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二养上声 [jiàng qiǎng,勉强][shǎng,上升][zhǎng,长幼]广[bàng bǎng][详注1]仿[详注2][详注3][tǎng][chǎng][详注4][rǎng][zāng,肮脏][wàng][qiǎng][chǎng tǎng][dàng xiàng][huǎng][俱往切,《广韵》犷平,县名。在渔阳。][详注5]


注1:苍 仓上声。莽苍,寒状。一曰近郊之色。《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唐书·韦述传》苍卒奔逼。
注2:攘 音壤。扰也。《前汉·陈平传赞》倾侧扰攘楚魏之闲。
注3:向 《集韵》《正韵》许两切,音向。《集韵》人字。《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注》叔肸,叔向也。《前汉·刑法志》作叔向,颜师古:音许两反。
注4:泱 音坱。泱漭,广大貌。《冯衍·显志赋》览河华之泱漭。
注5:榔 音朗。木名。○按《左思·吴·蜀都赋》槟榔桄榔皆作榔。
共11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金榜吴榜白榜堂榜北榜莺迁榜参榜光荣榜
虎榜同榜长榜张榜安民榜蕊榜长名榜五老榜
标榜一榜红榜璇榜酒榜石榜豫榜青榜
扁榜笞榜署榜短榜牌榜英雄榜落榜鹿卢榜
春榜龙榜名榜歌榜乙榜南榜颁榜檠榜
银榜黄榜龙飞榜门榜镂榜出榜预榜铁榜
题榜揭榜高榜通榜板榜出榜乡榜银花榜
龙虎榜黄金榜两榜秋榜诗榜腾榜背榜棣萼榜
敲榜放榜中榜碑榜登榜发榜买榜丧榜
乌榜旅榜斋榜殿榜敕榜诏榜驳榜梨园榜

词语解释:金榜  拼音:jīn bǎng
亦作“ 金牓 ”。
(1).金色的匾额或姓名榜。《神异经·中荒经》:“中央有宫,以金为墙,有金榜,以银鏤题,曰:‘天皇之宫’。” 唐 王涯 《宫词》之十六:“雕墙不断接宫城,金榜皆书殿院名。” 后蜀 欧阳炯 《春光好》词之五:“玉兔宫前金牓出,列仙名。”
(2).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 唐 刘禹锡 《送裴处士应制举》诗:“彤庭翠松迎晓日,凤衔金榜云间出。” 明 陈所闻 《端正好·赠焦弱侯太史》套曲:“自从你占金榜龙头发跡,向青琐鑾坡载笔。” 清 黄遵宪 《番客篇》:“有如穷秀才,得意掛金榜。”
词语解释:虎榜  拼音:hǔ bǎng
(1).龙虎榜的简称。即进士榜。 元 萨都剌 《丁卯年及第谢恩崇天门》诗:“虎榜姓名书勑纸,羽林冠带竪旌旄。” 明 沉鲸 《双珠记·刑逼成招》:“下官 荆湖道 郧县 县令 周文 是也。芹宫脱迹,忝登虎榜之名;枫陛传臚,曾沐凤池之宠。”
(2). 清 代则专称武科进士榜曰“虎榜”。参见“ 龙虎榜 ”。
词语解释:龙虎榜  拼音:lóng hǔ bǎng
唐 贞元 八年, 欧阳詹 与 韩愈 、 李绛 等二十三人于 陆贽 榜联第, 詹 等皆俊杰,时称“龙虎榜”。见《新唐书·文艺传下·欧阳詹》。后因谓会试中选为登龙虎榜。 宋 王禹偁 《赠状元先辈孙仅》诗:“粉壁乍悬龙虎榜,锦标终属鶺鴒原。”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韩吏部》曲:“龙虎榜声名播扬,凤凰池翰墨流芳。”《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回目:“翰林高谈龙虎榜,中书冒占凤凰池。”
词语解释:标榜  拼音:biāo bǎng
亦作“ 标牓 ”。亦作“ 标搒 ”。
(1).夸耀;称扬。《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搒,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堂堂 孔明 ,基宇宏邈……标牓风流,远明 管 乐 。”《宋史·宦者传三·梁师成》:“ 师成 实不能文,而高自标牓,自言 苏軾 出子。” 清 曹寅 《竹村大理寄洋茶滇茶二本》诗:“由来子墨轻标榜,玉茗风流絶世稀。”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他以为作家的成名都仗着巴结出版家与彼此互相标榜。”
(2).谓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加以宣扬。如:标榜自由。
(3).揭示;品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谢镇西 少时,闻 殷浩 能清言,故往造之。 殷 未过有所通,为 谢 标榜诸义,作数百语。”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郎官员数》:“考一时标榜,未必尽当,然十六人者后皆不显,视今日员数,多寡不侔如是。”
(4).上面题写文字作为标志的木牌。《太平御览》卷五一九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许逊 少孤,不识祖墓,倾心所感,忽见祖语曰:‘我死三十餘年,於今得正葬,是尔孝悌之至。’因举标牓曰:‘可以此下求我。’” 唐 柳宗元 《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萝葛绵瓦甍,莓苔侵标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亦在席上命门人 杨蓉裳 仿之,《咏钱》云:‘…… 萧 库悬标牓, 吴 宫卫甲戈。’”
(5).题写或张贴告示。《陈书·宣帝纪》:“并勒内外文武车马宅舍,皆循俭约,勿尚奢华。违我严规,抑有刑宪。所由具为条格,标榜宣示,令喻朕心焉。”
