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宫殿 拼音:gōng diàn
指帝王住所。亦泛指高大华丽的房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 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 唐 杜甫 《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緑?” 宋 陆游 《雨晴游洞宫山天庆观坐间复雨》诗:“近水松篁锁翠微,洞天宫殿对清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几千丈冰峰呀,几千顷绿原,好象水晶宫殿突起在大海中间。”词语解释:金殿 拼音:jīn diàn
指宫殿。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之十三:“端仪穆金殿,敷教藻琼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金殿拜皇恩,面对丹墀下。” 清 赵执信 《出宫词》:“旧家送我时,愿妾承天眷;归去姊妺行,含羞説金殿。”词语解释:玉殿 拼音:yù diàn
(1).宫殿的美称。 三国 魏 曹植 《当车以驾行》诗:“欢坐玉殿,会诸贵客。” 南朝 梁简文帝 《有所思》诗:“寂寞锦筵静,玲瓏玉殿虚。” 宋 杨万里 《拟归院柳边迷》诗:“玉殿朝初退,金门马不嘶。” 明 贝琼 《经故内》诗:“山中玉殿尽苍苔,天子蒙尘岂復回。”
(2).借指朝廷,天子。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3).指传说中天界神仙的宫殿。 南朝 宋 谢庄 《送神歌》:“神之车,归清都。琁庭寂,玉殿虚。”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如玉殿 嫦娥 ,微现蟾宫素影。”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且慢自叫閶闔,轻干玉殿。”词语解释:水殿 拼音:shuǐ diàn
(1).临水的殿堂。 唐 李白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风动荷花水殿香, 姑苏臺 上宴 吴王 。”《宋史·礼志十六》:“帝作《中春赏花钓鱼诗》,儒臣皆赋,遂射于水殿。”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临湖有一座长方形的水殿,大理石造,有好些小雕像也被残毁了。”
(2).帝王所乘的豪华游船。 唐 皮日休 《汴河怀古》诗之二:“若无水殿龙舟事,共 禹 论功不较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萧皇后 乘坐制度较小的翔螭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词语解释:月殿 拼音:yuè diàn
(1).月宫。 南朝 梁简文帝 《玄圃园讲颂》序:“风生月殿,日照槐烟。” 唐 李咸用 《雪》诗:“高楼四望吟魂敛,却忆 明皇 月殿归。”《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分明月殿 瑶池 女,不信人间有异姿。” 清 洪昇 《长生殿·重圆》:“离却玉山仙院,行到彩蟾月殿,盼着 紫宸 人面。”参见“ 月宫 ”。
(2).比喻登科做官。 唐 鲍溶 《送王损之秀才赴举》诗:“名在乡书贡,心期月殿游。”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云梯月殿图贵显,水宿风餐莫厌贫。” 明 高明 《宦邸忧思》:“只为那云梯月殿多劳攘,落得泪雨如珠两鬢霜。”
词语解释:月宫 拼音:yuè gōng
(1).古代神话传说月中的宫殿,为 嫦娥 所居。又称 广寒宫 。《海内十洲记》:“曾随师主履行,比至……月宫之间。”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曰:‘非也。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寥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向有《霓裳羽衣》仙乐一部,久祕月宫,未传人世。”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地上的树木,为甚么能够生长在我们月宫里呢?”
(2). 太平天囯 天王 洪秀全 自称太阳,而称其妻为月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天日》:“主乃吩咐其正月宫曰:‘尔且带子同爷爷妈妈哥哥嫂嫂及众小姑同居住,待朕下凡理爷爷事毕,然后昇天同尔享安乐焉。’”词语解释:楼殿 拼音:lóu diàn
高大的宫殿。《南齐书·东南夷传·林邑国》:“ 晋 建兴 中, 日南夷 帅 范稚 奴 文 数商贾,见上国制度,教 林邑王 范逸 起城池楼殿。”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楼殿轇轕,花木焕烂。” 宋 朱熹 《和张彦辅落星寺之作》:“嵌空奇石战惊涛,楼殿峥嶸势自高。”词语解释:三殿 拼音:sān diàn
(1).即 唐 大明宫 之 麟德殿 。《玉海·宫室·唐三殿》:“ 三殿 者, 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 。结邻 鬱仪楼 即 三殿 之东西廊也。” 唐 杜甫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诗:“詔从 三殿 去,碑到百蛮开。”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十三年,公与 忠武军 节度使司空 光颜 、 邠寧 节度使尚书 釗 ,俱来朝,上为之燕 三殿 。”
(2).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至 顺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设 中和殿 、 保和殿 、 武英殿 、 文华殿 、 文渊阁 、 东阁 诸大学士名。 乾隆 戊辰,特旨罢 中和殿 大学士,改为 体仁阁 ,以配三殿三阁之名焉。”
(3). 宋 时太皇太后在世,与皇太后、皇后并称三殿;若无太皇太后,则天子与太后、皇后亦称三殿。 宋 钱愐 《钱氏私志》:“上同三殿徐登步輦还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三宫三殿》:“国朝有太皇太后时,并皇太后、皇后称三殿,其后,乘舆行幸,奉太后,偕皇后以出,亦曰三殿。”词语解释:紫殿 拼音:zǐ diàn
帝王宫殿。《三辅黄图·汉宫》:“ 武帝 又起紫殿,雕文刻鏤黼黻,以玉饰之。”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紫殿肃阴阴,彤庭赫弘敞。” 唐 杜甫 《赠蜀僧闾邱师兄》诗:“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 明 梁辰鱼 《浣沙记·谋吴》:“捧霞觴愿期万年欢聚,筵开紫殿千秋树。”词语解释:前殿 拼音:qián diàn
