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共22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死生死路死亡死魄死声死权死城死牢
死灰死尸死魂死却死狗死敌死孝死生交
死者死当死相死国死货死河死终死马医
死人死间死活死工夫死命死君死败死刑
死别死水死丧死报死义死沉死市死因
死地死难死绥死囚死将死血死贼死光
死心死期死伤死死死结死寇死直死头
死所死守死事死斗死急死谏死棋死仗
死节死争死士死鬼死友死乱死白死寂
死战死籍死病死力死罪死交死没死画

词语解释:死生  拼音:sǐ shēng
(1).死亡和生存。《易·繫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宋 苏轼 《题文与可墨竹》诗:“谁云死生隔,相见如 龚 隗 。”
(2).犹言盈亏、消长。《孙子·虚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3).杀生。《国语·越语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韦昭 注:“死,杀也。”
(4).偏义复词。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託死生。”
(5).偏义复词。指死亡。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
词语解释:死灰  拼音:sǐ huī
(1).火灭后的冷灰。形容消沉、失望的心情。《庄子·知北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自古江湖客,冥心若死灰。” 元 吴氏 《寄外》诗:“千思万想不成诗,心如死灰自得知。”
(2).形容颜色惨白。《史记·滑稽列传》:“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唐 李白 《结客少年场行》:“ 舞阳 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明 宋濂 《太白丈人传》:“ 文中子 面如死灰。”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七根火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
(3).比喻败亡的人或事。 唐 孙樵 《刻武侯碑阴》:“ 武侯 独愤激不顾,收死灰於 蜀 ,欲嘘而再然之,艰乎为力哉!”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吴入郢於越入吴》:“死灰燃于 会稽 ,而太子毙于 姑蔑 。”
词语解释:死者  拼音:sǐ zhě
已死的人。例如:死者与生者。
词语解释:死人  拼音:sǐ rén
(1).已死的人。《诗·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国语·晋语二》:“葬死者,养生者,死人復生不悔,生人不媿。”《荀子·天论》:“道路有死人。”
(2).使人死亡。如:这样做不会死人。
(3).詈词。 余开选 《狮人》:“我正要找你,不知你这个死人到哪去了。”
词语解释:死别  拼音:sǐ bié
永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唐 杜甫 《垂老别》诗:“孰知是死别,且復伤其寒。”
词语解释:死地  拼音:sǐ dì
(1).死亡之地。《孟子·梁惠王上》:“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然则欲与生不并立,名与身不俱存,略可知矣。而世未之悟,以顺欲为得生,虽有后(厚)生之情,而不识生生之理。故动之死地也。”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为寻死地到此,不期误入仙境。”
(2).绝境。《孙子·九变》:“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宋史·陈俊卿传》:“今削都督重权,置 扬州 死地,如有奏请,臺諫沮之,人情解体,尚何后効之图?”
词语解释:死心  拼音:sǐ xīn
(1).效死之心。《战国策·赵策四》:“今太子走,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
(2).竭诚尽心。《后汉书·陈蕃传》:“﹝ 李膺 等﹞正身无玷,死心社稷。”
(3).谓下最后决心。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 唐宣宗 朝, 日本国 王子入贡,善围棋。帝令待詔 顾师言 与之对手…… 师言 惧辱君命,汗手死心,始敢落指。”
(4).断绝意念。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不死心想着旧情,他将我……厮钦厮敬。” 清 恽敬 《与秦省吾书》:“此事如参禪,必须死心,方有进步。”
词语解释:死所  拼音:sǐ suǒ
死的地方。《左传·文公二年》:“其友曰:‘盍死之?’ 瞫 ( 狼瞫 )曰:‘吾未获死所。’” 杜预 注:“未得可死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公 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唐 韩愈 《答张十一功曹》诗:“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词语解释:死节  拼音:sǐ jié
