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棘闱 拼音:jí wéi
(1). 春秋 楚 棘邑 之门。《左传·昭公十三年》:“﹝ 申亥 ﹞乃求王,遇诸 棘 闈以归。夏五月癸亥,王縊于芋尹 申亥氏 。” 杜预 注:“ 棘 ,里名。闈,门也。” 元 岑安卿 《予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章华台》诗:“ 棘 闈深闭魂魄飞, 申亥 负尸理浅土。”
(2).棘围。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胡克己梦》:“吾梦棘闈晨启,它人未暇进,独先入坐堂上,今兹必首选。” 明 汪廷讷 《种玉记·登隽》:“昨日里对策棘闈,今日里策名天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棘闈应试之人,天囯干城之选。”参见“ 棘围 ”。
词语解释:棘围 拼音:jí wéi
(1).指科举时代的考场。 唐 、 五代 试士,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故称。 宋 黄庭坚 《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诗:“棘围深锁 武成宫 ,谈天进士雕虚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清 钮琇 《觚賸·洪庙神梦》:“谓掇科第如拾芥,而久困棘围,年将四十,始举於乡。”参阅《通典·选举三》。
(2).用荆棘圈成的场地。《新唐书·柳子华传》:“﹝ 柳 ﹞为 昭应 令,检校金部郎中、脩宫使。设棘围於市,徇邑中曰:‘民有得 华清 瓦石材用,投围中,踰三日不还者死。’不终日,已上积矣。营办略足。”《宋史·李仕衡传》:“前守捕群盗妻子寘棘围, 仕衡 至,悉纵罢之使去。”词语解释:棘林 拼音:jí lín
(1).棘木之林。 晋 左思 《吴都赋》:“ 西蜀 之於 东吴 ,大小之相絶,亦犹棘林萤燿而与夫樳木龙烛也。”
(2).古代断狱的处所。《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自萌俗浇弛,法令滋彰,胏石少不寃之人,棘林多夜哭之鬼。” 李善 注引《春秋元命苞》:“树棘槐,听讼於其下。”
(3).古代指九卿之位。 南朝 陈 徐陵 《让五兵尚书表》:“不期 枚乘 老叟忽降时恩, 冯唐 暮年见申明主,擢宰京邑,朝坐棘林。”
(4).古代传说中的东方荒远之地。《淮南子·墬形训》:“八殥之外,而有八紘……东方曰 棘林 ,曰 桑野 。”词语解释:棘丛 拼音:jí cóng
丛生的荆棘。比喻困境。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学而篇四》:“ 潜室 不与直截决去其疑,乃为‘纵是有之’之説,则愈入棘丛。”词语解释:棘篱 拼音:jí lí
(1).用荆棘作成的篱笆。 唐 卢纶 《酬李端长安寓民偶咏见寄》诗:“坏簷藤障密,衰菜棘篱深。” 宋 苏轼 《浣溪沙》词:“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
(2).犹棘围。指科举时代的试院。 唐 韦承贻 《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巷回。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何日免重来。”参见“ 棘围 ”。
词语解释:棘围 拼音:jí wéi
(1).指科举时代的考场。 唐 、 五代 试士,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故称。 宋 黄庭坚 《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诗:“棘围深锁 武成宫 ,谈天进士雕虚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清 钮琇 《觚賸·洪庙神梦》:“谓掇科第如拾芥,而久困棘围,年将四十,始举於乡。”参阅《通典·选举三》。
(2).用荆棘圈成的场地。《新唐书·柳子华传》:“﹝ 柳 ﹞为 昭应 令,检校金部郎中、脩宫使。设棘围於市,徇邑中曰:‘民有得 华清 瓦石材用,投围中,踰三日不还者死。’不终日,已上积矣。营办略足。”《宋史·李仕衡传》:“前守捕群盗妻子寘棘围, 仕衡 至,悉纵罢之使去。”词语解释:棘刺 拼音:jí cì
(1).荆棘芒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列子·汤问》:“ 飞卫 之矢先穷。 纪昌 遗一矢;既发, 飞卫 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 清 唐甄 《潜书·全学》:“士或遇蠭蠆而色变,触棘刺而失声。”
(2).喻刚直严正。《晋书·崔洪传》:“寻为尚书左丞,时人为之语曰:‘丛生棘刺,来自 博陵 。在南为鷂,在北为鹰。’”
(3).喻障碍。 清 郑燮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一种新鲜活泼之气,宜场屋,利科名,即其人富贵福泽享用,自从容无棘刺。”词语解释:棘针 拼音:jí zhēn
