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首字词组
楼台楼阴楼窗楼航楼舍楼屋楼子花楼罗历
楼上楼心楼榭楼馆楼罗楼层楼桑里楼船军
楼阁楼堞楼槛楼道楼舟工楼林楼堡楼葱
楼头楼橹楼儿楼路楼座楼梯间楼阁亭台楼艓
楼船楼鼓楼雉楼护智楼房楼店务楼阁台榭楼船将军
楼观楼栏楼舰楼外楼楼帐楼揽罗绾楼辇楼犁
楼居楼烦楼面楼店楼庭楼板楼车楼脊
楼殿楼阙楼护楼上妆楼库楼护唇舌楼橦 
楼兰楼梯楼棚楼楼楼宫楼松楼棼 
楼角楼子楼桑楼额楼季楼敌楼观台 

词语解释:楼台  拼音:lóu tái
(1).高大建筑物的泛称。《左传·哀公八年》:“ 邾子 又无道, 吴子 使大宰 子餘 讨之,囚诸楼臺。”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诗:“復有楼臺衔暮景,不劳鐘鼓报新晴。”《西游记》第六九回:“那国王并 行者 相搀,穿过皇宫到了御花园后,更不见楼臺殿阁。” 冰心 《寄小读者》九:“更隐隐地看见了 慰冰湖 对岸秋叶落尽,楼台也露了出来。”
(2).方言。指凉台。
词语解释:楼上  拼音:lóu shàng
房屋中在底层之上的部分
词语解释:楼阁  拼音:lóu gé
泛指楼房。阁,架空的楼。《后汉书·吕强传》:“造起馆舍,凡有万数,楼阁连接,丹青素堊,雕刻之饰,不可单言。”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楼阁玲瓏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西游记》第三六回:“幸得那壁厢有楼阁不远,想必是庵观寺院,我们都到那里借宿一宵。”
词语解释:楼头  拼音:lóu tóu
(1).楼上。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 南游子。”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2). 宋 时对欺诈者的鄙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言人虚伪不检者曰楼头。盖 宋 时 何 家楼下多亡赖,以滥恶物欺人,其时有‘ 何 楼’之号。楼头者,盖 何 楼之恶魁也。”
词语解释:楼船  拼音:lóu chuán
亦作“ 楼舩 ”。
(1).有楼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战船。亦代指水军。《史记·平準书》:“是时 越 欲与 汉 用船战逐,乃大修 昆明池 ,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餘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汉书·严助传》:“﹝ 南海王 ﹞后復反,会天暑多雨,楼舩卒水居击櫂,未战而疾死者过半。”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 西晋 楼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气黯然收。” 西晋 ,一本作“ 王濬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只剩咱一营江上守,正防着战马北来骤,忽报楼船入 浦口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平地或多马的地方多骑军,叫做‘车骑’;近水的地方多训练水军,叫做‘楼船’。”
(2).指有楼饰的游船。 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诗:“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簫悲远天。” 明 徐渭 《奉侍少保公宴集龙游之翠光岩》诗:“楼船几日下 钱塘 ?胜地临江綺席张。”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 秦淮 游舫,不施窓幕,彼姝鲜乘舟者,竞渡则有楼船。”
词语解释:楼观  拼音:lóu guàn
泛指楼殿之类的高大建筑物。《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 汉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其后四侯转横……皆竞起第宅,楼观壮丽,穷极伎巧。”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词:“楼观纔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城邑如棋局,东则 岳神山 如屏,青松翠柏间隐隐有楼观。”
