〉》:“纷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 李善 注:“毫,笔也……书縑曰素。” 宋 秦观 《陈用之学士挽词》:“愿写此情歌挽者,泪霑毫素不成篇。”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故夫肺臟欲鸣,言词斯发,运之烟墨,被之毫素者,人心之美感,发於不自已者也。”
(2).指文章,书信。 明 张居正 《〈云海子〉序》:“即古巖穴之士,殫精神於毫素者,有不以穷约自发愤者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合并以后,昕夕相亲,灵心永通,无烦毫素。”
词语解释:毫颖  拼音:háo yǐng
毛笔尖。犹笔端。 金 周昂 《送李天英下第》诗:“试捲波澜入毫颖,莫教 欧九 识 刘几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 高丽 ﹞贡牋,又名镜面牋,毫颖所至,锋不留行,真可贵尚,独稍不宜於画。”
词语解释:毫笺  拼音:háo jiān
毛笔和精美的纸张。借指诗文著作。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 黄陶菴 之深於譬证, 唐荆川 之熟於歷史, 归震川 之原於《六经》,洵令毫笺生色。”参见“ 毫素 ”。
词语解释:毫素  拼音:háo sù
(1).毛笔和写字作画用的白色细绢。后泛称纸笔。《文选·陆机〈文赋〉》:“纷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 李善 注:“毫,笔也……书縑曰素。” 宋 秦观 《陈用之学士挽词》:“愿写此情歌挽者,泪霑毫素不成篇。”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故夫肺臟欲鸣,言词斯发,运之烟墨,被之毫素者,人心之美感,发於不自已者也。”
(2).指文章,书信。 明 张居正 《〈云海子〉序》:“即古巖穴之士,殫精神於毫素者,有不以穷约自发愤者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合并以后,昕夕相亲,灵心永通,无烦毫素。”
词语解释:毫牦  拼音:háo máo
兽尾毛。 唐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大可罩山岳,微堪析毫氂。”
同“ 毫釐 ”。喻极细微。《汉书·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氂之验。”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故毫氂之失,有千里之差。”参见“ 毫釐 ”。《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氂。”参见“ 毫釐 ”。
词语解释:毫厘不爽
一点儿也不差
词语解释:毫厘千里  拼音:háo lí qiān lǐ
谓由于极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语本《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水浒传》第九七回:“若认此法便可超凡入圣,岂非毫釐千里之谬!”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毫釐千里之谬,不於吾心良知一念之微而察之,亦将何所用其学乎?”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往往抑义就词,毫釐千里。”
词语解释:毫发丝粟  拼音:háo fà sī sù
形容极其微小。 宋 陈亮 《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髮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若 伯强 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词语解释:毫犀  拼音:háo xī
光彩,光芒。传说犀角有光,故云。 清 姚世钧 《祝英台近》词:“妆成旋放毫犀,云鬟半嚲,掩映出一丛金凤。”
词语解释:毫无二致  拼音:háo wú èr zhì
丝毫没有两样。 郭沫若 《归去来·鸡之归去来》:“她这态度和往常是毫无二致的。” 郭沫若 《断断集·屈原时代》:“那时候(指 春秋 战国 )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词语解释:毫洋  拼音:háo yáng
旧 中国 广东 广西 等省通行的本位货币。其实际使用货币为双毫(即二角银币)。以双毫五枚为毫洋一元。此外也有单毫(即一角银币)流通。当时两 广 所发行纸币,亦以毫洋的元为单位。通行至三十年代后期。
词语解释:毫米  拼音:háo mǐ
一种长度单位。一毫米等于一米的千分之一。旧称公厘。
词语解释:毫铦  拼音:háo xiān
笔锋,笔端。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敏思藏于胸中,巧意发于毫銛。”
词语解释:毫黍  拼音:háo shǔ
