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首字词组
毕竟毕方毕宿毕时毕戈毕力同心毕罗毕达哥拉斯
毕逋毕力毕岁毕具毕壤毕对毕强毕陬
毕卓毕集毕备毕肖毕协毕天毕手毕钵罗
毕婚毕愿毕举毕给毕了毕业毕掩毕雨箕风
毕景毕弋毕究毕升毕其功于一役毕业论文毕辞毕门
毕世毕昴毕老毕结毕业生毕业会考毕聚毕辜
毕婚嫁毕生毕亲毕剥毕姻毕罢毕气毕足
毕命毕星毕身毕露毕业设计毕恭毕敬毕瓮 
毕娶毕事毕现毕见毕劫毕扈毕毕剥剥 

词语解释:毕竟  拼音:bì jìng
(1).了结。 汉 王充 《论衡·量知》:“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责乃毕竟。”
(2).到底;终归。 唐 许浑 《闻开江宋相公申锡下世》诗之一:“毕竟成功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 宋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明 刘基 《更漏子》词:“塞门云, 湘 浦树,毕竟故乡何处。”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二章:“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她毕竟离开了我们。”
(3).必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 郑老儿 先去望一望:井底下黑洞洞不见有甚声响,疑心女儿此时毕竟死了。”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茉莉花》:“将手儿採一朵花来戴……花心还未开,早知道你无心也,我也毕竟不来採。”
词语解释:毕逋  拼音:bì bū
(1).鸟尾摆动貌。《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京都童謡曰:‘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 南朝 梁 吴均 《城上乌》诗:“呜呜城上乌,翩翩尾毕逋。” 宋 梅尧臣 《邺中行》:“鸟乌声乐臺转高,各自毕逋夸疐尾。”
(2).乌鸦的别称。 唐 顾况 《乌夜啼》诗之一:“毕逋发刺月衔城,八九雏飞其母惊。” 宋 杨万里 《羲娥谣》:“ 羲和 梦破欲啟行,紫金毕逋啼一声。” 清 曹寅 《鸦鸣歌》:“红窗梦破吚嚘哑,古树风摇毕逋尾。”
词语解释:毕卓  拼音:bì zhuó
晋 吏部郎 毕卓 ,常饮酒废职。邻舍酿熟, 卓 夜至其瓮间盗饮,为人所缚,明旦视之,乃 毕吏部 。旋解缚,遂与主人饮瓮侧,致醉而去。事见《晋书·毕卓传》。后常以指嗜酒成癖的人。 北周 庾信 《答王司空饷酒》诗:“未能扶 毕卓 ,犹足舞 王戎 。” 宋 苏轼 《白鹤峰新居》诗之二:“瓮间 毕卓 防偷酒,壁后 匡衡 不点灯。” 明 刘兑 《娇红记》:“不觉的烂醉在佳人锦瑟边,可知道 毕卓 在瓮头眠?”
词语解释:毕婚
完婚
词语解释:毕景  拼音:bì jǐng
(1).日影已尽。指入暮。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昭帝 ﹞乃命以文梓为船……随风轻漾,毕景忘归,乃至通夜。” 齐治平 注:“毕景,日影已尽,谓日暮也。” 唐 杜甫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诗:“出尘閟轨躅,毕景遗炎蒸。” 仇兆鳌 注:“毕景,谓尽一日之影。” 清 黄景仁 《泥涂叹》诗:“毕景不半程,用力亦云竭。”
(2).比喻人之暮年。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髮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望云悲轗軻,毕景羡冲融。” 仇兆鳌 注:“四句衰老之叹。”
(3).竟日;整天。《南史·殷臻传》:“﹝ 臻 ﹞幼有名行, 袁粲 、 储彦回 并赏异之,每造二公之席,輒清言毕景。” 唐 孟浩然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诗:“两心喜相得,毕景共谈笑。”
词语解释:毕世  拼音:bì shì
