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檄书 拼音:xí shū
檄文。《六韬·分合》:“ 太公 曰:‘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其大将先定战地战日,然后移檄书与诸将吏。’”《后汉书·寇恂传》:“檄书至, 恂 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於 温 下。” 唐 刘长卿 《行营酬吕侍御》诗:“ 孔璋 才素健,早晚檄书成。” 宋 刘过 《水龙吟·寄陆放翁》词:“想见鸞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参见“ 檄 ”。词语解释:檄笔 拼音:xí bǐ
犹檄手。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檄笔无与让,幕谋职其膺。”词语解释:檄手 拼音:xí shǒu
汉 陈琳 草檄,妙绝; 曹操 正患头风,读后喜曰:“此愈我病。”后因以“檄手”称文章高手。 宋 苏轼 《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诗:“头风已倩檄手愈,背痒恰得仙爪爬。” 明 高启 《雨中就陈卿饮酒醉归闻丁二卧病客楼酌慰之》诗:“题诗非檄手,那得愈头风。”参见“ 檄医头疾 ”。
词语解释:檄医头疾 拼音:xí yī tóu jí
《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军国书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三国典略》:“ 琳 作诸书及檄,草成呈 太祖 。 太祖 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后以“檄医头疾”概指其事。 吕志伊 《读史感赋》:“檄医头疾 陈琳 辈,翻作《美新》 莽 大夫。”词语解释:檄羽 拼音:xí yǔ
羽檄。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 唐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诗:“草映翻营緑,花临檄羽飞。”参见“ 檄 ”。词语解释:檄文 拼音:xí wén
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汉书·朱博传》:“閤下书佐入, 博 口占檄文。”《北史·孙搴传》:“会 神武 西征,登 风陵 ,命中外府司马 李义深 、相府城局 李士略 共作檄文,皆辞,请以 搴 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清君侧,走檄文,雄兵义旗遮路尘。”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上面这八条,就是我们申讨党八股的檄文。”参见“ 檄 ”。词语解释:檄委
用檄文晓谕、托咐词语解释:檄调
行檄调动词语解释:檄移 拼音:xí yí
文体名。檄文、移文的并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故檄移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则逆党用檄,顺命资移。”词语解释:檄牌 拼音:xí pái
传递檄文的牌子。《宋史·舆服志六》:“又有檄牌,其制有金字牌、青字牌、红字牌。”词语解释:檄籴 拼音:xí dí
迅疾貌。《文选·潘岳〈笙赋〉》:“懰檄糴以奔邀,似将放而中匱。” 李善 注:“檄糴,疾貌。”词语解释:檄定 拼音:xí dìng
谓奉檄征讨平定。《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第念定鼎之初,王实统众入关,肃清京輦,檄定中原,前劳未可尽泯。”词语解释:檄医头疾 拼音:xí yī tóu jí
《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军国书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三国典略》:“ 琳 作诸书及檄,草成呈 太祖 。 太祖 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后以“檄医头疾”概指其事。 吕志伊 《读史感赋》:“檄医头疾 陈琳 辈,翻作《美新》 莽 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