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考槃
亦作“ 考盘 ”。亦作“ 考磐 ”。 成德乐道。《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毛 传:“考,成;槃,乐。” 陈奂 传疏:“成乐者,谓成德乐道也。”《汉书·叙传下》:“ 竇后 违意,考盘于 代 。”《考槃序》则言此诗为刺 庄公 “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故后即以喻隐居。 晋 陆云 《逸民赋》:“鄙 终南 之辱节兮,韙 伯阳 之考槃。”《晋书·隐逸传·张忠》:“先生考磐山林,研精道素。” 唐 岑参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诗:“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 宋 苏辙 《次韵秦观见寄》:“考槃溪山间,自献耻干謁。” 清 姚鼐 《获嘉渡河》诗:“想见幽人尚考盘,安得同归脱鞿绊。”一说,“考,扣也;槃,器名。葢扣之以节歌,如鼓盆拊缶之为乐也。”见 宋 朱熹 《诗集传》引 陈氏 说。近人亦或从之,以为是奴隶出亡反抗之辞。见 高亨 《诗经今注》及 鲍昌 《释考槃》。词语解释:涅槃 拼音:niè pán
亦作“湼槃”。
1.佛教语。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晋 僧肇 《涅槃无名论》:“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魏书·释老志》:“湼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浄,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 宋 王安石 《请秀长老疏》:“虽开方便之多门,同趣涅槃之一路。”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佛湼槃时,受我最后法供。”
2.作为死亡的美称。 徐迟 《火中的凤凰》七:“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词语解释:槃槃
大貌。多指才能出众。《世说新语·赏誉下》“后来出人 郗嘉宾 ”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大才槃槃 谢 家 安 , 江 东独步 王文度 ,盛德日新 郗嘉宾 。” 宋 陈履常 《东山谒外大父墓》诗:“土山宛转屈苍龙,下有槃槃盖世翁。” 清 龚自珍 《题王子梅盗诗图》诗:“君才何槃槃,体制偏臚列。”《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再加以令岳大人的声望罩在那里,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词语解释:铜槃
见“ 铜盘 ”。
词语解释:铜盘 拼音:tóng pán
(1).亦作“ 铜槃 ”。 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 奉铜槃而跪进之。”《后汉书·左慈传》:“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 宋 苏轼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鐘以为日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宣德铜盘》:“ 曾宾谷 方伯藏 宣德 铜盘,方径三寸五分,内刻御製《锦堂春》词。”
(2).即铜钹。《通典·乐四》:“铜鈸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参见“ 铜鈸 ”。
(3).指烛台。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仇兆鳌 注:“铜盘,烛臺也。”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二:“金吾之威不能禁,铁柱倒塌铜盘倾。”
(4).见“ 铜盘重肉 ”。
銅槃:1.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2.即铜钹。
词语解释:铜钹 拼音:tóng bó
