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九豏上声 [càn shǎn][音豏。怒声。][lián][详注1][详注2]


注1:阚 虎槛切。虎声。《诗·大雅》阚如虓虎。《传》阚然如虎之怒。《释文》火斩反。《前汉·叙传》於是七雄虓阚。
注2:滥 《广韵》胡黯切《集韵》《韵会》户黤切,音槛。泉名。《尔雅·释水》滥泉正出。通作槛。又水名。《前汉·地理志》降狄道东有白石山滥水。
末字词组
倚槛危槛竹槛楼槛朱云槛陛槛闸槛牢槛
曲槛阑槛江槛镜槛户槛贝槛门槛攀朱槛
栏槛雕槛棂槛烟槛井槛踢断门槛樊槛朱云折槛
朱槛丹槛松槛画槛囊槛雕楹碧槛上槛机槛
轩槛虚槛窗槛鱼槛戈槛云窗雾槛桎槛斛槛
凭槛笼槛亭槛移春槛板槛霞槛械槛回槛
折槛玉槛槛槛圈槛宫槛栊槛折庭槛 
水槛攀槛山槛金槛龙槛楯槛巨槛 

词语解释:倚槛  拼音:yǐ kǎn
犹倚栏。《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这女儿心性有些蹺蹊……或倚槛凝神,或临街献笑,因此閭里皆鄙之。”
词语解释:曲槛  拼音:qǔ kǎn
曲折的栏杆。 前蜀 李珣 《菩萨蛮》词:“曲槛日初斜,杜鹃啼落花。” 清 纳兰性德 《秋千索·渌水亭春望》词:“茜袖谁招曲槛边,弄一缕秋千索。” 郑泽 《病起》诗:“嫩日晶莹曲槛边,暖风吹散药罏烟。”
词语解释:栏槛  拼音:lán kǎn
栏杆。《后汉书·爰延传》:“昔 朱云 廷折栏槛,今侍中面称朕违,敬闻闕矣。” 唐 欧阳詹 《二公亭记》:“臺烦版筑,榭加栏槛。” 宋 叶适 《齐云楼》诗:“闉闍虽散阔,栏槛皆堪记。”
词语解释:朱槛  拼音:zhū kǎn
红色栏杆。《西京杂记》卷四:“方腾驤而鸣舞,凭朱槛而为欢。” 唐 白居易 《百花亭》诗:“朱槛在空虚,凉风八月初。”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媒妁之言》:“我伤心惨淡,竟自许问咱朱槛。”
词语解释:轩槛  拼音:xuān kǎn
栏板。《汉书·史丹传》:“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 唐玄宗 《鹡鸰颂》诗序:“左清道率府长史 魏光乘 ,才雄白凤,辩壮碧鸡,以其宏达博识,召至轩槛,预观其事,以献其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夕葵园孟氏》:“棃花数本,高出轩槛。”
词语解释:凭槛  拼音:píng kǎn
靠着栏杆。 唐 白居易 《江楼偶宴赠同座》诗:“ 南埔 闲行罢,西楼小宴时。望湖凭槛久,待月放盃迟。” 后蜀 顾夐 《荷叶杯》词:“凭槛敛双眉,忍教成病忆佳期。”
词语解释:折槛  拼音:shé kǎn
汉 槐里 令 朱云 朝见 成帝 时,请赐剑以斩佞臣 安昌 侯张禹 。 成帝 大怒,命将 朱云 拉下斩首。 云 攀殿槛,抗声不止,槛为之折。经大臣劝解, 云 始得免。后修槛时, 成帝 命保留折槛原貌,以表彰直谏之臣。见《汉书·朱云传》。后世殿槛正中一间横槛独不施栏干,谓之折槛,本此。后用为直言谏诤的典故。 唐 李嘉祐 《故燕国相公挽歌》之一:“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槛时。” 元 宇文虚中 《古剑行》:“嶙峋折槛霽天威,将军拜伏姦臣泣。” 清 龚自珍 《癸未十月初七日以言事下狱》诗:“九重容折槛,万死待浮 湘 。”亦作“ 折庭槛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怪当朝无肯折庭槛,又谁箇敢牵裳?”