(6).指张贴的告示。 元 黄溍 《览元次山〈舂陵行〉有感近事追和其韵》:“赤日纷按行,人马同时疲。连阡见标牓,不救飢与羸。”
词语解释:扁榜  拼音:biǎn bǎng
亦作“ 扁牓 ”。 即扁额。 宋 陆游 《今上皇帝赐包道成御书崇道庵额》:“於是皇帝闻而异之,故有扁榜之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大驾初驻蹕 临安 ,故都及四方士民商贾辐輳,又剏立官府,扁牓一新。” 宋 楼钥 《太府卿王公墓志铭》:“筑圃北山之麓,取 孔德璋 《移文》中语列为扁牓。” 宋 岳珂 《桯史·太学祭斋碑》:“凡列斋扁榜,至除夕必相率祭之。”参见“ 扁额 ”。
词语解释:扁额  拼音:biǎn é
匾额。挂在厅堂、轩斋或亭榭上的题字横额。 宋 岳珂 《桯史·刘蕴古》:“ 吴山 有 伍员祠 ,瞰闤闠,都人敬事之。有富民捐貲为扁额,金碧甚侈。”《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血红的一座朱漆门楼,上悬金书扁额,题着‘寳莲禪寺’四个大字。” 鲁迅 《呐喊·白光》:“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
词语解释:春榜  拼音:chūn bǎng
亦作“ 春牓 ”。
(1).春试中式的名榜。 唐 许浑 《赠桐庐房明府先辈》诗:“帝城春榜謫灵仙,四海声华二十年。” 宋 欧阳修 《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之二:“青衫日照夸春牓,白首餘年哭故人。” 明 吴承恩 《贺阎双溪令嗣登科障词》:“秋榜高魁,行魁春榜。”
(2).指春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只因春榜动,选场开, 魏生 别了妻子,收拾行囊,上京应取。”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如今春榜动,选场开。”
词语解释:银榜  拼音:yín bǎng
(1).亦作“ 银牓 ”。宫殿或庙宇门端所悬的辉煌华丽的匾额。《神异经·中荒经》:“东方有宫,青石为墙,高三仞,左右闕高百尺,画以五色,门有银牓。” 唐 杜甫 《乐游园歌》:“閶闔晴开詄荡荡, 曲江 翠幕排银牓。” 萧涤非 注:“银牓,宫殿门端所悬金碧辉煌的匾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宫门不避讳》:“今上皇贵妃 郑氏 所居宫,名曰 翊坤宫 ,上一字即今上御名,何以银榜高悬。” 清 李果 《范文正公祠》诗:“先皇银榜龙章在,红树阶前交映明。”
(2).以银粉或银饰纸、木牌书写张贴的文告。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孙文靖公》:“昨朝银榜揭天门,姓名琐屑知谁谋。”
词语解释:题榜  拼音:tí bǎng
(1).题写匾额。榜,匾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太极殿 始成”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太元 中,新宫成,议者欲屈 王献之 题榜以为万代宝。 谢安 与 王 语次,因及 魏 时起 陵云阁 忘题榜。”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三:“贺客相与落落者,醼毕请翁题牓,翁即命名曰‘十八鹤艸堂’。”
(2).指所题写的匾额。 元 何中 《寄题疏山寺半闲禅房》诗:“先师吾乡 白云寺 ,卓锡尚令题榜鲜。”
词语解释:龙虎榜  拼音:lóng hǔ bǎng
唐 贞元 八年, 欧阳詹 与 韩愈 、 李绛 等二十三人于 陆贽 榜联第, 詹 等皆俊杰,时称“龙虎榜”。见《新唐书·文艺传下·欧阳詹》。后因谓会试中选为登龙虎榜。 宋 王禹偁 《赠状元先辈孙仅》诗:“粉壁乍悬龙虎榜,锦标终属鶺鴒原。”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韩吏部》曲:“龙虎榜声名播扬,凤凰池翰墨流芳。”《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回目:“翰林高谈龙虎榜,中书冒占凤凰池。”
词语解释:敲榜  拼音:qiāo bǎng
见“ 敲搒 ”。
词语解释:敲搒  拼音:qiāo péng
亦作“ 敲榜 ”。
(1).笞打。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何况亲犴狱,敲搒发姦偷。” 清 姚世钰 《吴兴太守行》:“民实畏官府,民岂甘敲搒。”
(2).指刑杖。 宋 苏轼 《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诗:“一为符竹累,坐老敲搒间。” 宋 苏辙 《送李钧郎中》诗:“敲榜满前但长啸,簿书堆案常清谈。”
词语解释:乌榜  拼音:wū bǎng
用黑油涂饰的船。榜,船桨。借指船。 唐 韩翃 《送冷朝阳还上元》诗:“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 白门 前。” 宋 梅尧臣 《登舟》诗:“向起风沙地,暂假乌榜还。” 清 陈维崧 《尉迟杯·别况》词:“东风斜日, 小玉 门前缆乌榜。”
词语解释:吴榜  拼音:wú bǎng
(1).大棹,划船工具。一说 吴 之棹。吴榜即船棹。
(2).指船。 吴 为地名,借指南方。 晋 张载 《榷论》:“ 吴 榜 越 船,不能无水而浮。” 宋 梅尧臣 《明州推官郑先辈》诗:“随潮 吴 榜驶,转浦 楚 山微。” 清 赵翼 《苦雨》诗:“空拟乘 吴 榜,谁能挽 鲁 戈?”