(1).荆棘的芒刺。《晋书·文苑传·顾恺之》:“﹝ 顾愷之 ﹞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於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 愷之 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 元 杨显之 《黑旋风》第三折:“大哥,那里是那牢哩?[内应云]高墙儿矮门棘针屯着的便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四週围墻,务须坚峻,叠以棘针。”
(2).喻指刺骨的寒气。 唐 孟郊 《寒地百姓吟》:“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词语解释:棘门 拼音:jí mén
(1).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棘门”。棘,通“ 戟 ”。《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棘门,以戟为门。”又古代宫门插戟,故亦为宫门的别称。《战国策·楚策四》:“ 楚考烈王 崩, 李园 果先入,置死士,止於棘门之内。”
(2).古地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东北。《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祝兹侯 徐厉 为将军,军 棘门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咸阳 ﹞外郭有 都门 ,有 棘门 。 徐广 曰:‘ 棘门 在 渭 北。’ 孟康 曰:‘在 长安 北, 秦 时宫门也。’”
(3).指 棘门 军。 吴梅 《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四大家法半沦亡, 棘门 灞上 真儿戏。”参见“ 棘门军 ”。
词语解释:棘门军 拼音:jí mén jūn
《汉书·周亚夫传》载: 汉文帝 时, 匈奴 入侵。以 刘礼 屯兵 霸上 , 徐厉 屯兵 棘门 , 周亚夫 屯兵 细柳 ,以备胡。 文帝 亲自劳军,到 霸上 、 棘门 军,皆直驰而入;到 细柳 军, 周亚夫 军容整饬,以军礼相见。 文帝 感慨地称赞 周亚夫 :“此真将军矣!乡者 霸上 、 棘门 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后因以“棘门军”称纪律松弛的军队。 唐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归覲屡经 槐里 月,出师常笑 棘门 军。” 唐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戏答》诗:“説剑常宗 漆园 吏,戒严应笑 棘门 军。”词语解释:棘围 拼音:jí wéi
(1).指科举时代的考场。 唐 、 五代 试士,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故称。 宋 黄庭坚 《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诗:“棘围深锁 武成宫 ,谈天进士雕虚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清 钮琇 《觚賸·洪庙神梦》:“谓掇科第如拾芥,而久困棘围,年将四十,始举於乡。”参阅《通典·选举三》。
(2).用荆棘圈成的场地。《新唐书·柳子华传》:“﹝ 柳 ﹞为 昭应 令,检校金部郎中、脩宫使。设棘围於市,徇邑中曰:‘民有得 华清 瓦石材用,投围中,踰三日不还者死。’不终日,已上积矣。营办略足。”《宋史·李仕衡传》:“前守捕群盗妻子寘棘围, 仕衡 至,悉纵罢之使去。”词语解释:棘茨 拼音:jí cí
荆棘蒺藜。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东亭》:“遥知小槛临廛市,定有新松长棘茨。” 宋 苏辙 《祭张宫保文》:“公守 西蜀 时,予先君幅巾田服尺书见,公一见而知,曰:‘此鸿鵠困于棘茨。’”词语解释:棘地 拼音:jí dì
形容艰难的境地。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补救世道文件四种》:“慨自水兽洪猛,黄神啸吟,礼乐偕辫髮以同隳,情性与缠足而俱放……以致‘人心败坏,道德沦亡’。诚当棘地之秋,寧啻‘杞天之虑’?”词语解释:棘端 拼音:jí duān
犹棘猴。 南朝 梁 何逊 《又答江革》诗:“棘端虽非譬,至妙安可量。要知同罔象,然始见豪芒。”参见“ 棘猴 ”。
词语解释:棘猴 拼音:jí hóu
战国 宋 有人请为 燕王 在棘刺的尖端刻猴,企图骗取优厚的俸禄; 燕王 发觉其虚妄,乃杀之。事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棘猴”喻徒费心力或欺诈诞妄。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元 贡师泰 《寄静庵上人》诗:“世事同蕉鹿,人心类棘猴。”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棘猴玉楮,非不絶人伦、侔化工,几於淫矣。” 王闿运 《论文》:“人病在好名欲速,偷懒姑息,孰肯而刊楮七日以削棘猴?”词语解释:棘榛 拼音:jí zhēn
