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首字词组
次第次后次从次丁次宴次贫次席次等
次公次题次将次早次卿次蟗次布次祀
次行次男次官次前次主次浮次次次货
次序次且次鳞次印次品次比次止次祖
次舍次传次长次对官次大陆次息次躔次篆
次之次乘次叙次介次声次摆线次路次级
次及次述次列次卷次妻次所次赏 
次对次辅次日次室次世次非次辂 
次骨次要次数次家次圣次雎次车 
次韵次相次春次事次绪次长祖次资 

词语解释:次第  拼音:cì dì
(1).等第。《战国策·韩策一》:“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以种类为篇章,持优劣为次第。”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你们三位的次第,是我辈品题出来的;如今我辈的次第,也要三位品题。”
(2).次序;顺序。《诗·大雅·行苇》“序宾以贤” 汉 郑玄 笺:“谓以射中多少为次第。”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一》:“次第明甚,不可乱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诗》之次第,首《国风》,次《雅》,次《颂》。”
(3).依次。《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及 卫太子 败, 齐怀王 又薨, 旦 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 唐 刘禹锡 《秋江晚泊》诗:“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宋 陆游 《书事》诗:“闻道舆图次第还, 黄河 依旧抱 潼关 。”《老残游记》第八回:“车夫等人次第出来。”
(4).排比编次。《后汉书·刘陶传》:“帝殊不悟,方詔 陶 次第《春秋》条例。” 唐 元结 《文编序》:“乃次第近作,合於旧编。”《元史·刑法志序》:“今按其实,条列而次第之,使后世有以考其得失,作《刑法志》。”
(5).条理;头绪。《南齐书·周山图传》:“知卿绥边抚戎,甚有次第,应变策略,悉以相委。”《水浒传》第十七回:“太守问我贼人消息,我回覆道:‘未见次第,不曾获得。’”
(6).规模。 宋 杨万里 《题严州新堂》诗:“新堂略有次第否?忙里从公一来覷。” 金 王若虚 《赵州齐参谋新修悟真庵记》:“予数以事至 赵 ,始也闻其经营,再则睹其次第,三则及其成就焉。”
(7).齐整;有排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四司六局秪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刘奇 、 刘方 二人﹞讨了两房家人,两个小厮,动用器皿傢伙,甚是次第。”
(8).犹常态。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唐 王建 《白紵歌》:“美人醉起无次第,堕釵遗珮满中庭。”
(9).犹规则,规矩。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居中中地行近前来,依次第覷着 张生 大人般拜。”
(10).犹光景,情形。 唐 刘禹锡 《寄杨八寿州》诗:“圣朝方用敢言者,次第应须旧諫臣。” 宋 李清照 《声声慢》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顷刻,转眼。 唐 白居易 《观幻》诗:“次第花生眼,须臾烛遇风。” 元 乔吉 《小阳关》曲:“次第明月圆,容易彩云散。”
(12).紧急,急速。 宋 徐集孙 《湖上》诗:“数日不来湖上看,西风次第水苍茫。” 元 陈德载 《栽桂》诗:“云边移得数株来,人老花应次第开。”
词语解释:次公  拼音:cì gōng
(1). 汉 盖宽饶 字 次公 。为官廉正不阿,刺举无所回避。 平恩侯 许伯 治第新成,权贵均往贺, 宽饶 不行,请而后往,自尊无所屈。 许伯 亲为酌酒, 宽饶 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 魏侯 笑道:“ 次公 醒而狂,何必酒也?”见《汉书·盖宽饶传》。又 汉 黄霸 亦字 次公 。 霸 少学律令,为人明察内敏,得吏民心,所至有政绩。见《汉书·循吏传·黄霸》。后因以“次公”称刚直高节之士或廉明有声的官吏。 宋 苏轼 《赠孙莘老七绝》:“时復中之 徐邈 圣,毋多酌我 次公 狂。” 宋 林逋 《寄上金陵马右丞》诗:“尽道 次公 当入相,江湖那肯久迟徊。”
(2).排行第二者之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头滚》:“后其次公就荡妇宿,罹杀身之祸,其兆於此耶?”