词语解释:同榜  拼音:tóng bǎng
古代科举考试,考中的张榜公布。在同一榜录取的称为同榜。《剪灯馀话·秋冬访琵琶亭记》:“﹝ 陈 主谓 刘闻 ﹞曰:‘卿与 李黼 同榜, 黼 不死,我当大用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二十年来,同咨之好,更胜同榜十倍,其子弟修通门之敬亦加严。” 清 吴伟业 《过姜给事如农》诗:“翩翩同榜客,相对作衰翁。”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葛苍公传》:“﹝ 葛苍公 ﹞壬午举於乡,同榜多知名士。”
词语解释:一榜  拼音:yī bǎng
(1).全榜,指科考录取的全部名单。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太宗 即位, 齐贤 ( 张齐贤 )方赴廷试,帝欲其居上甲,有司置於丙科。帝不悦,有旨:一榜尽除京官通判。”
(2).即乙榜。指举人出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本是个一榜,由拣选知县,在 法兰西 打仗那年, 广西 边防上得了一个保举,过了同知直隶州班,指省到了 湖北 。”
词语解释:笞榜  拼音:chī bǎng
见“ 笞搒 ”。
词语解释:笞搒  拼音:chī péng
亦作“ 笞榜 ”。 拷打。 宋 沉遘 《五言和杨乐道省中述怀》:“朱墨事勾校,笞榜穷奸諼。” 宋 陆游 《农家叹》诗:“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 明 吴宽 《病项》诗:“千钧重负未容释,更觉肩背遭笞搒。” 清 唐孙华 《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兼柬王西亭明府》诗:“侧闻此郡繁,颇亦费笞搒。”
词语解释:龙榜  拼音:lóng bǎng
(1).龙船上的桨。 晋 陆云 《九愍·行吟》:“挥龙榜以鼓汰,遗芬响而清歌。”
(2).亦作“ 龙牓 ”。即龙虎榜。 宋 梅尧臣 《和淮阳燕秀才》:“禄仕二十年,屡遘龙牓揭。”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第八折:“玉府仙郎,喜皇都得意首登龙榜。”参见“ 龙虎榜 ”。
词语解释:龙虎榜  拼音:lóng hǔ bǎng
唐 贞元 八年, 欧阳詹 与 韩愈 、 李绛 等二十三人于 陆贽 榜联第, 詹 等皆俊杰,时称“龙虎榜”。见《新唐书·文艺传下·欧阳詹》。后因谓会试中选为登龙虎榜。 宋 王禹偁 《赠状元先辈孙仅》诗:“粉壁乍悬龙虎榜,锦标终属鶺鴒原。”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韩吏部》曲:“龙虎榜声名播扬,凤凰池翰墨流芳。”《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回目:“翰林高谈龙虎榜,中书冒占凤凰池。”
词语解释:黄榜  拼音:huáng bǎng
亦作“黄牓”。
(1).皇帝的公告。因用黄纸书写,故名。《元史·世祖纪六》:“遣 吕文焕 賚黄榜安諭 临安 中外军民,俾安堵如故。”《中国民间故事选·宝船》:“皇上张出黄榜:谁能治好皇姑的病,就嫁给谁做媳妇。”
(2).发布殿试中式名单的公告。 宋 苏轼 《与潘彦明书》:“不见黄榜,未敢驰贺,想必高捷也。” 元 虞集 《赠赵先生》诗:“天门一日观黄榜,茅屋三年掩柴扉。”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都门竹枝词》:“《候选》云:‘昔年黄榜姓名联,此日居然掌选銓。堂上点名堂下应,教人不敢认同年。’”
(3).黄色标签。《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 宏 ( 萧宏 )性爱钱,百万一聚,黄牓标之,千万一库,悬一紫标,如此三十餘间,计钱三亿餘万。”
(4).黄色匾额。《神异经·中荒经》:“东南有宫,黄石为墻,黄牓碧鏤,题曰天地少男之宫。”
词语解释:揭榜  拼音:jiē bǎng
亦作“ 揭牓 ”。
(1).张贴文告。《宣和遗事》后集:“ 康王 与 耿南仲 连衔揭榜,召兵勤王。”《明史·太祖纪一》:“揭榜禁剽掠。有卒违令,斩以徇,军中肃然。”《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 师道 ﹞揭牓沿道,言 种少保 领西兵百万来。”
