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元平声 [详注1][fán][yuān][详注2][详注3][jiān][yán yuán][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yuán wán][xuān][xuān][连抃,宛转貌][详注4]

[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5][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6]泿[tún][详注7][详注8][详注9]


注1:反 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
注2:怨 音鸳。雠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并坑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注3:拚 與翻同。【博雅】飛也。【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注4:阮 音元。《说文》代郡五阮关也。《前汉·地理志》作五原。《正韵》阮,古原字。又《广韵》五阮郡。《前汉·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注5: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6: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7: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8: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9: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首字词组
樊笼樊姬樊迟稼樊南樊孙樊灌樊卢樊梨花
樊川樊圃樊篱樊然樊川翁樊鹿樊乱樊桐
樊素樊楼樊援樊絷樊橑樊萦樊哙冠樊槛
樊口樊蛮樊邓樊棘樊迟之问樊缨樊桃芝樊槻

词语解释:樊笼  拼音:fán lóng
(1).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受束缚不自由的境地。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久在樊笼里,復得返自然。” 唐 韦应物 《忆沣上幽居》诗:“一来当復去,犹此厌樊笼。”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我本为厌红尘跳出樊笼,只待要拨开云雾登丘陇,身世外无擒纵。”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进了中学只有二年,就胡里胡涂地被人送进了这个精神上的樊笼。”
(2).指囚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莲教》:“请甲士千人,围其第,妻子皆就执。闭置樊笼,将以解都。”
词语解释:樊川  拼音:fán chuān
(1).水名。在今 陕西省 长安县 南。其地本 杜县 的 樊乡 。 汉 樊哙 食邑于此,川因以得名。 晋 潘岳 《西征赋》:“疏南山以表闕,倬 樊川 以激池。”
(2). 唐 诗人 杜牧 的别称。 杜牧 别业 樊川 ,有《樊川集》,故称。 清 陈维崧 《五彩结同心·乙卯冬杪与园次饮惠山蒋氏酒楼》词:“记得当初, 扬州 薄倖,有人同做 樊川 。”
词语解释:樊素  拼音:fán sù
唐 白居易 家的歌妓。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云:“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后以代指擅歌的女艺人。 宋 黄庭坚 《子瞻去岁春夏侍立延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各述所怀予亦次韵》之四:“ 乐天 名位聊相似,却是初无富贵心。只欠 小蛮 、 樊素 在,我知造物爱公深。”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二折:“公子啊,您自去 张红 按板、 樊素 司弦。” 清 黄遵宪 《徐晋斋观察道出日本余饮之即席有诗和韵以赠》:“狂呼酒盏看 樊素 ,醉拭刀鋩辨 正宗 。” 正宗 , 日本 铸刀能手。
词语解释:樊口  拼音:fán kǒu
(1). 唐 白居易 有家妓 樊素 善歌。后因以“樊口”借指善歌者之歌喉。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写像》:“ 樊 口停, 蛮 腰罢,准备同心,怎离鞍马,收拾了按板红牙,弹筝银甲。”参见“ 樊素 ”。
(2).地名。在 湖北 鄂城县 西北。因当 樊港 入 江 之口,故名。 魏庆之 《诗人玉屑》卷十八引 宋 潘邠老 诗:“ 江 从 樊口 转,山自 武昌 连。”
词语解释:樊素  拼音:fán sù
唐 白居易 家的歌妓。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云:“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后以代指擅歌的女艺人。 宋 黄庭坚 《子瞻去岁春夏侍立延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各述所怀予亦次韵》之四:“ 乐天 名位聊相似,却是初无富贵心。只欠 小蛮 、 樊素 在,我知造物爱公深。”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二折:“公子啊,您自去 张红 按板、 樊素 司弦。” 清 黄遵宪 《徐晋斋观察道出日本余饮之即席有诗和韵以赠》:“狂呼酒盏看 樊素 ,醉拭刀鋩辨 正宗 。” 正宗 , 日本 铸刀能手。