词语解释:次行  拼音:cì xíng
(1).次序;秩序。《史记·秦始皇本纪》:“立石刻,颂 秦 德,明得意。曰:‘……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史记·循吏列传》:“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2).第二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次行开‘前件’二字,下多空白,以便填写。”
词语解释:次序  拼音:cì xù
(1).先后顺序。《荀子·礼论》:“于是其中焉,方皇周挟,曲得其次序,是圣人也。”《史记·乐书》:“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水浒传》第一一○回:“见空中数行塞雁,不依次序,高低乱飞。”《红楼梦》第五十回:“倒底分个次序,让我写出来。”
(2).犹次第。常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语言》:“ 边文礼 见 袁奉高 失次序。 奉高 曰:‘昔 尧 聘 许由 ,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 余嘉锡 笺疏:“失次序,谓举止失措。”
(3).调节;安排。《史记·乐书》:“令侍中 李延年 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后汉书·曹褒传》:“ 褒 既受命,乃次序礼事。”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或以身隐位卑,不预朝政,或以文烦事博,难为次序,皆略而不书,斯则可也。”
词语解释:次舍  拼音:cì shè
(1).止息之所。《周礼·天官·宫伯》:“授八次八舍之职事。”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庶子卫王宫,在内为次,在外为舍。’次,其宿卫所在;舍,其休沐之处。”《周礼·天官·宫正》:“次舍之众寡。” 孙诒让 正义:“凡吏士有职事常居宫内者为官府,官府之小者为舍。其官府本在外而入内治事,或无专职而入共守卫,使令暂居更直者为次……凡次,多在路门外,应门内,近治朝之处;舍则当在应门之外,皋门之内,与次不同处也。”《汉书·吴王刘濞传》:“治次舍,须大王。” 颜师古 注:“次舍,息止之处也。” 清 恽敬 《杂记》:“云气乍聚乍散,不繫次舍。”
(2).息宿;止息。 唐 刘禹锡 《天论中》:“夫舟行乎 潍 、 淄 、 伊 、 洛 者,疾徐存乎人,次舍存乎人。”
词语解释:次之  拼音:cì zhī
列或占第二位。例如:该省矿藏,以锡最多,铜次之。
词语解释:次及  拼音:cì jí
依次而及。《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於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远近为五篇。”《新唐书·魏元忠传》:“储君有次及之势,故师保教以君人之道。”
词语解释:次对  拼音:cì duì
(1).犹轮对。《新唐书·陆贽传》:“朕嗣位,见言事多矣,大抵雷同道听,加质则穷。故顷不詔次对,岂曰倦哉!” 宋 戴埴 《鼠璞·次对》:“次对即轮对……本朝侍从本与百官轮对, 元祐 以 王存 奏罢之,復行於 绍圣 四年……是则次对轮对本无别议。”
(2).待制官的别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侍从官》:“ 宋 朝两府执政而下,最贵近者,多侍从。目六部尚书、杂学士,以至龙图等阁待制是也。以执政造膝之后,即召入讽议,故又名次对。”
词语解释:次骨  拼音:cì gǔ
犹入骨。形容程度极深。《史记·酷吏列传》:“﹝ 杜周 ﹞重迟,外宽,内深次骨。” 司马贞 索隐:“次,至也。 李奇 曰:‘其用法刻至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世人为文,竞於詆訶,吹毛取瑕,次骨为戾,復似善駡,多失折衷。” 宋 杨万里 《跋忠简胡公先生〈谏草〉》:“ 澹庵先生 之孙 槻 寄示先生《諫草》凡十一行,卒章云‘臣不忍见虏寇入门’等语,其痛次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瞿 与人讼, 张 受金,刺得其阴谋,泄於其敌。 瞿 大受窘辱,衔之次骨。”
词语解释:次韵  拼音:cì yùn