(2).张贴考试录取名单。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先生见卷子上书‘尽’字作‘尽’,必欲摈斥……云:明日揭牓,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箇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甲辰科首题》:“今 山阴 朱相公 主甲辰试,首题为‘不知命’章。初命题即约同事,必三段平做,不失题貌,始可抡元……既揭榜,则元卷殊不然。”
词语解释:黄金榜  拼音:huáng jīn bǎng
黄榜,殿试后朝廷发布的中式者名单。 金 张大节 《同新进士吕子成辈宴集状元楼》诗:“ 龙津桥 上黄金牓,三见门生是状元。”一本作“ 黄金榜 ”。
词语解释:放榜  拼音:fàng bǎng
亦作“ 放牓 ”。考试后公布被录取者名单。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 太和 八年放牓,有无名子作诗曰:‘乞儿还有大适年,二十三人椀杖全。’” 唐 杜牧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诗:“ 东都 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迴。”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新进士放榜后,翌日排 光范门 ,候过宰相。”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榜后复试》:“请各省放榜后,中式之人赴省填写亲供。”
词语解释:旅榜  拼音:lǚ bǎng
客船。 唐 孟郊 《旅行》诗:“ 楚 水结薄冰, 楚 云为雨微。野梅参差发,旅榜逍遥归。” 唐 孟郊 《送从弟郢东归》诗:“晓色夺明月,征人逐羣动。秋风 楚 涛高,旅榜将谁共?”
词语解释:白榜  拼音:bái bǎng
白木桨。借指船。 元 张翥 《忆吴兴》诗:“白榜载歌明月里,青帘沽酒画桥边。”
白纸布告。与红榜相对。《新民晚报》1983.11.19:“记者在菜场办公室,看到墙上贴着一张白榜,榜上公布着十月份菜场对一些违反守则的营业员的处理情况。”
词语解释:长榜  拼音:cháng bǎng
亦作“ 长榜 ”。 即长名榜。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 高宗 龙朔 以后,以不堪任职者众,遂出长牓放之冬集。”《太平广记》卷一八五引 宋 王溥 《唐会要》:“ 弘道 元年十二月,吏部侍郎 魏克己 銓综人毕,放长榜,遂出得留人名,于是衢路喧哗。”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长名榜》:“所谓长名牓,言豫为长榜具列其名,每遇銓选,据此为定也。”参见“长名榜。”
词语解释:红榜  拼音:hóng bǎng
光荣榜。 郭小川 《他们下山开会去了》诗:“他们自己呢,也上了先进工人的红榜!”
词语解释:署榜  拼音:shǔ bǎng
开列姓名,张榜示人。《新唐书·李逢吉传》:“﹝ 李逢吉 ﹞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詔礼部尚书 王播 署榜。”
词语解释:名榜  拼音:míng bǎng
名刺;名片。《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正观玩间,忽见一青衣小童,进前作揖,手执名榜一纸曰:‘东人有名榜在此,欲见解元,未敢擅便。’”
词语解释:龙飞榜  拼音:lóng fēi bǎng
新皇帝即位后第一次考试选士,称“龙飞榜”。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往年遇主上即位以后第一次选士,谓之龙飞榜。” 宋 苏轼 《论特奏名》:“臣等自入贡院,四方免解举人投状。称今来是龙飞榜,乞为敷奏法外推恩者,不可胜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奇对》:“ 度宗 龙飞榜, 陈文龙 为廷魁, 胡跃龙 为省元。”
词语解释:高榜  拼音:gāo bǎng
(1).高悬的告示。 宋 苏轼 《高溪有会景亭予欲迁之而力未暇特为制名曰招隐仍为诗以告来者庶几迁之》:“飞簷临古道,高榜劝游人。”
(2).科举时代张贴的录取名单。河北梆子《喜荣归》:“我只说你到京城高榜得中,谁料想落一个乞讨回程!”
