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真平声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首字词组
榛莽榛荒榛路榛墟榛密榛穰榛楚榛果
榛芜榛栗榛塞榛林榛杞榛脯榛烟榛旷
榛棘榛楛榛秽榛迷榛曲榛狉榛株榛薮
榛菅榛草榛枳榛子榛樾榛碍榛故榛薄
榛荆榛梗榛荟榛苓榛实榛蒯榛卉 
榛丛榛榛榛莠榛刺榛笄榛莱榛巢 

词语解释:榛莽  拼音:zhēn mǎng
(1).杂乱丛生的草木。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明 高启 《顾荣庙》诗:“坟祠託荒郊,萧条并榛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去馆稍远,荒凉闃寂,榛莽翳然。” 鲁迅 《二心集·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在榛莽中露出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
(2).泛指荒原。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兵燹以来,名胜之地,化为榛莽。”
(3).喻艰危,荒乱。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阎敬立》:“今天下榛莽,非独此馆,宫闕尚生荆棘矣。”《新唐书·李泌传赞》:“观 肃宗 披榛莽,立朝廷,单言暂谋有所寤合,皆付以政。”
词语解释:榛芜  拼音:zhēn wú
(1).草木丛杂。形容荒凉的景象。《后汉书·荀彧传》:“今鑾驾旋軫, 东京 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 唐 王勃 《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林院榛芜,轩堂委寂。”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叹 洛阳 倾圮榛芜,痛圣驾蒙尘骄虏。”
(2).指丛杂的草木。 唐 元季川 《山中晚兴》诗:“华叶随风扬,珍条杂榛芜。” 徐特立 《公园设立管见》:“更用园丁数人,辟治当道的榛芜,及清洁林中道路,保护林中树木。”
(3).烦琐累赘。 唐 刘知几 《史通·烦省》:“夫论史之烦省者,但当要其事有妄载,苦於榛芜,言有闕书,伤於简略,斯则可以。”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观 子长 此言,实有深鉴。其自撰《史记》,榛芜若此,岂所谓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乎?”
(4).梗塞,阻碍。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飘零迷哭处,天地日榛芜。” 仇兆鳌 注:“榛芜,言道路梗塞。” 清 顾炎武 《将有远行作时犹全越(月)》诗:“长叹天地间,人区日榛芜。出门多蛇虎,局促守一隅。”
(5).荒废,衰微。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抑自父兄之教不先,而孝弟其榛芜矣。” 清 侯方域 《书彭西园集后》:“其负盛名时,诗道榛芜,无人足以共切磨者。”
(6).自谦之词。比喻微贱,草味。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济》诗:“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元 柳贯 《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诗:“ 南唐 常侍六书学,凌轢 斯 邈 开榛芜。”
词语解释:榛棘  拼音:zhēn jí
(1).犹荆棘。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五:“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宋 曾巩 《秋怀》诗:“出门榛棘不可行,终岁蒿藜尚谁卹。”
(2).引申为阻塞。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一:“此三小人伤政害国,言路榛棘,外敌侵陵,可为痛哭。”
词语解释:榛菅  拼音:zhēn jiān