词语解释:楼居  拼音:lóu jū
(1).住楼房。《史记·孝武本纪》:“今陛下可为观,如 緱氏城 ,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僊人好楼居。” 宋 朱熹 《和戴主簿韵》:“平生本自好楼居,况接高人永昼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沉惟敬》:“俗好楼居,至十餘层,而又不善陶埴,即王居亦以茅覆,故易败,亦易成。”
(2).指楼房。 唐 郑愔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之一:“地轴楼居远,天台闕路赊。” 明 唐顺之 《咨总督都御史胡》:“ 庙湾 之巢,墻厚如坚城,楼居平屋,延袤三里;深房曲巷,险如设阱。”
词语解释:楼殿  拼音:lóu diàn
高大的宫殿。《南齐书·东南夷传·林邑国》:“ 晋 建兴 中, 日南夷 帅 范稚 奴 文 数商贾,见上国制度,教 林邑王 范逸 起城池楼殿。”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楼殿轇轕,花木焕烂。” 宋 朱熹 《和张彦辅落星寺之作》:“嵌空奇石战惊涛,楼殿峥嶸势自高。”
词语解释:楼兰  拼音:lóu lán
古西域国名, 汉 元封 三年内附。王居 扜泥城 ,遗址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若羌县 境, 罗布泊 西,处 汉 代通西域南道上。因居 汉 与 匈奴 之间,常持两端,或杀 汉 使,阻通道。 元凤 四年, 汉 遣 傅介子 斩其王 安归 ,另立 尉屠耆 为王,更名为 鄯善 。 傅介子 以立功封侯。事见《汉书·西域传上》《傅介子传》。后亦借用为杀敌立功的事典。 唐 张九龄 《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自然来月窟,何用刺 楼兰 ?”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 楼兰 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明 姚茂良 《精忠记·应诏》:“出匣龙泉血未乾,平生志气斩 楼兰 。” 陈毅 《卫冈初战》诗:“ 镇江 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 楼兰 。”
词语解释:楼角  拼音:lóu jiǎo
指高楼的檐角。 唐 杜甫 《东楼》诗:“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唐 白居易 《夜归》诗:“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宋 贺铸 《踏莎行·思牛女》词:“楼角参横,庭心月午,侵阶夜色凉经雨。”
词语解释:楼阴  拼音:lóu yīn
楼房的影子。 唐 杜甫 《遣怀》诗:“水浄楼阴直,山昏塞日斜。” 宋 范成大 《秦楼月》词之四:“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
词语解释:楼心  拼音:lóu xīn
犹楼中。 元 萨都剌 《和马昂夫赏心亭怀古》:“一自朝云归寺里,几回明月到楼心。”
词语解释:楼堞  拼音:lóu dié
城楼与城堞。泛指城墙。《宋书·桂阳王休范传》:“表治城池,修起楼堞,多解榜板,拟以备用。” 唐 韩愈 《潭州泊船呈诸公》诗:“暗浪舂楼堞,惊风破竹篙。”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其城三面阻水,楼堞之下,以 汴 泗 为池。” 清 朱琦 《感事》诗:“楼堞幸少完,室庐剩荆杞。”
词语解释:楼橹  拼音:lóu lǔ
亦作“ 楼樐 ”。 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的高台。建于地面或车、船之上。《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穀三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后汉书·南匈奴传》:“初,帝造战车,可驾数牛,上作楼櫓,置於塞上,以拒 匈奴 。”《北史·王思政传》:“於是修城郭,起楼櫓,营田农,积芻秣,凡可以守御者皆具焉。” 宋 王安石 《澶州》诗:“南城草草不受兵,北城楼櫓如边城。”
词语解释:楼鼓  拼音:lóu gǔ
