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末字词组
旅榇扶榇面榇衔璧舆榇槁榇木榇灰榇神榇
舆榇灵榇面缚舆榇骨榇释缚焚榇敛榇焚榇 
重榇迎榇枢榇棺榇幽榇爇榇祖榇 

词语解释:旅榇  拼音:lǚ chèn
(1).客死者的灵柩。 唐 刘禹锡 《为鄂州李大夫祭柳员外文》:“闻君旅櫬,既及 岳阳 。寝门一慟,贯裂衷肠。”《旧唐书·列女传·女道士李玄真》:“哀妾三代旅櫬暴露,各在一方,特与发遣,归就大塋合祔。”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雍熙妇人词》:“此寺盖其旅櫬所在也。”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旅櫬梦魂中,盼家山千万重。”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土著之民,墓田丙舍,皆已为谷为陵,矧旅櫬耶?”
(2).谓暂寄灵柩。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櫬在梵王宫。”
词语解释:舆榇  拼音:yú chèn
载棺以随。表示决死或有罪当死。《左传·僖公六年》:“ 许男 面缚衔璧,大夫衰絰,士舆櫬。”《后汉书·梁冀传》:“ 絜 初逃亡,知不得免,因舆櫬奏书 冀 门。”《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四年》:“帝乘羊车,肉袒、衔璧,舆櫬出东门降。”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同盟军﹞从 斯巴达 之军律,舆櫬以待强敌,以待战死。”
词语解释:重榇  拼音:zhòng chèn
指棺椁。 晋 陆机 《挽歌》之一:“叹息重櫬侧,念我畴昔时。”
词语解释:扶榇  拼音:fú chèn
犹扶柩。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主人薨城府,扶櫬归 咸秦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汝父子扶櫬归窆,儿已成立,宜即留守庐墓。”《天雨花》第十二回:“大人扶櫬房中去,几番哭死又还魂。”
词语解释:灵榇  拼音:líng chèn
灵柩。《文选·潘岳〈哀永逝文〉》:“抚灵櫬兮诀幽房,棺冥冥兮埏窈窈。” 李善 注:“ 杜预 《左氏传注》曰:櫬,亲身之棺。” 唐 欧阳詹 《南阳孝子传》:“某既占 郑 书,又知 郑 侍君灵櫬自南,当由彼而还也,意其必 郑 焉。” 孙种因 《重九战记》:“发丧之日,灵櫬之多,为世所罕覯,延长六七里,送葬者数十万人。”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我远望着 克氏 的灵榇抬出来,面色还蔼然含笑似的。”
词语解释:迎榇  拼音:yíng chèn
犹迎灵。 清 邵廷采 《王门弟子所知传》:“然 畿 为人卓犖多大节,闻师丧,不赴廷试,与 德洪 迎櫬 广信 。”
词语解释:面榇  拼音:miàn chèn
见“ 面缚舆櫬 ”。
词语解释:面缚舆榇  拼音:miàn fù yú chèn
语本《左传·僖公六年》:“ 许男 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櫬。” 杜预 注:“缚手于后,唯见其面……櫬,棺也。将受死,故衰絰。”后因以“面缚舆櫬”谓双手反绑,车载空棺,表示投降并自请极刑。《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艾 至 成都 , 禪 率太子诸王及羣臣六十餘人面缚舆櫬诣军门, 艾 执节解缚焚櫬,受而宥之。”《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 衍 君臣面缚舆櫬,出降于 七里亭 。” 清 黄宗羲 《徵君沉耕岩先生墓志铭》:“即使面缚舆櫬,犹应宣布皇威,而后愍其归死以宥之。”亦省作“ 面櫬 ”。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 子婴 面櫬, 汉祖 膺图。”
词语解释:面缚舆榇  拼音:miàn fù yú chèn
语本《左传·僖公六年》:“ 许男 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櫬。” 杜预 注:“缚手于后,唯见其面……櫬,棺也。将受死,故衰絰。”后因以“面缚舆櫬”谓双手反绑,车载空棺,表示投降并自请极刑。《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艾 至 成都 , 禪 率太子诸王及羣臣六十餘人面缚舆櫬诣军门, 艾 执节解缚焚櫬,受而宥之。”《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 衍 君臣面缚舆櫬,出降于 七里亭 。” 清 黄宗羲 《徵君沉耕岩先生墓志铭》:“即使面缚舆櫬,犹应宣布皇威,而后愍其归死以宥之。”亦省作“ 面櫬 ”。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 子婴 面櫬, 汉祖 膺图。”
词语解释:枢榇
装有尸体的棺材
词语解释:衔璧舆榇
指国君投降
词语解释:骨榇  拼音:gǔ chèn
死人埋葬后经过腐烂剩下来的骨头。亦借指尸体。《西游记》第三八回:“他但有言语,就将骨櫬与他看,説:‘你杀的是这个人!’”
