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吴歈 拼音:wú yú
(1). 春秋 吴国 的歌。后泛指 吴 地的歌。《楚辞·招魂》:“ 吴 歈 蔡 謳,奏大吕些。” 王逸 注:“ 吴 蔡 ,国名也。歈、謳,皆歌也。” 唐 宋若华 《嘲陆畅》诗:“ 双成 走报监门卫,莫使 吴 歈入 汉 宫。”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吴 歈 越 艳, 鲁 酒 梁 樽。” 清 姚鼐 《送陈东浦方伯自江宁移任安徽三十二韵》:“形容羣作颂,传咏慰 吴 歈。”亦作“ 吴愉 ”。《文选·左思〈吴都赋〉》:“ 荆 艳 楚 舞, 吴 愉 越 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 刘逵 注:“愉。 吴 歌也。”
(2).指昆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蛾眉 越 女才承选,《燕子》 吴 歈早擅塲。” 王季思 等注:“ 吴 歈,指昆曲,《燕子笺》是用昆曲演唱的。”词语解释:巴歈 拼音:bā yú
指巴渝舞或巴渝歌。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鸣鼓《巴歈》,作於堂下。”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序》:“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参见“ 巴渝舞 ”、“ 巴渝歌 ”。词语解释:歔歈 拼音:xū yú
悲歌。 宋 梅尧臣 《贫》诗:“耻随波上下,难免鬼歔歈。”词语解释:揶歈 拼音:yē yú
揶揄,戏弄。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 涣之 即歋歈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 宋 梅尧臣 《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拜貺双珍不可辞,年衰只怕歋歈鬼。”词语解释:邪歈 拼音:xié yú
见“ 邪揄 ”。
词语解释:邪揄 拼音:yé yú
亦作“ 邪歈 ”。 嘲笑;戏弄。 宋 苏舜钦 《依韵和王景章见寄》:“鵩来閒暇何须怪,鬼见邪歈岂易禁。”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不材如 櫆 ,举世邪揄。公独左顾,栽植其枯。”词语解释:清歈 拼音:qīng yú
犹清曲。词语解释:揶歈 拼音:yé yú
1.见"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