(1).古代筑楼悬鼓,有盗贼时击以报警,谓之“楼鼓”。 宋 高似孙 《纬略》卷二:“ 后魏 李崇 除 襄州 刺史,悬鼓捕盗,诸州置楼鼓自 崇 始。”参阅《魏书·李崇传》
(2).作报时之用。 宋 陆游 《晚登横溪阁》诗:“楼鼓声中日又斜,凭高愈觉在天涯。” 元 曹伯启 《秋夜西斋有感》诗:“邻砧催薄莫,楼鼓辨深更。”
词语解释:楼栏  拼音:lóu lán
楼的栏杆。 宋 范成大 《福胜阁》诗:“翬飞五级半空翔,指点楼栏説 太皇 。”
词语解释:楼烦  拼音:lóu fán
古代北方部族名,精于骑射。因以代指善射的将士。《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灌婴 ﹞军於 燕 西,所将卒斩 楼烦 将五人。” 裴駰 集解引 李奇 曰:“其人善骑射,故以名射士为‘楼烦’,取其美称,未必 楼烦 人也。” 南朝 梁 刘孝威 《行幸甘泉宫歌》:“校尉 乌桓 骑,待制 楼烦 弓。”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结交 楼烦 将,侍从羽林儿。”
词语解释:楼阙  拼音:lóu quē
泛指楼阁宫殿。《史记·苏秦列传》:“前有楼闕轩辕,后有长姣美人。” 唐 陈鸿 《长恨歌传》:“﹝ 方士 ﹞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闕,西厢下有洞户,东嚮,闔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 宋 道潜 《次韵姜伯辉朝奉九曲池》:“当时楼闕已桑麻,陈迹何须置齿牙。” 胡汉民 《题孝鲁夫人贺翘华莱茵河画》诗:“百战山河史最夸,几多楼闕水明霞。”
词语解释:楼梯  拼音:lóu tī
架设在楼房两层之间供人上下形如台阶的设备。《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 月娘 要上楼去,可是作怪,刚上到楼梯中间,不料梯磴陡趄,只听 月娘 哎了一声,滑下一只脚来。” 巴金 《灭亡》第一章:“上了楼梯,青年摸出钥匙去开亭子间门上的锁。”
词语解释:楼子  拼音:lóu zǐ
(1).楼房。 明 德祥 《横塘寺》诗:“白髮老人知旧寺,绕塘楼子十三房。”《平山冷燕》第三回:“我欲将大厅东房几间小屋拆去,盖一座楼子。”
(2).指其它分层结构之物或其上层。《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外江的船,都下掉了楼子,换上凉篷,撑了进来。”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他撂下鞭子去开荒,开了五垧地,到老秋,收五十多石苞米,两个苞米楼子盛不下。”
(3).指层迭状之物。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官民皆带帽,其簷或圆或方,或前圆后方,或楼子,盖兜鍪之遗制也。”《红楼梦》第三一回:“ 翠缕 道:‘他们那边有棵石榴,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这也难为他长。’” 陈登科 《活人塘》十:“﹝ 七月子 ﹞嘴唇紫里透白,干的血锅巴翘得一层一层的起楼子。”
(4).乱子;纠纷。 曹禺 《雷雨》第四幕:“ 鲁贵 :(怯弱地)你又要给我捅楼子?”
词语解释:楼窗  拼音:lóu chuāng
楼房的窗户。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七一:“松柏楼窗楠木板,暖风吹过一团香。” 宋 戴昺 《秋日独倚东楼》诗:“重阳过了秋逾爽,自豁楼窗眺晚西。” 巴金 《还魂草》:“﹝我﹞又看看对面楼窗上的一抹金色阳光。”
词语解释:楼榭  拼音:lóu xiè
高台之上的房屋。亦泛指楼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 韩王 听讼观臺,高十五仞,虽楼榭泯灭,然广基似於山岳。” 唐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诗:“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明 陈荩卿 《画眉序·初春同吴肃卿吴季常集欧阳惟礼昆仲云住阁看晴雪》曲:“贝闕鬱岧嶤,化日浮空雪逾皎。况君家楼榭,直上烟霄。”
词语解释:楼槛  拼音:lóu kǎn
(1).楼的栏杆。 唐 罗衮 《清明登奉先城楼》诗:“烟销井邑隈楼槛,雪满川原泥酒卮。” 清 朱锡 《幽梦续影》:“小园玩景,各有所宜,风宜环松杰阁,雨宜俯涧轩窗,月宜临水平臺,雪宜半山楼槛。”
