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末字词组
旅殡藁殡启殡临殡槁殡改殡敛殡祓殡
虞殡黜殡出殡起殡迁殡攒殡稿殡 
在殡客殡送殡入殡寄殡柩殡埋殡 

词语解释:旅殡  拼音:lǚ bìn
谓灵柩暂时安放于外地等待归葬。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八:“旅殯无人照管、或毁坏暴露,愿公愍其不幸……常戒主者保护之,以须其子之至。” 清 吴定 《王节母传》:“始 璞 之高祖殁於 南譙 ,旅殯僧寺。” 清 周树槐 《试用从九品吴君墓志铭》:“君以奉檄,各世三千里外,旅殯十有一年。”
词语解释:虞殡  拼音:yú bìn
送葬歌曲。《左传·哀公十一年》:“ 公孙夏 命其徒歌《虞殯》。” 杜预 注:“送葬歌曲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挽歌辞者,或曰古者《虞殯》之歌,或曰出自 田横 之客,皆为生者悼往告哀之意。” 唐 李百药 《文德皇后挽歌》:“寒山寂已暮,《虞殯》有餘哀。” 清 钱谦益 《李将军国樑挽词》之二:“《国殤》应会鼓,《虞殯》已闻歌。”
词语解释:在殡  拼音:zài bìn
谓尚未下葬。《左传·襄公六年》:“君又在殯,而可以乐乎?” 杜预 注:“ 献公 卒未葬。”《国语·晋语二》:“ 桓公 在殯, 宋 人伐之。”
词语解释:藁殡  拼音:gǎo bìn
亦作“藳殯”。 殓而未葬。《宋史·吴充传》:“士大夫亲没,或藁殯数十年,伤败风化,宜限期使葬。”亦指草率埋葬。 宋 苏轼 《与孙叔静书》之六:“﹝ 元修 ﹞闻某謫 海南 ,徒步万里,来相劳问,至 新兴 病亡,官为藳殯,録其遗物於官库。”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世传 太白 过 采石 ,酒狂捉月,窃意当时藁殯於此。”
词语解释:黜殡  拼音:chù bìn
在内室殡敛,不居正堂。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黜殯之请,至诚恳惻。”
词语解释:客殡  拼音:kè bìn
殡殓于外地。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今闲老矣,日夜惟诸子壮大,未能以有室家,而某之兄嫂尚皆客殯而不葬也,其心有不乐于此。”
词语解释:启殡
出殡。 晋 陆机 《挽歌诗》之一:“捨爵两楹位,启殯进灵轜。”《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 温成皇后 启殯,帝不御前后殿,百官进名奉慰。”
词语解释:出殡  拼音:chū bìn
把灵柩运到埋葬或寄放的地点。《水浒传》第二六回:“若是停丧在家,待 武二 归来出殯,这个便没甚么皂丝麻綫。”《儒林外史》第二六回:“ 鲍廷璽 又寻阴阳先生寻了一块地,择个好日子出殯,只是没人题铭旌。”《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听説明日就要出殯,倘有用我们的去处,请姑娘吩咐一句。” 老舍 《四世同堂》十:“今天,他应下一当儿活来,不是搬家,而是出殡。”
词语解释:送殡  拼音:sòng bìn
运送棺柩下葬;出殡时陪送灵柩。 明 徐霖 《绣襦记·歌郎竞技》:“我两人都靠送殯为活,他把我主顾都抢了。”《红楼梦》第十五回:“且説 寧 府送殯,一路热闹非常。”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一章:“我替他老子报仇,他倒去替仇人送殡,这叫什么世道呀!”
词语解释:临殡  拼音:lín bìn
亲临殡殓。《三国志·吴志·董袭传》:“ 袭 死, 孙权 改服临殯,供给甚厚。”《南史·徐勉传》:“及卒,帝闻而流涕,即日车驾临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因语左右,殯时可道。公往临殯,一慟几絶。”
词语解释:起殡  拼音:qǐ bìn
犹出殡。 吉学霈 《孤儿》:“起殡的时候, 李麦贵 说他见不得冷气,回家走了。”
词语解释:入殡  拼音:rù bìn
死者入棺后停柩待葬。《汉书·武帝纪》:“丁卯,帝崩于 五柞宫 ,入殯于 未央宫 前殿。三月甲申,葬 茂陵 。”
词语解释:槁殡  拼音:gǎo bìn
1.亦作"藳殡"。
2.殓而未葬。
词语解释:迁殡  拼音:qiān bìn
犹迁葬。《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且如 董永 卖身,迁殯葬其父母。”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二二回:“ 宋 主 彧 尚秘不发丧,但迁殯东宫,至 寻阳 告捷,乃草草奉葬。”
词语解释:寄殡  拼音:jì bìn
临时埋葬或停放灵柩。 唐 李华 《〈萧颖士文集〉序》:“君以先世寄殯 嵩条 ,因之迁祔。终事,至 汝南 而殁。” 巴金 《秋》一:“ 蕙表妹 死后,即寄殡在距城二十余里的 莲花庵 ,简直无人照管。”
词语解释:改殡  拼音:gǎi bìn
改葬。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改殡》:“古人改殯之礼,必反於宫寝,不拘即远之制。”
词语解释:攒殡  拼音:zǎn bìn
停柩或先殡,以待正式迁葬。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蔡立知死凭崔氏女语》:“其始已议攒殯, 袁氏 云:‘吾无儿女,他日谁葬我者,不如焚我也。’”《宋史·后妃传下·哲宗孟皇后》:“遗命择地攒殯,俟军事寧,归葬陵园。”
词语解释:柩殡  拼音:jiù bìn
谓停放灵柩。 汉 蔡邕 《故太尉桥公庙碑》:“初,公为舍于旧里。弟卒,推与其孤。至于即世,柩殯无所。”
词语解释:敛殡  拼音:liǎn bìn
入殓而殡葬。敛,通“ 殮 ”。《史记·齐太公世家》:“ 桓公 尸在牀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十二月乙亥, 无诡 立,乃棺赴。辛巳夜,敛殯。”
词语解释:稿殡  拼音:gǎo bìn
谓棺柩临时停放。
词语解释:埋殡  拼音:mái bìn
埋葬,殡葬。 元 关汉卿 《五侯宴》楔子:“我将这孩儿长街市上卖的些小钱物,埋殯他父亲。”《水浒传》第二回:“﹝ 史太公 ﹞埋殯在村西山上祖坟内了。 史进 家自此无人管业。” 梁斌 《红旗谱》二三:“家里封灵、破孝、埋殡,也掉不下五十块钱。”
词语解释:祓殡  拼音:fú bìn
祭于殡以除凶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楚 人使公亲襚。公患之。 穆叔 曰:‘祓殯而襚,则布币也。’乃使巫以桃茢先祓殯。” 杜预 注:“先使巫祓除殯之凶邪。” 孔颖达 疏:“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恶之也。 郑玄 云为有凶邪之气在侧。桃,鬼所恶。茢,萑苕,可埽不祥。”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春秋左氏传》曰: 鲁襄公 朝 楚 ,会 楚康王 卒, 楚 人使公亲襚,公患之。 叔孙穆叔 曰:‘祓殯而襚,则布币也。’乃使巫以桃茢先祓殯。 楚 人弗禁,既而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