词语解释:水槛  拼音:shuǐ kǎn
临水的栏杆。 唐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唐 白居易 《题元十八溪居》诗:“溪嵐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牕次第逢。”
词语解释:危槛  拼音:wēi kǎn
危栏。 宋 叶梦得 《水调歌头·濠州观鱼台作》词:“危槛对千里,落日照晴空。” 宋 叶梦得 《念奴娇·中秋燕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词:“縹緲高城风露爽,独倚危槛重临。”
词语解释:阑槛  拼音:lán jiàn
栏杆。《说文·木部》:“楯,阑槛也。” 段玉裁 注:“阑槛者,谓凡遮阑之槛,今之阑干是也。” 宋 欧阳修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词:“ 平山 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词语解释:雕槛  拼音:diāo kǎn
犹雕栏。 宋 王沂孙 《长亭怨·重过中庵故园》词:“天涯梦短,想忘了綺疏雕槛。”
词语解释:丹槛  拼音:dān kǎn
赤色的栏杆。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 景林寺 ,在 开阳门 内御道东。讲殿叠起,房廡连属,丹槛炫日,绣桷迎风,实为胜地。” 南朝 梁 任昉 《静思堂秋竹应诏》:“緑条发丹槛,翠叶映雕梁。” 唐 刘禹锡 《阙下待传点呈诸同舍》诗:“山色葱笼丹槛外,霞光泛灩翠松梢。”
词语解释:虚槛  拼音:xū kǎn
栏杆。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伏虚槛於前殿,临曲池而行觴。” 晋 陆云 《登台赋》:“凭虚槛而远想兮,审歷命于斯堂。”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平泉庄 在 洛城 三十里,卉木臺榭甚佳。有虚槛,引泉水,縈迴穿凿,像 巴峡 、 洞庭 十二峯九派。”
词语解释:笼槛  拼音:lóng kǎn
拘囚禽兽之处。多指鸟笼。 晋 潘尼 《迎大驾》诗:“翔凤婴笼槛,騏驥见维縶。”《南史·范云传》:“ 云 曰:‘此政会吾心,今羽翮未备,不得不就笼槛,希足下善听之。’” 唐 白居易 《红鹦鹉》诗:“ 安南 远进红鸚鵡,色似桃花语似人,文章辩慧皆如此,笼槛何年出得身。”
词语解释:玉槛  拼音:yù kǎn
(1).玉石栏干。《山海经·海内西经》:“ 崑崙 之墟,方八百里……面有九井,以玉为槛。”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吴王 於宫中作 海灵馆 、 馆娃阁 ,铜沟玉槛。”
(2).泛指华美的栏干。 唐 罗邺 《鹦鹉咏》:“玉槛瑶轩在所依,东风休忆岭头归。” 明 沉鲸 《双珠记·遇淫持正》:“只见那石甃一泓清,晃然玉槛玲瓏映。”
词语解释:攀槛  拼音:pān kǎn
见“ 攀朱槛 ”。
词语解释:攀朱槛  拼音:pān zhū kǎn
汉 槐里 令 朱云 上书 成帝 ,请赐剑斩佞臣 安昌侯 张禹 。 成帝 大怒,命斩 朱 。 朱云 被拉下殿时抗声不止,攀住殿槛不放,把槛柱也拉断了。经人说情, 朱云 得以不死。后来修槛时, 成帝 命令保留折槛的原样,以表彰 朱云 的直谏。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攀朱槛”为直言进谏的典故。 清 蒲松龄 《过孙给谏芙蓉斋》诗:“圣明无待攀朱槛,痛哭应烦裂白麻。”亦省作“ 攀栏 ”、“ 攀槛 ”。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你们乾请了皇家俸,着甚的分破帝王忧,那壁厢锁树的怕弯着手,这壁厢攀栏的怕攧破了头。” 清 黄遵宪 《京乱补述》诗之五:“裂麻要帝诺,攀槛碎臣头。”
词语解释:竹槛  拼音:zhú kǎn
竹栏杆。 宋 周邦彦 《拜星月慢·秋思》词:“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 秋娘 庭院。”
词语解释:江槛  拼音:jiāng kǎn
临江的栏杆。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四:“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沉尹默 《蝶恋花》词:“镇日相思无处著,江槛花阑,一例成萧索。”