(2).楼船,兵舰。 清 林昌彝 《渡海》诗:“楼槛排山鬼岛开,白头今诣 粤王臺 。”
词语解释:楼儿  拼音:lóu ér
旧时对娇夫的蔑称。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蜀冈录》:“富贵家则自备女舆,行走若飞,谓之飞轿;步碎而软,谓之溜步。轿夫谓之楼儿,随轿侍儿谓之跑楼儿。”
词语解释:楼雉  拼音:lóu zhì
城楼与城堞。亦泛指城墙。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陈书·侯安都传》:“ 天嘉 三年夏,潦,水涨满, 安都 引船入堰,起楼舰与 异 城等,放拍碎其楼雉。”《南史·萧方等传》:“ 方等 又劝修筑城栅,以备不虞,既成,楼雉相望,周回七十餘里。” 唐 白居易 《杂兴》诗之二:“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餘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词语解释:楼舰  拼音:lóu jiàn
楼船,兵舰。《宋书·孔顗传》:“右军将军 齐王 ,射声校尉 姚道和 ,楼舰千艘,覆川盖汜。”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九:“我王楼舰轻 秦 汉 ,却似 文皇 欲渡 辽 。” 清 吴伟业 《高邮道中》诗之三:“ 淮 张空幕府,楼舰隔 江 南。” 梁启超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而内地能有河流,可便舟楫……大者轮船往来,可达三千英里。次者亦艨艟楼舰,可以通行。”
词语解释:楼面  拼音:lóu miàn
指楼房楼上一层的面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走到一家门前, 端甫 带着我进去,一直上到楼上。这一间楼面,便隔做了两间。”
词语解释:楼护  拼音:lóu hù
承托楼板的梁或檩。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四:“楼护上挂了一束焦黄的豆壳子,还有四月豆和旱烟叶子的种子。”
词语解释:楼棚  拼音:lóu péng
城上的棚阁。用于防守。 宋 范成大 《京城》诗:“倚天櫛櫛万楼棚,圣代规模若化成。如许金汤尚资盗,古来 李勣 胜 长城 。”《宋史·孟宗政传》:“ 宗政 囊糠盛沙以覆楼棚,立瓮瀦水以隄火。”
词语解释:楼桑  拼音:lóu sāng
见“ 楼桑里 ”。
词语解释:楼桑里  拼音:lóu sāng lǐ
汉 末 刘备 的故里名。在今 河北省 涿县 境。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 刘备 少时,宅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望如车盖。 备 与诸小儿在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后称此地为 楼桑里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马水》:“ 巨马水 ……又东逕 涿县 酈亭 楼桑里 南,即 刘备 之旧里也。”亦省称“ 楼桑 ”。 清 黄景仁 《张桓侯故里》诗:“小店犹名 义 ,居民半姓 张 。时时有云气,往往接 楼桑 。”
词语解释:楼航  拼音:lóu háng
楼船。 汉 扬雄 《法言·寡见》:“灝灝之海,济,楼航之力也。” 李轨 注:“言度大海在舟船。”
词语解释:楼馆  拼音:lóu guǎn
华丽的房屋或客舍。《晋书·谢安传》:“﹝ 谢安 ﹞又於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 元 张翥 《故御史王楚鳌元戴为临川王伯达三画求题》诗之二:“楼馆云晴空翠溼,汀洲花暗夕阳多。”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蒿藜满眼,楼馆刦灰。美人尘土,盛衰感慨。”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邦人市海鲜,别为厨馆……腥秽於市井,纷错於楼馆者,不可胜计。”
词语解释:楼道  拼音:lóu dào
连接房屋几个单元的走廊
过道,通向房子或公寓各房间或各部分的通道
词语解释:楼路  拼音:lóu lù
楼与楼之间的通道。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堂坛宏敞,楼路通严,官私行止,并有栖憇。”
词语解释:楼护智  拼音:lóu hù zhì