丛生的茅草。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称多量少鉴裁密,岂念幽桂遗榛菅。” 宋 范成大 《晚步吴故城下》诗:“意行殊不计榛菅,风袖飘然胜羽翰。” 清 顾炎武 《元日》诗:“空山寂无人,独来拜榛菅。” 程善之 《拟古》诗:“君家盛桃李,那不遗榛菅。”
词语解释:榛荆  拼音:zhēn jīng
犹荆棘。形容荒芜。 唐 柳宗元 《首春逢耕者》诗:“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明 刘基 《醒斋铭》:“ 楚国 皆醉, 鄢 郢 榛荆。”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宿滦河》词:“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词语解释:榛丛  拼音:zhēn cóng
亦作“ 榛藂 ”。 丛生的草木。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吾猎将以求士也,其榛藂刺虎豹者,吾是以知其勇也。”《后汉书·马融传》:“伐咎鼓,撞华鐘,猎徒纵,赴榛丛。” 唐 韦应物 《复理西斋寄丘员外》诗:“始自疎林竹,还復长榛藂。”一本作“ 榛丛 ”。 宋 曾巩 《拟岘台记》:“然而雨隳潦毁,盖藏弃委於榛藂茀草之间,未有即而爱之者也。”
词语解释:榛荒  拼音:zhēn huāng
(1).丛生的荒草。 南朝 齐 王融 《克责身心篇颂》:“岂无通术,跋此榛荒。” 宋 曾巩 《读书》诗:“性本反澄澈,情田去榛荒。长编倚脩架,大轴解深囊。”
(2).指荒草丛生之地。 宋 朱熹 《白鹿洞赋》:“经北原以东騖,涉 李 氏之崇冈,揆厥号之所繇,得頽址於榛荒。”
(3).荒废,衰落。《新唐书·郭子仪传》:“ 洛阳 自大盗以来,焚埃略尽,百曹榛荒,寰服不满千户。” 宋 欧阳修 《镇阳读书》诗:“却欲寻旧学,旧学已榛荒。”
词语解释:榛栗  拼音:zhēn lì
即榛栗。《文选·左思〈蜀都赋〉》:“紫棃津润,樼栗罅发。” 李善 注:“榛与樼同。”
词语解释:榛楛  拼音:zhēn kǔ
(1).榛木与楛木。泛指丛生的杂木。《诗·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济济。”《山海经·西山经》:“ 上申之山 ,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
(2).喻平庸之物。《文选·陆机〈文赋〉》:“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於集翠。缀《下里》《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李善 注:“榛楛,喻庸音也。以珠玉之句既存,故榛楛之辞亦美。”《四库全书总目·别集存目三·嵩渚集》:“自定己作乃不能尽翦榛楛,信乎割爱之难也。”
词语解释:榛草  拼音:zhēn cǎo
丛生的杂草。《后汉书·窦武传》:“后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 唐 杜甫 《畏人》诗:“门逕从榛草,无心待马蹄。”
词语解释:榛梗  拼音:zhēn gěng
(1).丛生的杂木。喻指荒僻之地。《旧唐书·忠义传上·夏侯端》:“山中险峻,先无蹊径,但冒履榛梗,昼夜兼行。”
(2).阻碍,障碍。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长驱 岭嶠 ,梦想京畿。缘道酋豪,递为榛梗。”《周书·韦孝宽传》:“窃以大 周 土宇,跨据 关 河 ……唯彼 赵 魏 ,独为榛梗者,正以有事三方,未遑东略。”
(3).谓隔阂、嫌怨。 唐 杜甫 《故右仆射相国曲江张公九龄》诗:“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夫人捉臂流涕,力白前过,几不自容,曰:‘若不少记榛梗,请偕归。’”
词语解释:榛榛  拼音:zhēn zhēn
(1).草木丛生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观众树之蓊薆兮,览竹林之榛榛。”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 明 何景明 《忧旱赋》:“揽翳翳之无卉兮,树榛榛之脩棘。”
(2).整齐貌。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奉懿旨撰》诗之十七:“伐苇作薄曲,束缚齐榛榛。”
(3).梗塞芜秽貌。 唐 司空图 《题山赋》:“蠒吾髮以羣嬉兮,乃恣狎于林壑。窘世路之榛榛兮,匪兹焉而焉託?”