词语解释:樊姬  拼音:fán jī
春秋 楚庄王 之姬。 樊姬 曾谏止 楚庄王 狩猎,使勤于政事,又激 楚 相 虞丘子 辞位而进贤相 孙叔敖 , 楚庄王 赖以称霸。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庄樊姬》。 唐 元稹 《楚歌》之四:“惧盈因 郑曼 ,罢猎为 樊姬 。” 唐 周昙 《樊姬》诗:“侧影频移未退朝,喜逢贤相日从高。当时不有 樊姬 问,令尹何由进 叔敖 。”
词语解释:樊圃  拼音:fán pǔ
有篱的园圃。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诗:“秉愿守樊圃,归閒欣艺牧。” 宋 梅尧臣 《矮石榴树子赋》:“然而不生樊圃臺榭游观之所,产兹堂下,其有以警而有以覩,因形析义,庶将自补。”
词语解释:樊楼  拼音:fán lóu
(1). 宋 代 东京 ( 开封 )的大酒楼,又称 白矾楼 。楼高三层,五楼相向,各有飞桥相通,华丽壮伟,日常顾客常在千人以上。 宋 刘子翚 《汴京纪事》诗之十七:“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 樊楼 。”《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将及半晌,见座酒楼,好不高峻!乃是有名的 樊楼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之四:“ 三竺 峯峦非 艮岳 ,两隄灯火似 樊楼 。”
(2).为酒楼的泛称。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诗之一:“淡粉轻烟佳丽名,开天营建记都城。而今也入烟花部,灯火樊楼似 汴京 。” 李光 《集诗述感》:“一骑樊楼日暮时,风尘无路去何之。”
词语解释:樊蛮  拼音:fán mán
唐 白居易 的家妓 樊素 、 小蛮 的并称。 唐 白居易 《天寒晚起引酌咏怀寄许州王尚书汝州李常侍》:“四海故交唯 许 汝 ,十年贫健是 樊 蛮 。”
词语解释:樊迟稼  拼音:fán chí jià
《论语·子路》载:“ 樊迟 请学稼。”后因以“樊迟稼”为弃仕务农之典。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犹嫌 子夏 儒,肯学 樊迟 稼。”参见“ 樊迟之问 ”。
词语解释:樊迟之问  拼音:fán chí zhī wèn
指种田、种菜的事。语本《论语·子路》:“ 樊迟 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时已知 樊迟 之问,在荷蕢丈人间。然而上大人 丘乙己 不忍也,故曰‘小人哉, 樊须 也’。则可知矣。”
词语解释:樊篱  拼音:fán lí
(1).篱笆,栅栏。 清 曹寅 《瓶菊》诗:“樊篱方集霰,高枕悟 黄 农 。”
(2).引申为限制、束缚。 王蒙 《火之歌》六:“四月一日, 石头城 的每一块石头都在喷火,怯懦和奴性的樊篱焚毁了。”
(3).比喻领域,范围。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六章二:“ 司马迁 是 董仲舒 的学生…… 司马迁 的思想有不少突破了他老师的樊篱。” 于文祖 《〈词诠〉重印说明》:“然而, 杨 氏的观点和方法,根本上并没有越出 王引之 的樊篱。”
词语解释:樊援  拼音:fán yuán
犹樊篱。援,通“ 楥 ”,篱柱。借指樊篱间的燕雀。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引 清 潘汝晟 《偶成》诗:“鹤老心万里,鹏怒翼九州。未免笑樊援,岂屑伍喧啾。”参阅《庄子·逍遥游》
词语解释:樊邓  拼音:fán dèng
古地区名。为 春秋 樊国 、 邓国 的遗址。在今 湖北省 襄樊市 及 河南省 邓县 一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及拥旄司部, 代 马不敢南牧;推轂 樊 邓 ,胡尘罕尝夕起。” 唐 贾至 《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阎功曹舍人》诗:“登高望旧国,胡马满 东周 。 宛 叶 遍蓬蒿, 樊 邓 无良畴。”
词语解释:樊南  拼音:fán nán
唐 代诗人 李商隐 的别称。 李商隐 有《樊南文集》,故常以 樊南 称之。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 萧 《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 罗惇曧 《文学源流》:“ 燕 许 纵其豪宕, 义山 易为流丽;而 樊南 一体开四六之风。” 胡怀琛 《闻李定夷言校书》诗:“ 柳毅 杨娼 有定评, 樊南 才调旧知名。”
词语解释:樊然  拼音:fán rán
纷乱貌。《庄子·齐物论》:“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 成玄英 疏:“樊乱纠纷,若殽饌之杂乱。” 严复 《原强》:“自甲午以来,海内樊然并兴者亦已众矣,其效何若?” 郭沫若 《蜩螗集·咏史之四》:“鹏鸟纵遭鳩鷃笑,凤鸞虽死不为鸡。 韩 碑毁去 韩 文在,莫道樊然无是非。”
词语解释:樊絷  拼音:fán zhí
谓拘系于笼中。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序:“有献野鹅於 临川王 ,世子愍其樊縶,命为之赋。” 明 何景明 《画鹤赋》:“音独唳以闻野,翼一飞而翀天。见樊縶而耻婴,仰海嶠而思騫。”