《汉书·游侠传·楼护》:“ 楼护 字 君卿 ,……为人短小精辩,论议常依名节,听之者皆竦。”后以“楼护智”称人机智善辩。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二:“自笑苦无 楼护 智,可怜铅槧竟何功。”参见“ 楼护脣舌 ”。
词语解释:楼护唇舌  拼音:lóu hù chún shé
《汉书·游侠传·楼护》:“ 楼护 字 君卿 ,……为人短小精辩,论议常依名节,听之者皆竦。与 谷永 (字 子云 )俱为五侯上客, 长安 号曰:‘ 谷子云 笔札, 楼君卿 脣舌’。”后因以“楼护脣舌”为人有辩才的典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杜钦 文辨, 楼护 脣舌,頡頏万乘之阶,抵嘘公卿之席。”
词语解释:楼外楼  拼音:lóu wài lóu
楼外有楼。谓楼房相连属。 宋 林升 《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 歌舞几时休?” 元 任昱 《金字经·重到湖上》曲:“碧水寺边寺,緑杨楼外楼。”
词语解释:楼店  拼音:lóu diàn
楼房店铺。 唐 褚载 《吊秦叟》诗:“市西楼店金千秤, 渭 北田园粟万钟。”
词语解释:楼上妆  拼音:lóu shàng zhuāng
古代妇女一种高绾的发型。 南朝 梁简文帝 《倡妇怨情诗十二韵》:“耻学 秦罗 髻,羞为楼上粧。”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高高城里髻,峨峨楼上粧。”
词语解释:楼楼  拼音:lóu lóu
稀疏貌。《急就篇》卷三“簁箄箕帚筐筴篓” 唐 颜师古 注:“篓者,疏目之笼,亦言其孔楼楼然也。”
词语解释:楼额  拼音:lóu é
楼上悬挂的匾额。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楼额题鳷鹊,池心浴凤凰。”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文宗》:“两军造 紫云楼 彩霞亭 ,内出楼额赐之。”
词语解释:楼舍  拼音:lóu shè
楼房。 元 熊鉌 《客里书事》诗:“搔首寒灯楼舍悄,行藏自晓不须占。”
词语解释:楼罗  拼音:lóu luó
(1).谓干练而善于办事的人。《宋史·张思钧传》:“ 思钧 起行伍,征讨稍有功。质状小而精悍, 太宗 尝称其‘楼罗’,自是人目为‘小楼罗’焉。”参见“ 楼揽罗綰 ”。
(2).形容胡人说话声。《北史·王昕传》:“尝有 鲜卑 聚语, 崔昂 戏问 昕 曰:‘颇解此不?’ 昕 曰:‘楼罗,楼罗,实自难解。’”参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
词语解释:楼揽罗绾  拼音:lóu lǎn luó wǎn
谓包揽张罗。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军伍名额·楼罗》:“言人善当荷干办於事者,能楼揽罗綰,遂谓之楼罗。”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楼罗》:“楼罗,干事之称也。演义云:人能楼揽罗綰,谓之楼罗。”
词语解释:楼舟工
楼船
词语解释:楼座  拼音:lóu zuò
剧场里为了增加座席或作特殊用途(如为部分会众或观众)而从一面或几面内墙挑出的平台;尤指剧院中最高层楼座
词语解释:楼房  拼音:lóu fáng
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惟有第五个小妾 潘氏 ,在这前边花园内,独自一所楼房居住。”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玲珑而类似玩具的 日本 式楼房,繁荣的 日本 商店,酗酒的 日本 流氓,高髻的 日本 妇女……这一切,使得他头痛,晕眩!”
词语解释:楼帐  拼音:lóu zhàng
层层迭迭的帷幕。形容其多。 南朝 梁 刘孝绰 《奉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楼帐縈巖谷,緹组曜林阡。”
词语解释:楼庭  拼音:lóu tíng
犹楼宫。 唐 王维 《送怀州杜参军赴京选集序》:“楼庭籍盛,高冠长剑,拜命 云臺 ,在是行也。”
词语解释:楼库  拼音:lóu kù
冥具。旧时迷信的人给死人烧的像楼房的东西,用纸糊成。
词语解释:楼宫  拼音:lóu gōng
泛指高大的宫殿。 元 冯子振 《十八公赋》:“十千一斗之罇罍,竞瞰楼宫於紫陌。”
词语解释:楼季  拼音:lóu jì