词语解释:棺榇  拼音:guān chèn
泛指棺材。《南史·何承天传》:“ 丁况 三家数年中葬輒无棺櫬,实由浅情薄恩同於禽兽者耳。” 唐 无名氏 《开河记》:“ 叔谋 乃自备棺櫬,葬於城西隅之地。”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侍御史知杂事 章频 使 辽 ,死於虏中,虏中无棺櫬,轝至 范阳 方就殮。”
词语解释:槁榇  拼音:gǎo chèn
谓死亡。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卢少楩》:“斯人也,乃有斯厄,平反甫释,而年算靡永,卒槁櫬於空门。此天之未定者也。”
词语解释:释缚焚榇  拼音:shì fù fén chèn
谓解开降者的捆绑,烧掉降者带来的棺材。是使降者安心的一种表示。语出《左传·昭公四年》:“ 成 王 克 许 , 许僖公 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櫬。”《晋书·苻坚载记上》:“ 萇 至 姑臧 , 天锡 乘素车白马,面缚舆櫬,降於军门。 萇 释缚焚櫬,送之於 长安 。”
词语解释:幽榇  拼音:yōu chèn
棺材。 晋 潘岳 《为诸妇祭庾新妇文》:“潜形幽櫬,寧神旧宇。室虚风生,牀尘帷举。”
词语解释:木榇  拼音:mù chèn
棺材。《三国演义》第七四回:“ 德 拜谢回家,令匠人造一木櫬。次日,请诸友赴席,列櫬於堂。众亲友见之,皆惊问曰:‘将军出师,何用此不祥之物?’”
词语解释:敛榇  拼音:liǎn chèn
入敛死者的棺木。敛,通“ 殮 ”。《北史·魏彭城王勰传》:“累日,达 宛城 ,乃夜进安车於郡厅事,得加敛櫬,还载卧舆。”
词语解释:爇榇  拼音:ruò chèn
古代受降仪式之一。交战双方,兵败请降者将棺材载于车上,表示有罪当死;受降者则焚其棺,以示宽大,赦免其罪。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爇櫬以表其含弘,焚书以安其反侧。”
词语解释:灰榇  拼音:huī chèn
亦作“ 灰儭 ”。 骨灰盒。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你那亡父的灰櫬儿在那里?”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四折:“这一堆灰儭骨殖,也无用了。”
词语解释:焚榇  拼音:fén chèn
烧掉棺木。古代受降仪式。交战两国君之战败者舆榇乞降,表示接受诛杀;战胜者焚榇,表示宽大而赦免其死罪。《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艾 至 成都 , 禪 率太子诸王及羣臣六十餘人面缚舆櫬诣军门, 艾 执节解缚焚櫬,受而宥之。”《晋书·王濬传》:“ 濬 躬解其缚,受璧焚櫬,送于京师。”《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北齐 魏收 《檄梁文》:“当使焚櫬而出,拂席相待。”
词语解释:祖榇  拼音:zǔ chèn
行送葬礼。榇,灵柩。 南朝 宋 颜延之 《祖祭弟文》:“令龟吉兆,祖櫬东旋,灵辕次路,严舟在川。”
词语解释:神榇  拼音:shén chèn
灵柩。 前蜀 贯休 有《春送赵文观送故合州座主神榇归洛》诗。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六婶神櫬且安 瓜洲 寺中,悲感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