词语解释:榛路  拼音:zhēn lù
荆棘丛生之路。喻险途。 南朝 齐 王融 《左家怀善篇颂》:“烦流捨智寳,榛路坦夷涂。”
词语解释:榛塞  拼音:zhēn sāi
犹阻塞。《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有旧沟引 渒水 入陂,不治积久,树木榛塞。” 明 宋濂 《吴公墓碣铭》:“且谓圣人之经一,而诸家异传,大道榛塞,职此之由,乃著三书。” 清 邓显鹤 《〈船山遗书〉目录序》:“ 魏 晋 以后,崇尚虚无,流为佛老,学术纷歧,世运榛塞,圣人之道唏矣。”
词语解释:榛秽  拼音:zhēn huì
亦作“ 榛薉 ”。
(1).丛生的杂草。《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故力征以勤世,援华英而不遑,岂暇脩枯籜於榛秽哉!” 唐 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於是刳闢朽壤,翦焚榛薉。”
(2).喻邪恶。《宋书·武帝纪中》:“ 许 郑 风靡, 巩 洛 载清,伪牧逆藩,交臂请罪,百年榛秽,一朝扫涤。”
词语解释:榛枳  拼音:zhēn zhǐ
泛指野生的灌木。形容道路阻绝难通。 宋 司马光 《送伊阙王大夫歌》:“羣儒角逐异端竞进兮,圣涂榛枳幽昧而难知。”
词语解释:榛荟  拼音:zhēn huì
丛草。亦作谦词,喻微贱。《魏书·宗钦传》:“若能紆凤彩以燿榛薈,迴连城以映瓦砾者,是所望也。” 宋 韩维 《同曼叔游高阳山》诗:“出门步榛薈,微逕不可索。”
词语解释:榛莠  拼音:zhēn yǒu
丛生的恶草。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禾黍生於庙堂,榛莠秀乎玉阶。”
词语解释:榛墟  拼音:zhēn xū
荒野。 晋 夏侯湛 《秋可哀赋》:“雁擢翼於太清,燕蟠形乎榛墟。”《新唐书·逆臣传上·史朝义》:“当此时, 洛阳 诸郡人相食,城邑榛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甲寅间,有 莱阳 生至 稷下 ,有亲友二三人亦在诛数,因市楮帛,酹奠榛墟。” 何垠 注:“榛墟,荒野也。”
词语解释:榛林  拼音:zhēn lín
榛木林。亦泛指丛林。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榛林鬱盛,葩华覆盖。” 汉 枚乘 《七发》:“於是榛林深泽,烟云闇莫。”《魏书·崔浩传》:“参居郡县,处榛林之间,不便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则百姓意沮。”
词语解释:榛迷  拼音:zhēn mí
杂木丛生,分辨不清。 明 徐渭 《代云南策问》之一:“﹝ 云 、 贵 间﹞虽间道有二,并犬牙於 川 ,久而榛迷,交地泯矣!”
词语解释:榛子  拼音:zhēn zǐ
榛树的果实。《山海经·西山经》“下多榛楛” 晋 郭璞 注:“榛子似栗而小,味美。”《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姑娘一看,只见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五个碟子:一碟火腿,一碟黄燜肉,一碟榛子,一碟枣儿,一碟栗子。”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神游》:“妇女儿童摘花椒,拾橡实,捡榛子。”
词语解释:榛苓  拼音:zhēn líng
榛木与苓草。《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孔颖达 疏:“山之有榛木,隰之有苓草,各得其所。” 朱熹 集传:“贤者不得志於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后因以“榛苓”喻指贤者各得其所的盛世。 清 方文 《题阎牛叟眷西堂》诗:“堂以‘眷西’名,寧惟念所生。榛苓长入梦,禾黍最伤情。”
词语解释:榛刺  拼音:zhēn cì
犹荆棘。 唐 李群玉 《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郑判官兼简空上人》诗:“摧藏担簦客,鬱抑胸襟事……粮薪极桂玉,大道生榛刺。”
词语解释:榛密  拼音:zhēn mì
丛聚密集。 许杰 《惨雾》下:“他们走出了榛密的松林,踏过了青碧的草地与种有大豆的田边,再穿过了多荫的柳林,在那个沙岸游行。”
词语解释:榛杞  拼音:zhēn qǐ
泛指丛生的灌木。《新唐书·文艺传下·吴武陵》:“今缘边膏壤,鞠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资治通鉴·唐僖宗广明元年》:“战士死於瘴癘,百姓困为盗贼,致中原榛杞,皆蛮故也。”
词语解释:榛曲  拼音:zhēn qǔ