词语解释:两榜  拼音:liǎng bǎng
甲榜和乙榜的合称。亦指进士。 唐 黄滔 《酬徐正字夤》诗:“名从两榜考昇第,官自三臺追起家。” 元 欧阳玄 《试院倡和》诗之一:“两榜復科新大比,三人联事旧同年。”《明史·选举志一》:“其后宗学寖多,颇有致身两榜、起家翰林者。”《恨海》第一回:“内中单表一个人姓 陈 ,名 棨 ,表字 戟临 , 广东 南海 人,两榜出身。”《老残游记》第七回:“他们少爷叫 柳凤仪 ,是个两榜,那一部的主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甲榜乙榜》
词语解释:中榜  拼音:zhōng bǎng
参加科举考试中式。《二刻拍案惊奇》卷八:“相士一见大惊道:‘先辈为何气色大变?连中榜多不能了,何况魁选!’”《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开了箱子,取出一个白玉蟾蜍镇纸来,乃是他中榜之时,母舅 金三员外 与他作贺的。”
词语解释:斋榜  拼音:zhāi bǎng
斋堂的匾额。 宋 陆游 《题吴参议达观堂》诗:“挥毫为君作斋榜,想见眼中餘子空。”
词语解释:堂榜  拼音:táng bǎng
厅堂上的题额。 宋 陆游 《入蜀记》二:“旧有 德庆堂 ,在法堂前,堂榜乃 南唐 后主 撮襟书。”
词语解释:张榜  拼音:zhāng bǎng
亦作“ 张牓 ”。 张贴文告。《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元年》:“ 潞王 已处处张榜,不若归俟教令。” 宋 梅尧臣 《较艺将毕和禹玉》:“夜闻相府催张牓,晚听都堂议奏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功罪》:“张榜城乡保甲。”
词语解释:璇榜  拼音:xuán bǎng
亦作“ 璇榜 ”。 玉饰的匾额。 宋 梅尧臣 《和谢希琛会圣宫》:“宸踪耀璇牓,瑞羽集觚稜。”《宋史·乐志十五》:“西宫瑶殿指坤元,璇榜耸飞鸞。”
词语解释:短榜  拼音:duǎn bǎng
犹短棹。借指小船。 宋 秦观 《德清道中还寄子瞻》诗:“路回逢短榜,崖断点孤翎。”
词语解释:歌榜  拼音:gē bǎng
歌舟。 唐 张说 《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诗:“緑渚转歌榜,红桥度舞旂。”
词语解释:门榜  拼音:mén bǎng
(1).亦作“ 门牓 ”。(1)门前张挂的牌匾。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永清县庙》:“见荒庙岿然,土偶罗列,无门榜牌记,莫知谁氏。” 清 昭槤 《啸亭续录·侍卫结衔之误》:“近日武进士改充侍衞者,其门榜皆书‘御前侍衞’,相沿成习,实为僭妄。”(2)贴于门上的告白。 唐 段成式 张希复 《红楼联句》:“壁诗传 谢客 ,门牓占 休公 。”
(2).门框(垂直地面的部分)。 沙汀 《记贺龙》三三:“我又忽然发觉他屹然不动地出现在我们的房门前。衔着烟斗,摊开两手撑住门榜。”
词语解释:通榜  拼音:tōng bǎng
亦作“ 通牓 ”。 唐 时科举不糊名,由主试者定去取。试前,有预列知名之士,得中者往往出于其中,谓之“通榜”。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通榜》:“ 贞元 十八年, 权德舆 主文, 陆傪 员外通榜帖, 韩文公 荐十人於 傪 。”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韩文公荐士》:“ 唐 兴科举之柄,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之助,谓之通榜。”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 唐 之通牓,故是弊法。”
词语解释:秋榜  拼音:qiū bǎng
秋试后所发的榜。亦借指秋试。 明 吴承恩 《贺阎双溪令嗣登科障词》:“秋榜高魁,行魁春榜,喜事自然连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十:“余戊午秋闈,与 锡山 李 君 时乘 ,同寓 马 姓家,同登科榜,垂五十年。”《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明年秋榜,插了金花,还你个举人。”
词语解释:碑榜  拼音:bēi bǎng
亦作“ 碑榜 ”。 碑碣牌匾。亦指写在碑碣或牌匾上的字或文章。《周书·艺术传·赵文深》:“ 文深 少学楷隶……雅有 钟 王 之则,笔势可观。当时碑牓,惟 文深 及 冀儁 而已。”《宣和书谱·米芾》:“方 芾 书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至於请求碑榜,而户外之屨常满。” 清 赵翼 《醉时歌赠春农同年》:“贯穿经史罗百家,碑牓文章推巨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总论》:“碑榜之书,与翰牘之书,是两条路,本不相紊也。”
词语解释:殿榜  拼音:diàn bǎng