亦作“ 铜拔 ”。 打击乐器。铙钹的别名。《隋书·音乐志下》:“ 天竺 者,起自 张重华 据有 凉州 ,重四译来贡男伎……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曇鼓、铜拔、贝等九种,为一部。”《通典·乐四》:“铜鈸,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其圆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也。”《旧唐书·音乐志二》作“铜拔”。
词语解释:铜盘重肉 拼音:tóng pán zhòng ròu
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引申指特殊恩宠。《北齐书·杨愔传》:“ 杨愔 ,字 遵彦 ……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羣儿咸争之, 愔 頽然独坐。其季父 暐 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曰:‘此儿恬裕,有我家风。’宅内有茂竹,遂为 愔 於林边别茸一室,命独处其中,常以铜盘具盛饌以饭之。因以督厉诸子曰:‘汝辈但如 遵彦 谨慎,自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佚事》:“此余家贤宅相,有 北齐 杨遵彦 之风,真足消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者也。”亦省作“ 铜盘 ”。 唐 黄滔 《祭南海南平王文》:“虽琼树之未亲,若铜盘之已接。”词语解释:雕槃
见“ 琱盘 ”。
词语解释:雕盘 拼音:diāo pán
刻绘花纹的盘子;精美的盘子。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瑶俎既已丽奇,雕盘復为美玩。” 唐 羊士谔 《州民有献杏者瑰丽溢目因感花未几聊以成咏》:“却忆落花飘綺席,忽惊如实满雕盘。” 元 柳贯 《送张明德使君赴南恩州》诗:“时取榔浆斟玉液,饶将桂蠹荐雕盘。”词语解释:珠槃
珠饰的盘。古代盟会所用。亦指盟文或订盟。 明 张煌言 《感怀兼悼延平王》诗:“拟将威斗却 居延 ,捧读珠槃事渺然。” 樊增祥 《后彩云曲》:“朝云暮雨秋復春,坐见珠盘和议成。”参见“ 珠槃玉敦 ”。
词语解释:珠槃玉敦 拼音:zhū pán yù dūn
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引申为订立盟约。《周礼·天官·玉府》:“合诸侯则供珠槃玉敦。” 郑玄 注:“敦,槃类,珠玉以为饰。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合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槃以盛牛耳,尸盟者执之。” 柳亚子 《恩来送余返津南村感赋》:“珠槃玉敦行人节,棘地荆天故国墟。”亦作“ 珠盘玉敦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 明 张煌言 《祭建国公郑羽长文》:“忆昔在 滃 ,同盟连翩;珠盘玉敦,实惟九贤。”词语解释:七槃
见“ 七盘 ”。
词语解释:七盘 拼音:qī pán
(1).亦作“ 七槃 ”。古舞名。在地上排盘七个,舞者穿长袖舞衣,在盘的周围或盘上舞蹈。《宋书·乐志一》:“ 张衡 《舞赋》云:‘歷七槃而纵躡。’ 王粲 《七释》云:‘七槃陈於广庭。’近世文人 颜延之 云:‘递间关於槃扇。’ 鲍照 云:‘七槃起长袖。’皆以七槃为舞也。”《旧唐书·音乐志二》:“乐府诗云,‘妍袖陵七盘’,言舞用盘七枚也。”
(2).指 七盘岭 。在 四川 广元 东北与 陕西 宁强 的交界处,上有 七盘关 ,是 川 陕 间重要关隘之一。 唐 岑参 《醴泉东谿送程皓元镜微入蜀》诗:“ 蜀 郡路漫漫, 梁州 过 七盘 。” 清 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 七盘 遮 骆谷 ,十口隔 秦仓 。”词语解释:涧槃
山涧盘曲处。 明 唐顺之 《次韵赠薛仲常》:“山林钟鼎性俱安,官舍寧非在涧槃。”词语解释:冰槃
大的瓷盘。 宋 苏轼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诗:“青浮卵盌槐芽饼,红点冰槃藿叶鱼。”词语解释:夷槃
亦作“ 夷盘 ”。 盛冰冰尸用的大盘。《周礼·天官·凌人》:“大丧,共夷槃冰。” 郑玄 注:“夷之言尸也。实冰于夷槃中,置之尸牀之下,所以寒尸。尸之槃曰夷槃。”《礼记·丧大记》:“大夫设夷盘,造冰焉。” 陆德明 释文:“盘,本又作槃。”词语解释:貊槃
见“ 貊盘 ”。
词语解释:貊盘 拼音:mò pán