正殿。《史记·秦始皇本纪》:“乃营作朝宫 渭 南 上林苑 中。先作前殿 阿房 。”《文选·扬雄〈甘泉赋〉》:“前殿崔巍兮, 和氏 灵瓏。” 李善 注:“前殿,正殿也。诸宫皆有之。《汉书》曰:‘ 未央宫 立前殿。’” 唐 王维 《扶南曲歌词》之四:“拂曙朝前殿,玉墀多珮声。” 赵殿成 笺注:“ 汉 时 长乐 、 未央 、 建章 、 甘泉 诸宫皆有前殿,即正殿也。《玉海》:‘ 周 曰路寝, 汉 曰前殿。’”词语解释:宝殿 拼音:bǎo diàn
(1).佛殿;神殿。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高门洞啟,不因铜马之饰;宝殿霞开,无假凤皇之瑞。”《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天宫现彩,宝殿生云;仙乐悠扬,香烟繚绕。”
(2).泛称宫殿。多指帝王的宫殿。 元 赵孟頫 《宫中口号》:“日照黄金宝殿开,雕阑玉砌拥层臺。”《三侠五义》第一回:“ 真宗 玩赏,进了宝殿,归了御座, 李 刘 二妃陪侍。”词语解释:别殿 拼音:bié diàn
正殿以外的殿堂。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离宫设卫,别殿周徼。” 唐 王勃 《春思赋》:“ 洛阳 宫城纷合沓,离房别殿花周匝。” 明 王世贞 《初入谒晋邸陈常侍要饮别墅作》诗:“别殿沾恩罢,逢迎有大璫。”词语解释:銮殿 拼音:luán diàn
金銮殿 的省称。 南唐 李中 《献中书汤舍人》诗:“ 鑾殿 对时亲 舜 日,鲤庭过处著 莱 衣。”词语解释:秘殿 拼音:mì diàn
奥深的宫殿。 唐 李华 《含元殿赋》:“其后则深闈祕殿,曼宇疏楹。” 唐 皇甫冉 《华清宫》诗:“凿山开祕殿,隐雾闭仙宫。”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致仕表》:“遂叨兰省之秩,仍忝祕殿之名。”词语解释:帐殿 拼音:zhàng diàn
古代帝王出行,休息时以帐幕为行宫,称帐殿。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止立行宫,裁舒帐殿。” 倪璠 注:“帐殿,天子行幸所在以帐为殿也。” 唐 杜甫 《得家书》诗:“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鸞舆。” 仇兆鳌 注引《唐六典》:“尚舍奉御,凡大驾行幸,预设三部帐幕,皆乌毡为表,朱綾为覆,下有紫帷方坐、金铜行牀,覆以帘,其行置排城以为蔽捍。”《明史·胡广传》:“帝北征,与 杨荣 、 金幼孜 从,数召对帐殿,或至夜分。”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云霄开帐殿,虹蜺涌长城。”词语解释:佛殿 拼音:fó diàn
寺院供奉佛像的大殿。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 丰乐里 开业寺 有神人足跡甚长,自寺外门至佛殿。”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红娘 ,俺去佛殿上耍去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范祠鸟》:“ 长白山 醴泉寺 ,即 范文正公 读书处,祠在佛殿东偏。” 郑振铎 《西行书简·云岗》:“第一窟通称为大佛殿。”词语解释:行殿 拼音:xíng diàn
(1).可以移动的宫殿。指一种安稳的大车。 晋 法显 《佛国记》:“作四轮像车,高三丈餘,状如行殿。”《北史·宇文恺传》:“造观风行殿,上容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
(2).犹行宫。 唐 李昂 《戚夫人楚舞歌》:“风花菡萏落辕门,云雨徘徊入行殿。” 元 冯子振 《鹦鹉曲·松林》:“山围行殿周遭住,万里客看牧羊父。”词语解释:高殿
高大的殿堂词语解释:寒殿 拼音:hán diàn
指荒凉冷落的寺庙。 唐 司空曙 《过庆宝寺》诗:“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 唐 许浑 《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诗之二:“山风寒殿磬,溪雨夜船灯。”词语解释:金銮殿 拼音:jīn luán diàn
(1). 唐 朝宫殿名,文人学士待诏之所。 唐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承恩初入 银臺门 ,著书独在 金鑾殿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唐 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 玉堂 、 承明 、 金鑾殿 皆在其间。”
(2).泛指皇宫正殿。 元 白朴 《东墙记》第四折:“脱却了旧布衣,直走上金鑾殿。”《痛史》第二回:“﹝ 贾似道 ﹞到了朝门,不免下轿步行,上到金鑾殿。” 吴组缃 《山洪》六:“皇帝坐在金銮殿上,也免不得百姓说冷话,可是不是呢?”亦省作“ 金鑾 ”。 唐 白居易 《贺雨》诗:“小臣诚愚陋,职忝 金鑾 宫。”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当时相望不可见, 玉堂 正对 金鑾 开。” 清 郑燮 《荆州亭·江上》词之二:“多少 六朝 闲账,近日渔樵都忘;只是怨 弘光 ,白昼 金鑾 选唱。”词语解释:内殿 拼音:nèi diàn
皇帝召见大臣和处理国事之处。因在皇宫内进,故称。《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 四年二月﹞己亥, 南宫 内殿罘罳自坏。” 唐 韦渠牟 《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诗:“终期内殿联诗句,共汝朝天会 柏梁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引首前后用内府图书内殿书记印,或有题跋。”词语解释:明光殿 拼音:míng guāng diàn
(1). 汉 代宫殿名。《三辅黄图·汉宫》:“ 未央宫 渐臺 西有 桂宫 ,中有 明光殿 ,皆金玉珠璣为帘箔,处处明月珠,金陛玉阶,昼夜光明。”
(2).泛指宫殿。 唐 岑参 《杜公挽歌》之三:“忆昨 明光殿 ,新承天子恩。”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君侯合侍 明光殿 ,且作横槎海上仙。”词语解释:桂殿 拼音:guì diàn
(1).对寺观殿宇的美称。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屠》:“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宋 范成大 《宿妙庭观次东坡旧韵》:“桂殿吹笙夜不归, 苏仙 诗板挂空悲。”