(1).为保全节操而死。《楚辞·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 唐 高适 《燕歌行》:“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郭沫若 《南冠草》尾声:“我自己也是 中国 人,我要对于这些死节的先生们表示一点孝敬。”
(2).专指妇女为贞操而死。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昭贞姜》:“守义死节,不为苟生,处约持信,以成其贞,乃号之曰 贞姜 。” 清 李渔 《比目鱼·利逼》:“我们这段姻缘,是在戏场上做起的,既在场上成亲,就该在场上死节。”
词语解释:死战  拼音:sǐ zhàn
拚死战斗。《六韬·略地》:“中人絶粮,外不得输,阴为约誓,相与密谋,夜出穷寇死战。”《旧唐书·突厥传上》:“义勇之士,犹能死战,功合纪録,以劝戎行。”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王头刚到水面, 眉间尺 的便迎上来……两头即在水中死战。”
词语解释:死路  拼音:sǐ lù
(1).走不通的路,导致灭亡的途径。《水浒传》第四二回:“我今番走了死路,望阴灵庇护则个。” 明 史槃 《鹣钗记·齐微》:“不知死路,死路却无三日。” 清 李渔 《玉搔头·擒王》:“若还稍迟归顺,敢教乌合众立成虀粉。死路生机,从伊自分。”
(2).自杀的途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你若不依我,只是寻个死路罢了。”《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而今辞别分婆、父亲,也便寻一条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了。”
词语解释:死尸  拼音:sǐ shī
(1).死人的遗体。《关尹子·釜》:“人之力有可以夺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冰,死尸能行,枯木能华。”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壶史》:“又言刺客死尸亦不见,所论多奇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谚曰:‘不养健儿,却养乞儿;不管活人,只管死尸。’”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晓行狼虎路,夜伴死尸眠。”
(2).詈词。 茅盾 《子夜》十五:“你没看见那些死尸多么凶呀!”
词语解释:死当  拼音:sǐ dàng
当在当铺里的东西超过赎取期限,就不能再赎取,称“死当”
词语解释:死间  拼音:sǐ jiān
兵法五间之一。《孙子·用间》:“死间者,为誑事於外,令吾间知之,而传於敌间也。” 杜牧 注:“誑者诈也。言吾间在敌,未知事情,我则诈立事跡,令吾间凭其诈跡,以输诚於敌,而得敌信也。若我进取,与诈跡不同,间者不能脱,则为敌所杀,故曰死间。”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权智》:“ 世衡 ( 种世衡 )本卖 崧 ( 法崧 )为死间,邂逅得生还,亦命也。”
词语解释:死水  拼音:sǐ shuǐ
滞积而不流动的水。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地葆》:“东注之水,生水也。北注之水,死水;不流,死水也。” 巴金 《马拉、哥代和亚当·鲁克斯》:“修道院的生活却如一沟死水,泛不起一点涟漪。”
词语解释:死难  拼音:sǐ nàn
(1).为国家的危难或正义事业而付出生命。《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周书·韦孝宽传》:“士卒莫不感励,人有死难之心。” 唐 柳宗元 《南霁云睢阳庙碑》:“ 柱厉 不知而死难, 狼瞫 见黜而奔师。”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这能对得住许多死难的同志吗?”
(2).遇难而死。如:抚恤失事死难者的家属。
词语解释:死期  拼音:sǐ qī
死亡的日期。《易·繫辞下》:“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列子·天瑞》:“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乐若此。”《西湖二集·假邻女诞生真子》:“﹝ 李氏 ﹞渐渐垂危,执了 许生 之手,呜咽流泪而告道:‘妾自知死期已到,今忍耻以告,幸君哀怜宽宥。’”
词语解释:死守  拼音:sǐ shǒu
(1).拚死防守。《孔丛子·儒服》:“某人不道,侵犯大国,二三子尚皆同心比力死守,将帅稽首再拜受命。”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 清 阎尔梅 《题余阙祠》诗:“死守七年经百战,孤军终不树降旗。”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愿意跟我在这儿死守的快去领取枪弹。”
(2).指固执不变地遵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现在的世界,不能死守着 中国 的古籍做榜样的了!”如:死守着老规矩。
词语解释:死争  拼音:sǐ zhēng
力争;拚死斗争。《史记·宋微子世家》:“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三国志·魏志·桓阶传》:“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彊救,大王案六军以示餘力,何忧於败而欲自往?”