殿试后公布中第进士名次的榜文。 清 赵翼 《惺园相公在家食俸》诗:“一魁殿榜便青旻,直到钧衡老乞身。”
词语解释:北榜  拼音:běi bǎng
指 明 代 北京 顺天府 乡试录取的榜帖。 明 归有光 《高州太守钦君寿诗序》:“﹝ 钦君 ﹞与余尝同试 建康 。 嘉靖 十九年,君为 顺天府 贡士,而余贡 应天 。是时吾郡登南榜者,士二十七人,而北榜唯君一人。”
词语解释:安民榜  拼音:ān mín bǎng
安定民心的布告。 清 王逋 《蚓庵琐语》:“贝勒王扎营演武场,先遣数骑进城,揭安民榜。”
词语解释:酒榜  拼音:jiǔ bǎng
亦作“ 酒牓 ”。 酒店的招牌、匾额。常请名家书写以广招徕。 唐 皎然 《张伯英草书歌》:“ 长安 酒榜醉后书,此日骋君千里步。”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周孔醒醉》:“僕尝效 程子山 作酒牓,其间一联云:‘一月二十有九日,笑人世之太狂;百年三万六千场,容我生之长醉。’”
词语解释:牌榜  拼音:pái bǎng
亦作“ 牌榜 ”。 张贴或书写在板上的说明文字。 宋 欧阳修 《圣俞惠宣州笔》诗:“京师诸笔工,牌牓自称述。”
词语解释:乙榜  拼音:yǐ bǎng
(1).即乙科。 唐 殷尧藩 《下第东归作》诗:“辛勤几逐英雄后,乙榜犹然姓氏虚。”
(2).指举人。 元 戴良 《〈遯斋小稿〉序》:“ 至正 辛巳秋,以《春秋》试 浙 闈,仅中乙榜。考官翰林待制 柳公 有遗才之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下官 杨文驄 ,表字 龙友 ,乙榜县令,罢职閒居。”
词语解释:镂榜  拼音:lòu bǎng
指木刻告示。 宋 利登 《野农谣》:“红云一道拥归骑,村村鏤榜黏春风。” 钱锺书 注:“指劝农的木刻告示。”
词语解释:板榜  拼音:bǎn bǎng
木板匾额。 唐 张祜 《题重居寺》诗:“重廊标板榜,高殿锁金环。”参见“ 板题 ”。
词语解释:板题  拼音:bǎn tí
木板匾额。《北史·江式传》:“篆体尤工, 洛京 宫殿诸门板题,皆 式 书也。”
词语解释:诗榜  拼音:shī bǎng
品第诗的高下,张榜公布,称诗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今年来 金陵 ,读《随园诗话》,唶曰:‘何独无我?岂诗榜亦作 刘蕡 乎?’”
词语解释:登榜  拼音:dēng bǎng
科举考试将考中者名单上榜。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师弟相得》:“而先人自幼同砚席,识其文甚稔,因荐高等,比拆卷登榜,则 广东 邓宗龄 ,其年甫弱冠, 焦 年踰不惑久矣。”一本作“ 登榜 ”。
词语解释:敕榜  拼音:chì bǎng
皇帝赐给寺院的门榜。 唐 白居易 《两朱阁》诗:“寺门敕牓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餘。”
词语解释:莺迁榜  拼音:yīng qiān bǎng
金榜。科举应试考中者的名单。 宋 王禹偁 《送查校书从事彭门》诗:“姓名旧在鶯迁榜,诗什重题 燕子楼 。”
词语解释:蕊榜  拼音:ruǐ bǎng
传说中道教学道升仙,列名 蕊宫 。后指科举考试中揭晓名第的榜示为“蕊榜”。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八:“名字巍峨先蕊榜,词章斐亹动文奎。” 清 黄叔琳 《庚午重赴鹿鸣》诗:“蕊榜新开敞盛筵,漫劳车马问衰年。” 清 赵翼 《戏题魁星像》诗:“云是星精主文衡,蕊榜荣名在其手。”
词语解释:石榜  拼音:shí bǎng
(1).亦作“ 石牓 ”。石制的匾额。《神异经·中荒经》:“东北有鬼星石室,三百户共一门,石牓题曰‘鬼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碑南二百许步有两石柱,高丈餘,半下为束竹交文,作制极工。石榜云:‘ 晋 故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 扬州 江州 诸军事安东大将军 譙定王 河内 温司马公 墓之神道’。” 唐 皎然 《答李侍御问》诗:“自笑不归看石牓,谁高无事弄苔泉。”
(2).即石撞。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虾蟆》﹝集解﹞引 陈藏器 曰:“又有鼃蛤、螻蛄、长肱、石榜、蠼子之类,或在水田中,或在沟渠侧,未见别功。”参见“ 石撞 ”。
词语解释:石撞  拼音:shí zhuàng
一种大蛤蟆。又名“石榜”、“石獷”。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二:“予世居 德兴 ,有 毛山 环三州界,广袤数百里,每岁夏间,山傍人夜持火炬,入深溪或巖洞间捕大虾蟆,名曰石撞,乡人贵重之。”
词语解释:英雄榜  拼音:yīng xióng bǎng
登载英雄人物名单的报刊专栏或通告。 贺敬之 《放声集·放声歌唱》:“从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到今天的我的支部,我们的党员名单,是何等壮丽的英雄榜。”