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步韵。世传次韵始于 白居易 、 元稹 ,称“元和体”。 唐 元稹 《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原注:“ 乐天 曾寄予千字律诗数首,予皆次用本韵酬和,后来遂以成风耳。”一说始于 南北朝 。 明 焦竑 《焦氏笔乘·次韵非始唐人》:“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载 王肃 入 魏 ,捨 江 南故妻 谢氏 ,而娶 元魏帝 女,故其妻赠之诗曰:‘本为薄上蚕,今为机上丝。得路遂腾去,颇忆缠绵时。’继室代答,亦用丝时两韵。是次韵非始 元 白 也。”
词语解释:次后  拼音:cì hòu
以后;后来。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二十年前, 敬德 佐於 定阳王 刘武周 手下为将,次后降 唐 去了。”《水浒传》第十六回:“次后 吴用 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 再理 又射了一箭,次后无事。”《红楼梦》第十九回:“次日清晨, 袭人 起来……先时还扎挣的住,次后捱不住,只要睡,因而和衣躺在炕上。”
词语解释:次题  拼音:cì tí
清 代科举考试八股文,按规定要从“四书”中截词或短句出三个题目,其第二道试题,称“次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 继之 告诉了我,我便代他拟作了一个次题、一首诗。”
词语解释:次男  拼音:cì nán
次子。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次子》:“ 隋 《舍利塔铭》 杨继宗 之次子称次男。”
词语解释:次且  拼音:cì qiě
犹豫不进貌。《易·夬》:“臀无肤,其行次且。” 孔颖达 疏:“次且,行不前进也。” 唐 柳宗元 《宥蝮蛇文》:“其颈蹙恧,其腹次且。” 清 方苞 《答申谦居书》:“闻僕避客,次且而不进。”
词语解释:次传  拼音:cì chuán
编撰传记。 北齐 魏收 《上〈魏书〉十志启》:“臣等肃奉明詔,刊著 魏 籍,编纪次传,备闻天旨。”
词语解释:次乘  拼音:cì chéng
从车。《史记·孔子世家》:“ 灵公 与夫人同车,宦者 雍渠 参乘,出,使 孔子 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词语解释:次述  拼音:cì shù
编次述作。 宋 梅尧臣 《寄宋次道中道》诗:“次述盈百卷,补亡如继 秦 。”
词语解释:次辅  拼音:cì fǔ
历代对副宰相或相当于副宰相职务的通称。 明 内阁首席大学士习称首辅或元辅;次辅,指协助首辅而地位仅次于首辅的大学士。 明 张居正 《岭西大捷辞免加恩疏》:“赐元辅银一百两,蟒衣一袭,彩缎四表里;次辅二,各银八十两,四表里。钦此。”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师傅保》:“《通典》《续会要》: 周 制立三孤之官,乃次辅之任。”
词语解释:次要  拼音:cì yào
重要性较差。 毛泽东 《矛盾论》四:“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
词语解释:次相  拼音:cì xiāng
副丞相。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师傅保》:“《通典》《续会要》: 周 制立三孤之官,乃次辅之任,或称三少为次相之任。”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都御史古称》:“ 秦 汉 御史大夫为次相。”按, 宋 徐天麟 《西汉会要·职官一》:“御史大夫 秦 官,位上卿,银印青綬,掌副丞相。”
词语解释:次从
然后;接着
词语解释:次将  拼音:cì jiāng
(1).武官职称。次于大将的武官。《史记·黥布列传》:“ 怀王 使 宋义 为上将, 范增 为末将, 项籍 为次将。”《汉书·项籍传》:“王召 宋义 与计事而説之,因以为上将军; 羽 为 鲁公 ,为次将; 范增 为末将。”
(2).星名。文昌宫之第二星。《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词语解释:次官  拼音:cì guān
旧时中央政府所属各部的副部长的职务;次于部长的职位
词语解释:次鳞  拼音:cì lín
犹鳞次。指密密排列的建筑物。 明 何景明 《七述》:“俯观次鳞,仰接飞翰。”
词语解释:次长  拼音:cì zhǎng
某些国家政府各部部长的副职, 中华民国 时中央政府所属各部也设此职。
词语解释:次叙  拼音:cì xù