荆棘。《南史·薛安都传》:“ 任 榛大抵在 任城 界,积世逋叛所聚,棘榛深密,难为用师,故能久自保藏。” 丁三在 《用秋叶赠亚子韵》:“徧地棘榛悲战士,还乡泉石著《潜夫》。”词语解释:棘薪 拼音:jí xīn
可以为薪的棘木。《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朱熹 集传:“棘可以为薪则成矣。”词语解释:棘寺 拼音:jí sì
(1).泛指九卿官署。《北齐书·邢邵传》:“美榭高墉严壮於外,槐宫棘寺显丽於中。更明古今,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棘寺游《三礼》, 蓬山 簉八儒。”
(2).大理寺的别称。古代听讼于棘木之下,大理寺为掌刑狱的官署,故称。 唐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 梅仙 已误身。” 宋 陈亮 《甲辰答朱元晦书》:“五月二十五日, 亮 方得离棘寺而归。”《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近者 沉长卿 以谤訕被乡人讼送棘寺。”词语解释:棘心 拼音:jí xīn
棘木之心。《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朱熹 集传:“棘,小木,丛生,多刺,难长,而心又其稚弱,而未成者也……以凯风比母,棘心比子之幼时。”后以喻人子的稚弱或思亲之心。 晋 陆云 《岁暮赋》:“变棘心之柔风兮,滋丰草之湛露。”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序》:“小失怙恃,推棘心以求上乘。” 宋 苏轼 《端午帖子词·皇太后阁》诗之四:“应将嬴女乘鸞扇,更助南风长棘心。” 丁上左 《和龙丁华书伉俪唱和词原韵》:“凯风何故棘心吹,不语停针添线迟。”词语解释:棘句 拼音:jí jù
谓语句艰涩。亦形容苦心遣字造句。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劌目鉥心,刃迎缕解,鉤章棘句,掐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 宋 陈师道 《寄晁载之兄弟》诗:“一闻七字心已识,鉤章棘句天与力。”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 杨廷麟 ﹞诗则好用奇思棘句,不甚合律。”词语解释:棘子 拼音:jí zǐ
荆棘。《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兄弟三人,皆得躄疾” 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兄弟躄来三十餘载,脚如棘子,不可復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酢法》:“以棘子彻底搅之。”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墙匡月。”词语解释:棘下 拼音:jí xià
(1).棘木之下。古代听讼的地方。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九寺皆树棘木,大理则于棘下讯鞠其罪。所谓‘大司寇听刑於棘木之下’。”
(2). 周 乐之一。《淮南子·齐俗训》:“ 周 人之礼,其社用栗,祀灶,葬树柏,其乐《大武》、《三象》、《棘下》,其服尚赤。” 高诱 注:“《三象》、《棘下》、《武象》,乐也。”
(3). 战国 时 齐国 学者会聚之地。参见“ 棘下生 ”。
词语解释:棘下生 拼音:jí xià shēng
战国 时,会聚在 棘下 的 齐国 学者的通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郑玄 答云:‘ 齐 田 氏时,善学者所会处也, 齐 人号之棘下生,无常人也。’” 章炳麟 《与王鸣鹤书》:“棘下生 左邱明 之学赖《史记》存,其故训不絶如线。”词语解释:棘荆 拼音:jí jīng
荆棘。泛指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园荒久不治,道路生棘荆。”《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朱亥 无谋先惧 秦 ,要将金寳赂仇人;若非 周霸 真君子, 魏国 城池尽棘荆。”词语解释:棘户 拼音:jí hù
科举试场。 宋 苏辙 《观试进士呈试官》诗:“松庭散朝日,棘户启秋风。”参见“ 棘闈 ”。
词语解释:棘闱 拼音:jí wéi
(1). 春秋 楚 棘邑 之门。《左传·昭公十三年》:“﹝ 申亥 ﹞乃求王,遇诸 棘 闈以归。夏五月癸亥,王縊于芋尹 申亥氏 。” 杜预 注:“ 棘 ,里名。闈,门也。” 元 岑安卿 《予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章华台》诗:“ 棘 闈深闭魂魄飞, 申亥 负尸理浅土。”
(2).棘围。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胡克己梦》:“吾梦棘闈晨启,它人未暇进,独先入坐堂上,今兹必首选。” 明 汪廷讷 《种玉记·登隽》:“昨日里对策棘闈,今日里策名天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棘闈应试之人,天囯干城之选。”参见“ 棘围 ”。