毫毛与黍粒。比喻极微小。 清 恽敬 《上汪瑟庵侍郎书》:“析毫黍之理,举邱山之事,恐未能尽其精微,周其博大。”
词语解释:毫无顾忌  拼音:háo wú gù jì
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例如:很少小女孩能毫无顾忌地碾死昆虫或杀死兔子。
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词语解释:毫曹  拼音:háo cáo
春秋 越王 剑名。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王( 越王 勾践 )使取毫曹, 薛烛 对曰:‘毫曹,非寳剑也。’”毫,一本作“ 豪 ”。
词语解释:毫发不爽  拼音:háo fà bù shuǎng
犹言丝毫不差。 明 李贽 《观音问·答自信》:“慳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釐不差,毫髮不爽。”
词语解释:毫巴  拼音:háo bā
气压的压强单位。通常测定大气压强多用毫巴。一毫巴为一巴的千分之一,等于0.75毫米水银柱高的压力。现改称“百帕”。
词语解释:毫彘  拼音:háo zhì
即豪猪。《山海经·西山经》:“﹝ 竹山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毫彘。” 郭璞 注:“狟猪也,夹髀有麄豪长数尺,能以脊上毫射物。”
词语解释:毫猪  拼音:háo zhū
即毫猪。体长60--70厘米。全身黑色或褐色,有时混有灰白短毛,身上密布长刺。穴居在山脚或山坡中,夜间活动。以植物为食。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兽》:“山猪即毫猪,身有棘刺,能振发以射人,三二百为羣,以害禾稼。”
词语解释:毫安  拼音:háo ān
电流强度单位,是一安培的千分之一
词语解释:毫忒  拼音:háo tuī
谓丝毫的差误。《宋书·律历志下》:“ 元和 所用,即与古历相符也。逮至 景初 ,而终无毫忒。”
词语解释:毫米汞柱  拼音:háo mǐ gǒng zhù
压强单位,等于在标准重力加速度下汞的密度为13.5951克/厘米&+{3}时1毫米高的汞柱所施加的压强,也等于133.322387415帕斯卡,它比托略小,其差小于七百万分之一——缩写mmHg
词语解释:毫银  拼音:háo yín
即毫洋。 孙中山 《民生主义》第四讲:“这种海关秤的三万万余两,要折合 上海 大洋便有五万万元,若果折合 广东 毫银,便有六万万元。”参见“ 毫洋 ”。
词语解释:毫洋  拼音:háo yáng
旧 中国 广东 广西 等省通行的本位货币。其实际使用货币为双毫(即二角银币)。以双毫五枚为毫洋一元。此外也有单毫(即一角银币)流通。当时两 广 所发行纸币,亦以毫洋的元为单位。通行至三十年代后期。
词语解释:毫芥  拼音:háo jiè
比喻极细微的事物。《南史·沉攸之传》:“唯 攸之 、 张兴世 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启》:“求小善於毫芥,顾正礼於二龙。”亦指事物的细微之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
词语解释:毫无疑问  拼音:háo wú yí wèn
不存在问题。例如:毫无疑问他是有罪的。
词语解释:毫针  拼音:háo zhēn
中医针灸用具。古代为九针之一,用金、银、铜、铁等制成。现多用不锈钢制造,其长度和直径有多种规格,是临床最常用的针刺工具。参阅《灵枢经·九针论》
词语解释: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拼音:háo mò bù zhá , jiāng xún fǔ kē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孔子家语·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絶,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王肃 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古圣人所见远矣。”
词语解释:毫露  拼音:háo lù
喻指极其微薄的力量。《宋书·王昙首传》:“臣等虽得仰凭天光,効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词语解释:毫厘丝忽  拼音:háo lí sī hū
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毫釐丝忽上挣来的。”
词语解释:毫克  拼音:háo kè
一种质量单位。一毫克等于一克的千分之一。
词语解释:毫升  拼音:háo shēng
公制容量单位。一毫升等于一升的千分之一。又称西西。
词语解释:毫分缕析  拼音:háo fēn lǚ xī
细致详尽的剖析。《云谷杂记》附 宋 张嗣古 《特荐状》:“凡本府委送剖决民讼,毫分缕析,多得其情。” 明 宋濂 《故务光先生张公墓碣铭》:“至论其学术,则一以 考亭 、 朱子 为宗,毫分缕析,洞见其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