犹毕生。 晋 支遁 《还东山上哀帝书》:“贫道野逸 东山 ,与世异荣……繿缕毕世,絶窥皇阶。”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孔劳虫》:“今将有求於君,苟能祀我,当使君毕世鉅富。” 清 刘大櫆 《与王君书》:“设使古之魁閎之士如 韩愈 、 柳宗元 生同州里,而毕世不相闻知,虽至今千载,犹有餘恨。”
词语解释:毕婚嫁  拼音:bì hūn jià
犹毕娶。办完子女婚事。谓了却俗务,心无牵挂。 唐 元结 《招陶别驾家阳华作》诗:“无或毕婚嫁,竟为俗务牵。”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官租日输纳,村酒时邀迓;閒爱老农愚,归弄小女姹。如今便可尔,何用毕婚嫁。”参见“ 毕娶 ”。
词语解释:毕娶  拼音:bì qǔ
《后汉书·逸民传·向长》载: 向长 ( 嵇康 《高士传》作“ 尚长 ”)隐居不仕,“男女娶嫁既毕,勑断家事勿相关”,于是与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遂以“毕娶”为办完子女婚事,避世优游的典故。《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吕延济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毕,勑断家事,勿復相关。 邴曼容 养志自脩,薄为游官而已。” 唐 杜甫 《西阁》诗之二:“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
词语解释:毕命  拼音:bì mìng
(1).尽忠效命。《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杜笃 《首阳山赋》:“ 昌 伏事而毕命,子忽遘其不祥,乃兴师於 牧野 ,遂干戈以代 商 ……余閇口而不食,并卒命於山傍。”《晋书·姚泓载记论》:“敦友弟以睦其亲,明赏罚以临其下,英髦尽节,爪牙毕命。”《旧唐书·太宗纪上》:“昔 萧王 推赤心置人腹中,并能毕命,今委任 敬德 ,又何疑也?”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若失时不断,使天下之人有以议陛下之纯孝者,则臣虽欲毕命捐躯以报陛下,亦无及已。”
(2).绝命;丧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故 田光 伏剑於北 燕 , 公叔 毕命於西 秦 。” 唐 李德裕 《阳给事》诗:“毕命在旗下,僵尸横道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王子》:“生前兇暴残忍备至,死后为驴,几不免毕命屠刀,亦云惨极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二》:“在暗室中毕命于几个屠夫的手里,也一定比当众而死的更寂寞。”
(3).指老死,寿终。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深思罢官去,毕命依松楸。”《云笈七籤》卷八六:“ 仲产 知道,遁化神仙,七十不娶,毕命幽山。”
词语解释:毕娶  拼音:bì qǔ
《后汉书·逸民传·向长》载: 向长 ( 嵇康 《高士传》作“ 尚长 ”)隐居不仕,“男女娶嫁既毕,勑断家事勿相关”,于是与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遂以“毕娶”为办完子女婚事,避世优游的典故。《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吕延济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毕,勑断家事,勿復相关。 邴曼容 养志自脩,薄为游官而已。” 唐 杜甫 《西阁》诗之二:“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
词语解释:毕方  拼音:bì fāng
(1).传说中的怪鸟。出现则常有火灾。《山海经·西山经》:“﹝ 章莪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火。”《文选·张衡〈东京赋〉》:“八灵为之震慴,况鬾蜮与毕方!” 薛综 注:“毕方,老父神,如乌两足一翼者,常衔火在人家作恠灾。” 唐 柳宗元 《逐毕方文》:“云有怪鸟,莫实其状……若今火者,其可谓譌歟?而人有以鸟传者,其毕方歟?”