词语解释:棂槛  拼音:líng kǎn
栏杆。 汉 班固 《西都赋》:“攀井干而未半,目眴转而意迷,舍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汉 张衡 《西京赋》:“伏櫺槛而頫听,闻雷霆之相激。”《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櫺槛邳张,鉤错矩成。” 李善 注引 薛综 曰:“櫺槛,臺上栏也。”
词语解释:松槛  拼音:sōng kǎn
谓松林下楼宇的栏杆。 唐 李咸用 《登楼值雨》诗之二:“江徼多佳景,秋吟兴未穷。送来松槛雨,半是蓼花风。” 唐 李建勋 《宿山房》诗:“石窗灯欲尽,松槛月还明。”
词语解释:窗槛  拼音:chuāng kǎn
窗下的栏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李公佐 遂将十二字念了又念,把头点了又点,靠在窗槛上,把手在空中画了又画。”
词语解释:亭槛  拼音:tíng kǎn
亭子的栏干,借指亭子;庭园。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 杭州 端午竞渡,於 钱塘 弄潮,先数日於湖滨列舟舸,结綵为亭槛。”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二》:“今小木中却有棣棠,叶似棣,黄花緑茎而无实,人家亭槛中多种之。”
词语解释:槛槛  拼音:kǎn kǎn
车行声。《诗·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郑玄 笺:“槛槛,车行声也。” 晋 左思 《吴都赋》:“出车槛槛,被练鏘鏘。” 明 何景明 《官仓行》:“富家得粟堆如邱,大车槛槛服两牛。”
词语解释:山槛  拼音:shān kǎn
(1).山中建筑物的栏杆。 唐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诗:“山槛凭南望,川途眇北流。”
(2).指山中居所。 唐 许浑 《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诗:“江城夜别瀟瀟雨,山槛晴归漠漠烟。”
词语解释:楼槛  拼音:lóu kǎn
(1).楼的栏杆。 唐 罗衮 《清明登奉先城楼》诗:“烟销井邑隈楼槛,雪满川原泥酒卮。” 清 朱锡 《幽梦续影》:“小园玩景,各有所宜,风宜环松杰阁,雨宜俯涧轩窗,月宜临水平臺,雪宜半山楼槛。”
(2).楼船,兵舰。 清 林昌彝 《渡海》诗:“楼槛排山鬼岛开,白头今诣 粤王臺 。”
词语解释:镜槛  拼音:jìng kǎn
(1).镜台。 唐 李商隐 《镜槛》诗:“镜槛芙蓉入,香臺翡翠过。”《花月痕》第四一回:“药炉薰骨眉偏嫵,镜槛留春梦不虚。”
(2).水边栏杆。《随园诗话》卷四引 清 储国钧 诗:“银筝度曲徐牵舫,镜槛悬灯不隔纱。” 清 龚自珍 《鹊桥仙·秦淮有访》词:“香消茶熟等多时,才镜槛迴廊一瞥。”
词语解释:烟槛  拼音:yān kǎn
亦作“烟槛”。 烟雾笼罩的栏杆。 唐 杜牧 《闻角》诗:“晓楼烟槛出云霄,景下林塘已寂寥。”
词语解释:画槛  拼音:huà kǎn
犹画栏。《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朱栏画槛相掩映,湘帘綉幙两交辉。”
词语解释:鱼槛  拼音:yú kǎn
池边栏杆。 唐 罗隐 《题袁溪张逸人所居》诗:“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
词语解释:移春槛  拼音:yí chūn kǎn
唐 杨国忠 所特制的活动花槛。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移春槛》:“ 杨国忠 子弟每春至之时,求名花异木,植于槛中,以板为底,以木为轮,使人牵之自转,所至之处槛在目前,而便即欢赏,目之为移春槛。”
词语解释:圈槛  拼音:quān kǎn
圈禁野兽的栅栏。《淮南子·主术训》:“故夫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供其嗜欲,适其饥饱,违其怒恚。” 宋 苏洵 《兵制》:“ 秦 汉 以来,诸侯之患不减於三代,而御卒伍者,乃知蓄虎豹,圈槛一缺,咆勃四出,其故何也?”