词语解释:死籍  拼音:sǐ jí
迷信谓阴司登录人死期的册籍。 唐 白居易 《寄卢少卿》诗:“《老》诲心不乱,《庄》诫形太劳,生命既能保,死籍亦可逃。”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嗟我天地间,有术人莫知。得可逃死籍,不唯走三尸。”
词语解释:死亡  拼音:sǐ wáng
(1).丧失生命。《左传·成公十一年》:“吾不能死亡。”《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汉书·王吉传》:“不畏死亡。”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岂独知免於縲絏,亦将有望於桑榆,但未死亡,终见天日。”
(2).指死亡的人。 清 曾国藩 《金陵军营官军昭忠祠记》:“死亡不可胜数。”
(3).消亡,消失。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 汉 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魁櫑’,酒酣之后,续以‘挽歌’……天戒若曰:‘国家当急殄悴,诸贵乐皆死亡也。’”
词语解释:死魂  拼音:sǐ hún
迷信谓死者的阴魂。 元 朱凯 《昊天塔》第一折:“孩儿也,你靠后些,你是生魂,我是死魂。你听我説与你咱。”
词语解释:死相  拼音:sǐ xiāng
(1).要死的样子。 茅盾 《子夜》四:“他是一个老实人,一眼看着 曾沧海 那种‘死相’,一面他就想到假使吓死了这个鸦片烟老头子,那他的罪过可不小。”
(2).为詈词。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死相!你把你丈夫叫起来没有。”
词语解释:死活  拼音:sǐ huó
(1).死与活。常偏指死。《西游记》第六回:“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造反天宫的弼马温猢猻,你还不知死活!”《红楼梦》第六一回:“我干的事,为什么叫你应,死活我该去受。”
(2).无论如何。《金瓶梅词话》第八九回:“ 吴大舅 告辞,和尚死活留住,又不肯放。”《红楼梦》第六三回:“他两个去请,只怕不肯来,须得我们去请,死活拉了来。” 郭小川 《矿工不怕鬼》诗:“到外边去找碗饭吃吧!爹妈死活也不能把你连累。”
词语解释:死丧  拼音:sǐ sàng
(1).死亡。《诗·小雅·常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尉缭子·战威》:“死丧相救,兵役相从,此民之所励也。”《三国志·蜀志·后主传》:“ 会 ( 钟会 )既死, 蜀中 军众钞略,死丧狼籍,数日乃安集。”
(2).指丧葬之事。《汉书·食货志上》:“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 唐 元稹 《崔公墓志铭》:“考公之所尚,仁孝友爱,内外死丧婚嫁之不能自持者,莫不己任之。”
词语解释:死绥  拼音:sǐ suí
(1).谓军队败退,;将领应当治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司马法》‘将军死绥’……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礼》著死绥,《传》称握节,捐生守位,取重人伦。”
(2).效死沙场。 唐 杜牧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死绥却是古来有,驍将自惊今日无。”《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上有掣肘之讥,下无死绥之志。”《明史·王元翰传》:“平居冻馁,脱巾可虞,有事怨愤,死绥无望。塞北之患未可知也。”
(3).指死于战事者。 唐 陈子昂 《为副大总管屯营大将军苏宏晖谢表》:“遂得齿剑餘魂,更参授鉞之任;死绥之魄,復同挟纊之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方振声 以县丞謚‘义烈’,俱照知府例卹,则皆出特恩。盖我圣朝崇奬死绥不遗微末如此也。”
词语解释:死伤  拼音:sǐ shāng
(1).死亡和创伤。《荀子·荣辱》:“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史记·高祖本纪》:“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
(2).指死伤的人。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餘不满百。” 茅盾 《子夜》十七:“到现在死伤不下三十万。”