词语解释:南榜  拼音:nán bǎng
指 明朝 留都 南京 会试所张贴的榜。 明 归有光 《高州太守钦君寿诗序》:“ 高州 太守致仕 钦君 与余尝同试 建康 ……是时吾郡登南榜者,士二十七人,而北榜惟君一人。”
词语解释:出榜  拼音:chū bǎng
(1).亦作“ 出牓 ”。贴出文告。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无人投状,本州再差官减定出牓,限满又无人投状,依前再减出牓。”《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费仲 曰:‘我王出榜於朝门外,令教在世间应有室女者,尽皆来进。’”《水浒传》第一一三回:“ 关胜 等得了县治,便差人飞报 宋先锋 , 宋江 与众头领都到 无锡县 ,便出榜安抚了本处百姓。”《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各省直州府传闻此事,无不出榜戒諭,从今不许妇女入寺烧香。”
(2).贴出被录取人的名单。《儒林外史》第三回:“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米。”《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便有人要看,也不过加上几句密圈,写上几句通套批语,赞扬一番,説这次必要高中了;究竟到了出榜,还是个依然故我,也无味的很。” 汪敬熙 《一个勤学的学生》:“在高等文官考试末一次出榜的头一天的夜里, 丁怡 躺在他学校宿舍的床上,翻来复去的睡不着。”
词语解释:出榜  拼音:chū bǎng
见“ 出榜 ”。
词语解释:腾榜  拼音:téng bǎng
传递文告。《新唐书·逆臣传中·安禄山》:“冬十一月反 范阳 ,诡言奉密詔讨 杨国忠 ,腾榜郡县。”
词语解释:发榜  拼音:fā bǎng
同“放榜”。考试后公布被录取者名单。
词语解释:诏榜  拼音:zhào bǎng
亦作“ 詔榜 ”。 皇帝颁发的文告。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若詔牓未削,欺罔成风,则不唯堂下远于千里,窃恐指鹿为马之事,復见于今朝也。”《海上魂》第三回:“这张詔榜虽然贴出来了,无如那班没人心的东西性命要紧,也顾不得什么名誉了,宵遁的仍旧是纷纷的相继,不能禁止。”
词语解释:参榜  拼音:cān bǎng
拜访时所投名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抵晓入城,直至衙门旁,不及慇懃展参榜。”
词语解释:长名榜  拼音:cháng míng bǎng
亦作“ 长名牓 ”。 唐 代按资历考绩依次诠补官吏的名单。《新唐书·选举志下》:“ 高宗 总章 二年,司列少常伯 裴行俭 始设长名牓,引銓注法,復定州县升降为八等,其三京、五府、都护、都督府,悉有差次,量官资授之。”《新唐书·裴光庭传》:“初,吏部求人不以资考为限,所奬拔惟其才,往往得俊乂任之,士亦自奋。其后士人猥众,专务趋竞,詮品枉橈。 光庭 惩之,因 行俭 长名榜,乃为循资格,无贤不肖,一据资考配拟。”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长名榜》:“所谓长名牓,言豫为长榜,具列其名,每遇銓选,据此为定也。”参见“ 长名 ”。
词语解释:长名  拼音:cháng míng
(1).“长名榜”之俗称。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 高宗 龙朔 以后,以不堪任职者众,遂出长牓放之冬集,俗谓之长名。”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唐书十九·长名榜》:“语曰:‘长名以前,选人属侍郎;长名以后,侍郎属选人。’未登长名,恐其被放,故属侍郎;既登长名,即日为官,侍郎将以公事请託之。”
(2). 宋 朝的一种官役。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国朝州郡役人之制,衙前入役曰乡户、曰押録、曰长名;职次曰客司、曰通行,官优者曰衙职。”
词语解释:豫榜  拼音:yù bǎng
谓预先张贴告示。《宋史·食货志上三》:“豫榜论民,毋得与公家争糴,即官储有乏,括索赢粮之家,量存其所用,尽糴入官。”
词语解释:落榜  拼音:luò bǎng
投孝未被录取。 杨世运 等《从青工到副教授》:“但他想的已不是自己高考落榜的苦恼,而是周围工人同志们的点点滴滴的感人事迹。”
词语解释:颁榜  拼音:bān bǎng
颁布告示。《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只因 郭令公 留守京师,颁榜远近旅店,不许容留面生歹人。”
词语解释:预榜  拼音:yù bǎng
谓考中而榜上有名。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既而 符 氏子不预牓,总因以他事捃摭之甚峻,然卒不能洿。”
词语解释:乡榜  拼音:xiāng bǎng