(2).神名。《韩非子·十过》:“昔者 黄帝 合鬼神於 泰山 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 毕方 并辖, 蚩尤 居前。”旧注:“毕方,神名也。”
(3).木精。《淮南子·氾论训》:“山出梟阳,水生罔象,木生毕方,井生坟羊。人怪之。” 高诱 注:“木之精也。”
词语解释:毕力  拼音:bì lì
尽力;全力。《列子·汤问》:“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 豫 南,达于 汉 阴,可乎?”《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 唐 杜牧 《燕将录》:“於是任智画策,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 河 。” 清 邵懿辰 《赠陈蓺叔序》:“余尤愿 蓺叔 益坚 程 朱 之问学,而毕力於所已治之经。”
词语解释:毕集  拼音:bì jí
全部聚集。《史记·太史公自序》:“百年之閒,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博采之道弘,则异闻毕集。” 前蜀 杜光庭 《谢独引令宣付编入国史表》:“ 蓬岛 芝宫,咸加炳焕,祇林柰苑,毕集精严。”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当今风气日开,四方毕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
词语解释:毕愿  拼音:bì yuàn
(1).谓心愿得到满足。《三国志·魏志·王修传》“世称其知人”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吾薄志毕愿,山藪自处……以此自誓。”
(2).谓满足心愿。 宋 朱熹 《游白鹿得谢字》诗:“会当求敕赐,毕愿老耕稼。” 宋 叶适 《改东门出》诗之一:“我老皮骨销,扶行叹逶迟。安得有远志,毕愿藏郊扉。”
词语解释:毕弋  拼音:bì yì
毕为捕兽所用之网,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诗·齐风·卢令序》:“ 襄公 好田猎毕弋,而不脩民事,百姓苦之。” 郑玄 笺:“毕,噣也;弋,缴射也。”《西京杂记》卷六:“ 广川王 去疾 ,好聚无赖少年,游猎毕弋无度。”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 支提 长老 善秀 ,言其乡里有人以田猎毕弋为业者。” 郭沫若 《黄山之歌》:“想是畏人施毕弋,应加保护莫毁摧。”
词语解释:毕昴  拼音:bì mǎo
毕星与昴星。二星至秋季时,晨见于东方,故常以表示天将黎明。《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於东方。” 吕向 注:“毕昴晨见东方,至秋时也。” 唐 陈子昂 《山亭宴序》:“东方明而毕昴升,北阁曙而天云净。” 明 孙柚 《琴心记·赉金买赋》:“望天星耿耿朝稀,忽见相躔毕昴,东方晓日辉辉。”
词语解释:毕生  拼音:bì shēng
终生;一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二:“﹝ 朱寿昌 ﹞生母三岁捨去,长大,刺血写经,誓毕生寻访。”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一:“近数十年殿廷考试,专尚楷法……而士子举笔偶差,关繫毕生荣辱。” 贺敬之 《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从‘这边’跨到‘那边’,是毕生中怎样的刻骨难忘的一步呵!”
词语解释:毕星  拼音:bì xīng
即毕宿。 汉 应劭 《风俗通·礼典·雨师》:“《周礼》‘以槱燎祀雨师。’雨师者,毕星也。”参见“ 毕宿 ”。
词语解释:毕宿  拼音:bì sù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古人以为主兵主雨,故亦借指雨师。《宋史·天文志四》:“毕宿八星,主边兵弋猎。” 明 李东阳 《次韵杨应宁久旱》之一:“终风漫挟扬沙势,毕宿空怀好雨心。”
词语解释:毕事  拼音:bì shì
完毕其事;了事。《荀子·尧问》:“吾所执贄而见者十人,还贄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之士者百有餘人,欲言而请毕事者千有餘人。” 唐 韩愈 《答张彻》诗:“毕事驱传马,安居守牕萤。” 宋 岳珂 《桯史·机心不自觉》:“﹝ 秦檜 ﹞约以翌午毕事,院官不敢违,唯而退。” 明 汪道昆 《洛水悲》:“寡人 陈思王 曹植 ,应詔入朝,毕事之国,愿闻仙子起居。”
词语解释:毕宿  拼音:bì sù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古人以为主兵主雨,故亦借指雨师。《宋史·天文志四》:“毕宿八星,主边兵弋猎。” 明 李东阳 《次韵杨应宁久旱》之一:“终风漫挟扬沙势,毕宿空怀好雨心。”
词语解释:毕岁  拼音:bì suì
(1).全年,一年。 晋 张协 《七命》:“乐以忘戚,游以卒时,穷夜为日,毕岁为期。”
(2).度过晚年。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於朝市。”
词语解释:毕备  拼音:bì bèi