草木丛生的幽僻之处。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五:“悵恨独策还,崎嶇歷榛曲。”
词语解释:榛樾  拼音:zhēn yuè
犹林荫。 唐 宋之问 《初到陆浑山庄》诗:“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词语解释:榛实  拼音:zhēn shí
榛的果实。《新唐书·地理志一》:“ 陇州 汧阳郡 ……土贡:榛实、龙鬚席。”
词语解释:榛笄  拼音:zhēn jī
古代妇人服丧时束发用的榛木簪子。《仪礼·丧服》“恶笄者,櫛笄也” 汉 郑玄 注:“櫛笄者,以櫛之木为笄,或曰榛笄有首者。”按,《礼记·檀弓上》:“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 孔颖达 疏:“盖用榛木为笄,其长尺,而束髮垂餘之,总垂八寸。”
词语解释:榛穰  拼音:zhēn ráng
榛子肉。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词语解释:榛脯  拼音:zhēn fǔ
泛指果品和菜肴。脯。干肉。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你北堂截髮供榛脯。”
词语解释:榛狉  拼音:zhēn pī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后因以“榛狉”形容未开化。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环 黔 粤 万山间,奥而旷,沃而衍,榛狉而淳朴,别有天地。”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西人未脱于榛狉之时,吾族之文明实已达于极点。” 刘半农 《诗人的修养》:“又一说谓古时诗家,于榛狉蒙昧之世,忽然做了些灵秀婉妙的诗来。”
词语解释:榛碍  拼音:zhēn ài
谓阻塞。 宋 张载 《语录中》:“心之不能虚,由有物榛碍。”
词语解释:榛蒯  拼音:zhēn kuǎi
丛生的蒯草。 清 顾炎武 《楼桑庙》诗:“遗像缠风尘,荒碑委榛蒯。”
词语解释:榛莱  拼音:zhēn lái
杂草丛生。形容荒芜。《新唐书·回鹘传上》:“是时, 回紇 已踰 三城 ,见州县榛莱,烽障无守,有轻 唐 色。”
词语解释:榛楚  拼音:zhēn chǔ
泛指丛木。 元 黄溍 《夜归》诗:“空山四寥寥,落日翳榛楚。”
词语解释:榛烟  拼音:zhēn yān
指树丛中缭绕的云雾。 唐 张说 《东山记》:“ 东山 之曲,有别业焉,嵐气入野,榛烟出谷。”
词语解释:榛株  拼音:zhēn zhū
丛木的根株。 汉 张衡 《羽猎赋》:“虞人表林麓而廓莱藪,剪荆梓而夷榛株。”
词语解释:榛故  拼音:zhēn gù
荒废。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赦五刑教》:“自顷,田邑榛故,封井莱芜,财赋方屈,犴狱实繁。” 胡之骥 注:“榛故,莱芜,犹言荒废芜蔓也。”
词语解释:榛卉  拼音:zhēn huì
丛草。《宋书·谢灵运传》:“迹堦戺而不见,横榛卉以荒除。”
词语解释:榛巢  拼音:zhēn cháo
以木构筑的窠巢。《淮南子·原道训》:“木处榛巢,水居窟穴。” 高诱 注:“聚木曰榛。”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一》 王引之 曰:“榛巢连文,则榛即是巢,犹窟穴连文,则窟即是穴。”
词语解释:榛果  拼音:zhēn guǒ
榛子树结的、具有厚壳的、香甜的坚果,常栽培
词语解释:榛旷  拼音:zhēn kuàng
犹荒凉。《文选·左思〈魏都赋〉》:“ 伊 洛 榛旷, 崤 函 荒芜。” 吕延济 注:“榛旷、荒芜……皆谓居人少也。” 南朝 梁简文帝 《庆洛阳平启》:“自 函 洛 榛旷, 獯獫 荐食,久絶正朔之风,不覩犹轩之使。”
词语解释:榛薮  拼音:zhēn sǒu
山林,丛林。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於是磎填谷塞,榛藪平夷。缘山置罝。弥野张罘。” 晋 陆云 《荣启期赞》:“遂放志一丘,灭景榛藪。居真思乐之林,利涉忘忧之沼。”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虽出幽谷,迁于乔木,然为二物之计,未若栖窜於林薄,摄生乎榛藪也。”
词语解释:榛薄  拼音:zhēn báo
丛杂的草木。引申指山野僻乡。《淮南子·原道训》:“侧谿谷之间,隐于榛薄之中。” 高诱 注:“藂木曰榛,深草曰薄。” 汉 刘向 《九叹·愍命》:“刜谗贼於中廇兮,选 吕 、 管 於榛薄。” 清 顾炎武 《子房》诗:“归来遇 赤精 ,奋戈起榛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