词语解释:樊棘  拼音:fán jí
荆棘篱笆。语本《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营营青蝇,止于棘。” 宋 叶适 《中奉大夫曾公墓志铭》:“朝衣负涂炭之羞而以冰玉自洁,青蝇蒙樊棘之誚而与鸿鵠偕逝。”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致归》:“君家原是老书生,仕路须知有爱憎,营营樊棘止青蝇。”参阅《诗·小雅·青蝇》 毛 传及 郑 笺。
词语解释:樊孙  拼音:fán sūn
指 汉 樊光 与 三国 魏 孙炎 。二人均注过《尔雅》。 晋 郭璞 《〈尔雅〉序》:“是以復缀集异闻,会稡旧説,考方国之语,采謡俗之志,错综 樊 孙 ,博关群言,剟其瑕砾,搴其萧稂。”
词语解释:樊川翁  拼音:fán chuān wēng
唐 代著名诗人 杜牧 的自称。 宋 杨伯嵒 《臆乘》:“ 杜牧 自称曰 樊川翁 。”
词语解释:樊橑  拼音:fán liáo
整齐排列的屋椽。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十一:“至 孝武 以木兰为樊橑,文杏为梁柱。”
词语解释:樊迟之问  拼音:fán chí zhī wèn
指种田、种菜的事。语本《论语·子路》:“ 樊迟 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时已知 樊迟 之问,在荷蕢丈人间。然而上大人 丘乙己 不忍也,故曰‘小人哉, 樊须 也’。则可知矣。”
词语解释:樊灌  拼音:fán guàn
汉 武将 樊哙 与 灌夫 的并称。 清 邵长蘅 《杂诗》:“ 萧 曹 自刀笔, 樊 灌 奋駑駘。”
词语解释:樊鹿  拼音:fán lù
樊篱中的鹿。比喻失去自由者。 明 徐渭 《对明篇》:“君今幸不为樊鹿,亦似蛟蟠不得申。”
词语解释:樊萦  拼音:fán yíng
犹纷绕。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入长罗之逼胁,悵高缴之樊縈。”
词语解释:樊缨  拼音:fán yīng
络马的带饰。樊,马腹带;缨,马颈革。《周礼·春官·巾车》:“锡樊缨,十有再就。” 郑玄 注:“樊,读如‘鞶带’之‘鞶’,谓今马大带也。 郑司农 云:‘缨,谓当胸…… 玄 谓缨,今马鞅。’”《诗·小雅·采芑》“鉤膺鞗革” 毛 传:“鉤膺,樊缨也。” 陆德明 释文:“樊,步干反。” 唐 鲍溶 《塞上曲》:“ 汉 卒马上老,樊缨空丝绳。”
词语解释:樊卢  拼音:fán lú
唐 代作家 樊宗师 与 卢仝 的并称。二人诗文多艰涩怪僻。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议》:“寧若 樊 卢 诸子,憙为险怪,以眩视惑听邪!”
词语解释:樊乱  拼音:fán luàn
杂乱,纷纭。 清 方苞 《成王立在襁褓之中辨》:“众言樊乱,必折诸经。《金縢》之篇曰:‘王与大夫尽弁。’则既冠明矣。”参见“ 樊然 ”。
词语解释:樊然  拼音:fán rán
纷乱貌。《庄子·齐物论》:“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 成玄英 疏:“樊乱纠纷,若殽饌之杂乱。” 严复 《原强》:“自甲午以来,海内樊然并兴者亦已众矣,其效何若?” 郭沫若 《蜩螗集·咏史之四》:“鹏鸟纵遭鳩鷃笑,凤鸞虽死不为鸡。 韩 碑毁去 韩 文在,莫道樊然无是非。”
词语解释:樊哙冠  拼音:fán kuài guān
古冠名。殿门司马卫士所戴。相传 鸿门 宴上, 项羽 欲杀 刘邦 , 汉 将 樊哙 闻事急,乃裂裳裹盾为冠,闯入 羽 营,责 羽 背信, 刘邦 乘间脱走。后人壮 哙 意,摹其裹盾的冠状制冠,因名“樊噲冠”。参阅《后汉书·舆服志》《隋书·礼仪志六》
词语解释:樊桃芝  拼音:fán táo zhī
菌类植物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各有百许种也……又有樊桃芝,其木如昇龙,其花叶如丹罗,其实如翠鸟,高不过五尺,生於名山之阴,东流泉水之土,以立夏之候伺之,得而末服之,尽一株得五千岁也。”
词语解释:樊梨花  拼音:fán lí huā
通俗小说《薛丁山征西》、戏曲《姑嫂英雄》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一位巾帼英雄。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七:“要充分地发动她们,继续鼓劲,不能落后,要学 穆桂英 挂帅,像 樊梨花 征西。”
词语解释:樊桐  拼音:fán tóng
传说中的山名。《淮南子·墬形训》:“ 县圃 、 凉风 、 樊桐 ,在 昆仑 閶闔之中。” 高诱 注:“ 县圃 、 凉风 、 樊桐 ,皆 昆仑 之山名也。樊,读如麦饭之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之山 三级,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松 。”
词语解释:樊槛  拼音:fán kǎn
指囚笼。 明 文震亨 《长物志·室庐小序》:“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靚……若徒侈土木,尚丹堊,真同桎梏樊槛而已。”
词语解释:樊槻  拼音:fán guī
木名。秦皮的异名。相传其皮渍水后,和墨书写,可保持墨色长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秦皮》[集解]引 陶弘景 曰:“俗云是樊槻皮,而水渍以和墨书,色不脱,微青。”一说即槻木。参见“ 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