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车槥 拼音:chē huì
丧车和棺材。《新唐书·李朝隐传》:“进太常卿,出为 岭 南採访处置使,兼判 广州 。卒于官,赠吏部尚书,官给车槥北还,謚曰 贞 。”词语解释:败槥 拼音:bài huì
腐朽的棺材。 愿云 《四客政论》:“如败槥中之古物,形质尽存,一度杖拨,已消散而无餘。”词语解释:义槥 拼音:yì huì
施舍的棺木。 清 朱仕琇 《太学生陈君墓志铭》:“岁饥,家乏粟,出财转穀於外以赡族,至质卖世业以济。行给义槥、义塚以为常。”词语解释:归槥 拼音:guī huì
见“ 归轊 ”。
词语解释:归轊 拼音:guī wèi
亦作“ 归槥 ”。 送灵柩归葬。《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路无归轊,野在委骸。” 李周翰 注:“轊,小棺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朱贵庙碑》:“归槥 河州 ,厝兆新域。”词语解释:棺槥 拼音:guān huì
粗陋的小棺材。《梁书·武帝纪上》:“ 高祖 并加隐卹,其死者命给棺槥。”《新唐书·卢钧传》:“其子姓穷弱不能自还者,为营棺槥还葬。” 明 唐顺之 《封知府朱公墓志铭》:“寺傍空室一区,寺僧以寄棺槥。”词语解释:椟槥 拼音:dú huì
小棺材。 清 王晫 《今世说·规箴》:“﹝ 汪 汝蕃 ﹞又埋胔掩骼,二十年内,櫝槥千餘。”词语解释:敛槥 拼音:liǎn huì
殡殓时用的简陋的小棺材。敛,通“ 殮 ”。《宋书·孝武帝纪》:“政道未著,俗弊尚深,豪侈兼并,贫弱困窘,存闕衣裳,没无敛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