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队去声 [zài,载运][sài,边塞][详注1][ké ài][lài][cài][详注2][ài]

退[详注3][duì][bèi][《集韵》莫佩切,音妹。《博雅》好也。][详注4][duì,盘敦][lěi]


注1:裁 音在。亦制裁也。《谷梁传序》准裁靡定。《注》读去声。
注2:栽 音再。《说文》筑墙长板。《左传·桓五年》水昏正而栽。《注》设筑板。
注3:回 音悔。绕也。《左传·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读上声。又《集韵》《韵会》音缋。《前汉·赵充国传》回远千里。《注》回谓路迂回也,音胡悔反。又畏避也。《前汉·王温舒传》即有避回。《注》谓不尽意,捕击盗贼。又《盖宽饶传》刺举无所回避。
注4:谇 《广韵》苏内切《集韵》《韵会》苏对切,音碎。《前汉·贾谊传》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服虔曰》谇,犹骂也。《张晏曰》责让也。《师古曰》谇音碎。
首字词组
概量概了概念的概括概览概论概平概准 
概然概盂概数概要概用概志概况 
概怀概视概念的限制概节概率论概律概图 
概略概见概观概算概莫能外概众概可 
概云概貌概念化概行概范概尚概则 
概举概愆概括概赅概义概念概问 
概尊概日凌云概率概状概心概复概述 

词语解释:概量  拼音:gài liàng
(1).概和斗斛等量器。《新唐书·叛臣传上·梁崇义》:“﹝ 梁崇义 ﹞以概量业於市,力能舒鉤。”《宋史·理宗纪二》:“诸路和糴给时直,平概量,毋科抑,申严收租苛取之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富人﹞徵集僕隶,陈设概量……今拟以歷年积粟,尽贷乡邻。”
(2).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汉 荀悦 《申鉴·时事》:“谁毁谁誉,誉其有试者,万事之概量也。” 黄省曾 注:“言考试品贤能之虚实,犹概量较米粟之多寡也。”
用量器来确定谷物的多少。《宣和遗事》后集:“比来州县受纳租税,务加概量,以规出剩,可令禁止。”
词语解释:概然  拼音:gài rán
(1).感触哀伤。概,通“ 慨 ”。《庄子·至乐》:“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 曰:“感也。” 陈鼓应 注:“概,即慨,感触哀伤。”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薄於所有观念,则国土之得丧,种族之盛衰,固未尝概然於胸中。”
(2).一概如此。
词语解释:概怀  拼音:gài huái
系念于心。《新唐书·归登传》:“﹝ 归登 ﹞转右补闕、起居舍人,凡十五年,僚类有出其下而进趋,自喜得显官,惟登与右拾遗 蒋武 退然远权势,终不以淹晚概怀。” 宋 王安石 《与沉道原书》之一:“见 黄吉父 ,説四姐甚瘦悴……一切如梦,不须深以概怀。”
词语解释:概略  拼音:gài lüè
(1).大致,大略。如:我已把这个计划概略地和他谈过了。
(2).特指书的内容提要。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但 中国 倘未有译本,则须每种作一该书之概略,俾读者增加兴趣。”
词语解释:概云  拼音:gài yún
犹凌云。 南朝 陈 顾野王 《虎丘山序》:“若兹山者,高不概云,深无藏影。”
词语解释:概举  拼音:gài jǔ
亦作“槩擧”。大略举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概擧而推,可以类见。”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王胜之 ﹞於民家得 唐 沉既济 所撰《刘展乱纪》一卷……其所纪用兵次第甚详,此概举之云。” 清 杭世骏 《质疑·诸史问目答李若珠》:“夫 孔 孟 称 舜 至孝,而言五十,想以约略概举之词,非必限以五十也。”
词语解释:概尊  拼音:gài zūn
漆饰的酒器。《宋史·礼志四》:“外官,每方丘、陵、坟、衍、原、隰,概尊各二,众星,散尊各二,在东西厢神坐左右。”
词语解释:概了
镇住。有超过所有人的意思
词语解释:概盂
洗涤盂钵
词语解释:概视  拼音:gài shì
一律看待。
词语解释:概见  拼音:gài jiàn
(1).谓概略的记载。《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 由 ( 许由 ) 光 ( 务光 )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司马贞 索隐:“概是梗概,谓略也。盖以 由 光 义至高,而《诗》《书》之文辞遂不少梗概载见,何以如此哉?”《宋书·志序》:“爰及《雅》《郑》,謳謡之节,一皆屏落,曾无概见。” 明 文徵明 《跋沉仲说小简》:“其文学行谊皆有足重,而出处之跡不少概见,而嫁 范 女之事,亦仅见於《浯溪集》中。”