词语解释:金槛  拼音:jīn kǎn
犹雕栏。 唐 崔珏 《道林寺》诗:“金槛声迴步步影,石盆水溅联联珠。”
词语解释:朱云槛  拼音:zhū yún kǎn
见“ 朱云折槛 ”。
词语解释:朱云折槛  拼音:zhū yún shé kǎn
汉 成帝 时 槐里 令 朱云 ,曾上书切谏,指斥朝臣尸位素餐,请斩佞臣 安昌侯 张禹 ( 成帝 的师傅)以厉其馀。 成帝 大怒,欲诛 云 , 云 攀折殿槛(殿堂上栏杆)。后来 成帝 觉悟,命保留折坏的殿槛,以旌直臣。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朱云折槛”为直臣诤谏的事典。 晋 傅玄 《傅子·通志》:“ 朱云 折槛, 辛庆忌 叩头流血,斯乃宽简之风,所以歷年四百也。” 南朝 梁元帝 《忠臣传谏争篇赞》:“ 子政 鏗鏗,诚存社稷; 朱云 折槛,遂其婞直。” 清 张际亮 《答黄树斋鸿胪书》:“呜呼! 朱云 折槛, 张纲 埋轮,此风不復见矣。”亦省作“ 朱云槛 ”。 元 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曲:“怕筑成 傅説 墙,愁扳折 朱云 槛,急跳出虎窟龙潭。”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已拚血贱 朱云 槛,博取忠名万载香。”
词语解释:户槛  拼音:hù kǎn
(1).门槛。《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忽见户槛之下,露出丝文履一隻,知户后藏躲有人。”
(2).引申为要害之处。《明史·太祖纪一》:“吾欲先取 山东 ,撤彼屏蔽,移兵两 河 ,破其籓篱,拔 潼关 而守之,扼其户槛。”
词语解释:井槛  拼音:jǐng kǎn
即井栏。
词语解释:囊槛  拼音:náng kǎn
圈槛。《庄子·天地》:“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於囊槛。”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网罗未解,纵羽翼而何施?囊槛方坚,虽虎豹其焉往?”
词语解释:戈槛  拼音:gē kǎn
兵器排列如槛。形容军营戒备森严。 唐 杜牧 《羊栏浦夜陪宴会》诗:“戈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 襄王 。”
词语解释:板槛  拼音:bǎn kǎn
木板栏杆。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公应曰:‘诺。’於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治之则已。” 唐 温庭筠 《送李生归旧居》诗:“夕阳当板槛,春日入柴扉。”
词语解释:宫槛  拼音:gōng kǎn
宫殿周围的栏杆。 元 刘詵 《咏归亭赋》:“ 连昌 之宫槛半敧,北苑之 沉香 速坏。”
词语解释:龙槛  拼音:lóng kǎn
宫中水边有栏杆的亭轩类建筑。 唐 李商隐 《吴宫》诗:“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词语解释:陛槛  拼音:bì kǎn
宫殿台阶两旁的栏杆。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刘三杰扶陛》:“朝辞 寧皇 , 刘 有疣疾,傴僂扶陛槛以下,上目之震怒。”
词语解释:贝槛  拼音:bèi kǎn
紫贝装饰的栏槛。借指宏丽寺观。 清 方履籛 《嵩山启母庙碑》:“多隐雾之羽人,琳宫寥郭;或御风之姹女,贝槛玲瓏。”
词语解释:踢断门槛  拼音:tī duàn mén kǎn
由于跑得太勤,跑得太快,把人家的门槛都踢断了。有讽刺意。例如:又过了两天,参观访问的,邀请出外传经送宝的,就快踢断门槛了。
词语解释:雕楹碧槛  拼音:diāo yíng bì kǎn
雕镂彩绘的柱子和碧色栏杆。《花月痕》第十一回:“那时船正盪到柳阴中,远望那堤北, 彤云阁 雕楹碧槛,映着翠盖红衣,大有舟行镜里之概。”
词语解释:云窗雾槛  拼音:yún chuāng wù kǎn
同“ 云窗雾阁 ”。 康有为 《大同书》癸部第二章:“若其上室,则腾天架空,吞云吸气,五色晶璃,云窗雾槛,贝闕珠宫,玉楼瑶殿。”