(2).指后妃所住的深宫。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桂殿阴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唐 李白 《长门怨》诗之二:“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3).指月宫。 元 萨都剌 《和马伯庸除南台中丞以诗赠别》:“桂殿且留修月斧,银河未许度星軺。” 清 陈维崧 《百字令·己未长安中秋》词:“低軃冰綃,深藏桂殿,不放 姮娥 出。”词语解释:珠殿 拼音:zhū diàn
饰以珠玉的宫殿。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诗》之三:“璧门凉月举,珠殿秋风迴。”《旧五代史·僭伪传二·刘陟》:“﹝ 刘陟 ﹞厚自奉养,广务华靡,末年起玉堂珠殿,饰以金碧翠羽。” 明 唐寅 《七夕赋赠织女》诗:“银臺极夜留鱼钥,珠殿繁更绕凤旗。”词语解释:明殿 拼音:míng diàn
契丹 君主葬后,于墓侧起室,名“明殿”。《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明殿,若中国陵寝下宫之制,其国君死,葬,则於其墓侧起屋,谓之明殿,置官属职司,岁时奉表起居如事生;置明殿学士一人,掌答书詔。”词语解释:浴殿 拼音:yù diàn
皇宫内的浴室。 唐 元稹 《酬乐天待漏入阁见赠》诗:“未勘银臺契,先排浴殿关。” 宋 王禹偁 《阙下言怀上执政》诗之三:“浴殿失恩成一梦,鼎湖攀驾即千秋。” 宋 苏轼 《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诗:“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参见“ 浴堂 ”。
词语解释:浴堂 拼音:yù táng
澡堂;洗澡的地方。寺院和皇宫中有浴堂。宫中浴堂又称浴殿, 唐 代皇帝常在这里召见文人学士。后来市井也有浴堂。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宝光寺》:“﹝ 赵逸 ﹞指园中一处曰:‘此是浴堂。前五步,应有一井。’” 唐 王建 《宫词》之二九:“浴堂门外抄名入,公主家人谢面脂。”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七:“惯看温室树,饱识浴堂花。”《旧唐书·柳公权传》:“充翰林书詔学士,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簿遂移於寺之浴堂故址,别剏廨宇。”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浴室》:“但未知如京师、如 苏州 各浴堂又为谁氏所创始也。”词语解释:后殿 拼音:hòu diàn
(1).宫中后面的殿宇。《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 新平主 家御者失火,延及北阁后殿。”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常朝值雨,则改御后殿。”
(2).行军时居于尾部者。《后汉书·舆服志上》:“武刚车者,为先驱。又为属车轻车,为后殿焉。”《旧唐书·昭宗纪上》:“且战且行,出 通化门 ,由 七盘 路之 商州 ,又令义儿 张綰 为后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李嗣源 率军向 开封 ,使 石敬瑭 为 先锋 , 李从珂 为后殿,进入 开封城 。”
(3).指后盾。 赵树理 《三里湾·非他不行》:“ 登高 见战不胜他,退也退不出来,正在为难, 玉梅 恰巧给他作了后殿。”
(4).最后,末端。 唐 王勃 《山亭兴序》:“下官以词峰直上,振笔札而前驱,高明以翰苑横开,列文章於后殿。”词语解释:书殿 拼音:shū diàn
(1).指集贤院。 唐 陆坚 《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诗:“书殿荣光满,儒门喜气临。” 唐 刘禹锡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诗:“兵符今奉 黄公 《略》,书殿曾随翠凤翔。”
(2).指史馆。 宋 代为三馆之一。词语解释:广寒殿 拼音:guǎng hán diàn
(1).即广寒宫。 宋 陆游 《八月十四日夜三叉市对月》诗:“一言欲报 广寒殿 ,茅簷华屋均相见。” 元 袁桷 《李宫人琵琶行》:“ 广寒殿 冷芙蕖秋,簇金鵰袍香不留。”
(2).宫殿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又再南巍然若山者,曰 广寒殿 ,即俗所云 萧后 梳妆楼也。 万历 七年倾頽。”词语解释:山殿 拼音:shān diàn
(1).寺观庙宇的殿堂。 南朝 梁 庾肩吾 《乱后经夏禹庙》诗:“林堂上偃蹇,山殿下穹隆。” 唐 钱起 《宴郁林观张道士房》诗:“竹坛秋月冷,山殿夜鐘清。” 唐 温庭筠 《宿一公精舍》诗:“松下石桥路,雨中山殿灯。”
(2).古代宗庙的建筑之一。供奉皇后的配殿。《宋史·礼志十二》:“ 政和 三年,奉安 哲宗 神御於 重光殿 。 昭怀皇后 神御殿成,詔名正殿曰 柔仪 ,山殿曰 灵娭 。”《宋史·礼志十二》:“皇太后崩,三省请奉安神御于 治隆殿 ,以遵 元祐 初詔。復以御史 刘极 之言,特建原庙,庙成,名神御殿曰 徽音 ,山殿曰 寧真 。”词语解释:虎殿 拼音:hǔ diàn
汉 未央宫 白虎殿 的简称。 汉 时为诸儒讲解经学之所。后泛称宫中讲学之所。 唐 张说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赋得树字》:“虎殿成鸿业,猿巖题凤赋。” 明 李东阳 《经筵闻讲中庸有述呈诸寅长》诗:“龙飞御八极,虎殿开羣经。”词语解释:长生殿 拼音:cháng shēng diàn
(1). 唐 代宫中之寝殿。《旧唐书·张廷珪传》:“ 则天 从其言,即停所作,仍於 长生殿 召见,深赏慰之。”《旧唐书·越王係传》:“后令内謁者监 段恒俊 与 越王 谋,召中官有武勇者二百餘人,授甲於 长生殿 。”亦称“ 长生院 ”。《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四年》:“太后寝疾,居 长生院 。” 胡三省 注:“ 长生院 ,即 长生殿 ;明年五王诛二 张 ,进至太后所寝 长生殿 ,同此处也。盖 唐 寝殿皆谓之 长生殿 。此 武后 寝疾之 长生殿 , 洛阳宫 寝殿也。 肃宗 大渐, 越王 係 授甲 长生殿 , 长安 大明宫 之寝殿也。”
(2). 华清宫 殿名,即 集灵台 。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七月七日 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天宝 ﹞十四载六月一日,上幸 华清宫 ,乃贵妃生日,上命小部音声於 长生殿 奏新曲。”词语解释:通明殿 拼音:tōng míng diàn
传说中 玉帝 的宫殿。 宋 苏轼 《上元侍饮楼上呈同列》诗之一:“侍臣鵠立 通明殿 ,一朵红云捧 玉皇 。” 金 元好问 《记梦》诗:“梦中望拜 通明殿 ,曾见金书两字来。”《天女散花》第二回:“天女告别,转身去了。仍驾云头进入天门,先到 通明殿 謁见 玉皇 。”词语解释:香殿 拼音:xiāng diàn