词语解释:棘围 拼音:jí wéi
(1).指科举时代的考场。 唐 、 五代 试士,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故称。 宋 黄庭坚 《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诗:“棘围深锁 武成宫 ,谈天进士雕虚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清 钮琇 《觚賸·洪庙神梦》:“谓掇科第如拾芥,而久困棘围,年将四十,始举於乡。”参阅《通典·选举三》。
(2).用荆棘圈成的场地。《新唐书·柳子华传》:“﹝ 柳 ﹞为 昭应 令,检校金部郎中、脩宫使。设棘围於市,徇邑中曰:‘民有得 华清 瓦石材用,投围中,踰三日不还者死。’不终日,已上积矣。营办略足。”《宋史·李仕衡传》:“前守捕群盗妻子寘棘围, 仕衡 至,悉纵罢之使去。”词语解释:棘人 拼音:jí rén
《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欒欒兮,劳心慱慱兮。” 郑玄 笺:“急於哀慼之人。”后人居父母丧时,自称“棘人”。 明 孙仁孺 《东郭记·遍国中》:“素冠聊拟棘人欒,萧索西风墓木盘。” 清 周亮工 《清明闻同人各有饮所风雨荒园悽然有感》诗:“燧火偏迷羈旅路,清明独上棘人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如果老头子不死,他又何尝有甚父丧大故向人借钱?又何故好好的自称棘人?”词语解释:棘场 拼音:jí chǎng
考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阿尔萨》:“朝廷奚必置棘塲,三载间取若干无用人,以为殃民误国之具?”参见“ 棘围 ”。 词语解释:棘径 拼音:jí jìng
布有荆棘的小路。 唐 李翱 《释怀赋》:“斥通道而使芜兮,恋棘径之中絶。”词语解释:棘实 拼音:jí shí
酸枣。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杏花发於露寒,棘实浮於 濛汜 。”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一节:“这位作官的人大概是穷得连饭都没有吃的,只是吃园里的桃子和棘实,所以他便大大的感伤起来。”词语解释:棘门军 拼音:jí mén jūn
《汉书·周亚夫传》载: 汉文帝 时, 匈奴 入侵。以 刘礼 屯兵 霸上 , 徐厉 屯兵 棘门 , 周亚夫 屯兵 细柳 ,以备胡。 文帝 亲自劳军,到 霸上 、 棘门 军,皆直驰而入;到 细柳 军, 周亚夫 军容整饬,以军礼相见。 文帝 感慨地称赞 周亚夫 :“此真将军矣!乡者 霸上 、 棘门 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后因以“棘门军”称纪律松弛的军队。 唐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归覲屡经 槐里 月,出师常笑 棘门 军。” 唐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戏答》诗:“説剑常宗 漆园 吏,戒严应笑 棘门 军。”词语解释:棘匕 拼音:jí bǐ
用棘木做的匕匙。《诗·大雅·大东》:“有饛簋飧,有捄棘匕。” 朱熹 集传:“棘匕,以棘为匕。所以载鼎肉而升之於俎也。”词语解释:棘垣 拼音:jí yuán
以棘刺护墙。《元史·郝经传》:“驛吏棘垣钥户,昼夜守逻,欲以动 经 , 经 不屈。”词语解释:棘津 拼音:jí jīn
古代 黄河 津渡名。地在今 河南省 延津县 东北。相传 周文王 师 姜尚 ( 吕尚 )未遇时曾卖食于此。《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月丁卯, 晋 荀吴 帅师涉自 棘津 。”《史记·游侠列传》:“昔者 虞舜 窘於井廩, 伊尹 负於鼎俎, 傅説 匿於 傅险 , 吕尚 困於 棘津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 张守节 正义:“《尉繚子》云 太公望 行年七十,卖食 棘津 云。”按,今本《尉缭子》作“盟津”。 唐 李白 《梁甫吟》:“君不见 朝歌 屠叟辞 棘津 ,八十西来钓 渭 滨。” 宋 秦观 《司马迁论》:“ 傅説 匿於 傅巖 , 吕尚 困於 棘津 。”词语解释:棘矜 拼音:jí qín
戟柄。棘,通“ 戟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陈胜 ﹞非有 孔 、 墨 、 曾子 之贤, 陶朱 、 猗顿 之富,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 司马贞 索隐:“矜,今戟柄。棘,戟也。” 唐 杜甫 《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鍊骨调情性,张兵挠棘矜。” 宋 苏轼 《策别》十七:“天下有衅,鉏耰棘矜相率而剽夺者,皆嚮之小盗也。”词语解释:棘枳 拼音:jí zhǐ
棘木与枳木。二者皆有刺。词语解释:棘庭 拼音:jí tíng