(2).谓窥见其概貌。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九:“凡画之妙,欲得其神观耳,刻之於石则如影耳,犹可以概见其髣髴而已。” 明 文徵明 《〈晦庵诗话〉叙》:“观於《文韜》之书,可概见已。” 赵朴初 《九女墩》诗:“有女慷慨为国殤, 太平 风义可概见。”
词语解释:概貌  拼音:gài mào
大概的状况。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由墓葬制度中可以窥见母系大家族的概貌。”
词语解释:概愆  拼音:gài qiān
谓掩盖前愆。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刘王氏》:“惟 王氏 虽烈,是已醮妇,於例不能请旌。乃赋一诗刻诸墓上云:‘分釵劈凤已联年,就义何妨晚概愆。’”
词语解释:概日凌云  拼音:gài rì líng yún
蔽日穿云。极言其高。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槊动风霜,弩穿金石,高楼大舰,概日凌云。” 吴显令 注:“谓楼舰之高也。”
词语解释:概念的概括  拼音:gài niàn de gài kuò
通过减少某一概念的内涵来扩大该概念的外延的方法。如在“专科词典”这一概念中减少“收录和解释专科词语”这一内涵,概念的外延就相应扩大而过渡到属概念“词典”。
词语解释:概数  拼音:gài shù
大概的数目。常用几、多、来、上、下、左右等表示,如:几岁、二斤多、十来个、三十上下、十岁左右;有时用数词连用表示,如:三五克、四五十天、一二百里。
词语解释:概念的限制  拼音:gài niàn de xiàn zhì
通过增加某一概念的内涵来缩小该概念的外延的方法。如在“词典”这一概念中增加“收录和解释专科词语”这一内涵,概念的外延就相应缩小而过渡到种概念“专科词典”。
词语解释:概观  拼音:gài guān
(1).犹概括。 邹韬奋 《不能两全》:“以上一段话是对于 吴先生 所提出的问题作概观的答覆。”
(2).概况。多用于书名。如:《红学概观》
词语解释:概念化  拼音:gài niàn huà
文艺创作中的一种不良倾向。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忽视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辩证关系,对生活和人物作简单化的理解,缺乏具体的描写和典型形象的塑造,用抽象概念代替人物个性。这样,就造成了作品的概念化。概念化的作品不能揭示社会本质,缺乏感染力。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边》:“﹝我﹞只想把这个阶段的土改工作的过程写出来……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
词语解释:概括  拼音:gài kuò
(1).归纳,总括。 茅盾 《路》:“但这是事体上的偶合,不能概括我现在的全体。”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这个集子里所收集的散文,尽管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但也可以用一句话把它们概括起来。”
(2).简单扼要。如:你把这本小说的情节概括地说一说。
词语解释:概率  拼音:gài lǜ
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一个鸡蛋孵出的小鸡是雌性或雄性的概率都是1/2。
词语解释:概览  拼音:gài lǎn
谓概略地观览。有时亦用作书名或文章篇名。如: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有《中国社会之概览》一节。
词语解释:概要  拼音:gài yào
(1).重要内容的大概。 梁启超 《论希腊古代学术》第二章第三节:“综此三派之概要,其立脚地,皆与 埃黎亚派 同。” 曼华 《同盟会时代民报始末记·民报纪元节庆祝大会》:“ 孙总理 登坛演讲三民主义及五权宪法之概要,听者为之动容。”
(2).常用于书名。如:《中国文学史概要》
词语解释:概节  拼音:gài jié
犹节操。 清 王晫 《今世说·容止》:“其( 丁克振 )因人缓急,又多概节,有 鲁连 之风。”
词语解释:概算  拼音:gài suàn
编制预算前对收支指标所提出的大概数字,预算就是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详细计算而编制出来的。 柯云路 《三千万》:“维尼纶厂从最初的总概算五千万元,十年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因为超支而追加投资,已经花了一亿五千万元了!”