(1). 战国 魏 时善于腾跳的勇士。《韩非子·五蠹》:“故十仞之城, 楼季 弗能逾者,峭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居编户之列,而望卿相之子孙,是以跛夫之欲及 楼季 也。”
(2).复姓。见 汉 王符 《潜夫论·志氏姓》《通志·氏族四》
词语解释:楼屋  拼音:lóu wū
楼房。《宋史·兵志十一》:“周庇楼屋,沃以泥浆,火箭火砲不能侵,砲石虽百钧无所施矣。”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我在用花刚石墙包围着的楼屋里听到这小小的故事。”
词语解释:楼层  拼音:lóu céng
高楼的分层;大楼的其中一层。例如:楼层与楼层之间是隔音的。
词语解释:楼林  拼音:lóu lín
形容层层迭迭的山林。亦指其水中倒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暉,名曰楼林。” 清 周亮工 《予以庚寅冬日出临汀赋此寄怀》之一:“楼林高下水潺湲,曾住 汀 南一月还。”
词语解释:楼梯间  拼音:lóu tī jiān
容纳楼梯的结构;包围楼梯的建筑部件(如墙或栏杆)
词语解释:楼店务  拼音:lóu diàn wù
宋 代地方管理房地产税务的机构。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本州仓场库务》:“楼店务,在 流福桥 北,有官设吏,令宅务合于人员,收检民户,年纳白地赁钱。”
词语解释:楼揽罗绾  拼音:lóu lǎn luó wǎn
谓包揽张罗。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军伍名额·楼罗》:“言人善当荷干办於事者,能楼揽罗綰,遂谓之楼罗。”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楼罗》:“楼罗,干事之称也。演义云:人能楼揽罗綰,谓之楼罗。”
词语解释:楼板  拼音:lóu bǎn
楼房上下两层间的木板。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切对》:“‘屋簷下天灯,楼板上地铺’,可谓天生切对也。” 张天翼 《春风》:“他一面顿着脚,连楼板都给震得哆嗦着。”
词语解释:楼护唇舌  拼音:lóu hù chún shé
《汉书·游侠传·楼护》:“ 楼护 字 君卿 ,……为人短小精辩,论议常依名节,听之者皆竦。与 谷永 (字 子云 )俱为五侯上客, 长安 号曰:‘ 谷子云 笔札, 楼君卿 脣舌’。”后因以“楼护脣舌”为人有辩才的典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杜钦 文辨, 楼护 脣舌,頡頏万乘之阶,抵嘘公卿之席。”
词语解释:楼松  拼音:lóu sōng
枝叶如盖,呈层迭状的松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千岁之松……又称天陵,有偃盖之松也,所谓楼松也。”
词语解释:楼敌  拼音:lóu dí
城上瞭望敌情的高楼。《隋书·礼仪志七》:“又於城四角起楼敌二,门观、门楼槛皆丹青綺画。”
词语解释:楼子花  拼音:lóu zǐ huā
形容花冠重迭,呈复瓣的花。《红楼梦》第三一回:“ 翠缕 道:‘这也和咱们家池子里的一样,也是楼子花儿。’”
词语解释:楼桑里  拼音:lóu sāng lǐ
汉 末 刘备 的故里名。在今 河北省 涿县 境。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 刘备 少时,宅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望如车盖。 备 与诸小儿在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后称此地为 楼桑里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马水》:“ 巨马水 ……又东逕 涿县 酈亭 楼桑里 南,即 刘备 之旧里也。”亦省称“ 楼桑 ”。 清 黄景仁 《张桓侯故里》诗:“小店犹名 义 ,居民半姓 张 。时时有云气,往往接 楼桑 。”
词语解释:楼堡  拼音:lóu pù
犹城堡。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缉捕》:“建筑楼堡,招集亡命,其后党羽日众。”
词语解释:楼阁亭台  拼音:lóu gé tíng tái
泛指高大富丽的建筑群。亭,有顶无墙的建筑物。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煇 幼年亦得一诗云:‘ 翠微寺 本 翠微宫 ,楼阁亭臺数十重。’”参见“ 楼阁臺榭 ”。