(1).指市场中的管理处和商肆行列。《周礼·地官·司市》:“以次叙分地而经市。” 郑玄 注:“次,谓吏所治舍……叙,肆行列也。” 孙诒让 正义:“凡官吏治事处,通谓之次……肆行列前后有次第,谓之叙。”
(2).次第,顺序。旧题 汉 刘向 《上〈子华子〉序》:“今其书编离简断,以是门人弟子共相缀,随记其所闻,而无次叙,非子故所著之书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序》:“前史闕略,多不次叙。”
词语解释:次列  拼音:cì liè
行列。《周礼·春官·司几筵》“次席黼纯” 汉 郑玄 注:“次席,桃枝席,有次列成文者。” 贾公彦 疏:“ 郑 亦见 汉 世以桃枝竹为席,次第行列,有成其文章。”《文选·傅毅〈舞赋〉》:“迁延微笑,退復次列。” 李善 注:“退次行列也。”
词语解释:次日  拼音:cì rì
第二天;任何特指的或不讲自明的一天后的那一天——亦称“翌日”
词语解释:次数  拼音:cì shù
动作或事件重复的回数。《仪礼·大射》“无筭爵” 汉 郑玄 注:“筭,数也。爵行无次数,唯意所劝,醉而止。”《仪礼·大射》“无筭乐” 汉 郑玄 注:“升歌间合无次数,唯意所乐。”如:训练的次数越多,熟练的程度越高。
词语解释:次春  拼音:cì chūn
明 时御茶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供御茶》:“ 洪武 二十四年九月……罢造龙团,惟採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词语解释:次丁  拼音:cì dīng
(1).承担部分赋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的男女。《晋书·食货志》:“男女年十六已上至六十为正丁,十五已下至十三、六十一已上至六十五为次丁。”
(2).次子。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其伤病未愈及家无次丁者,量遣归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家无次丁,父母望其嗣续,室徒四壁,妻儿待以为生,忽际重病弥留,共知不起,老亲垂涕而来握其手,妻子号泣而环跪於牀。”
词语解释:次早
第二天早上
词语解释:次前  拼音:cì qián
前次,上一次。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麺并酒》:“每欲酘时,酒薄霍霍者,是麯势盛也,酘时宜加米,与次前酘等。”
词语解释:次印  拼音:cì yìn
犹次篆。正名之外的字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你用的两个字,虽不是正讳,却是个次印。”
词语解释:次对官  拼音:cì duì guān
唐 中世以后对待制官、巡对官之称。《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 伸 起,上三留之,曰:‘异日不復得独对卿矣。’” 元 胡三省 注:“次对官独坐,宰相皆同入对。”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都御史古称》:“ 唐 中世以后宰相对 延英 ,既退,待制官、巡对官皆得引对,谓之次对官,谓其次相之后而得对也。”
词语解释:次介  拼音:cì jiè
副使。《仪礼·聘礼》:“若过邦至于竟,使次介假道。”
词语解释:次卷  拼音:cì juàn
名列第二的考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师弟相得》:“先大父以仪曹正郎为书一房,得 焦 卷欲首荐,而主考赏大父次卷。”
词语解释:次室  拼音:cì shì
(1).古地名。 春秋 时 鲁 邑,在今 山东省 峄县 东南。 汉 王充 《论衡·实知》:“ 鲁侯 老,太子弱, 次室 之女倚柱而啸,由老弱之徵,见败乱之兆也。”
(2).借指 次室 之女。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是以 次室 倚立而叹啸, 楚 女揭幡而激王。”按, 汉 刘向 《列女传》作“漆室”。
(3).指妾。《金史·海陵纪》:“己丑,命庶官许求次室二人,百姓亦许置妾。”
词语解释:次家  拼音:cì jiā
犹各家。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银花》:“既同归 越 ,入新宅,次家亲族以元宵寿予七十。”
词语解释:次事  拼音:cì shì