词语解释:概行  拼音:gài xíng
一律施行。 清 杭世骏 《质疑·诸史问目答李若珠》:“古来井田,恒与军制相表里……今若概行井田,经涂画界,非有十年之久,不能望其成熟。”
词语解释:概赅  拼音:gài gāi
谓总括全部。 郭沫若 《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人类在未知道自然法则或仅知其一小部分而未概赅的时代,对于自然界之压迫与束缚,最初以为终是不能脱离,然在自然科学的智识渐渐进步以后,竟公然得以自由。”
词语解释:概状  拼音:gài zhuàng
概况。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绪言五:“在这个大段里,阶级的概状是:统治阶级方面,起初是宗族土地所有制的贵族领主阶级统治着大小国家和采邑,后来兴起了家族土地所有制的地主阶级。”
词语解释:概论  拼音:gài lùn
(1).一概而论。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八:“今诸郡产茶去处,上品者亦多碧色,又不可以概论。”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上》:“中间或品格差肩,以踪迹离而不能合;或才情迥絶,以声气合而不得离,难概论也。”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衣中出火》:“又 万历 戊戌进士 穆天颜 ,未登第前,火星常出其袖,几欲焚衣。二事又为吉徵,不可概论也。”
(2).概括的论述。多用于书名。如:《中国文学史概论》《程序设计概论》《俄语词典学概论》
词语解释:概用  拼音:gài yòng
谓不加区别,一概使用。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凡字异而意同者,不可概用之,宜分乎彼此。”
词语解释:概率论  拼音:gài lǜ lùn
数学的一个分支,从数量的角度研究或然现象的规律性。在现代科学技术上应用很广。
词语解释:概莫能外  拼音:gài mò néng wài
一概不能例外。 毛泽东 《矛盾论》三:“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词语解释:概范  拼音:gài fàn
模型;模特儿。例如: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词语解释:概义  拼音:gài yì
大概的意义。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观其概义则通,而加以演绎则必不可通;观其固有名词则通,而证以事实则必不可通。”
词语解释:概心  拼音:gài xīn
语本《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意者臣愚而不概於王心邪?亡其言臣者贱而不可用乎?”后以“概心”谓关心。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三:“今部寺堂上官,遇事不概心者,必别摺陈奏,始免会同画押。”
词语解释:概平  拼音:gài píng
(1).谓用一个标准使之统一、平衡。
(2).用概刮平。
词语解释:概志  拼音:gài zhì
衡量心志。
词语解释:概律  拼音:gài lǜ
一概约束。
词语解释:概众  拼音:gài zhòng
众;众人。《西游记》第三十回:“二人携手相搀,概众小妖随后,上那 花果山 极巔之处。”《西游记》第五八回:“概众稽首皈依。”
词语解释:概尚  拼音:gài shàng
谓节操好尚。《北史·刘芳传》:“ 芳 沉雅方正,概尚甚高,《经》《传》多通, 孝文 尤器敬之。”
词语解释:概念  拼音:gài niàn
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抽出本质属性而成。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李大钊 《俄罗斯文学与革命》:“十九世纪前半期之诗人,对于自由仅有暧昧之概念。” 毛泽东 《实践论》:“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
词语解释:概复  拼音:gài fù
指免官后又一律复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恩诏冠带之滥》:“凡恩赦,内俱开明,不许概復。其后渐不然。”
词语解释:概准  拼音:gài zhǔn
用平物的量器刮平。极言其平。 清 张尚瑗 《观音岩》诗:“巨灵施崑刀,劈破青玉笋。千里插江面,削平如概準。”
词语解释:概况  拼音:gài kuàng
大概的情况。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为何要到安泽去》:“这便是 潘永福 同志参加革命以前的生活概况。在这种苦难的日子里,把他锻炼成一条铁汉。”
词语解释:概图  拼音:gài tú
用来描绘特点或作为辨识用途的轮廓画
词语解释:概可  拼音:gài kě
大略可以。
词语解释:概则  拼音:gài zé
普遍的准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至于 法兰西 、 美利坚 二国,近人译曰民主、曰合众。谓为共和政体之一种则可,谓为共和政体之概则,则不可。”
词语解释:概问  拼音:gài wèn
概括询问。
词语解释:概述  拼音:gài shù
大略地叙述:当事人~了事态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