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首字词组
殉死殉财殉没殉身殉吉殉情殉私殉节
殉国殉难殉业殉葬殉教者殉教殉职 
殉义殉名殉道殉利殉物殉葬品殉禄 

词语解释:殉死  拼音:xùn sǐ
陪同死亡。 汉 王粲 《咏史》:“自古无殉死,达人共所知。 秦穆 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四幕:“两位女子一齐要去殉死一位英雄。”
词语解释:殉国  拼音:xùn guó
为国家利益献出生命。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 首阳 ,拂衣高谢。”《宋书·沉文秀传》:“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明 刘绩 《征妇词》:“征妇语征夫,有身当殉国。”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杀身成仁,刎颈殉国。”
词语解释:殉义  拼音:xùn yì
(1).遵从道义。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 管 蔡 皆服教殉义,忠诚自然。” 晋 陆云 《泰伯碑》:“若乃忠人入国,悽愴生悲;殉义希风,懦夫立志。”
(2).为道义而死。 唐 罗隐 《投郑尚书启》:“何昔时有殉义之人,而今日无死恩之士?”
(3).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冯自由 《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 杨衢云 尝在 南非洲 英 属数埠创立兴中会……自 杨 殉义后,无人能知当时 南非洲 党务。”
词语解释:殉财  拼音:xùn cái
为财而死。《庄子·盗跖》:“小人殉财,君子殉名。”
词语解释:殉难  拼音:xùn nàn
(1).赴难;靖难。《南齐书·高帝纪上》:“公投袂殉难,超然奋发。”
(2).为国家的危难而献出生命。《明史·忠义传序》:“ 神熹 两朝,边陲多故,沉身殉难者,未易更僕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 顺治 二年,王师下 江 浙 。 江阴 典史 阎应元 起兵守城,自六月至八月凡八十日,城陷殉难。”《六部成语·兵部》“殉难”:“身死於贼,为国尽忠。”
词语解释:殉名  拼音:xùn míng
舍身以求名。《庄子·骈拇》:“士则以身殉名。”《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不殉名以求誉,不驰騖以要宠。”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死权之念,过於殉名。”
词语解释:殉没  拼音:xùn méi
舍身以追随死者。没,通“ 殁 ”。 晋 陆机 《挽歌》之一:“殉没身易亡,救子非所能。”
词语解释:殉业  拼音:xùn yè
谓专心致志于学业或功业。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诗:“思友长林,抱朴山嵋。守器殉业,不能奋飞。”《文选·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殉业谢成操,復礼愧贫乐。” 李善 注:“殉,营也。”
词语解释:殉道  拼音:xùn dào
为道义或某种主张而献身。《孟子·尽心上》:“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基督教未行以前,如 琐格拉底 辈以身殉道,蹈死不顾。”
词语解释:殉身  拼音:xùn shēn
《孟子·尽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 赵岐 注:“殉,从也。天下有道,得行王道,道从身施,功实也。”后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献身。 清 姚莹 《来孝女传》:“世有以殉身为愚孝者,观於 来 女,可爽然也。”
词语解释:殉葬  拼音:xùn zàng
用人或器物陪葬。《礼记·檀弓下》:“ 陈子车 死於 卫 ,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 汉 王充 《论衡·薄葬》:“杀人以殉葬,以快生意。”《宋史·奸臣传四·贾似道传》:“﹝ 似道 ﹞闻 余玠 有玉带,求之,已殉葬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因货殉葬之饰,用为资度。”
词语解释:殉利  拼音:xùn lì
(1).舍身以求私利。《庄子·骈拇》:“小人则以身殉利。”
(2).谋求私利。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循环飜覆,迅若波澜,此则殉利之情未尝异,变化之道不得一。”
词语解释:殉吉  拼音:xùn jí
祈求吉祥。《易·繫辞下》“吉凶者,贞胜者也” 晋 韩康伯 注:“夫有动则未免乎累,殉吉则未离乎凶。” 孔颖达 疏:“殉,求也。”
词语解释:殉教者  拼音:xùn jiào zhě
因坚持信仰或信奉某一宗教被处死的人
词语解释:殉物  拼音:xùn wù
为追求物质利益而丧生。《庄子·让王》:“今世俗之君子多为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
词语解释:殉情  拼音:xùn qíng
为爱情而死。 鲁迅 《伪自由书·新药》:“譬之文章,则须先讲烈士的殉国,再叙美人的殉情。”
词语解释:殉教  拼音:xùn jiào
指为某种宗教信仰而献身。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序》:“那伟大的为人类而牺牲的 柏洛米修士 ,便是一切殉教者的象征。”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六:“他们以殉教的精神在从事于救济国家、救济人类的事业。”
词语解释:殉葬品  拼音:xùn zàng pǐn
原指殉葬器物。引申为毫无意义的牺牲品。如:他成了封建制度的殉葬品。
词语解释:殉私  拼音:xùn sī
谋求私利。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羣居雷同,以殉私为能。”
词语解释:殉职  拼音:xùn zhí
在职人员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邹韬奋 《震动寰宇的民族战士》:“奉令坚守任何据点的将士,若无退却命令,虽至全体殉职,也不肯后退一步。”
词语解释:殉禄  拼音:xùn lù
舍身追逐利禄。 明 陈子龙 《兰溪》诗:“縹緲託怀贤,躑躅悲殉禄。”
词语解释:殉节  拼音:xùn jié
(1).为保全志节而牺牲生命。《晋书·忠义传赞》:“重义轻生,亡躯殉节。” 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夫王室将崩,霸图云构,必有忠臣义士捐生殉节。”
(2).指女子因抗拒凌辱或屈从封建礼教而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六·六女》:“ 南海县 樵夫 陈茂 ,逢虎毙命,妻 张顺娘 觅遗骸,筑坟,殉节。”《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他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