(1).指由卿、大夫等执行的次要之事。《周礼·秋官·象胥》:“凡作事,王之大事,诸侯;次事,卿;次事,大夫;次事,上士;下事,庶子。” 郑玄 注:“作,使也。 郑司农 云:‘次事,卿。使卿执其次事也。’” 孙诒让 正义:“此通论诸侯以下所共王事之差等……谓自大事至下事有此五等,各依其爵次尊卑使之。”
(2).排比事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故议者宜言;説者説语;传者转师;注者主解;赞者明意;评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辞。”
词语解释:次宴  拼音:cì yàn
天子寿辰仪式后所设的宴席。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治理政体·次宴》:“今圣节后大宴曰次宴。”
词语解释:次卿  拼音:cì qīng
低于卿的政务官。《左传·哀公十四年》:“﹝ 向魋 ﹞奔 齐 , 陈成子 使为次卿。”
词语解释:次主  拼音:cì zhǔ
犹主次。指尊卑先后的顺序。《国语·楚语下》:“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国语·楚语下》:“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次主之度。” 韦昭 注:“疏数之度。”
词语解释:次品  拼音:cì pǐn
质量低于规定标准的产品。
词语解释:次大陆  拼音:cì dà lù
又称次洲。指面积比洲小,但在地质地理上有显著独特性或政治上有某种程度独立性的大陆。通常专指 南亚次大陆 。
词语解释:次声  拼音:cì shēng
频率低于听觉下限(20赫)的声波。波长有数百至数千米,能绕过一般障碍物而传得很远,大气对次声的吸收也很少。火山喷发、海啸、台风、地震、核爆炸等都会产生很强的次声。
词语解释:次妻  拼音:cì qī
妾。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 萧中一 次妻 耶律氏 ,制谓‘次妻’二字,别无经据,乞改称‘小妻’。”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他每有人爱为倡妓,有人爱作次妻。”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他媳妇虽有之,念奴家须是他孩儿次妻。”
词语解释:次世  拼音:cì shì
犹累世。《逸周书·宝典》:“九德广备,次世有声。” 朱右曾 校释:“次世,犹言累世。”
词语解释:次圣  拼音:cì shèng
德才次于上圣的人。 汉 桓谭 《新论·启寤》:“昔 颜渊 有高妙次圣之才,闻一知十。” 汉 王符 《潜夫论·志氏姓》:“ 单穆公 、 襄公 、 顷公 、 靖公 ,世有明德,次圣之才,故 叔向 美之以后必繁昌。”参见“ 上圣 ”。
词语解释:上圣  拼音:shàng shèng
(1).犹至圣。指德智超群的人。《墨子·公孟》:“昔者,圣王之列也:上圣立为天子,其次立为卿大夫。”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夫此十一君者,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於凡人乎?” 宋 王安石 《杂咏》之二:“变生父子间,上圣不能谋。”
(2).称天神。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只望上圣可怜见,与小人些寿岁咱。”
(3).犹前圣。指前代的帝王与圣贤。《晋书·干宝传》:“ 宣皇帝 廓定四海, 武皇帝 受禪於 魏 ,至德大勋,等踪上圣。”《旧唐书·经籍志上》:“先王有闕典,上圣有遗事。”
词语解释:次绪  拼音:cì xù
次序;头绪。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问 汉 时宫中事,説之了了,皆有次绪。”《北史·夏侯夬传》:“﹝ 夬 ﹞又发阴私窃盗,咸有次绪。” 宋 欧阳修 《与大寺丞发书》之五:“他事若渐有次绪,亦言来。”
词语解释:次贫  拼音:cì pín
比赤贫贫穷的程度较低的
词语解释:次蟗  拼音:cì qiū
即蜘蛛。
词语解释:次浮  拼音:cì fú
棺椁垄墓外的装饰。《管子·侈靡》:“巨棺椁所以起木工也,多衣衾所以起女工也,犹不尽,故有次浮也。” 君知章 注:“次浮,棺椁垄墓之外游饰也。”一说为墓外之郛郭。 郭沫若 等集校引 何如璋 曰:“次,谓次第,浮,当谓桴。桴与‘捄’通。《説文》:‘捄,盛土於梩中也,一曰桴也。’言於墓棫桴聚土壤,筑墙周之,如城之有郛郭也。”或曰即裹牺牲的包裹。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研究》:“各种牺牲的包裹(“次浮”),各种仪仗(“差樊”),各种殉葬品(“瘗藏”),这些都可以使有关的手艺人得到生活资料。”