(1).科举乡试的录取名单。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锺馗图》:“﹝ 凌彦翀 ﹞以《周易经》与 士衡 叔祖同登 浙省 乡榜。”《花月痕》第十六回:“ 小珠 却力学五年,壬戌登了乡榜第三名。”
(2).代指乡试中式者,即举人。《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此位是 建德 卫体善 先生,乃 建德 乡榜。”
词语解释:背榜  拼音:bēi bǎng
考试后名列榜末。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担榜状元》:“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云:‘第五甲末名为担榜状元。’按今有背榜之称,背负与担荷,其义一也。” 李劼人 《大波》第四部第一章:“﹝那篇特稿﹞也是高等学堂速成师范班背榜毕业,自称教育大家 李俊 的杰作。”
词语解释:买榜  拼音:mǎi bǎng
雇船。 宋 谢翱 《登西台恸哭记》:“午雨未至,买榜江涘。”
词语解释:驳榜  拼音:bó bǎng
亦作“駮牓”。 晓示落选斥退的榜文。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梦》:“秘书郎 韩泉 善解梦, 卫中行 为中书舍人,时有故旧子弟赴选,投 卫 论属, 卫 欣然许之。駮牓将出,其人忽梦乘驴蹶坠水中,登岸而靴不湿焉。选人与 韩 有旧,访之。 韩 被酒半戏曰:‘公今选事不谐矣,据梦, 卫生 相负,足下不沾。’及牓出,果駮放。”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捷智·卫中行》引此文作“驳榜”。
词语解释:光荣榜  拼音:guāng róng bǎng
张贴先进人物姓名、事迹或有关照片等以示荣誉的榜牌。
词语解释:五老榜  拼音:wǔ lǎo bǎng
唐 天復 元年 曹松 , 王希羽 、 刘象 、 柯崇 、 郑希颜 等五人同榜及第,年皆逾六十,时称“五老榜”。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放老》:“﹝ 唐 ﹞ 天復 元年, 杜德祥 牓放 曹松 、 王希羽 、 刘象 、 柯崇 、 郑希颜 等及第…… 松 、 希羽 甲子皆七十餘。 象 , 京兆 人; 崇 、 希颜 , 闽中 人;皆以诗卷及第,亦皆年逾耳顺矣。时谓五老榜。”
词语解释:青榜  拼音:qīng bǎng
青黑色的匾额。借指官府衙门。 唐 杨炯 《隰川县令李公墓志铭》:“出入青牓之门,周旋黑衣之列。”
词语解释:鹿卢榜  拼音:lù lú bǎng
三国 魏明帝 造 凌云台 成,误先钉榜,未题署,以笼盛 韦诞 ,辘轳长絙引上,使就榜题,去地二十五丈, 韦诞 危惧,戒子孙绝此楷法。后用以为典。 北周 王襃 《凌云台》诗:“书题鹿卢榜,观写飞廉洞。”参阅 唐 张怀瓘 《书断》
词语解释:檠榜  拼音:qíng bǎng
矫正弓弩的器具。
词语解释:铁榜  拼音:tiě bǎng
亦作“ 铁牓 ”。 铁制的榜牌。用于刻记姓名或文告。《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绍》:“满壁悉是金牓银牓,备列人间贵人姓名……更有长铁牓,列州县府僚属姓名。”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四:“ 高皇帝 之大誥武臣, 文皇帝 之铁榜训诫,今日诚不可不申明而训勅之也。”《明史·太祖纪二》:“乙巳,作铁榜诫功臣。”
词语解释:银花榜  拼音:yín huā bǎng
以银镂花装饰的匾额。 清 钱谦益 《玉堂双燕行送刘晋卿赵景之两太史谪官》诗:“背飞并映银花牓,託宿交栖玳瑁梁。” 钱曾 笺注引《神异经》:“ 东明山 有宫,青石为墻,面一门,门有银牓,以青石碧鏤题云:天地长男之宫。”
词语解释:棣萼榜  拼音:dì è bǎng
谓兄弟同榜。 元 周伯琦 《纪事》诗之二“得士共为天下贺,明朝揭牓醉黄封”自注:“二月十二日礼闈揭牓,传宣张宴……又有三家兄弟联中,号棣萼牓。”
词语解释:丧榜  拼音:sàng bǎng
即殃榜。阴阳先生开具死者年寿及回煞等事的文榜。旧时官厅视此为证明死亡之凭照。《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画士一面传神,阴阳官写丧榜。” 孙犁 《澹定集·乡里旧闻》:“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不过红事喜帖,白事丧榜之类。”
词语解释:梨园榜  拼音:lí yuán bǎng
旧时评比角色的人所列戏剧演员名次的榜文。 巴金 《家》九:“几位主持孔教会以‘拼此残年极力卫道’的重责自任的遗老也曾在报纸上大吹大擂地发表了梨园榜,点了某某花旦做状元呢。” 巴金 《家》二六:“你忘记了去年他们几个人发表梨园榜,点小旦 薛月秋 做状元,被高师的 方继舜 在《学生潮》上面痛骂了一顿?”
共11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