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二养上声 [jiàng qiǎng,勉强][shǎng,上升][zhǎng,长幼]广[bàng bǎng][详注1]仿[详注2][详注3][tǎng][chǎng][详注4][rǎng][zāng,肮脏][wàng][qiǎng][chǎng tǎng][dàng xiàng][huǎng][俱往切,《广韵》犷平,县名。在渔阳。][详注5]


注1:苍 仓上声。莽苍,寒状。一曰近郊之色。《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唐书·韦述传》苍卒奔逼。
注2:攘 音壤。扰也。《前汉·陈平传赞》倾侧扰攘楚魏之闲。
注3:向 《集韵》《正韵》许两切,音向。《集韵》人字。《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注》叔肸,叔向也。《前汉·刑法志》作叔向,颜师古:音许两反。
注4:泱 音坱。泱漭,广大貌。《冯衍·显志赋》览河华之泱漭。
注5:榔 音朗。木名。○按《左思·吴·蜀都赋》槟榔桄榔皆作榔。
首字词组
榜样榜笞榜楚榜额榜檠榜募榜志榜式
榜舟榜字榜青榜青户榜棰榜笔榜例榜妾
榜人榜题榜师榜死榜格榜声榜夫榜元
榜帖榜挂榜掠榜上无名榜板榜吏榜书榜表
榜眼榜子榜文榜系榜责榜女榜挞榜卖
榜歌榜船榜花榜舫榜谕榜杀榜簇榜阙
榜首榜示榜尾榜汰榜标榜信榜期榜门卖官
榜头榜童榜运榜毒榜枻榜下捉婿榜服榜道

词语解释:榜样  拼音:bǎng yàng
(1).样子,模样。 宋 张镃 《俯镜亭》诗:“唤作大圆镜,波文从此生。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
(2).情形,状况。《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 陈定 男人家心性,见大娘子有病在牀,分外与小老婆肉麻的榜样也是有的。”《英烈传》第四六回:“﹝ 史义 ﹞即刻回到了 泰州 ,备説三军的榜样。”
(3).楷模。 明 李贽 《续焚书·李善长》:“其不私亲,以为天下榜样,亦大昭揭明白矣。” 周恩来 《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鲁迅 和 闻一多 都是我们的榜样。”
(4).典型;先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妇人家有天生成妬忌的,即此便是榜样。”《再生缘》第三一回:“ 刘 门榜样今犹在,臣岂敢,復踏前人一辙为。”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杀只鸡给猢狲看看,拿你先做榜样。”
词语解释:榜舟  拼音:bǎng zhōu
行船,使船。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榜舟南山下,上上不得返。” 宋 沉辽 《湖亭怀子美》诗:“忆昔榜舟乘夜月,行觴数与君相酢。”
词语解释:榜人  拼音:bàng rén
船夫,舟子。《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榜人歌,声流喝,水虫骇,波鸿沸。”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榜,船也。” 唐 吴筠 《舟中夜行》诗:“榜人识江路,掛席从宵征。” 王德钟 《月夜渡淀湖歌》:“忽闻榜人笑不止,芦边簌簌东风起。”
词语解释:榜帖  拼音:bǎng tiē
(1).官府的告示。 唐 李骘 《徐襄州碑》:“与 韦宙 僕射为元从押衙,齎榜帖先至 江西 ,安存百姓。”
(2).科举录取的报帖或揭示的名单。 宋 陈继儒 《太平清话》卷四:“ 宋 朝 吴郡 士登科者,始于 龚识 ,其家居 昆山 黄姑 ,犹藏登第时金花榜帖,乃用涂金纸,阔三寸,长四寸许。”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时第一名 毕渐 ,当时榜帖,偶然脱去渐字旁点水,天下遂传名云 毕斩 。”
词语解释:榜眼  拼音:bǎng yǎn
其名始于 北宋 初,当时殿试录取的第二、三名,皆称为榜眼。后第三名称“探花”,榜眼专指第二名。 宋 王禹偁 《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诗:“货船东下 歷阳湖 ,榜眼科名释褐初。”《明史·选举志二》:“﹝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状元榜眼探花》:“ 北宋 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葢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
词语解释:榜歌  拼音:bǎng gē