词语解释:次比  拼音:cì bǐ
(1).并列,等量齐观。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而世俗又不能与死节者次比。”
(2).排列编次。《晋书·乐广传》:“ 广 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 岳 因取次比,便成名笔。” 宋 欧阳修 《〈诗谱补亡〉后序》:“其正变之风,十有四国,而其次比,莫详其义。” 谢觉哉 《不惑集·整理材料》:“编者的高明,表现在‘次比’上,不在其议论上。”
词语解释:次息  拼音:cì xī
次子。《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今以次息与文武贤才共镇此境,勉与之居。” 胡三省 注:“次息,犹次子也。”
词语解释:次摆线  拼音:cì bǎi xiàn
又称“长(短)幅旋轮线”。一个动圆沿着一条定直线作无滑动的滚动时,动圆外或动圆内一定点的轨迹。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动圆的半径为a,圆心至圆外(内)定点m的距离为b,则次摆线的参数方程为x=aφ-bsinφ,y=a-bcosφ。b〉a时为长幅旋轮线,b〈a时为短幅旋轮线,b=a时即为摆线。
词语解释:次所  拼音:cì suǒ
驻扎的地方。《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 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 兴, 陈胜 王。’”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戍人所止处也。”
词语解释:次非  拼音:cì fēi
古勇士名。《吕氏春秋·知分》:“ 荆 有 次非 者,得寳剑于 干遂 。还反涉 江 ,至於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次非 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 攘臂祛衣拔寳剑曰:‘此 江 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於是赴 江 刺蛟,杀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荆王 闻之,仕之执圭。” 汉 王充 《论衡·龙虚》:“ 荆 次非 渡 淮 ,两龙绕舟。”一说即 荆轲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荆軻 字 次非 。渡,鮫夹船, 次非 不奏,断其头而风波静除。”参见“ 荆軻 ”、“ 佽非 ”。
词语解释:次雎  拼音:cì jū
犹豫不进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鬱湮,餘风不畅,此《周易》所谓‘臀无肤,其行次雎’也。”按,《易·夬》作“次且”。《管子·侈靡》“次祖” 郭沫若 等集校:“‘次祖’者,趑趄、次且、次雎。”参见“ 次且 ”、“ 次祖 ”。
词语解释:次长祖  拼音:cì zhǎng zǔ
北周 宣帝 对曾祖的改称。《北史·周纪下·宣帝》:“﹝ 宣帝 ﹞唯自尊崇,无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又不听人有高者大者之称,诸姓 高 者改为 姜 ,九族称高祖者为长祖,曾祖为次长祖。”
词语解释:次席  拼音:cì xí
(1).用桃枝竹编成的席。《周礼·春官·司几筵》:“加次席黼纯。” 郑玄 注:“次席,桃枝席,有次列成文也。” 贾公彦 疏:“ 郑 亦见 汉 世以桃枝竹为席,次第行列有成其文章,故言之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次席纷纯。” 薛综 注:“次席,竹席也。”
(2).首席之次。
词语解释:次布  拼音:cì bù
(1).即絘布。对市肆所征的税。《周礼·地官·廛人》:“掌敛市絘布、总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於泉府。” 郑玄 注:“布,泉也。 郑司农 云:‘絘布,列肆之税布。’” 陆德明 释文:“絘……本或作‘次’。”《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 安石 曰:‘古非特什一之税而已,市有泉府之官,山林、川泽有虞衡之官,有次布、总布、质布、廛布之类甚众。’”