词语解释:死事  拼音:sǐ shì
(1).死于国事。《礼记·月令》:“﹝仲冬之月﹞飭死事。” 孔颖达 疏:“因杀气之盛以飭军士,使战者必有死志。”《新五代史·死事传序》:“故吾於死事之臣,有所取焉。”《明史·姜汉传》:“ 奭 当嗣职,帝以 汉 死事,特进一官,为都指挥僉事。” 清 刘大櫆 《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 吕黄钟 ﹞任 山东 兵备道,后以死事,事载《明史》。”
(2).指死于国事者。《管子·问》:“问死事之孤,其未有田宅者有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不知朝廷何以待伏节死事之家。” 明 陈子龙 《兵垣奏议·直言祸乱之源疏》:“优卹死事之家,以作忠孝之怀。”
(3).泛指殡殓等善后事宜。《礼记·丧大记》:“唯哭先復,復而后行死事。” 孔颖达 疏:“復而后行死事者,復而犹望生。若復而不生,故得行於死事,谓正尸於牀及浴袭之属也。” 宋 梅尧臣 《宁陵阻风寄都下》诗:“随宜具棺殮,厚贷压人头。死事定无益,生偿且无由。”
词语解释:死士  拼音:sǐ shì
敢死的勇士。《左传·定公十四年》:“ 句践 患 吴 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臣欲募死士三万人,长驱贼庭,一战扫定。” 程善之 《拟古》诗:“万金买死士,一散无復还。”
词语解释:死病  拼音:sǐ bìng
不治之症。《孔丛子·嘉言》:“夫死病不可为医。” 宋 张畋 《九河公语录》:“头上疮,公勿疑,不是死病。”
词语解释:死魄  拼音:sǐ pò
旧谓月亮的有光部分为明,无光部分为魄。朔后月明渐增,月魄渐减,故谓之死魄。反之,望后月明渐减,月魄渐生,即谓之生魄。《逸周书·世俘》:“越若来,二月既死魄。” 孔晁 注:“朔后为死魄。”《书·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 孔 传:“旁,近也。月二日,近死魄。”《汉书·律历志下》引作“旁死霸”,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月二日以往,月生魄死,故言死魄。魄,月质也。’霸,古魄字同。”近人 王国维 以为 孔 传、 孟 说谬不足据。参阅《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
词语解释:死却
死去;死掉
词语解释:死国  拼音:sǐ guó
为国而死。《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 、 吴广 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汉书·翟方进传》:“设令时命不成,死国埋名,犹可以不慙於先帝。”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帐下劝之走,叱谓吾死国。”
词语解释:死工夫  拼音:sǐ gōng fū
犹苦工夫。《朱子语类》卷十:“大凡文字有未晓处,须下死工夫,直要见得道理是自家底方住。” 元 沉和 《赏花时·潇湘八景》曲:“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清 黄景仁 《醉春风·幽约》词:“望断青鸞信,寂寞瑶阶冷,昨宵已下死工夫,肯,肯,肯。”
词语解释:死报  拼音:sǐ bào
因收电报人的姓名、地址等不清而无法投送的电报
词语解释:死囚  拼音:sǐ qiú
已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囚犯。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硬拷》:“写完,发与那死囚,於斩字下押箇花字。” 郑振铎 《桂公塘》:“船上的人们如待决的死囚似的,默不出声,紧紧的挤在一处。”
词语解释:死死  拼音:sǐ sǐ
(1).固定;牢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若只死死守着,恐於工夫上又发病。” 茅盾 《子夜》十三:“这种‘公式’听去是非常明快,非常‘合理’,就和其他的‘术语’同样地被 陈月娥 死死记住。”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只见他那魁梧的身躯,死死压在刹把上,果然压住了井喷,保住了红一井。”
(2).拚死;坚决。 清 陈天华 《警世钟》:“须知事到今日,断不能再讲预备救 中国 了,只有死死苦战,才能救得 中国 。” 郭小川 《矿工不怕鬼》诗:“我们既要与自然界的困难苦苦周旋,又要与貌似强大的敌人死死作对!”
