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橡栗 拼音:xiàng lì
栎树的果实。含淀粉,可食,味苦。也叫橡实、橡子、橡果。《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 有巢氏 之民。” 唐 杜甫 《北征》诗:“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二五:“食不如橡栗,衣不如紵麻。”词语解释:橡实 拼音:xiàng shí
即橡栗。《晋书·挚虞传》:“转入 南山 中,粮絶飢甚,拾橡实而食之。” 唐 张籍 《野老歌》:“岁暮锄犂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清 唐甄 《潜书·惰贫》:“﹝ 沉孟 ﹞煮橡实之冠以为色,登机而织。”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神游》:“妇女儿童摘花椒,拾橡实,捡榛子。”参见“ 橡栗 ”。
词语解释:橡栗 拼音:xiàng lì
栎树的果实。含淀粉,可食,味苦。也叫橡实、橡子、橡果。《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 有巢氏 之民。” 唐 杜甫 《北征》诗:“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二五:“食不如橡栗,衣不如紵麻。”词语解释:橡子 拼音:xiàng zǐ
即橡栗。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橡子,俭岁可食以为饭;丰年放猪食之,可以致肥也。” 唐 皮日休 《正乐府·橡媪歌》:“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参见“ 橡栗 ”。
词语解释:橡栗 拼音:xiàng lì
栎树的果实。含淀粉,可食,味苦。也叫橡实、橡子、橡果。《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 有巢氏 之民。” 唐 杜甫 《北征》诗:“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二五:“食不如橡栗,衣不如紵麻。”词语解释:橡斗 拼音:xiàng dòu
即橡栗。也指橡实的壳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橡实》:“櫟,柞木也。实名橡斗、皂斗,谓其斗刓剜像斗,可以染皂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五五:“﹝橡子树﹞高二三丈。叶似栗叶而大。开黄花,其实橡也,有梂汇自裹,其壳,即橡斗也。”参见“ 橡栗 ”。
词语解释:橡栗 拼音:xiàng lì
栎树的果实。含淀粉,可食,味苦。也叫橡实、橡子、橡果。《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 有巢氏 之民。” 唐 杜甫 《北征》诗:“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二五:“食不如橡栗,衣不如紵麻。”词语解释:橡胶 拼音:xiàng jiāo
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二种。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各方面。词语解释:橡饭菁羹 拼音:xiàng fàn jīng gēng
以橡实作饭,芜菁为羹。泛指饮食粗劣。《梁书·安成王秀传》:“或橡饭菁羹,惟日不足;或葭墙艾席,乐在其中。” 唐 陆龟蒙 《幽居赋》:“橡饭菁羹,笑谋生之太简。”词语解释:橡果 拼音:xiàng guǒ
即橡栗。《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秦 大饥, 应侯 请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参见“ 橡栗 ”。
词语解释:橡栗 拼音:xiàng lì
栎树的果实。含淀粉,可食,味苦。也叫橡实、橡子、橡果。《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 有巢氏 之民。” 唐 杜甫 《北征》诗:“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二五:“食不如橡栗,衣不如紵麻。”词语解释:橡艾 拼音:xiàng ài
橡,橡栗。艾,野蒿。借指粗粝之食。《梁书·谢朏传》:“家膺鼎食,而甘兹橡艾;世袭青紫,而安此悬鶉。”词语解释:橡皮图章 拼音:xiàng pí tú zhāng
用橡皮制作的一种图章。今亦以喻某些依例通过决定以完成某种规定程序,但在实际上不起什么作用的机构等。词语解释:橡皮 拼音:xiàng pí
(1).硫化橡胶的通称。
(2).以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文具,能擦掉石墨或墨水的痕迹。词语解释:橡胶树 拼音:xiàng jiāo shù
常绿乔木,枝细长,复叶由三片小叶组成,花白色,有香气,结蒴果,球形。原产 巴西 ,现热带地区多有种植。是最主要的产橡胶的树种。 杨朔 《宝石》:“岛子上漫山漫野是一片 印度洋 也似的绿色,尽是茶园、咖啡园、椰子林、橡胶树林。”词语解释:橡皮艇 拼音:xiàng pí tǐng
在金属或木材作的骨架上蒙以橡胶布外壳的轻便小艇。可折合贮藏。一般用于军事、勘察、救生、狩猎等。词语解释:橡皮膏 拼音:xiàng pí gāo
一面涂有胶质的布条。通常用来把敷料固定在皮肤上。也称胶布。词语解释:橡茹藿歠 拼音:xiàng rú huò chuò
以橡实为饭,豆叶为羹。泛指饮食粗劣。 明 方孝孺 《味菜轩记》:“贵而八珍九鼎之筵,贱而橡茹藿歠之宝,莫不有待於味。”词语解释:橡胶草 拼音:xiàng jiāo cǎo
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气候,根部所含的胶质能制橡胶。我国 新疆 一带有野生, 东北 、 华北 、 西北 等地有栽培。词语解释:橡皮钉子 拼音:xiàng pí dīng zi
犹软钉子。比喻以婉转隐晦的方式进行斥责或拒绝。 茅盾 《子夜》十四:“ 屠维岳 第二次听出 吴荪甫 很挖苦他,也就回敬了一个橡皮钉子。”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 余为民 ﹞只有一点美中不足,在碰了人家的橡皮钉子而自解嘲的时候,他那笑形,他那眼神,宛然是个白痴。”词语解释:橡皮树 拼音:xiàng pí shù
常绿乔木,叶大,厚革质,椭圆形,托叶包叶芽,淡红色,花序托小,带黄色,果实长椭圆形。树干中含有白色乳汁,可制橡胶。原产 印度 ,故称印度橡胶树。我国 广东 、 广西 、 云南 等地有栽培, 长江 流域及以北各地多盆栽,供观赏。词语解释:橡皮圈 拼音:xiàng pí quān
供练习游泳用的救生圈。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有浮力。词语解释:橡皮泥 拼音:xiàng pí ní
用生橡胶、白石蜡、陶土等材料搀和颜料制成,柔软有塑性,不易干,可供捏制物品。词语解释:橡皮筏 拼音:xiàng pí fá
用橡皮胶布制造的小船。可折合贮藏,使用时以贮备的二氧化碳或以压气机充气,使用方便,其用途与橡皮艇类似。词语解释:橡皮筋 拼音:xiàng pí jīn
用橡胶制成的线状或环形物,多用来捆扎东西。词语解释:橡皮线 拼音:xiàng pí xiàn
外面包着橡胶的金属导线。也叫皮线。是常用的电工材料。词语解释:橡子面 拼音:xiàng zǐ miàn
橡实磨成的粉。可以充饥,味苦。 杨朔 《海市》:“我家里净吃苦橡子面,等着粮食下锅。” 高玉宝 《高玉宝》第十二章:“离开家乡这些年,尽吃橡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