香室;佛殿。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於门南畔可二十步,有窣堵波,高百许尺,是世尊昔日夏三月安居处。梵名 慕攞健陀俱胝 , 唐 云 根本香殿 矣。” 王邦维 校注:“又称香室,即佛殿。” 唐 严武 《题巴州光佛寺楠木》诗:“香殿萧条转密阴,花龕滴沥垂清露。”词语解释:碧殿 拼音:bì diàn
金碧辉煌的殿堂。 唐 沉佺期 《游少林寺》诗:“紺园澄夕霽,碧殿下秋阴。” 唐 杨巨源 《早朝》诗:“朝时但向丹墀拜,仗下方从碧殿回。”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一:“草遮回磴絶鸣鑾,云树深深碧殿寒。”词语解释:鸾殿 拼音:luán diàn
禁内的宫殿。 唐 宋之问 《王昭君》诗:“非君惜鸞殿,非妾妒娥眉。” 唐 张说 《唐西台舍人赠泗州刺史徐府君碑》:“同生标藻於鸞殿,重世含章於凤池。”词语解释:秋殿 拼音:qiū diàn
冷落的宫殿;秋日的殿堂。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诗:“还行秋殿层楼,御輦□从好仇。” 唐 李华 《长门怨》诗:“鸦鸣秋殿晓,人静禁门深。” 前蜀 韦庄 《尹喜宅》诗:“荒原秋殿柏萧萧,何代风烟占寂寥。”词语解释:凉殿 拼音:liáng diàn
(1).可以取凉的殿堂。《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十六》:“窈窕 瑶臺 女,冶游戏凉殿。” 南朝 宋 鲍照 《侍宴覆舟山》诗之一:“游轩越丹居,暉烛集凉殿。”
(2).即 清凉殿 。 唐 代宫殿名。在 洛阳 城南。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五月》:“回雪舞 凉殿 ,甘露洗空緑。” 姚文燮 注:“ 清凉殿 在 洛阳 南。”词语解释:馆殿 拼音:guǎn diàn
昭文馆、集贤院、史馆和 集贤殿 、 右文殿 的统称。 唐 钱珝 《授户部巡官秘书省校书郎杨玢武功县尉充集贤校理制》:“士子由科而进,得为馆殿吏者,俯拾华资,如拾地芥。”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 唐 兴之时,特开馆殿,以待贤俊,得学士十八人,声满天下。”词语解释:便殿 拼音:biàn diàn
正殿以外的别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处。《汉书·武帝纪》:“夏四月壬子, 高园 便殿火。” 颜师古 注:“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处,所以就便安也。园者,於陵上作之,既有正寝以象平生正殿,又立便殿为休息闲宴之处耳。” 宋 陆游 《监丞周公墓志铭》:“ 孝宗皇帝 召对便殿,论奏合上指。”《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会 契丹 遣使修贡,赐宴便殿,因出剑士示之。”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墨子 穿着太短的衣裳,高脚鹭鸶似的,跟 公输般 走到便殿里,向 楚王 行过礼。”词语解释:邃殿 拼音:suì diàn
深广的殿堂。 宋 陆游 《观小孤山图》诗:“重楼邃殿神之家,帐中美人粲如花。”词语解释:正殿 拼音:zhèng diàn
宫殿或庙宇里位置在中间的主殿。《史记·吴王濞列传》:“朕素服避正殿。” 汉 班固 《西都赋》:“正殿崔巍,层构厥高,临乎 未央 。” 唐 白居易 《沃洲山禅院记》:“三年而禪院成,五年而佛事立,正殿若干间,斋堂若干间,僧舍若干间。”《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庙里正殿九间。”词语解释:禁殿 拼音:jìn diàn
宫殿;内廷。《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后乃更为太平文治事,大集诸儒内禁殿,譔定《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等,大氐千餘篇。”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谢禁缠足表》:“将见禁殿娇娥,粗服乱头都好。”词语解释:风殿
临风的殿宇。 唐 王勃 《七夕赋》:“君王乃驭风殿而长怀,俯云堂而自矫。” 明 何景明 《同川甫寺中避暑》诗:“水堂菡萏折,风殿薜萝开。”词语解释:椒殿 拼音:jiāo diàn
(1).后妃居住的宫殿。 南朝 梁 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地德褰帷,天鷄掩色,搆倾椒殿,沴结 尧 门。” 唐 杜牧 《八六子》词:“辞恩久归 长信 ,凤帐萧疏,椒殿閒扃。”《旧唐书·昭宗纪》:“壬寅夜, 朱全忠 令左龙武统军 朱友恭 、右龙武统军 氏叔琮 、枢密使 蒋玄暉 弑 昭宗 於椒殿。”
(2).泛指宫殿。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素毫月举,腾光於梵室;妙趾神行,布武於椒殿。”
(3).或指后妃。 明 徐树丕 《识小录·合纪诸不肖始末》:“念彼锦衣,方凭椒殿宠灵,为要人之所趋走。”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吴皇后临〈兰亭〉》:“ 刘后村 《跋高宗宸翰》云:‘大将 韩蘄王 高价得硬黄本,以为 逸少 真蹟,驰献,不知其为椒殿所书也。’”按,《后村大全集》作“椒房”。词语解释:讲殿 拼音:jiǎng diàn
(1).讲经说法的殿堂。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讲殿叠起,房廡连属。”《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遶白玉之莲花,上黄金之讲殿。”
(2).经筵所在的宫殿。 宋 金履祥 《北山之高寿北山何先生》诗:“咨尔夫子,汝予交修,讲殿幄帷,尔优尔游。”《明史·曹璘传》:“经筵虽御,徒为具文。方举輙休,暂行遽罢,所谓‘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者,愿日御讲殿与儒臣论议,罢斥大学士 刘吉 等,以消天变。”词语解释:云殿 拼音:yún diàn
(1).高大的宫殿楼阁。《艺文类聚》卷四九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时乃高闢雪宫,广开云殿,秋牕春户,冬燠夏清。”
(2).为云雾缭绕的居室。 唐 胡曾 《咏史诗·四皓庙》:“四皓忘机饮碧松,石巖云殿隐高踪。”词语解释:绀殿 拼音:gàn diàn
指佛寺。 隋 江总 《幡赞》:“光分紺殿,采布香城。” 唐 崔日用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紫宸欢每洽,紺殿法初隆。” 清 曹寅 《唐县开元寺》诗:“紺殿尽頽花亦萎,更谁墙缺补春泥。”词语解释:寝殿 拼音:qǐn diàn