亦作“ 貊槃 ”。古代 貊 族装食物的盛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胡床、貊槃,翟之器也;羌煮、貊炙,翟之食也。自 太始 以来,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宋书·五行志一》:“ 晋武帝 泰始 后,中国相尚用胡牀、貊盘,及为羌煑、貊炙。贵人富室,必置其器,吉享嘉会,皆此为先。” 唐 皮日休 《初夏即事寄鲁望》诗:“胡饼蒸甚熟,貊盘举尤轻。”词语解释:般涅槃
略称涅槃。佛教语。谓超脱生死的境界,也指僧尼的圆寂。《涅槃经·序品》:“知佛不久当般湼槃,各各拔取无量无边诸妙莲华,来至佛所。”《魏书·释老志》:“ 释迦 年三十成佛,导化羣生,四十九载,乃於 拘尸那城 娑罗双树间,以二月十五日而入般湼槃。”词语解释:饭槃
盛饭的盘子。《后汉书·礼仪志下》:“瓦饭槃十。”词语解释:耽槃
耽于游乐。《文选·潘岳〈射雉赋〉》:“耽槃流遁,放心不移。”一本作“ 耽盘 ”。 徐爰 注:“槃,乐也。”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妙音感人,犹美色惑志,耽槃荒酒,易以丧业。”词语解释:软槃
亦作“ 软盘 ”。 谓宴客不设几案,令妓手执以进。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羣妓执果肴者,萃立其前,食罢则分列其左右,京师人谓之‘软槃’。” 明 王志坚 《表异录·人事》:“豪家宴客不设几案,令妓手执以进,谓之软盘。”词语解释:蜡槃
插蜡烛的盘状器物。 清 王晫 《今世说·夙惠》:“﹝ 沉孚先 ﹞好谈,每夜分列广毡置蜡槃其中,箕坐与客谈,达曙不寐。”词语解释:露槃
即露盘。亦借指露盘中的甘露。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因暇日与弟姪辈评古今诸名人诗: 魏武帝 如 幽 燕 老将,气韵沉雄…… 李长吉 如 武帝 食露槃,无补多慾。 孟东野 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参见“ 露盘 ”。
词语解释:露盘 拼音:lù pán
(1).即承露盘。 汉武帝 时建于 建章宫 。 三国 魏 曹植 《承露盘铭》:“固若露盘,长存永贵。”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序:“ 魏明帝 青龙 元年八月,詔宫官牵车西取 汉孝武 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清 钱谦益 《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绝句》之一:“临觴莫恨青娥老,两见仙人泣露盘。”《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为头的便吩咐道:‘你二位这趟可莫当儿戏,一来要守 十三妹 姑娘的规矩,二则要保山寨的脸面,讲不得辛苦。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甚至打点看车,都是你二位的事。到了地土,不可露盘儿,赶紧的回山要紧。’”
(2).佛寺宝塔上所建盘盖,又名相轮或轮相。《陈书·宣帝纪》:“六月丁卯,大雨,震 大皇寺 刹、 庄严寺 露盘。” 唐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诗:“东方晓日上翔鸞,西转苍龙拂露盘。”
(3).(露lòu)谓显露真相。
露槃:即露盘。亦借指露盘中的甘露。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因暇日与弟姪辈评古今诸名人诗: 魏武帝 如 幽 燕 老将,气韵沉雄…… 李长吉 如 武帝 食露槃,无补多慾。 孟东野 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参见“ 露盘 ”。词语解释:承槃
见“ 承盘 ”。
词语解释:承盘 拼音:chéng pán
亦作“ 承槃 ”。托盘。《周礼·春官·司尊彝》“皆有舟” 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舟尊下臺,若今时承槃。” 唐 牛肃 《纪闻·马待封》:“酒山立於盘中,其盘径四尺五寸,下有大龟承盘。”词语解释:攒槃
即攒盒。词语解释:游槃
见“ 游盘 ”。
词语解释:游盘 拼音:yóu pán