词语解释:霞槛  拼音:xiá kǎn
红色栏杆。 唐 舒元舆 《录桃源画记》:“岸而北有曲深嵓门,细露室宇,霞槛繚转,云磴五色。”
词语解释:栊槛  拼音:lóng kǎn
关禽兽的笼槛。 汉 祢衡 《鹦鹉赋》:“顺櫳槛以俯仰,闚户牖以踟蹰。”
词语解释:楯槛  拼音:dùn kǎn
栏杆。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夏 ﹞漆工善古漆器,有剔红填漆两种……故河房中器皿半剔红,并饰之楯槛,为 小秦淮 第一朱栏。”
词语解释:闸槛  拼音:zhá kǎn
横跨船坞或运河船闸进口底部的一块木件,闸门关闭时使紧贴靠
词语解释:门槛  拼音:mén kǎn
(1).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或长石等)。 清 郑燮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又有五言絶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红楼梦》第二四回:“那 小红 臊的转身一跑,却被门槛子绊倒。” 冰心 《往事·六一姊》:“又过两天,我偶然走过 菩提 家的厨房,看见一个八九岁的姑娘,坐在门槛上。”
(2).借指门、门口。 浩然 《艳阳天》第二七章:“ 萧长春 本来对 焦淑红 就有点成见。听说她在 东山坞 困难的时候又要走,更瞧不起她了。所以犹犹豫豫地不愿登那个门槛子。”
(3).比喻界限,关口。 巴金 《谈〈望乡〉》:“据说老年人对《望乡》持反对态度的多,我已经踏进了七十五岁的门槛,可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4).方言。窍门。亦指找窍门或占便宜的本领。 茅盾 《子夜》十四:“我那几个人都是老门槛,露不了风!”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二:“我们的 夏部长 可算得是老 上海 了,他啥地方都晓得,要买什么东西,找他,他的门槛精来兮。” 林淡秋 《马逢伯》:“你到底是老脚色,门槛很精。”
词语解释:樊槛  拼音:fán kǎn
指囚笼。 明 文震亨 《长物志·室庐小序》:“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靚……若徒侈土木,尚丹堊,真同桎梏樊槛而已。”
词语解释:上槛  拼音:shàng kǎn
门窗的上框。《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一檯头,先见正南牕户上槛悬着一面大长的匾额。古宣托裱,界画硃丝,写着径寸来大的四角方的颜字。”
词语解释:桎槛  拼音:zhì kǎn
囚禁,囚于槛车。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夷吾 桎槛而建匡合之绩, 应侯 困辱而著入 秦 之勋。”
词语解释:械槛  拼音:xiè kǎn
拘系于囚车。《汉书·匈奴传下》:“单于尽收四人及手杀校尉 刀护 贼 芝音 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槛付使者,遣 厨唯姑夕王富 等四十人送 歙颯 。”
词语解释:折庭槛  拼音:shé tíng kǎn
见“ 折槛 ”。
词语解释:折槛  拼音:shé kǎn
汉 槐里 令 朱云 朝见 成帝 时,请赐剑以斩佞臣 安昌 侯张禹 。 成帝 大怒,命将 朱云 拉下斩首。 云 攀殿槛,抗声不止,槛为之折。经大臣劝解, 云 始得免。后修槛时, 成帝 命保留折槛原貌,以表彰直谏之臣。见《汉书·朱云传》。后世殿槛正中一间横槛独不施栏干,谓之折槛,本此。后用为直言谏诤的典故。 唐 李嘉祐 《故燕国相公挽歌》之一:“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槛时。” 元 宇文虚中 《古剑行》:“嶙峋折槛霽天威,将军拜伏姦臣泣。” 清 龚自珍 《癸未十月初七日以言事下狱》诗:“九重容折槛,万死待浮 湘 。”亦作“ 折庭槛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怪当朝无肯折庭槛,又谁箇敢牵裳?”