(1).帝王的寝宫,卧室。 唐 颜师古 《隋遗录》卷下:“帝披单衣亟行擒之,乃宫婢 雅娘 也,迴入寝殿, 萧妃 誚笑不知止。” 宋 无名氏 《剑侠传·田膨郎》:“ 唐文宗皇帝 尝宝白玉枕, 德宗 朝 于闐国 所贡,雕琢奇巧,盖希代之宝,置寝殿帐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法善 道:‘玉笛何在?’ 玄宗 道:‘在寝殿中。’”
(2).宗庙中收藏祖先衣冠之殿堂。《清史稿·礼志五》:“古者庙前寝后,庙以祭饗,今前殿是,寝以藏衣冠,今中殿后殿是。兹所当议者,藏衣冠寝殿耳。应就中殿左建寝殿,祭饗仍在前殿。”参见“ 寝庙 ”。
(3).陵墓的正殿。《后汉书·祭祀志下》:“ 秦 始出寝,起于墓侧, 汉 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寝之意也。”《新唐书·虞世南传》:“ 尧 葬寿陵,因山为体,无封树、寝殿、园邑,棺槨足以藏骨,衣衾足以朽肉。”
词语解释:寝庙 拼音:qǐn miào
(1).古代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诗·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礼记·月令》:“寝庙毕备。” 郑玄 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 孔颖达 疏:“庙是接神之处,其处尊,故在前,寝,衣冠所藏之处,对庙为卑,故在后。但庙制有东西厢,有序墙,寝制唯室而已。故《释宫》云‘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是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先帝园陵寝庙,羣臣莫习。” 章炳麟 《訄书·订文》:“五世之庙,可以观怪, 禹 之铸鼎而为离鬽, 屈原 之观 楚 寝庙而作《天问》。”
(2).住宅和宗庙。有时亦泛指住宅。《诗·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寝庙既成。” 孔颖达 疏:“寝,人所处,庙神亦有寝,但此宜揔据人神,不应独言庙事,故以为人寝也。”《左传·襄公四年》:“经起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经言寝庙,多指宗庙言之,此寝庙则指人之寝室言之,寝室为人之所居,故鼠不敢穴。”词语解释:麟殿 拼音:lín diàn
“ 麒麟殿 ”的省称。 明 唐寅 《出塞》诗之二:“烽火通 麟殿 ,嫖姚拜虎符。”词语解释:瑶殿 拼音:yáo diàn
玉殿。指宫廷。 唐 杜甫 《铜瓶》诗:“乱后碧井废,时清瑶殿深。” 唐 李贺 《秦王饮酒》诗:“酒酣喝月使倒行,银云櫛櫛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宋史·乐志十四》:“瑶殿清閟,玉墄坦夷。”词语解释:金华殿 拼音:jīn huá diàn
(1).古殿名。殿在 未央宫 内。 西汉 中常侍 班伯 曾于此受业。《汉书·叙传上》:“大将军 王凤 荐 伯 ( 班伯 )宜劝学,召见 宴昵殿 ,容貌甚丽,诵説有法,拜为中常侍。时上方乡学, 郑宽中 、 张禹 朝夕入説《尚书》、《论语》於 金华殿 中,詔 伯 受焉。” 颜师古 注:“ 金华殿 在 未央宫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尹 与 桓宣武 共听讲《礼记》。 桓 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 刘 曰:‘此未关至极,自是 金华殿 之语。’”
(2).借指内庭。 唐 李白 《送杨燕之东鲁》诗:“一辞 金华殿 ,蹭蹬 长江 边。”亦省称“ 金华 ”。 宋 司马光 《神宗皇帝挽辞》之三:“鼇禁叨承詔, 金华 侍执经。” 明 张居正 《便殿奏事纪恩》诗:“造膝 金华 祕,承颜玉陛春。” 清 味榄生 《题〈十洲春语〉》诗:“短衣未入 金华 队,走轂归来拼长醉。”词语解释:御殿 拼音:yù diàn
(1).宫殿。《后汉书·灵帝纪》:“ 熹平 五年,冬十月壬午,御殿后槐树自拔倒竖。”
(2).犹御朝。《清史稿·礼志七》:“ 清 初 太祖 创业,建元 天命 ,正月朔即位,贝勒、羣臣集殿前,按翼序立。皇帝御殿,皆跪。”《清史稿·礼志七》:“帝御 太和殿 ,引见毕,赐坐赐茶,悉準常仪。如是日不御殿,各官行礼 午门 外。”词语解释:鸳鸯殿 拼音:yuān yāng diàn
(1). 汉 未央宫 殿名。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宫中本造 鸳鸯殿 ,为谁新起凤凰楼。”参见“ 鸳鸯 ”。
(2).泛指皇后所居宫名。 唐 贾岛 《上杜驸马》诗:“鸳鸯殿里参皇后,龙凤堂前贺至尊。”《全唐诗》卷二七载《排遍》诗之二:“鸳鸯殿里笙歌起,翡翠楼前出舞人。”
词语解释:鸳鸯 拼音:yuān yāng
(1).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能飞。雄的羽色绚丽,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羽冠;嘴红色,脚黄色。雌的体稍小,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在我国 内蒙古 和 东北 北部繁殖,越冬时在 长江 以南直到 华南 一带。为我国著名特产珍禽之一。旧传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毛 传:“鸳鸯,匹鸟也。”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鸳鸯,水鸟,鳧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疋鸟。” 清 唐孙华 《渔父词》之三:“湖上鸳鸯亦竝头,鰥鰥鱼目夜长愁。”
(2).指饰物上的鸳鸯图案。 南朝 梁简文帝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衣裁合欢襵,文作鸳鸯连。”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禁楼刁斗喜初长,罗荐綉鸳鸯。山枕上,私语口脂香。”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单于,您来看,这是一床合欢被。上面绣着双鸳鸯,里面放着‘长相思’。”
(3).比喻夫妻。 汉 司马相如 《琴歌》之一:“室邇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不如从嫁与,作鸳鸯。”《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鸳鸯错配本前缘,全赖风流太守贤。”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九章:“话说回来,要是咱们远远飞出去,做一对野地鸳鸯,以后也不好回来见我的娘亲了。”
(4).喻志同道合的兄弟。 三国 魏 曹植 《释思赋》:“况同生之义絶,重背亲而为疏。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儔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5).比喻成双配对的事物。参见“ 鸳鸯剑 ”。