词语解释:死斗
勇斗敢死。《六韬·练士》:“有王臣失势,欲復见功者,聚为一卒,名曰死鬭之士。”
词语解释:死鬼  拼音:sǐ guǐ
(1).指已去世的人。《晋书·李寿载记》:“省诗知意。若今人所作,贤哲之话言也;古人所作,死鬼之常辞耳!”《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况且他那死鬼老子也不知是累了我家多少。”
(2).詈词。也用于昵称或开玩笑。《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我们死鬼当家儿的姓 王 !他们哥儿八个,我们当家儿的是第六的。”
词语解释:死力  拼音:sǐ lì
(1).最大的力量。《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爵禄生於功,诛罚生於罪,臣明於此,则尽死力而非忠君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以为 李陵 素与士大夫絶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周书·文帝纪下》:“ 沙苑 所获囚俘,释而用之, 河桥 之役,率以击战,皆得其死力。” 清 黄景仁 《余忠宣祠》诗:“生得死力死得心,将军才大空古今。”
(2).用最大的力量。《英烈传》第十三回:“﹝ 廖永安 ﹞遂将身逃去舡头,死力督战。” 郭希仁 《从戎纪略》:“藩库系陆军中学生把守,库中尚存现银七十餘万,外间时有谋攻劫者,赖各学生死力把守,数昼夜不能休息,得以保全。”
词语解释:死声  拼音:sǐ shēng
衰微之音。《左传·襄公十八年》:“ 晋 人闻有 楚 师, 师旷 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 楚 必无功。’” 杜预 注:“南风音微,故曰不竞也。”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南风律气不至,故声多死。”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一:“ 楚 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章炳麟 《辨诗》:“自中 唐 以降者,死声多矣。”
词语解释:死狗  拼音:sǐ gǒu
詈词。《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 诸葛恪 围 合肥 新城。城中遣士 刘整 出围传消息,为贼所得,考问所传,语 整 曰:‘ 诸葛公 欲活汝,汝可具服。’ 整 駡曰:‘死狗,此何言也!’” 宋 梅尧臣 《闵尚衣盗裤》诗:“三公出死狗,训导能有素。”
词语解释:死货  拼音:sǐ huò
詈词。指不中用的人。《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你真是个死货!他受了我家的聘,便是我家的人了。怕他怎的!”
词语解释:死命  拼音:sǐ mìng
(1).生死。《管子·权修》:“法者,将用民之死命者也。用民之死命者,则刑罚不可不审。”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又欲以济天下顦顇之人死命万分之一分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晋人执虞公》:“ 虞公 之死命制于 晋 而已矣。” 清 陈天华 《猛回头》:“或修铁路于你国中,全国死命皆制在他手。”
(2).效死;献身。《韩非子·显学》:“夫上所以陈良田大宅,设爵禄,所以易民死命也。”《三国演义》第二回:“万人一心,尚不可当,况城中有数万死命之人乎?”
(3).拚命;竭力。《水浒传》第二五回:“那婆子见了 武大 来,急待要拦当时,却被这小猴子死命抵住,那里肯放。”《红楼梦》第一一七回:“那 寳玉 虽是个男人,用力摔打,怎奈两个人死命的抱住不放,也难脱身。”
(4).犹死罪。 明 唐顺之 《公移·牌》:“尔辈若能举众束手自归,本职当力请于朝,贷其死命。”
(5).必然死亡的命运。《人民文学》1977年第5期:“武器必须精良,才足以致敌以死命。”
词语解释:死义  拼音:sǐ yì
为义而死。谓恪守大义。《吕氏春秋·离俗》:“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史记·汲郑列传》:“ 淮南王 谋反,惮 黯 ,曰:‘好直諫,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清 方兆曾 《国士叹》诗:“人臣死义不死恩,众人国士何当论。”
词语解释:死将  拼音:sǐ jiāng
(1).阵亡的将领。《六韬·练士》:“有死将之人子弟,欲与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愤之士。”
(2).猛勇而不怕死的将领。《宋书·殷孝祖传》:“军中人相谓曰:‘ 殷 统军可谓死将矣。今与贼交锋,而以羽仪自标显,若善射者十手攒射,欲不毙,得乎?’”