船夫所唱的歌。 南朝 梁 虞骞 《寻沉剡□夕至嵊亭》诗:“榜歌唱将夕,商子处方昏。” 唐 刘长卿 《七里滩重送》诗:“秋江渺渺水空波, 越 客孤舟欲榜歌。”《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张翽 《夜泊》诗:“榜歌声起欲黄昏,初月微茫漏白痕。”
词语解释:榜首  拼音:bǎng shǒu
(1).科举考试第一名。 宋 苏轼 《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自来释褐举人,惟南省榜首或本场第一人唱名近下者,或有旨升一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甲辰科首题》:“大人遴择榜首,何以竟违初意。”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金人科举之法》:“榜首曰乡元,亦曰解元。”
(2).旧时称妓院挂头牌的名妓。 清 李渔 《慎鸾交·品花》:“当今的名妓,只有 王又嬙 与 邓蕙娟 两箇。小弟与 蕙娟 有交,若把他取在第一,就是有私了,竟把 又嬙 拟做榜首。”
词语解释:榜头  拼音:bǎng tóu
榜首。谓考试发榜名列前茅。 唐 贾岛 《赠友人》诗:“却归登第日,名姓榜头排。”
词语解释:榜笞  拼音:bǎng chī
鞭笞拷打。《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贯高 至,对狱……吏治榜笞数千,刺剟,身无可击者,终不復言。” 宋 陆游 《秋兴》诗之二:“榜笞督租赋,涉笔騂我颜。” 章炳麟 《定版籍》:“有闕乏,即束缚诣吏,榜笞与逋赋等。”
词语解释:榜字  拼音:bǎng zì
写在匾额上的大字。 宋 米芾 《海岳名言》:“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自古及今,余不敏,实得之。榜字固已满世,自有识者知之。”
词语解释:榜题  拼音:bǎng tí
匾额题字。《南齐书·礼志上》:“至於朝堂榜题,本施至极,既追尊所不及,礼降於在三, 晋 之 京兆 , 宋 之 东安 ,不列榜题。”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夫惟官号地望,箸於榜题,施於传志谱録者,必用今名,而他语皆不得代。”
词语解释:榜挂  拼音:bǎng guà
犹张挂。 唐 郑谷 《题汝州从事厅》诗:“壁看旧记官多达,牓挂明文吏莫违。”
词语解释:榜子  拼音:bǎng zǐ
(1).即奏折。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奏事非表状谓之榜子》:“ 唐 人奏事非表非状者,谓之榜子,亦曰録子,今谓之札子。”《宋史·职官志二》:“翰林学士院……凡奏事用榜子,关白三省、枢密院用諮报,不名。”
(2).名帖,名片。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状元万福!且息怒,奴家不具榜子参贺。”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宋人书帖犹用竹简》:“ 绍兴 初,百官相见,用榜子,直书衔及姓名,今手本式是也。”
(3).告示,启事。《朱子语类》卷一二七:“当时人骨肉相散失,沿路皆帖榜子。”
(4).样子,榜样。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折:“因此上 维摩居士 化作 王维 , 儒童菩萨 化作 裴迪 ,故意遇而不遇,傲睨一世,凌轢千古,与世人做个榜子。”
舟人,船夫。 宋 梅尧臣 《望芒砀山》诗:“出舟跳古岸,林外见脩冈。廻头问榜子,前巘是 芒碭 。” 清 周亮工 《将发剑津病甚扶掖登舟枕上成诗》之一:“江风吹药灶,榜子促医人。”
词语解释:榜船  拼音:bàng chuán
操船。《南史·隐逸传上·朱百年》:“或遇寒雪,樵箬不售,无以自资,輒自榜船送妻还 孔 氏。” 明 高启 《沧浪亭》诗:“乘钓在北渚,榜船临西洲。”
词语解释:榜示  拼音:bǎng shì
(1).文告、告示。 元 施惠 《幽闺记·士女随迁》:“明张榜示,今朝驾幸 汴梁 城。”
(2).张榜公布。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完粮奖励》:“ 鸿廉 得其故,乃榜示于署前。”
词语解释:榜童  拼音:bǎng tóng
船家之子。 唐 宋之问 《早入清远峡》诗:“榜童夷唱合,樵女 越 吟归。”
词语解释:榜楚  拼音:bǎng chǔ
拷打。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文》:“ 操 ( 曹操 )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汝今言乃异同,朝廷将有制狱,汝何能受其榜楚乎。”
词语解释:榜青  拼音:bǎng qīng
方言。农忙时打短工,为人家耪青苗地。 井岩盾 《辽西纪事》:“大多数人连毛驴也买不起,只得榜青。”
词语解释:榜师  拼音:bǎng shī