游逸娱乐。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一:“彼居之子,罔或游盘。”《晋书·吕纂载记》:“而更饮酒过度,出入无恒,宴安游盘之乐,沉湎樽酒之间,不以寇讐为虑。” 宋 毛开 《画堂春》词:“华灯收尽雪初残,踏青还尔游盘。” 清 朱仕琇 《兰陔爱日图记》:“故皇然閔然,内有不遑安之心,外有游盘之戒,此所为顾养而爱日者也。”参见“ 盘游 ”。
亦作“ 游槃 ”。犹游乐。 晋 潘岳 《西征赋》:“厌紫极之闲敞,甘微行以游盘。”《魏书·阳尼传》:“夫五都之总总兮,尚何足以游盘。” 五代 齐己 《湘中春兴》诗:“雨歇江明苑树乾,物妍时泰恣游盘。” 清 杜岕 《将之吴门述怀呈荔轩》诗:“游槃夫如何,鼓枻秋水澜。”
词语解释:盘游 拼音:pán yóu
亦作“ 盘游 ”。游乐。《书·五子之歌》:“﹝ 太康 ﹞乃盘游无度,畋于 有洛 之表,十旬弗反。” 孔 传:“盘乐游逸无法度。”《逸周书·柔武》:“盘游安居,枝叶维落。” 朱右曾 校释:“盘,乐也。” 汉 张衡 《归田赋》:“极盘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唐 杨炯 《晦日药园诗》序:“衣冠杂沓,出城闕而盘游;车马駢闐,俯河滨而帐饮。”《辽史·文学传上·萧韩家奴》:“节盘游,简驛传,薄赋敛,戒奢侈。”
槃遊:亦作“ 槃游 ”。游乐。《后汉书·杨秉传》:“诸侯如臣之家,《春秋》尚列其诫,况以先王法服而私出槃游!”《后汉书·李固传》:“乃復与光禄勋 刘宣 上言:‘……又宜止槃游,专心庶政。’帝纳其言。” 清 金农 《访韦隐君山居》诗:“从此槃游申古训,往来人拟 洛 中贤。”词语解释:旋槃
杂技节目之一。即转碟。演员手持几根细竿,各顶一个盘子的底,借腕力使之飞快转动。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鼓乐》:“乐有搭鼓,即腰鼓也……又有踏謡娘、羊头浑脱、九头狮子、跳丸、吐火、吞刀、旋槃、斤斗,悉属此部。”词语解释:耕槃
耕犁部件名。横在犁辕的前面,用以拉犁前进。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二:“耕槃,驾犂具也。《耒耜经》云:‘横於辕之前末曰槃,言可转也,左右繫以樫乎軛也。’耕槃旧制稍短,驾一牛或二牛,故与犂相连。今各处用犂不同,或三牛四牛。其槃以直木,长可五尺,中置钩环。耕时,旋擐犂首,与軛相为本末,不与犂为一体。”词语解释: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拼音: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
同“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水浒传》第三九回:“把 宋江 捆翻,一连打得 宋江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喝叫皂隶拖番,将 法轮 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孽海花》第三十回:“ 张夫人 陡受了这意外的顶撞,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词语解释:大才榱槃 拼音:dà cái cuī pán
同“ 大才槃槃 ”。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回:“诸公皆大才榱槃。”词语解释:大才槃槃 拼音:dà cái pán pán
谓有大才干。《世说新语·赏誉下》“ 扬州 独步 王文度 ,后来出人 郗嘉宾 ”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时人为一代盛誉者语曰:‘大才槃槃 谢 家 安 , 江 东独步 王文度 ,盛德日新 郗嘉宾 。’”词语解释:盟槃
见“ 盟盘 ”。
词语解释:盟盘 拼音:méng pán
亦作“ 盟槃 ”。古代行盟礼时盛牲血的器皿。 汉 王充 《论衡·验符》:“金玉神寳,故出诡异。金物色先为酒罇,后为盟盘,动行入渊,岂不怪哉!” 金 元好问 《蛟龙引》:“尚方未入 朱云 请,盟槃合与 毛生 俱。”词语解释:盥槃
见“ 盥盘 ”。
词语解释:盥盘 拼音:guàn pán
亦作“ 盥槃 ”。古代承接盥洗弃水的器皿。 明 刘绩 《三礼图·鼎俎·盥盘》:“盥,谓用匜沃盥洗手也;盘,谓承盥洗者弃水之器也,故谓之盥盘。旧图云,口径二尺一寸,受二斗。”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槃》:“奉匜者以流注水於手,奉槃者自下承之,盥水悉注於槃,盥卒又授巾拭之。若是者谓之盥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