全都具备;完备。《礼记·月令》:“﹝仲春之月﹞耕者少舍,乃修闔扇,寝庙毕备,毋作大事,以妨农之事。” 孙希旦 集解“毕备,谓寝庙之闔扇皆备也。”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黄》:“堂西间门,剨然而开,饭食毕备,皆在西间。” 清 欧阳巨源 《〈官场现形记〉序》:“开卷一过,凡神 禹 所不能铸之於鼎, 温嶠 所不能烛之於犀者,无不毕备。”
词语解释:毕举  拼音:bì jǔ
(1).完全办好。《汉书·王莽传上》:“万事毕举,祸乱不作。”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谅辅 ﹞为从事,大小毕举,郡县歛手。” 明 陈子龙 《议〈重将权〉》:“去其害而就其利,则天下之事可以毕举。” 清 梅曾亮 《原任预告大学士戴公墓碑》:“授 南河 河 道总督,凡三年,改定木石工价及开塞修废所宜,次第毕举。”
(2).犹毕具,齐备。《梁书·文学传下·刘杳》:“君爱素情多,惠以二赞,辞采妍富,事义毕举。”
词语解释:毕究  拼音:bì jiū
(1).穷究;深入研究。《晋书·儒林传·杜夷》:“﹝ 夷 ﹞博览经籍百家之书,算历图纬靡不毕究。”《梁书·武帝纪下》:“﹝帝﹞文思钦明,能事毕究,少而篤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輟手。”
(2).犹毕竟,终归。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究是一位生长 中国 的 美国 女教士的立场而已。”
词语解释:毕老  拼音:bì lǎo
犹言终其天年。《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董卓 ﹞筑 郿坞 ,高与 长安 城埒,积穀为三十年储,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词语解释:毕亲  拼音:bì qīn
完婚。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黄季仲不挟贵以易娶》:“ 林之 夫妻大喜,遂令毕亲。 季仲 后歷荣贵, 林之 夫妻皆预享焉。”
词语解释:毕身  拼音:bì shēn
终身;一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郭元振》:“君诚人耶?能相救免,毕身为扫除之妇,以奉指使。”
词语解释:毕现  拼音:bì xiàn
全部显露;毕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也不知他是雕的还是铸的,是杏仁般大的一个弥勒佛像,鬚眉毕现的,很是可爱。”《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奇谈﹞使读者如在五里雾中,百怪杂遝毕现,亦可谓恶剧矣。” 秦牧 《艺海拾贝·幻想的彩翼》:“使‘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事物纤毫毕现,作者需要幻想。”参见“ 毕见 ”。
词语解释:毕时  拼音:bì shí
指农事完毕之时。即冬闲之时。《国语·周语上》:“王治农於籍,蒐于农隙……狩於毕时,是皆习民数者也。” 韦昭 注:“冬田曰狩……毕时,时务毕也。”《文献通考·户口一》:“獮於既烝,狩於毕时。”原注:“烝,秋时;毕,冬时。”
词语解释:毕具  拼音:bì jù
齐全;完全具备。 汉 马融 《长笛赋》:“ 夔 襄 比律, 子壄 协吕,十二毕具,黄钟为主。” 清 张际亮 《上卢厚山宫保书》:“桨櫓并下,炮械毕具,其行迅速,其势凶悍。”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其草定章程,府中分为顾问室、秘书室、电报室、文牘室……择人任职,毕具纲维。”
词语解释:毕肖  拼音:bì xiào
完全相像。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如意馆》:“有绘士 张宗苍 ,以山水擅长,仿 北宋 诸家,无不毕肖。”《廿载繁华梦》第八回:“只见红浄 金凤 ,开面扮 赵匡胤 ,真是文武神情毕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只要见过被画者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
词语解释:毕给  拼音:bì gěi
犹毕具。《国语·晋语九》:“ 瑶 之贤於人者五……美鬢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 韦昭 注:“给,足也。”《后汉书·刘般传》:“时五校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舆服光丽,伎巧毕给,故多以宗室肺腑居之。”
词语解释:毕升  拼音:bì shēng
(?-约1051)北宋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者。原为杭州书肆刻工。庆历年间发明活字印刷术,在胶泥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烙使之坚硬,在铁板上排版后进行印刷。他的发明未及推行即逝世。
词语解释:毕结  拼音:bì jié
完成束发之礼。谓已长大成人。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八出:“如今景傍桑榆,男毕结女正当笄年,娘心免得忧虑。” 钱南扬 注:“言男女都已成人,已完毕了结髮的仪式。结髮,即束髮。”
词语解释:毕剥  拼音:bì bāo
