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末字词组
石椁龙椁沐椁楄椁楩椁里椁外椁 
棺椁柏椁井椁外槨采椁装椁  

词语解释:石椁  拼音:shí guǒ
亦作“ 石槨 ”。亦作“ 石郭 ”。 石制的外棺。《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居於 宋 ,见 桓司马 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庄子·则阳》:“卜葬于 沙丘 而吉,掘之数仞,得石槨焉。”《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释之 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錮 南山 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 泗水 又南逕 宋 大夫 桓魋 冢西,山枕 泗水 ,而上尽石,凿而为冢,今人谓之石郭者也。郭有二重,石作工巧,夫子以为不如死之速朽也。”
词语解释:棺椁  拼音:guān guǒ
亦作“ 棺槨 ”。亦作“ 棺郭 ”。
(1).棺与椁。《易·繫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槨、绞衾、壙袭之度。”《隶释·汉楚相孙叔敖碑》:“病甚临卒,将无棺郭。” 宋 苏轼 《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棺槨十袭閟精圜,神光昼夜发层巔。”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一套棺椁重约一万斤,要耗费成千上万的人工才能造成。”
(2).泛指棺材。 明 徐霖 《绣襦记·诡代僦居》:“[丑]妈妈忽得暴疾,如今将垂死已。[旦]呀,怎么好!他衣衾棺椁何曾备!”《花月痕》第四三回:“ 赞甫 、 雨农 领著 穆升 ,照料衣衾棺槨,用的棺就是停放楼下那一口。” 陶钝 《第三件棉袄》:“为了制办衣衾棺椁,发丧出殡,又取了一份四分利的钱。”
词语解释:棺郭  拼音:guān guō
见“ 棺椁 ”。
词语解释:龙椁  拼音:lóng guǒ
皇帝的棺椁。 唐 白居易 《草茫茫》诗:“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
词语解释:柏椁  拼音:bǎi guǒ
亦作“栢槨”。 见“ 柏椁 ”。
亦作“栢槨”。
(1).柏木作的外棺。《礼记·檀弓上》:“柏椁以端,长六尺。” 孔颖达 疏:“柏椁者谓之椁用柏也。”《左传·定公元年》:“﹝ 魏子 ﹞还,卒於 宁 。 范献子 去其柏椁,以其未復命而田也。” 杜预 注:“ 范献子 代 魏子 为政,去其柏椁,示贬之。”《后汉书·礼仪志下》:“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璽、玉柙银缕……使者治丧,穿作,柏椁,百官会送,如故事。”
(2).泛指棺椁。 宋 王禹偁 《翟使君挽歌》之二:“岂唯存栢槨,亦合葬桐乡。”
词语解释:沐椁  拼音:mù guǒ
整治棺材。《礼记·檀弓下》:“ 孔子 之故人曰 原壤 ,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 郑玄 注:“沐,治也。”一说,指光洁如沐的椁材。 清 黄生 《义府·沐椁》:“沐椁,椁材光洁如沐,此夫子以赠 原壤 者。”
词语解释:井椁  拼音:jǐng guǒ
即椁。因其形方中空似井,故称。《仪礼·士丧礼》:“既井椁,主人西面拜工。” 胡培翚 正义:“《檀弓》‘既殯十日而布材’是豫取其木而乾之。此云井椁,则是已成,二者先后不同。盖椁周于棺,其形方,又空其中,以俟下棺,有似于井,故云井椁。井之,则椁已成,将来施之竁中。”
词语解释:楄椁
用黄楄木制的外棺
词语解释:外槨
棺材外的套棺
词语解释:楩椁  拼音:pián guǒ
用楩木制的外棺。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绣墙题凑,中者梓棺楩椁,贫者画荒衣袍、繒囊緹橐。”
词语解释:采椁  拼音:cǎi guǒ
栎木做的套棺。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桐棺不衣,采椁不斲。”参见“ 采棺 ”。
词语解释:采棺  拼音:cǎi guān
用柞、栎之木做的棺材。柞、栎杂木,不耐腐,贫民用以为棺,意谓简陋。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今 吴 越 之竹, 隋 唐 之材,不可胜用;而 曹 卫 梁 宋 ,采棺转尸。”
词语解释:里椁  拼音:lǐ guǒ
即里棺。椁,外棺。《礼记·丧服大记》:“君里椁虞筐,大夫不里椁,士不虞筐。”参见“ 里棺 ”。
词语解释:里棺  拼音:lǐ guān
古丧礼谓以缣帛缀着棺材里壁。《礼记·丧服大记》:“君里棺用朱緑,用杂金鐕;大夫里棺用玄緑,用牛骨鐕;士不緑。” 孔颖达 疏:“里棺,谓以繒贴棺里也。朱繒贴四方,以緑繒贴四角。”
词语解释:装椁  拼音:zhuāng guǒ
指死人入殓时的衣衾服饰等。《相声传统作品选·看财奴》:“给您来一个杉木的,杉木十三元儿,装槨呢,七颗珠子不用啦,七颗金钞给您哪!”参见“ 装裹 ”。
词语解释:装裹  拼音:zhuāng guǒ
(1).装饰。 宋 陈允平 《满路花》词:“青毡锦幄,四壁新装裹。”
(2).用布帛、衣服装殓尸体。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你装裹我二十重,或是三十件。” 梁斌 《播火记》六:“ 贵他娘 说:‘那还行? 珍儿 这么大了,又不是装裹不起,不觉得寒碜得慌?’”
(3).指入殓的衣衾。《红楼梦》第九三回:“哥儿大病了一场,已经死了半日,把老爷几乎急死,装裹都预备了。” 梁斌 《红旗谱》二一:“ 涛他娘 顾不得哭,赶快开箱倒柜找出装裹。”
(4).行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那哥哥道:‘却又作怪!看你的装裹多停当了,只要走路的,不到家里却又到那里?’”
词语解释:外椁  拼音:wài guǒ
棺材外的套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细细察看,那棺木却是不及一寸厚的薄板。我不禁道:‘照这样,怎么盘运呢?’弓兵道:‘如果要盘运,是要加外槨的了。要用起外槨来,还得要上 沂州府 去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