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七感上声 [详注1][音黕。亦虎视。又音禫。徐视也。][dàn,憺然,名词]欿[《集韵》乌感切,庵上声。覆取也。与掩同。]


注1:歜 蚕上声。《左传·僖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享有昌歜。《杜注》昌歜,昌蒲菹。正义曰:《周礼·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有昌本。郑康成云: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知昌歜即是昌蒲菹也。齐有邴歜,鲁有公甫歜,其音为触,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遍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韩愈·赠无本诗》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又叔歜,海外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郭注》歜,乍感反。又音触。
首字词组
橄榄橄榄香橄榄绿色橄榄糖橄榄枝橄榄石  
橄榄仙橄榄绿橄榄球橄榄油橄榄子橄榄球运动  

词语解释:橄榄  拼音:gǎn lǎn
(1).果树名。亦以称其果实。常绿乔木。果实呈椭圆形,又名青果,可食,味略苦涩而又芳香,亦可入药。产于我国 广东 、 广西 、 福建 、 台湾 等省。《三辅黄图·北宫》:“ 汉武帝 元鼎 六年,破 南越 ,起 扶荔宫 ,以植所得奇草异木……橄欖、千岁子、甘橘,皆百餘本。”《文选·左思〈吴都赋〉》:“其果则丹橘、餘甘……龙眼、橄欖。” 刘逵 注:“橄欖,生山中,实如鸡子,正青,甘美,味成时食之益善。 始兴 以南皆有之, 南海 常献之。” 明 李昌祺 《送兄广东参政应奎》诗:“青连橄欖千家雨,黄触桄榔万井烟。” 清 陈维崧 《鹤冲天·题邹生小像》词:“风情何澹澹,乍展 吴 綾,廻味略如橄欖。”
(2).油橄榄的通称。参见“ 橄欖枝 ”、“ 橄欖油 ”。
词语解释:橄榄仙  拼音:gǎn lǎn xiān
对茶的美称。 宋 陶穀 《清异录·茗荈》:“犹子 彝 ,年十二岁。予读 胡嶠 茶诗,爱其新奇,因令傚法。近晚成篇,有云:‘生凉好唤鸡苏佛,回味宜称橄欖僊。’”
词语解释:橄榄香  拼音:gǎn lǎn xiāng
用橄榄木脂等做的香料。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香》:“橄欖香,橄欖木脂也。状如黑胶飴, 江 东人取黄连木及枫木脂以为欖香,葢其类出于橄欖,故独有清烈出尘之意,品格在黄连枫香之上。”
词语解释:橄榄绿  拼音:gǎn lǎn lǜ
像橄榄果实那样的青绿色。
词语解释:橄榄绿色  拼音:gǎn lǎn lǜ sè
一种比一般橄榄色绿、淡而浓的可变颜色
词语解释:橄榄球  拼音:gǎn lǎn qiú
球类运动之一。亦指这种运动所用的球。因球形似橄榄,故名。分 英 式和 美 式两种。玩法各不相同。球场类似足球场。比赛分两队,每队十一人( 美 式十五人)。球可用足踢、手传,也可抱球奔跑。比赛时, 美 式的,运动员佩戴护具; 英 式的,仅戴头盔。比赛分上下两半场。
词语解释:橄榄糖  拼音:gǎn lǎn táng
用橄榄树脂和皮叶熬制的胶脂。可以涂补船只。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橄欖﹞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採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餳,谓之橄欖糖,用泥船损,乾后坚于胶漆,著水益乾耳。”
词语解释:橄榄油  拼音:gǎn lǎn yóu
用油橄榄的果肉和核仁榨取的不干性油。多供食用。
词语解释:橄榄枝  拼音:gǎn lǎn zhī
油橄榄的树枝。国际上用作和平的象征。
词语解释:橄榄子  拼音:gǎn lǎn zǐ
槟榔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槟榔》﹝释名﹞引 孟詵 曰:“ 闽中 呼为橄欖子。”
词语解释:橄榄石  拼音:gǎn lǎn shí
矿石名。绿色、黄绿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微透明,成分是铁和镁的硅酸盐。色泽艳丽的橄榄石可用作首饰。
词语解释:橄榄球运动  拼音:gǎn lǎn qiú yùn dòng
由足球运动派生的一项球类运动。球用皮革制,内装橡皮胆。可用脚踢球,用手传球,也可抱着球奔跑。可以拉人拖腿。源于英国拉格比,原名拉格比足球。因球形似橄榄,中国称为“橄榄球”。流行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可分为英式(又称软式)橄榄球和美式(又称硬式)橄榄球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