象声词。 刘大白 《卖布谣·田主来》:“一声田主到,妈妈心头毕剥跳。” 刘白羽 《战斗的幸福·路标》:“湿柴冒着潮气,毕剥--毕剥地响着。”参见“ 毕毕剥剥 ”。
词语解释:毕毕剥剥  拼音:bì bì bāo bāo
象声词。形容敲击、爆裂等声音。《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忽听得有人敲门响, 崔生 问道:‘是那个?’不见回言。 崔生 道是错听了,方要睡下去,又听得敲的毕毕剥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有一回对着请愿的学生毕毕剥剥的开枪了。” 刘二水 《岩丙大叔》:“整个竹棚里都安静了,只有篝火中燃烧的竹子毕毕剥剥的响着。”
词语解释:毕露  拼音:bì lù
完全显露。 明 汪道昆 《洛水悲》:“自分永隔幽明,毕露精诚,恐干禁忌。” 陶成章 《〈浙案纪略〉序》:“同人皆谓序述过详,事机毕露,反为进取之害。”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九)》:“数年前的文坛上所谓‘第三种人’……标榜超然,实为群丑,不久本相毕露,知耻者皆羞称之。”
词语解释:毕见  拼音:bì jiàn
全部显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汉书·吾丘寿王传》:“天瑞并至,珍祥毕见。”
完全看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虽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虽禀极聪,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
词语解释:毕戈
毕为捕兽所用之网,戈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
词语解释:毕壤  拼音:bì rǎng
直到泉壤,谓终身。《梁书·袁昂传》:“篤念之深,在终弥固,此恩此爱,毕壤不追。”
词语解释:毕协  拼音:bì xié
谓完全得当。《书·康王之诰》:“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今王敬之哉!” 陈经 详解:“毕协赏罚,言或赏或罚无不当理。” 汉 刘向 《说苑·政理》:“故诛赏不可以繆,诛赏繆,则善恶乱矣……《书》曰:‘毕协赏罚’,此之谓也。”
词语解释:毕了  拼音:bì le
(1).完了,结束。《南史·颜延之传》:“ 延之 唯利是视,轻冒陈闻,依傍詔恩,抵捍餘直,垂及周年,犹不毕了。”《礼记·杂记上》“丧服未毕” 唐 孔颖达 疏:“丧服将终,但未毕了,犹有餘日,未满其礼。”《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奉劝做人家的,早些毕了儿女之债。”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这阵土改毕了,再不斗争哩。”
(2).比喻没有钱了。毕,“瘪”的借音字。《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杜少卿 ﹞又道:‘小侄这回盘程带少了,今日只剩的五个钱’…… 韦四太爷 大笑道:‘好,好!今日大老官毕了!’”
词语解释:毕其功于一役  拼音: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
(1).谓将本应分期分批做的事情一举全部完成。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2).以形容急于求成。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八:“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
词语解释:毕业生  拼音:bì yè shēng
在学校或训练班学习期满,达到规定的要求,准予结业的学生或学员。 许地山 《东野先生》:“他像知道我是‘冈山’底毕业生。”《光明日报》1990.6.1:“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进展顺利,分配计划六月中旬将全部落实。”
词语解释:毕姻  拼音:bì yīn
(1).谓长辈为晚辈完婚。《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考事已过, 六老 又思量替儿子毕姻。” 明 高明 《琵琶记·再报佳期》:“ 牛太师 选定今日与小姐毕姻,请状元早赴佳期。” 清 尹会一 《答刁鉴齐书》:“春间儿女毕姻,相崇朴素,力矫浮华。”
(2).泛指男女结婚。《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 唐璧 ﹞想 黄小娥 今已长成,且回家毕姻,然后赴京未迟。”
词语解释:毕业设计  拼音:bì yè shè jì
在高等院校各种技术科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前,考察他们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设计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总结性作业
词语解释:毕劫  拼音:bì jié