词语解释:死结  拼音:sǐ jié
不能一拉就解开的结子。与“活结”相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敛衣不纽’, 孔 疏云:‘生时带并屈纽,使易抽解。死则不復解,故结之。’此乃俗言死结、活结之由来也。” 华山 《鸡毛信·海娃的羊》:“ 海娃 还记得,刚才他绑信的时候,分明打了两个死结,最后又牢牢地加上一个死结。”
词语解释:死急
极其急迫
词语解释:死友  拼音:sǐ yǒu
指交情笃厚,至死不相负的朋友。《新唐书·王叔文传》:“﹝ 叔文 ﹞阴结天下有名士,而士之欲速进者,率谐附之,若 韦执谊 、 陆质 …… 柳宗元 、 刘禹锡 为死友。” 清 黄景仁 《观范巨卿碑额拓本》诗:“直是生平死友心,上作星芒堕为石。”
词语解释:死罪  拼音:sǐ zuì
亦作“ 死辠 ”。
(1).应该判处死刑的罪行。《左传·昭公二年》:“有死罪三,何以堪之?不速死,大刑将至。”《史记·太史公自序》:“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天下应犯死罪者,特降从流。”
(2).旧时请罪或道歉时用的套语,表示罪过很重。《汉书·卫绾传》:“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病。’” 宋 叶适 《赵孺人墓铭》:“﹝ 楼氏 ﹞白其姑曰:‘奴死罪,不应著此下见先舅。’”
(3).用作表章、函牍中的套语。 汉 许冲 《上〈说文解字〉表》:“臣 冲 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辠死辠。”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臣 植 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晋 卢谌 《与司空刘琨书》:“故吏从事中郎 卢諶 ,死罪死罪。”
词语解释:死权  拼音:sǐ quán
指贪恋权势至死不休。《史记·伯夷列传》:“ 贾子 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司马贞 索隐:“言贪权势以矜夸者,至死不休,故云‘死权’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平叔 ( 何晏 )以党 曹爽 见诛,触死权之网也。”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藉曰死权之念,过於殉名。”
词语解释:死敌  拼音:sǐ dí
(1).犹死战。《汉书·李陵传》:“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寡人当与 秦 决一死敌。”
(2).势不两立的敌人。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匈奴 内战时,他曾在 呼韩邪 的哥哥、也是 呼韩邪 的死敌-- 郅支单于 的军队中,当中裨小王,得意过一时。”
词语解释:死河  拼音:sǐ hé
由河流分引出来的死水河槽
词语解释:死君  拼音:sǐ jūn
(1).死去的国君。《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未报 秦 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2).为国君效死。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将军报国期死君,我辈忍孤将军恩。”
词语解释:死沉  拼音:sǐ chén
东西很重,拿着很费力气。例如:死沉沉的书包。
过于安静;没有一点儿生气。例如:死沉一片。
词语解释:死血  拼音:sǐ xuè
瘀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远志》:“远志酒:治一切痈疽发背癤毒。恶候侵大,有死血阴毒在中则不痛,傅之即痛。”
词语解释:死寇  拼音:sǐ kòu
指顽敌。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岂以为閤下真能引孤军单进,与死寇角逐,争一旦侥倖之利哉?”
词语解释:死谏  拼音:sǐ jiàn
冒死进谏。 明 唐顺之 《封知县张公墓志铭》:“顾吾与若母两人老耳,死諫是尔职,不死是圣天子恩厚无量也。” 清 钱谦益 《尚宝司少卿王之寀授奉直大夫制》:“尚终念生全之德,其无忘死諫之时。”
词语解释:死乱  拼音:sǐ luàn
死于变乱。《汉书·五行志下之下》:“不出七年, 宋 、 齐 、 晋 之君皆将死乱。”
词语解释:死交  拼音:sǐ jiāo
至死不变的友谊。《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 游道 ﹞与 顿丘 李奬 一面,便定死交。”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柳子厚党叔文》:“ 叔文 ( 王叔文 )密结有当时名欲侥倖而速进者 刘禹锡 、 柳宗元 等十数人,定为死交。”
