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歔欷 拼音:xū xī
悲泣;抽噎;叹息。《楚辞·离骚》:“曾歔欷余鬱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汉 蔡琰 《悲愤诗》:“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晋 卢谌 《赠刘琨一首并书》:“亦奚必临路而后长号,睹丝而后歔欷哉。”《新唐书·刘祥道传》:“稍迁司刑太常伯。每覆大狱,必歔欷累叹。”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长老至今言之,犹歔欷酸鼻。”词语解释:嘘欷 拼音:xū xī
同“嘘唏”。 《百喻经·牧羊人喻》:“牧羊之人,闻此人语,便大啼泣,嘘欷不已。”词语解释:增欷 拼音:zēng xī
更加悲伤。《楚辞·九辩》:“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舒息悒而增欹兮,踪履起而彷徨。” 晋 潘岳 《杨荆州诔》:“赴者同哀,路人增欷。”词语解释:累欷 拼音:lèi xī
屡次欷歔。 汉 王褒 《洞箫赋》:“故闻其悲声,则莫不愴然累欷,撆涕抆泪。”词语解释:长欷 拼音:cháng xī
犹长叹。 清 黄遵宪 《送女弟》诗:“阿母开篋看,未看先长欷。”词语解释:嗟欷 拼音:jiē xī
欷嘘悲叹。 宋 曾巩 《古诗·尹师鲁》:“至今 董生 没虽久,语者为 汉 常嗟欷。” 宋 王安石 《收盐》诗:“穷囚破屋正嗟欷,吏兵操舟去復出。”词语解释:凄欷 拼音:qī xī
悲叹。 汉 张衡 《南都赋》:“寡妇悲吟,鵾鸡哀鸣,坐者悽欷,荡魂伤精。”词语解释:鲠欷 拼音:gěng xī
哽咽欷歔。鯁,通“ 哽 ”。《新唐书·后妃传上·杨贵妃》:“﹝ 唐玄宗 ﹞命工貌妃於别殿,朝夕往,必为鯁欷。”词语解释:涕欷 拼音:tì xī
流泪叹息。 明 刘基 《感怀》诗之四:“古道今已矣,感寤空涕欷。”词语解释:滞欷 拼音:zhì xī
指郁积之气。 唐 司空图 《春愁赋》:“愿昭畅于春臺,雪胸襟之滞欷。”词语解释:感欷 拼音:gǎn xī
亦作“ 感唏 ”。 感激欷歔。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蜀 人苦 杨琳 寇掠,公单船往説, 琳 感欷,虽不即降,约其徒不得为虐。” 清 吴定 《答任幼直先生书》:“先生孜孜进贤,故不量 定 之庸駑而惠恤之,执书感唏,敢违嘉命。” 朱祖谋 《〈半塘定稿〉序》:“况乎夙以文字相切劘……而甫接其书,遽闻其死者,此予所由摧伤感欷而不能自已也。”词语解释:咨欷 拼音:zī xī
感叹;赞叹。《新唐书·令狐峘传》:“臣伏读 汉 刘向 论山陵之诫,良史咨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