犹毕强。敏捷而强劲。《墨子·兼爱中》:“夫挈 太山 而越 河 济 ,可谓毕劫有力矣,自古及今,未有能行之者也。” 孙诒让 间诂:“《淮南子·览冥训》云‘体便轻毕’ 高 注云:‘毕,疾也。’‘劫’於义无取,疑当为‘劼’之悮。《广韵·十八黠》云:‘劼,用力也。’或当为‘劲’。下篇及《非乐上篇》有‘股肱毕强’之文,‘劲’与‘强’义亦同。”参见“ 毕强 ”。
词语解释:毕强  拼音:bì qiáng
敏捷有力。《墨子·非乐上》:“老与迟者,耳目不聪明,股肱不毕强,声不和调,明不转朴。” 孙诒让 间诂:“毕,疾也。”《墨子·兼爱下》:“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 孙诒让 间诂:“宰,疑当作举……动举与动作义同。”
词语解释:毕力同心  拼音:bì lì tóng xīn
犹言齐心协力。 唐 陆贽 《兴元论赐浑瑊诏书为取散失内人等议状》:“毕力同心,共平多难,止土崩于絶岸,收板荡于横流。”
词语解释:毕对  拼音:bì duì
谓了结因果报应。《太平广记》卷二九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安世高》:“有一人逢 高 ,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 高 大笑曰:‘我宿命负对,故远来相偿。’遂杀之…… 世高 神识还生 安息国 ,復为王作子,名 高 。 安侯 年二十,復辞王学道,十数年,语同学云:‘当诣 会稽 毕对。’”
词语解释:毕天  拼音:bì tiān
犹永世,永恒。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黄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毕天不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夫金刚常住,是明永存,舍利刹见,毕天不朽。”
词语解释:毕业  拼音:bì yè
(1).在学校或训练班学习期满,达到规定要求,结束学习之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 荀鷽楼 ﹞在学堂里毕业出来,不知在那里混了两年,跑到这里来,要开个药房。” 巴金 《秋》九:“她是 琴 的低一班的同学,今年暑假前毕业。”
(2).引申指了结、休止。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要骗人》:“如果这骗人的学问不毕业,或者不中止,恐怕是写不出圆满的文章来的。”
(3).完成其事。 清 全祖望 《刘继庄传》:“凡 继庄 所撰著,其运量皆非一人一时所能成,故虽言之甚殷,而难於毕业,是亦好大之疵也。”
词语解释:毕业论文  拼音:bì yè lùn wén
在高等院校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毕业前,考察他们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总结性作业
词语解释:毕业会考  拼音:bì yè huì kǎo
检验毕业生是否合格的统一考试。考试命题限于学科的基础知识部分。属水平考试,不分等第。各门学科成绩合格,即可取得毕业资格。
词语解释:毕罢  拼音:bì bà
撇下;结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毕罢了牵掛,收拾了忧愁,準备着撑达。” 元 乔吉 《扬州梦》第四折:“毕罢了雪月风花,医可了游荡疎狂病。” 明 金銮 《混江龙·八十自寿》套曲:“毕罢眼前婚嫁,消磨尽世外形骸。”
词语解释:毕恭毕敬  拼音:bì gōng bì jìng
十分恭敬的样子。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 李玉堂 ,一 山东 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韩老六 ﹞对于穷人的毕恭毕敬的招呼从不理睬,而对于有钱的人,有说有笑。”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如愿》:“她毕恭毕敬地把封套抹平整,又细看了一会。”
词语解释:毕扈  拼音:bì hù
一齐跟随。 唐 王諲 《花萼楼赋》:“万国争驰而駢会,千官毕扈而咸秩。”
词语解释:毕罗  拼音:bì luó
(1).包罗;囊括。语出《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毛 传:“於其飞乃毕掩而罗之。”《庄子·天下》:“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 成玄英 疏:“包罗庶物,囊括宇内。”
(2).食品名。也作饆饠。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毕罗者。蕃中 毕氏 、 罗氏 好食此味,今字从‘食’,非也。” 宋 朱熹 《次秀野沧波馆刈麦》诗:“霞觴政自夸真一,香鉢何烦问毕罗。” 明 杨慎 《毕罗》:“《集韵》:‘毕罗,修食也。’按小説, 唐 宰相有樱笋厨,食之精者有樱桃饆饠。今北人呼为波波,南人讹为磨磨。”
词语解释:毕强  拼音:bì qiáng
敏捷有力。《墨子·非乐上》:“老与迟者,耳目不聪明,股肱不毕强,声不和调,明不转朴。” 孙诒让 间诂:“毕,疾也。”《墨子·兼爱下》:“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 孙诒让 间诂:“宰,疑当作举……动举与动作义同。”
词语解释:毕手  拼音:bì shǒu