(2).质量较规定标准差的棉麻等织品。
词语解释:次次  拼音:cì cì
不安貌。 汉 扬雄 《太玄·养》:“次次一日三餼。” 范望 注:“次次,次雎不安之貌也。”
词语解释:次止  拼音:cì zhǐ
驻止;止宿。 汉 焦赣 《易林·泰之未济》:“实沉参墟,以义讨尤。次止结盟,以成霸功。” 明 文徵明 《凤山赵先生墓表》:“由 汉 之 蜀 ,溯 三峡 ,沿 湘江 ,至 麻城 而次止焉。”
词语解释:次躔  拼音:cì chán
犹躔次。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 宋 苏舜钦 《符瑞》:“及夫政化荡隳,虐戕下民,刑罚炽张,颂声寥寂,则次躔告凶。”
词语解释:次路  拼音:cì lù
见“ 次輅 ”。
词语解释:次辂  拼音:cì lù
亦作“ 次路 ”。 副车。《书·顾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礼记·礼器》:“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享 子展 ,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赐 子产 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 杜预 注:“先路、次路皆王所赐车之总名。”
词语解释:次赏  拼音:cì shǎng
第二等的奖赏。《吕氏春秋·当赏》:“ 文公 曰:‘辅我以义,导我以礼者,吾以为上赏。教我以善,强我以贤者,吾以为次赏。拂吾所欲,举吾过者,吾以为末赏。三者所以赏有功之臣也。’”
词语解释:次辂  拼音:cì lù
亦作“ 次路 ”。 副车。《书·顾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礼记·礼器》:“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享 子展 ,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赐 子产 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 杜预 注:“先路、次路皆王所赐车之总名。”
词语解释:次车  拼音:cì chē
副车。《穆天子传》卷四:“次车之乘。” 郭璞 注:“次车,副车。”
词语解释:次资  拼音:cì zī
唐 代酬功等级的一种。《新唐书·百官志一》:“凡酬功之等:……文武散官、卫官、勋官五品以上,曰次资。”参见“ 上资 ”、“ 下资 ”。
词语解释:次等  拼音:cì děng
第二等;比原来差一等。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另选次等的来补充。”
词语解释:次祀  拼音:cì sì
古代指对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的祭祀。因其仪式次于祭天地、宗庙的大祀,故称。《周礼·春官·肆师》:“立次祀,用牲币。”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大祀又有宗庙,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岳。”
词语解释:次货  拼音:cì huò
质量较差或质量低于规定标准的物品。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五章:“没次货,你放心。”
词语解释:次祖  拼音:cì zǔ
列祖。《管子·侈靡》:“祀谭次祖。” 尹知章 注:“谭,延也。国败絶祀之事,延及次相。”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管子二》:“注谓‘延及次祖’,是读‘谭’为‘覃’,训延也。‘次祖’犹言列祖。《吕氏春秋·季冬》‘次诸侯之列’注:‘次,列也。’《晋语》‘失次犯令死’注:‘次,行列也。’然则‘祀覃次祖’,即祀延列祖也。”一说,次祖者,即趑趄、次且、次雎。见 郭沫若 等《管子集校·侈靡》
词语解释:次篆  拼音:cì zhuàn
旧称正名以外的字。
词语解释:次级  拼音:cì jí
发生或发展的次序不是最初的,由分化或成长的后期产生的
感应线圈或变压器中的感应电流的,或其电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