词语解释:死城  拼音:sǐ chéng
已无人居住或毫无生气的地方(如一个被废弃的城市或市镇)
词语解释:死孝  拼音:sǐ xiào
旧时谓居父母之丧,哀毁几至于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戎 、 和嶠 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仲雄 曰:‘ 和嶠 虽备礼,神气不损; 王戎 虽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 和嶠 生孝, 王戎 死孝。’”参阅《晋书·王戎传》
词语解释:死终  拼音:sǐ zhōng
死亡。《周礼·天官·疾医》:“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於医师。” 郑玄 注:“少者曰死,老者曰终。” 贾公彦 疏:“云死终者,谓民之有病不问老少皆治之,不愈,少死则曰死,似不得寿终然,故曰死;老者则曰终,谓虽治不愈,似得寿终,故曰终也。”
词语解释:死败  拼音:sǐ bài
犹覆亡。《吕氏春秋·似顺》:“夫死败,人之所恶也。而反以为安,岂一道哉?”《史记·孔子世家》:“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謁,可以死败。”
词语解释:死市  拼音:sǐ shì
指刑场。《淮南子·说山训》:“拘囹圄者,以日为脩;当死市者,以日为短。”
词语解释:死贼  拼音:sǐ zéi
(1).不顾性命的盗贼。《吴子·励士》:“今使一死贼伏於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
(2).引申为敢死的勇士。《尉缭子·制谈》:“听臣之术,足使三军之众为一死贼,莫敢当其前,莫敢随其后,而能独出独入焉。”
(3).佛教语。指死亡。《百喻经·地得金钱喻》:“今日营此事,明日造彼事,乐著不观苦,不觉死贼至。”
词语解释:死直  拼音:sǐ zhí
为正道而死。《楚辞·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朱熹 集注:“盖寧伏清白而死於直道。”
词语解释:死棋  拼音:sǐ qí
棋局中救不活的棋子。常比喻必败的局面。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六章:“要看到 胡宗南 的主力被我们吸引到这里,成为一步死棋,这对全国战局是大有用处的。” 杨朔 《百花山》:“敌人的残兵败将早被各路解放大军团团围住,乘下的无非是收场的一步死棋了。”
词语解释:死白  拼音:sǐ bái
苍白,没有血色。 茅盾 《子夜》十九:“他两腿一软,就倒了下去,直瞪着一对眼睛,脸色死白。”
词语解释:死没  拼音:sǐ méi
死亡。《后汉书·独行传·李善》:“ 建武 中疫疾, 元 ( 李元 )家相继死没。”
词语解释:死牢  拼音:sǐ láo
(1).为宴飨而宰杀的牲畜。对生牢而言。《周礼·秋官·掌客》:“其死牢如飱之陈。”
(2).关押死囚的牢狱。
词语解释:死生交  拼音:sǐ shēng jiāo
指生死不渝的友谊。 清 李玉 《一捧雪·出塞》:“望只望死生交,早拯救断头缘。”
词语解释:死马医  拼音:sǐ mǎ yī
谓病已无望,犹姑试医治。常喻最后的尝试。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世俗无可奈何,尚欲救之者,谓之死马医。”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死马医》:“有名士为 泗 倅者,卧病既久。其子不慧。郡有太医生 杨介 ,名医也。适自都下还,众令其子謁之……其子曰:‘大人疾势虽淹久,幸左右一顾,且作死马医也。’闻者无不絶倒。”
词语解释:死刑  拼音:sǐ xíng
剥夺犯人生命的刑罚。
词语解释:死因  拼音:sǐ yīn
丧失生命的原因或诱因。例如:饮酒是他的死因。
词语解释:死光  拼音:sǐ guāng
致命的光束
词语解释:死头  拼音:sǐ tóu
没有出口或延续连通部分(如街、管子或电线的)的一端
没有出路的行动或政策
词语解释:死仗  拼音:sǐ zhàng
不顾生命,拚死到底的战斗。 清 张维屏 《三元里》诗:“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自注:“夷打死仗则用黑旗,适有执神庙七星旗者,夷惊曰:‘打死仗者至矣!’” 清 陈天华 《警世钟》:“人人都愿战死疆场,不愿做别人的奴隶,所以能打三年的死仗。”
词语解释:死寂  拼音:sǐ jì
非常寂静。 萧红 《生死场》七:“走出坟场,一些棺材、坟堆,死寂死寂的印象催迫着我们加快着步子。” 臧克家 《捉》诗:“死寂了一霎,敲得更起劲了,这回不再是用手,声音那么沉重!”
词语解释:死画
呆板而不具灵性的画
共22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