船夫。 郑珍 《下滩》诗:“榜师打懒桨,篙律遵定课。”
词语解释:榜掠  拼音:bǎng lüè
拷打。《史记·李斯列传》:“ 赵高 治 斯 ,榜掠千餘,不胜痛,自诬服。”《新唐书·高宗三女传》:“ 崇简 素知主谋,苦諫,主怒,榜掠尤楚。”《“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纪》:“学生等文弱,拘囚榜掠,任彼军警之所为。”
词语解释:榜文  拼音:bǎng wén
告示。《朱子语类》卷七八:“《典》《謨》之书,恐是曾经史官润色来,如《周誥》等篇,只似如今榜文晓諭俗人者。”《水浒传》第二三回:“ 武松 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洪深 《申屠氏》第五本:“ 方六 一看见榜文如此,心里大喜。”
词语解释:榜花  拼音:bǎng huā
唐宣宗 大中 以后,礼部取士放榜,每年录取姓氏冷僻者二三人,谓之“色目人”,亦谓之“榜花”。参阅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集》
词语解释:榜尾  拼音:bǎng wěi
榜上公布的名单中的末位,泛指最后一名:在这次邀请赛上,该队只能名列~。
词语解释:榜运  拼音:bǎng yùn
指科考每榜人才的际遇、机运。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公又谓余曰:‘丁未前庚戌一科耳,然丁未翰林入任卿贰,出任封疆者数人矣,庚戌何落寞如此?岂所谓榜运乎!’余曰:‘榜则何运之有,存乎人耳。丁未有老前辈一人,榜运安得不佳。庚戌有学生一人,榜运安得而佳。’”
词语解释:榜额  拼音:bǎng é
匾额。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三:“ 钟弱翁 所至,好贬剥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令具牌,当为重书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一夕,梦到一公廨,榜额曰‘文仪班’。”
词语解释:榜青户  拼音:bǎng qīng hù
方言。雇农户。 刘白羽 《人民与战争》:“一周之前 松花江 在一夜严寒后封冻起来了,我在 江 边一家榜青户 王 家破旧的草房里过宿。”参见“ 榜青 ”。
词语解释:榜青  拼音:bǎng qīng
方言。农忙时打短工,为人家耪青苗地。 井岩盾 《辽西纪事》:“大多数人连毛驴也买不起,只得榜青。”
词语解释:榜死  拼音:bǎng sǐ
捶击至死。《资治通鉴·汉哀帝元寿元年》:“宠臣 淳于长 、 张放 、 史育 , 育 数贬退,家貲不满千万, 放 斥逐就国, 长 榜死於狱。”
词语解释:榜上无名  拼音:bǎng shàng wú míng
旧指科举考试落第未被录取。 元 曾瑞 《留鞋记》楔子:“自谓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屡次束装而回。”《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谁知三塲得意,榜上无名。自十五岁进塲,到今廿一岁,三科不中。”
词语解释:榜系  拼音:bǎng xì
捆绑拷打。 清 徐树丕 《识小录·张江陵》:“ 朱正色 为 江陵 令,倜儻负气,相府家奴有犯,榜繫无所贷。”
词语解释:榜舫  拼音:bǎng fǎng
乘船,行船。《楚辞·王褒〈九怀·昭世〉》:“榜舫兮下流,东注兮礚礚。” 王逸 注:“乘舟顺水游海滨也。”
词语解释:榜汰  拼音:bǎng tài
《楚辞·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 沅 兮,齐 吴 榜以击汰。”后因以“榜汰”指弄舟。 明 夏完淳 《端午赋》:“当 江 南之芳景,极榜汰之水嬉。”
词语解释:榜毒  拼音:bǎng dú
刑杖的惨烈。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京师指挥》:“少年不胜榜毒,诬服。”
词语解释:榜檠  拼音:bǎng qíng
矫正弓弩的器具。《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椎锻平夷,榜檠矫直……椎锻者,所以平不夷也;榜檠者,所以矫不直也。圣人之为法也,所以平不夷、矫不直也。”
词语解释:榜棰  拼音:bǎng chuí
鞭笞拷打。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梁书·良吏传·沉瑀》:“悉使著芒屩粗布,侍立终日,足有蹉跌,輒加榜棰。”《旧唐书·王毛仲传》:“ 韦后 称制,令 韦播 、 高嵩 为羽林将军,令押千骑营,榜棰以取威。”
词语解释:榜格  拼音:bǎng gé
指悬赏捉拿的公告。《明史·岳正传》:“或为匿名书列 曹吉祥 罪状, 吉祥 怒,请出榜购之。帝使 正 撰榜格, 正 与 吕原 入见曰:‘为政有体,盗贼责兵部,姦宄责法司,岂有天子出榜购募者?’”