(6).比喻贤者。 汉 王逸 《九思·怨上》:“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文选·曹植〈赠王粲〉诗》:“树木发青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儔。” 李善 注:“鸳鸯,喻 粲 也。”
(7).比喻艳妓。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下》:“露草忘尘事,风花畅艳怀。鸳鸯三十六,死便逐情埋。”
(8). 汉武帝 时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 飞翔 、 增成 、 合欢 、 兰林 、 坡香 、 凤皇 、 鸳鸯 等殿。”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陪游馺娑,骋纤腰於结风, 长乐 、 鸳鸯 ,奏新声於度曲。”
(9).水名。在 河北省 境内。《文选·左思〈魏都赋〉》:“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其中则有 鸳鸯 、 交谷 , 虎涧 、 龙山 。” 李善 注:“ 鸳鸯水 在 南和县 西。”
(10).战阵名。 明 吴易 《少保戚公继光》诗:“变化开精心,什伍为‘鸳鸯’。”原注:“ 少保 所结阵名。”参见“ 鸳鸯阵 ”。
(11).指鸳鸯瓦。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殿瓦鸳鸯坼,宫帘翡翠虚。” 仇兆鳌 注引《邺中记》:“ 鄴城 铜雀臺 ,皆鸳鸯瓦。”
(12).指形制像鸳鸯的香炉。 唐 李白 《清平乐令·翰林应制》词之二:“玉帐鸳鸯喷沉麝,时落银灯香灺。” 王琦 注:“鸳鸯,爇香器也。”
词语解释:鸳鸯剑 拼音:yuān yāng jiàn
宝剑名。剑分雌雄两股,故称。《红楼梦》第六六回:“正走之间,只听得隐隐一阵环佩之声, 三姐 从那边来了,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女初见其入也,微有愠色,及闻斯语,憬然改容,即起向生敛衽再拜曰:‘当如君教。’即拔床头鸳鸯剑引颈自刎。”
词语解释:鸳鸯阵 拼音:yuān yāng zhèn
古代阵法名。兵马两翼分列,相互联络拴伴。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练营阵》:“外围兵将马退入队后,仍照鸳鸯阵,二马一列,联络拴伴如式,务要队伍分明,兵俱趋出马前,立成鸳鸯阵势,鸣锣坐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 谭纶 、 戚继光 之鸳鸯阵法,即土兵之法。如一参将领三千人为一营,十人为队,队有长,百人为哨,哨有长,五百一把总,六总一参将。儻一营全退,斩参将;一总全退,斩把总;一队一哨全退,斩哨长、队长。如是则将与长无敢不奋死矣。”词语解释:白虎殿 拼音:bái hǔ diàn
(1). 汉 宫殿名。即 白虎观 。《汉书·王商传》:“单于来朝,引见 白虎殿 。” 颜师古 注引《三辅黄图》:“在 未央宫 中。” 唐 张九龄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之一:“论经 白虎殿 ,献赋 甘泉宫 。”《前汉书平话》卷中:“ 高祖 归天,文武举哀,令 白虎殿 停尸七昼夜,葬入山陵。”
(2). 明 代 仁智殿 的俗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再南则 寳寧门 ,门外偏西大殿曰 仁智殿 ,俗所谓 白虎殿 也。凡大行帝后梓宫灵位,在此停供。”词语解释:灵和殿 拼音:líng hé diàn
南朝 齐武帝 时所建殿名。 五代 李存勗 《歌头》词:“ 灵和殿 ,禁柳千行,斜金丝络。” 明 杨慎 《垂杨篇》:“ 灵和殿 前艷阳时, 忘忧馆 里光风吹。” 明 夏完淳 《插柳》诗:“却忆 灵和殿 ,杨花满地飞。”词语解释:灵光殿 拼音:líng guāng diàn
汉景帝 子 鲁恭王 所建的宫殿。故址在今 山东省 曲阜市 东。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序:“ 鲁 灵光殿 者,盖 景帝 程姬 之子 恭王餘 之所立也……遭 汉 中微,盗贼奔突,自 西京 未央 、 建章 之殿,皆见隳坏,而 灵光 岿然独存。”后因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清 赵翼 《吴门喜晤王述庵司冠》诗:“始知天予老健身,特教岿作灵光殿。”词语解释:鲁殿 拼音:lǔ diàn
见“ 鲁灵光殿 ”。
词语解释:鲁灵光殿 拼音:lǔ líng guāng diàn
(1). 汉 代著名宫殿名。在 曲阜 (今 山东 曲阜 )。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序:“ 鲁 灵光殿 者,盖 景帝 程姬 之子 恭王 餘 之所立也……遭 汉 中微,盗贼奔突,自 西京 未央 、 建章 之殿皆见隳坏,而 灵光 岿然独存。”亦省作“ 鲁殿 ”。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 秦宫 既获, 鲁殿 犹存。”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孤嶂 秦 碑在,荒城 鲁 殿餘。”
(2).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明 王思任 《留别山僧》诗序:“诸僧旧俱已隔世,无復存者,独 幻林上人 如 鲁 灵光殿 也。”亦省作“ 鲁殿 ”。 清 赵翼 《新春即日》诗:“死尽故人成 鲁殿 ,占先春色有唐花。”词语解释:楚殿 拼音:chǔ diàn
楚国 宫殿。 南朝 陈 徐陵 《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自永盟于 楚 殿,躬夺璧于 秦 庭。” 唐 李中 《云》诗:“帝乡归莫问, 楚 殿梦曾频。”词语解释:大殿 拼音:dà diàn
(1).即殿军。行军时殿后的部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大殿: 商子游 御 夏之御寇 , 崔如 为右。” 杜预 注:“大殿,后军。”
(2).寺庙中供奉主要神佛的正殿。《水浒传》第四二回:“ 宋江 到大殿上,不觉肌肤战慄,毛髮倒竖。” 叶圣陶 《倪焕之》三:“校舍是一所阴森而破旧的庙宇。大殿是一个课堂,两庑各是一个课堂。”
(3).封建王朝举行庆典、接见大臣或使臣等的殿。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乾清宫 大殿之左向西者曰 端寧殿 。”词语解释:一殿 拼音:yī diàn
(1).一座殿堂。《史记·孝武本纪》:“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