词语解释:楼阁台榭  拼音:lóu gé tái xiè
楼,重屋;阁,架空的楼;台,土筑的高坛;榭,台上的房屋。泛指高大富丽的建筑群。《西京杂记》卷四:“ 哀帝 为 董贤 起大第於北闕下……楼阁臺榭,转相连注,山池玩好,穷尽雕丽。”
词语解释:楼阁台榭  拼音:lóu gé tái xiè
楼,重屋;阁,架空的楼;台,土筑的高坛;榭,台上的房屋。泛指高大富丽的建筑群。《西京杂记》卷四:“ 哀帝 为 董贤 起大第於北闕下……楼阁臺榭,转相连注,山池玩好,穷尽雕丽。”
词语解释:楼辇  拼音:lóu niǎn
车盖高耸的辇。《魏书·礼志四》:“大楼輦:輈十二,加以玉饰,衡轮雕綵,与輦輅同,驾牛十二。小楼輦:輈八,衡轮色数与大楼輦同,驾牛十二。天子、太皇太后、皇太后郊庙,亦乘之。”
词语解释:楼车  拼音:lóu chē
古代战车。上设望楼,用以瞭望敌人。《左传·宣公十五年》:“﹝ 解扬 ﹞登诸楼车,使呼 宋 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 杜预 注:“楼车,车上望櫓。”《史记·五宗世家》:“ 淮南王 谋反时, 寄 微闻其事,私作楼车鏃矢战守备,候 淮南 之起。”《南史·宋纪上·武帝》:“帝修攻具,城上人曰:‘汝不得 张纲 ,何能为也。’及至,升诸楼车以示之,城内莫不失色。”
词语解释:楼橦  拼音:lóu tóng
上设望楼的战车。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於是诸军各于所部营分角,脩攻战之具,云梯竞耸,楼橦争高。”
词语解释:楼棼  拼音:lóu fén
楼房的梁。《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 慈 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
词语解释:楼观台  拼音:lóu guān tái
道教名观。在 陕西省 周至县 城东南 秦岭 山麓。相传 周康王 时, 函谷关 令 尹喜 曾在此结草楼而居,观看天象,并在楼南高岗筑台,讲授《道德经》,称 说经台 。该楼一名 紫云楼 ,后人创立道观,称“楼观”。 唐 武德 元年(公元618年)改名 宗圣观 。 宋 元 曾屡更名,为 中国 道教最早的宫观。参阅《云笈七籤》卷一○四。
词语解释:楼罗历  拼音:lóu luó lì
指花名册。 宋 陶穀 《清异录·楼罗历》:“ 刘鋹 在国,春深令宫人鬭好……宫人出入皆搜怀袖,置楼罗历以验姓名,法制甚严,时号花禁。”
词语解释:楼船军  拼音:lóu chuán jūn
南宋 水军名目之一。 宋 王应麟 《玉海·兵制·建炎楼船凌波军》:“ 建炎 元年六月二十一日,置水军以习水战,号‘楼船军’,从 李纲 之请也。”
词语解释:楼葱  拼音:lóu cōng
葱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葱》:“又有一种楼葱,亦冬葱类, 江 南人呼为龙角葱, 荆楚 间多种之,其皮赤,每茎上出歧如八角,故云。”
词语解释:楼艓  拼音:lóu dié
一种轻便的快艇。
词语解释:楼船将军  拼音:lóu chuán jiāng jūn
(1). 汉 代将军名号之一。《史记·南越列传》:“ 元鼎 五年秋……主爵都尉 杨僕 为楼船将军,出 豫章 ,下 横浦 。”《后汉书·南蛮传》:“﹝ 建武 ﹞十八年,遣伏波将军 马援 、楼船将军 段志 、发 长沙 、 桂阳 、 零陵 、 苍梧 兵万餘人讨之。”
(2).泛指水军将领。 清 林则徐 《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军门天培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炮声裂山杂鼓角,檣影蘸水扬旌斿。楼船将军肃鈐律, 云臺 主帅精运筹。”
词语解释:楼犁  拼音:lóu lí
即耧犁。耧车。可同时进行犁沟和播种的农具。《事物纪原·农业陶渔·楼犁》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皇甫隆 为 燉煌 太守,民不晓耕, 隆 乃教民作楼犂,省力过半。” 唐 元稹 《田家词》诗:“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楼犂作斤斸。”一本作“ 耬犂 ”。
词语解释:楼脊  拼音:lóu jǐ
楼房的屋脊。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那楼脊兽头边,闪闪绰绰,似有人影。快快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