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荠上声 [lǐ][mǐ][jǐ,水名][奚上声。亦待也。][音陛。与䯗同。或作䏶。][ní,露泥泥][tǐ][详注1]


注1:媞 音弟。莎草的子实。《尔雅》薃,侯莎,其实媞。
首字词组
棨戟棨信棨户棨棨镢棨传  

词语解释:棨戟  拼音:qǐ jǐ
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所用的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汉书·韩延寿传》:“功曹引车,皆驾四马,载棨戟。”《后汉书·舆服志上》:“公以下至二千石,骑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县长二人,皆带剑,持棨戟为前列。”《旧唐书·张俭传》:“ 唐 制三品以上,门列棨戟。” 清 周亮工 《夜登杭州城楼有感》诗:“落日荒城满目秋,辕门棨戟未全收。”
词语解释:棨信  拼音:qǐ xìn
传信的符证。《后汉书·窦武传》:“帝拔剑踊跃,使乳母 赵嬈 等拥卫左右,取棨信,闭诸禁门。”《宋史·谢庄传》:“于时 世祖 出行,夜还,敕开门。 庄 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詔乃开。”
词语解释:棨户  拼音:qǐ hù
设有棨戟的门户。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入大城门,门亦有大榜,题以金字,曰‘南柯郡城’,见朱轩棨户,森然深邃。”
词语解释:棨  拼音:qǐ jué
古代一种大锄。《六韬·军用》:“伐木大斧,重八斤,柄长三尺以上,三百枚;棨钁,刃广六寸,柄长五尺以上,三百枚。”
词语解释:棨镢  拼音:qǐ jué
古代一种大锄。
词语解释:棨传  拼音:qǐ chuán
古代作通行凭证用的一种木制符信。《后汉书·百官志二》:“若外人以事当人,本官长史为封棨传。其有官位,出入令御者言其官。”《宋书·礼志二》:“皇太子夜开诸门,墨令,银字棨传令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