(2).古代考核制度,官吏因罪过而受一定的处罚称为一负,积若干负称为一殿。《北史·郭祚传》:“ 祚 奏言:‘考察令:公清独著,德绩超伦而无负殿者为上上,一殿为上中,二殿为上下,累计八殿,品降至九。’”《通典·刑二》:“﹝ 北齐 ﹞ 武成帝 河清 三年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平局八负为一殿,繁局十负为一殿。”《隋书·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按, 汉 代只分“殿”、“最”,或但言“负”,此为后起之制。
(3).满殿。 元 胡天游 《七岁游法兴寺》诗:“老僧读罢《楞严》呪,一殿神风柏子香。”词语解释:松殿 拼音:sōng diàn
(1).高大华美的屋宇。 唐 王勃 《九成宫颂》:“茅宫蔽雨,松殿来云。”
(2).指周围植松树的殿阁。 唐 杨巨源 《题云师山房》诗:“ 云公 兰若深山里,月明松殿微风起。”词语解释:呵殿 拼音:hē diàn
(1).谓古代官员出行,仪卫前呵后殿,喝令行人让道。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逡巡风定雨霽,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秦桧待金使》:“上既受书( 金国 盟书)毕,百官呵殿,缀 金 使以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生衣绣裳,驾青虬,呵殿而出。”
(2).指此类仪仗队伍或随从人员。 宋 姜夔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词:“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其人冠带騶从,出入呵殿甚都,与縉绅交,人不疑也。”词语解释:丹殿 拼音:dān diàn
帝王所居的宫殿。 南朝 梁 江淹 《拜正员外郎表》:“犹蒙供事紫楹,春役丹殿。” 唐 高宗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诗:“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词语解释:长乐殿 拼音:cháng lè diàn
即 长乐宫 。 唐 温庭筠 《马嵬驿》诗:“香輦却归 长乐殿 ,晓鐘还下 景阳楼 。”参见“ 长乐宫 ”。
词语解释:长乐宫 拼音:cháng lè gōng
(1). 西汉 高帝 时,就 秦 兴乐宫 改建而成。为 西汉 主要宫殿之一。 汉 初皇帝在此视朝。 惠帝 后,为太后居地。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北郊 汉 长安 故城东南隅。
(2). 汉 代天子母亲的代称。《骈雅·释名称》:“ 汉 制,帝祖母称‘长信宫’,帝母称‘长乐宫’。”词语解释:琼殿 拼音:qióng diàn
玉饰的宫殿。 唐 郑愔 《人日重宴大明宫》诗:“琼殿含光映早轮,玉鸞严蹕望初晨。” 宋 史浩 《宿玉堂直庐》诗:“冰帘映綺疏,琼殿中央峙。” 元 黄庚 《修竹宴客广寒游亭》诗:“影浸山河琼殿冷,舞分风露羽衣香。”词语解释:汤殿 拼音:tāng diàn
温泉浴室。 唐 王建 《华清宫感旧》诗:“公主妆楼金锁涩,贵妃汤殿玉莲开。” 唐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至今汤殿水,呜咽县前流。”词语解释:未央殿 拼音:wèi yāng diàn
即 未央宫 。《后汉书·董卓传》:“三年四月,帝疾新愈,大会 未央殿 。” 唐 陶翰 《古塞下曲》:“騂马黄金勒,琱弓白羽箭,射杀左贤王,归奏 未央殿 。”参见“ 未央宫 ”。
词语解释:未央宫 拼音:wèi yāng gōng
宫殿名。故址在今 陕西 西安市 西北 长安 故城内西南隅。 汉高帝 七年建,常为朝见之处。 新莽 末毁。 东汉 末 董卓 复葺 未央殿 。 唐 未央宫 在禁苑中,至 唐 末毁。《史记·高祖本纪》:“ 萧丞相 营作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三辅黄图·汉宫》:“ 未央宫 ,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东西五十丈,深五十丈,高三十五丈。” 唐 张说 《和丽妃神道碑铭》:“此皆圣主之曲成,贤妃之本志,何必 云阳山 下,别赴通灵之臺; 未央宫 中,虚立致神之帐。” 明 夏完淳 《明妃篇》:“夜夜秋光 长信殿 ,年年春色 未央宫 。”亦省称“ 未央 ”。 汉 班固 《西都赋》:“輦路经营,脩除飞阁,自 未央 而连 桂宫 ,北弥 明光 而亘 长乐 。” 唐 雍裕之 《宫人斜》诗:“应有春魂化为燕,年来飞入 未央 栖。”词语解释:避殿 拼音:bì diàn
避离正殿。 宋 王珪 《宋元宪公庠神道碑》:“时天子方以烖异避殿。”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嘉泰 四年,火及太庙, 寧宗 避殿。”《檮杌闲评》第四十回:“这正是天心原为姦雄擎,地震反貽司历灾,皇上因此避殿,撤乐减膳。”参见“ 避正殿 ”。
词语解释:避正殿 拼音:bì zhèng diàn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 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 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 避正堂 ”、“ 避正寝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復也。”《隋书·礼仪志三》:“ 隋 制,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寝,撤膳三日。”《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表》:“陛下忧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寝而不居,贬常珍而弗御。”词语解释:幄殿 拼音:wò diàn
即帐殿。 宋 梅尧臣 《金明池游》诗:“津楼金间采,幄殿锦文窠。”《宋史·太宗纪一》:“﹝ 太平兴国 五年﹞十二月甲戌,大閲,遂宴幄殿。” 元 张昱 《辇下曲》:“当年大驾幸 滦京 ,象背前驮幄殿行。”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大蒙古包宴》:“上宴於 山高水长殿 前及 避暑山庄 之 万树园 中,设大黄幄殿,可容千餘人。”词语解释:影殿 拼音:yǐng diàn
(1).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的殿堂。 唐 宋之问 《游广界寺》诗:“影殿临丹壑,香臺隐翠霞。”
(2).供奉帝后遗像的殿堂。《新五代史·晋出帝皇后冯氏传》:“是日,以六军仗卫,太常鼓吹,命后至 西御庄 ,见於 高祖 影殿。”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诸后影殿曰 重徽 、 彰德 、 广孝 、 广爱 。”词语解释:复殿 拼音:fù diàn
双层椽笮结构的宫殿。復,通“ 复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昭夏乐》:“閟宫黝黝,復殿微微。”详“ 復庙 ”。