泛指用刑。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治狱者急於榜格,执宪者烦於诈欺。或因公行私,以聘威福,违本离实,捶楚为姦。”
词语解释:榜板  拼音:bǎng bǎn
船板。《宋书·桂阳王休范传》:“ 休范 大怒,欲举兵袭朝廷,密与典籤 新蔡 人 许公舆 谋之。表治城池,修起楼堞,多解榜板,拟以备用。”
词语解释:榜责  拼音:bǎng zé
拷打责罚。《新唐书·吴凑传》:“僚史非大过不榜责。”
词语解释:榜谕  拼音:bǎng yù
张榜晓谕。《元史·忽辛传》:“ 乌蛮 等租赋,岁发军徵索乃集, 忽辛 以利害榜諭诸蛮,不遣一卒,而租赋咸足。”
词语解释:榜标  拼音:bǎng biāo
标榜。宣扬,夸耀。 朱自清 《论老实话》:“甚至现在算命看相的,也还在榜标‘铁嘴’,表示直说,说的是真话,老实话。”
词语解释:榜枻  拼音:bǎng yì
船桨。引申为使船。 汉 刘向 《说苑·善说》:“会钟皷之音毕,榜枻 越 人,拥楫而歌。”
词语解释:榜募  拼音:bǎng mù
张榜招募。 清 周春 《辽诗话·染庄蛇诗》:“数岁益大,始食野禽,继而噬人,有司制之无策,乃闻於 契丹 ,榜募能捕者。”
词语解释:榜笔  拼音:bǎng bǐ
书写匾额的大笔。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榜笔五十枝,价一两。”参见“ 榜书 ”。
词语解释:榜书  拼音:bǎng shū
古名署书,又名牓书,题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来把招牌等上的大型字,通称“榜书”。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榜书》:“榜书,古曰署书, 萧何 用以题‘苍龙’、‘白虎’二闕者也;今又称为擘窠大字。”
词语解释:榜声  拼音:bǎng shēng
桨声。 元 贡师泰 《吴中曲·送杨伯几南游》:“榜声催晓渡江心,驀听 吴 娃旧时曲。”
词语解释:榜吏  拼音:bǎng lì
旧时科举考试担任在榜上填写录取者名单的小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监临、主考之外,还有同考官、内外监试、提调、弥封、收掌、巡绰各官,挤满了一大堂。一面拆弥封唱名,榜吏一面写。”
词语解释:榜女  拼音:bǎng nǚ
船家女。 唐 王勃 《采莲赋》:“和橈姬之 卫 吹,接榜女之 齐 謳。”
词语解释:榜杀  拼音:bǎng shā
鞭笞致死。《新唐书·魏元忠传》:“ 武三思 用事, 京兆 韦月将 、 渤海 高軫 上书言其恶,帝榜杀之,后莫敢言。”《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 史思明 ﹞遂榜杀 承恩 父子,连坐死者二百餘人。”
词语解释:榜信  拼音:bǎng xìn
开船的日期。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一:“榜信在邇,恐诸君不日风流云散,弟不知能随同乡下第人,执鞭鐙而渡 黄河 否?”
