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执殳 拼音:zhí shū
《诗·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毛 传:“殳,长丈二而无刃。”后以指为皇室效力或作士兵。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餽餉人推輅,谁何吏执殳。” 明 唐顺之 《书王氏传家录后》:“其斩馘自一级以上,至於执殳樵爨,亦莫不授武功爵。”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杨诚斋军门》:“如使 芳 执殳效命,早裹尸马革矣。”词语解释:戈殳 拼音:gē shū
戈和殳。亦泛指兵器。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丹旗燿野,戈殳晧旰。” 唐 徐坚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鼙鼓喧雷电,戈殳凛雪霜。”戈殳,一本作“ 戈剑 ”。词语解释:桃殳 拼音:táo shū
桃木做的殳杖。古人佩以为戒。《韩诗外传》卷十:“ 齐桓公 出游,遇一丈夫,褒衣应步,带著桃殳。 桓公 怪而问之……丈夫曰:‘是名戒桃,桃之为言亡也。夫日日慎桃,何患之有?故亡国之社,以戒诸侯;庶人之戒,在於桃殳。’ 桓公 説其言,与之共载。来年正月,庶人皆佩。”词语解释:铁殳 拼音:tiě shū
古代兵器。铁制,长柄,一头有棱。《韩非子·南面》:“説在 商君 之内外而铁殳,重盾而豫戒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二节:“ 战国 时铁的用途推广……没有锋刃的战争用具也开始用铁,如铁甲、铁杖、铁殳等。”词语解释:连殳 拼音:lián shū
古代的一种兵器。《墨子·备蛾傅》:“为连殳,长五尺,大十尺。” 孙诒让 间诂:“凡连殳、连梃,盖皆以索係连之。”词语解释:竿殳 拼音:gān shū
竹杖。《文选·张衡〈西京赋〉》:“但观罝罗之所羂结,竿殳之所揘毕。” 薛综 注:“竿,竹也;殳,杖也。”词语解释:祋殳 拼音:duì shū
古代杖属兵器。祋与殳同类,有棱而无刃。《后汉书·马融传》:“祋殳狂击,头陷颅碎。” 李贤 注:“祋,亦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