词语解释:巨槛  拼音:jù kǎn
大船。《文选·左思〈吴都赋〉》:“弘舸连舳,巨槛接艫。” 张铣 注:“艫,船尾,言大船连接也。”
词语解释:牢槛  拼音:láo kǎn
监狱。《后汉书·度尚传》:“乞传 尚 诣廷尉,面对曲直,足明真伪, 尚 不徵者, 磐 埋骨牢槛,终不虚出,望尘受枉。”
词语解释:攀朱槛  拼音:pān zhū kǎn
汉 槐里 令 朱云 上书 成帝 ,请赐剑斩佞臣 安昌侯 张禹 。 成帝 大怒,命斩 朱 。 朱云 被拉下殿时抗声不止,攀住殿槛不放,把槛柱也拉断了。经人说情, 朱云 得以不死。后来修槛时, 成帝 命令保留折槛的原样,以表彰 朱云 的直谏。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攀朱槛”为直言进谏的典故。 清 蒲松龄 《过孙给谏芙蓉斋》诗:“圣明无待攀朱槛,痛哭应烦裂白麻。”亦省作“ 攀栏 ”、“ 攀槛 ”。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你们乾请了皇家俸,着甚的分破帝王忧,那壁厢锁树的怕弯着手,这壁厢攀栏的怕攧破了头。” 清 黄遵宪 《京乱补述》诗之五:“裂麻要帝诺,攀槛碎臣头。”
词语解释:朱云折槛  拼音:zhū yún shé kǎn
汉 成帝 时 槐里 令 朱云 ,曾上书切谏,指斥朝臣尸位素餐,请斩佞臣 安昌侯 张禹 ( 成帝 的师傅)以厉其馀。 成帝 大怒,欲诛 云 , 云 攀折殿槛(殿堂上栏杆)。后来 成帝 觉悟,命保留折坏的殿槛,以旌直臣。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朱云折槛”为直臣诤谏的事典。 晋 傅玄 《傅子·通志》:“ 朱云 折槛, 辛庆忌 叩头流血,斯乃宽简之风,所以歷年四百也。” 南朝 梁元帝 《忠臣传谏争篇赞》:“ 子政 鏗鏗,诚存社稷; 朱云 折槛,遂其婞直。” 清 张际亮 《答黄树斋鸿胪书》:“呜呼! 朱云 折槛, 张纲 埋轮,此风不復见矣。”亦省作“ 朱云槛 ”。 元 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曲:“怕筑成 傅説 墙,愁扳折 朱云 槛,急跳出虎窟龙潭。”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已拚血贱 朱云 槛,博取忠名万载香。”
词语解释:机槛  拼音:jī kǎn
设机具捕兽的陷阱。《书·费誓》“杜乃擭” 唐 孔颖达 疏:“擭,所以捕禽兽机槛之属。”《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罼网加上,机穽在下” 唐 李贤 注:“机,捕兽机槛也。” 明 刘基 《吊岳将军赋》:“猿狖縻于机槛兮,羈悲鸣而不食。”
词语解释:斛槛  拼音:hú kǎn
粮食量具。
词语解释:回槛  拼音:huí kǎn
亦作“廻槛”。 犹回栏。 明 何景明 《滕王阁歌》:“君遨娱兮阁中,抚廻槛兮披崇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