词语解释:榜下捉婿  拼音:bǎng xià zhuō xù
挑选科举考试榜上有名者为婿。 宋 时的一种风尚。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本朝贵人家选壻於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壻’……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於榜下捉壻,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
词语解释:榜志  拼音:bǎng zhì
指文告、文书。《南齐书·王慈传》:“朝堂榜誌,讳字悬露,义非绵古,事殷中世。”
词语解释:榜例  拼音:bǎng lì
榜样,示范。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折:“你二人发愿在世,遇而不遇,与天下文人墨士做箇榜例。”
词语解释:榜夫  拼音:bǎng fū
船夫。 唐 刘禹锡 《唐故福建等州团练薛公神道碑》:“具舟檝,幕勇壮且便弓矢者为榜夫千有餘人,隶尺籍伍符,制如舟师。”
词语解释:榜书  拼音:bǎng shū
古名署书,又名牓书,题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来把招牌等上的大型字,通称“榜书”。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榜书》:“榜书,古曰署书, 萧何 用以题‘苍龙’、‘白虎’二闕者也;今又称为擘窠大字。”
词语解释:榜挞  拼音:bǎng tà
鞭笞毒打。《太平广记》卷一一二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史世光》:“舅在此,日见榜挞,楚痛难胜。”
词语解释:榜簇  拼音:bǎng cù
用竹木条编结的晾晒工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葵》:“收待霜降。伤早黄烂,伤晚黑涩。榜簇皆须阴中。见日亦涩。” 缪启愉 注:“榜簇……指一种晾晒的工具。”
词语解释:榜期  拼音:bǎng qī
科举考试出榜公布被录取者名单的日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先生既精推算,目下榜期在邇,幸将贱造推算,未知功名有分与否?”
词语解释:榜服  拼音:bǎng fú
谓用刑拷打使之服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元光 六年, 衡山王 入朝,其謁者 卫庆 有方术,欲上书事天子,王怒,故劾 庆 死罪,彊榜服之。”
词语解释:榜式  拼音:bǎng shì
(1). 清 代对 满洲 大学士的称呼。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国朝官制》:“国初,内三院 满洲 大学士谓之榜式,乌金超哈官(指 满洲 汉 军)大学士亦称榜式。”
(2). 清 代官名,笔帖式的旧称。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笔帖》:“《皇朝通攷》‘ 天聪 二年,设六部官,其办事笔帖式,各酌量繁简补授,凡称榜式俱著停止,称为笔帖式。’案:据此则榜式为笔帖式之旧称也。”
词语解释:榜妾  拼音:bǎng qiè
船家女。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结游童之 湘 吹,起榜妾之 江 歌。”
词语解释:榜元  拼音:bǎng yuán
即榜首。科举考试同榜录取中的第一名。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上:“﹝ 李肱 ﹞乃以牓元及第。”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丁稜》:“ 唐 放牓讫,謁宰相,即牓元致词。”
词语解释:榜表  拼音:bǎng biǎo
张榜表彰。《宋书·孝义传·郭世道》:“散骑常侍 袁愉 表其淳行, 太祖 嘉之,敕郡牓表閭门,蠲其税调,改所居 独枫里 为 孝行 焉。”
词语解释:榜卖  拼音:bǎng mài
张榜出售。《魏书·元晖传》:“初, 高祖 迁 洛 ,而在位旧贵皆难於移徙…… 世宗 颇惑左右之言,外人遂有还北之问,至乃牓卖田宅,不安其居。”
词语解释:榜阙  拼音:bǎng quē
张榜明示官职的缺额。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銓曹吏匿闕,与选人为市。判吏部 赵及 奏:闕至即牓之。吏部牓闕自 及 ,始 熙寧 间也。”《宋史·选举志四》:“乱离以来,士大夫流徙,有徒跣而赴行在者。注授牓闕,姦弊日滋,寒士困苦,甚可悯焉。”
词语解释:榜门卖官  拼音:bǎng mén mài guān
张榜公开标卖官爵。《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故太尉 张温 时为卫尉” 裴松之 注引《傅子》:“ 灵帝 时牓门卖官,於是太尉 段熲 、司徒 崔烈 、太尉 樊陵 、司空 张温 之徒,皆入钱上千万下五百万以买三公。”
词语解释:榜道  拼音:bǎng dào
张榜于道路。谓公开招贤。 南朝 梁 萧纶 《隐居贞白先生陶君碑》:“牓道求贤,焚林招士,朝难其选,是曰得人。”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又怪於诸山藏国寳、隐国贤,使吾君牓道烧山,披访不获,非通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