重迭的宫殿。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同何仪曹煦》诗:“参差复殿影,氛氲綺罗杂。” 唐 王涯 《宫词》之十二:“鸦飞深在禁城墙,多绕重楼复殿傍。”
词语解释:复庙 拼音:fù miào
古代称采用双层屋椽、双层屋笮等结构来建造的宗庙为复庙。復,通“ 复 ”。《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復庙、重檐……天子之庙饰也。” 郑玄 注:“復庙,重屋也。”《后汉书·祭祀志中》“明堂” 刘昭 注引 汉 张衡 《东京赋》:“復庙重屋,八达九房。”《周礼·考工记·匠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凡复屋,栋、笮等皆於一层屋之上重絫合并为之,重屋则上下两层屋各自为栋、笮等,不相合并,二制迥异,古明堂宗庙盖皆有重屋……《明堂位》之復庙,即复屋;重檐,乃是重屋。故《文选·张衡〈东京赋〉》云‘复庙重屋’即用《明堂位》文,而以重檐为重屋。 薛综 注云:‘重屋,重栋也。’ 桓谭 《新论》亦云:‘商加重檐四阿。’明此经重屋,当彼重檐矣, 郑 《明堂位》注释‘復庙’为‘重屋’者,盖仍指复笮言之。”参见“ 復格 ”。
古代称具有双重椽、栋、轩版、垂檐等建筑结构的庙堂。 汉 张衡 《东京赋》:“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薛综 注:“复庙,重覆也。重屋,重栋也。” 李善 注:“《礼记》曰:‘复庙、重檐、达乡,谓天子庙饰也。’”《周礼·考工记·匠人》“ 殷 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明堂位》言复庙重檐为天子庙制……复庙即复屋,重檐乃是重屋。”参见“ 复屋 ”。
词语解释:复格 拼音:fù gé
双重斗栱。復,通“ 复 ”。《逸周书·作雒》:“咸有四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復格、藻棁……画旅。”《周礼·考工记·匠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 俞樾 云:‘古有重屋,有复屋。重屋者,此记所説是也。复屋者,於栋之下,復为一栋以列椽,亦称重橑’……《作雒》之重亢、復格,亦似皆复屋之制。”
词语解释:复屋 拼音:fù wū
(1).古代称具有双重椽、栋、轩版、垂檐等建筑结构的屋宇为“复屋”。《说文·林部》:“棼,复屋栋也。”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民事瘟神谨,巫故为阴廡复屋,塑刻诡异,使祭者凛慄,疾愈众。”《周礼·考工记·匠人》“ 殷 人重屋” 孙诒让 正义引 清 俞樾 曰:“古有重屋,有复屋……复屋者,於栋之下復为一栋以列椽,亦称重橑。”
(2).重迭的房屋。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小郗题诗》:“日转庭槐影渐移,重门复屋传呼迟。”词语解释:竹殿 拼音:zhú diàn
(1). 洛阳 古代宫殿名。《艺文类聚》卷六二引《洛阳故诸宫名》:“ 洛阳 南宫有 却非殿 、 铜马殿 …… 黄龙殿 、 竹殿 。”
(2).庭院植有竹林的宫殿。 唐 王勃 《九成宫颂》:“烟闺夜謐,云房昼静,竹殿栖寒,松轩祕景。”词语解释:中殿 拼音:zhōng diàn
(1).居中的宫殿。《宋书·乐志四》引 三国 魏 曹植 《鼙舞歌·大魏篇》:“左右宜供养,中殿宜皇子。”
(2).指内宫。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 谢堂 外戚之贪黠者也,狠愎之性,喜於凌物,攫拏之状,旁若无人。不曰以备中殿宣索,则曰当取教旨豁除。”词语解释:坐殿 拼音:zuò diàn
指帝王登位。《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当下姑娘脸上的那番得意,漫説出将入相,八座三台,大约立刻叫他登基坐殿,成佛昇天,他也是不去的。”《捻军歌谣·人死大半显不着》:“ 咸丰 坐殿闰八月,大雨下够两个月, 黄河 两岸开口子,人死大半显不着。”词语解释:抗殿 拼音:kàng diàn
(1).谓高筑殿堂。《文选·张衡〈西京赋〉》:“疏 龙首 以抗殿,状嵬峩以岌嶫。” 张铣 注:“ 龙首 ,山名。疏之构殿於上,故言抗。抗,举也。”《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负朝阳而抗殿,跨灵沼而浮荣。” 吕向 注:“抗,立也。”《陈书·高祖纪上》:“若夫表里山河,金汤嶮固,疏 龙首 以抗殿,揃 华岳 以为城,杂虑凭焉,彊兵自若。”
(2).高大的殿堂。 唐 刘孝孙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得仙字》诗:“飞轩俯松柏,抗殿接云烟。” 唐 赵中虚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得芳字》诗:“烟霞凝抗殿,松桂肃长廊。”词语解释:麒麟殿 拼音:qí lín diàn
汉 代宫殿名。《汉书·佞幸传·董贤》:“后上置酒 麒麟殿 , 贤 父子亲属宴饮。”亦省称“ 麒麟 ”。《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 朱鸟 , 龙兴 、 含章 。”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鸟殿 。”词语解释:九华殿 拼音:jiǔ huá diàn
汉 掖庭中的殿名。《西京杂记》卷一:“ 汉 掖庭有 月影台 、 云光殿 、 九华殿 、 开襟阁 、 临池观 ,不在簿籍,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焉。” 唐 李颀 《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栁色偏浓 九华殿 ,鶯声醉杀 五陵 儿。”词语解释:丙殿 拼音:bǐng diàn
(1). 汉 时称太子宫。《汉书·元后传》:“皇后使侍中 杜辅 、掖庭令 浊贤 交送 政君 太子宫,见丙殿。”《汉书·元后传》:“太后从容言曰:‘我始入太子家时,见於丙殿,至今五六十岁尚颇识之。’”
(2).指太子。《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赞》:“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词语解释:暖殿 拼音:nuǎn diàn
旧时称臣下备礼贺帝王住进新殿。《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下》:“﹝ 同光 元年﹞夏四月己巳,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国号 唐 ……二年春正月, 河南 尹 张全义 及诸镇进暖殿物。”词语解释:石殿 拼音:shí diàn
石造的宫殿。 宋 苏辙 《登嵩山·将军柏》诗:“肃肃避暑宫,石殿秋日冷。” 元 虞集 《玉华山》诗:“光凝石殿千年雪,影动银河八月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