指完成。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 郑王 碑文,今夕可毕手也。”
词语解释:毕掩  拼音:bì yǎn
以网捕捉。《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毛 传:“于其飞乃毕掩而罗之。” 孔颖达 疏:“罗则张以待鸟,毕则执以掩物,故言毕掩。”
词语解释:毕辞  拼音:bì cí
尽所欲言。《楚辞·九章·惜往日》:“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王逸 注:“陈言未终,遂自投也。”《韩非子·存韩》:“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
词语解释:毕聚  拼音:bì jù
见“ 毕陬 ”。
词语解释:毕陬  拼音:bì zōu
亦作“ 毕聚 ”。 月名。指农历得甲的正月。《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正月为陬。” 郝懿行 义疏:“正月得甲为毕陬也。”《史记·历书》:“月名‘毕聚’。” 司马贞 索隐:“聚,音娵……月,雄在毕,雌在訾,訾,訾娵之宿。”
词语解释:毕气  拼音:bì qì
气数已尽。《晋书·陆机陆云传论》:“ 吴 祚倾基, 金陵 毕气,君移国灭,家丧臣迁。”
词语解释:毕瓮  拼音:bì wèng
指 毕卓 盗饮之事。后借指嗜酒,醉酒。 唐 李商隐 《祭吕商州文》:“ 刘 樗屡掷, 毕 瓮多眠。”参见“ 毕卓 ”。
词语解释:毕卓  拼音:bì zhuó
晋 吏部郎 毕卓 ,常饮酒废职。邻舍酿熟, 卓 夜至其瓮间盗饮,为人所缚,明旦视之,乃 毕吏部 。旋解缚,遂与主人饮瓮侧,致醉而去。事见《晋书·毕卓传》。后常以指嗜酒成癖的人。 北周 庾信 《答王司空饷酒》诗:“未能扶 毕卓 ,犹足舞 王戎 。” 宋 苏轼 《白鹤峰新居》诗之二:“瓮间 毕卓 防偷酒,壁后 匡衡 不点灯。” 明 刘兑 《娇红记》:“不觉的烂醉在佳人锦瑟边,可知道 毕卓 在瓮头眠?”
词语解释:毕毕剥剥  拼音:bì bì bāo bāo
象声词。形容敲击、爆裂等声音。《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忽听得有人敲门响, 崔生 问道:‘是那个?’不见回言。 崔生 道是错听了,方要睡下去,又听得敲的毕毕剥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有一回对着请愿的学生毕毕剥剥的开枪了。” 刘二水 《岩丙大叔》:“整个竹棚里都安静了,只有篝火中燃烧的竹子毕毕剥剥的响着。”
词语解释:毕达哥拉斯  拼音:bì dá gē lā sī
约公元前580年——前500年)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在数学、天文学方面有一定贡献
词语解释:毕陬  拼音:bì zōu
亦作“ 毕聚 ”。 月名。指农历得甲的正月。《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正月为陬。” 郝懿行 义疏:“正月得甲为毕陬也。”《史记·历书》:“月名‘毕聚’。” 司马贞 索隐:“聚,音娵……月,雄在毕,雌在訾,訾,訾娵之宿。”
词语解释:毕钵罗
菩提树的别称。又名思惟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鉢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一本作“卑鉢罗”。
词语解释:毕雨箕风  拼音:bì yǔ jī fēng
《书·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 孔 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亦民所好。”原谓民性如星,星好风雨,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泽。后以“毕雨箕风”为颂扬统治者普施仁政之词。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北帝醮词》:“使雷车电椅,扫荡四方;毕雨箕风,穌舒品物。”
词语解释:毕门  拼音:bì mén
即路门。天子宫庭五门之一。《书·顾命》:“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 孔 传:“路寝门,一名毕门。”一说指祖庙之门。 清 金榜 《礼笺·明堂》:“ 康王 受册命在祖庙,毕门者,祖庙门也。先儒以下经‘王出在应门之内’,因释毕门为路门,盖失考。”
词语解释:毕辜  拼音:bì gū
月名。指农历得甲的十一月。《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十一月为辜” 邢昺 疏:“十一月得甲则曰毕辜。”
词语解释:毕足  拼音:bì zú
完全满足。《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於是者。” 郭象 注:“毕足而止,不敢望有餘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是用锡君鈇鉞各一”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臣蒙先帝厚恩,致位郎署,受性疲怠,意望毕足,非敢希望高位,庶几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