公卿的官署。 汉 张衡 《周天大象赋》:“耀棘庭之金印,粲椒宫之玉齿。”词语解释:棘院 拼音:jí yuàn
科举时代的试院。古代试士,用棘围试院,以防止弊端,故称。《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贡院旧例,放牓之日,设棘於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 元 刘詵 《中秋留故居兄弟对月分韵得多字》:“棘院功名风雨过,柴门兄弟月偏多。” 清 赵翼 《分校杂咏·封门》:“关锁中分棘院深,外帘信息总沉沉。”词语解释:棘手 拼音:jí shǒu
荆棘刺手。比喻事情难办或难以对付。 清 龚自珍 《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署中因循,惮於举事,若再积数年,难保案牘无遗失者,他日必致棘手。”《老残游记》第七回:“若止一县之事,缺分又苦,未免稍形棘手,然亦非不能也。” 沙汀 《还乡记》九:“ 罗敦玉 觉得没一桩不容易,就只这件多少有点棘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七:“ 余静 心里想 徐义德 真棘手,把一本难念的经掼在工会面前。”词语解释:棘藩 拼音:jí fān
棘刺的藩篱。《文选·张衡〈西京赋〉》:“揩枳落,突棘藩,梗林为之靡拉,朴丛为之摧残。” 李善 注引 杜预 《左氏传注》:“藩,篱也。”词语解释:棘棘 拼音:jí jí
(1).刚直。 唐 韩愈 《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张署 ﹞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守法争议,棘棘不阿。” 清 冯桂芬 《资政大夫汤公墓志铭》:“遇事敢言,棘棘不阿。”
(2).拘泥。 元 揭傒斯 《处士杨君墓志铭》:“其读书务求大意,不棘棘章句。”
(3).象声词。 清 胡其毅 《赠农家节妇》诗:“灯摇风雪寒,纺车犹棘棘。”词语解释:棘田 拼音:jí tián
荆棘之田,荒田。《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伦 免官归田里,不交通人物,躬与奴共发棘田种麦。”词语解释:棘地荆天 拼音:jí dì jīng tiān
到处都是荆棘。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千年 辽 鹤,望人民城郭以愴神;何处铜驼,向棘地荆天而长涕。” 周实 《感事》诗之一:“要从棘地荆天里,还我金刚不坏身。”词语解释:棘土 拼音:jí tǔ
古代狱外种棘,因以“棘土”指牢狱。 清 钱谦益 《二哀诗·傅给事右君》:“数载梧垣抗疏声,两年棘土作书生。授经装点穷门面,唱曲消磨苦性情。”自注:“ 右君 效 黄霸 授经於予,每月夜行歌徧狱中。”词语解释:棘墙 拼音:jí qiáng
谓墙上置棘。亦指置有荆棘的墙。《礼记·祭义》:“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为之,筑宫,仞有三尺,棘墙而外闭之。” 孔颖达 疏:“棘墙者,谓墙上置棘。” 宋 俞文豹 《吹剑录》:“与韦布之士联翩负籍,傴僂棘墙之下。”词语解释:棘卿 拼音:jí qīng
古代九卿的统称。 唐 以后专称大理寺卿。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凡言九寺,皆曰棘卿。《周礼》:‘三槐九棘。’槐者,怀也。上佐天子,怀来四夷。棘者,言其赤心以奉其君,皆三公九卿之任也。 唐 世惟大理得言棘卿,他寺则否。”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司农为走卿,大理为棘卿。”词语解释:棘柴 拼音:jí chái
荆棘。 明 徐渭 《和葛景文》:“十丈高垣地,团团遶棘柴。”词语解释:棘围锁院 拼音:jí wéi suǒ yuàn
戒备森严的科举考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从来豪杰都向此中磨鍊,似在棘围锁院,分帘校赋篇。”参见“ 棘围 ”。
词语解释:棘围 拼音:jí wéi
(1).指科举时代的考场。 唐 、 五代 试士,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故称。 宋 黄庭坚 《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诗:“棘围深锁 武成宫 ,谈天进士雕虚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清 钮琇 《觚賸·洪庙神梦》:“谓掇科第如拾芥,而久困棘围,年将四十,始举於乡。”参阅《通典·选举三》。
(2).用荆棘圈成的场地。《新唐书·柳子华传》:“﹝ 柳 ﹞为 昭应 令,检校金部郎中、脩宫使。设棘围於市,徇邑中曰:‘民有得 华清 瓦石材用,投围中,踰三日不还者死。’不终日,已上积矣。营办略足。”《宋史·李仕衡传》:“前守捕群盗妻子寘棘围, 仕衡 至,悉纵罢之使去。”词语解释:棘喉 拼音:jí hóu
谓芒刺在喉。喻食物难以下咽或有话碍难出口。 清 钱谦益 《若活一百年》诗:“朝飱棘喉饭,夕饮攒眉酒。” 清 钱谦益 《〈顾端文公文集〉序》:“人所棘喉薄吻,噤不敢言者,皆自公发之。”词语解释:棘霸 拼音:jí bà
棘门 、 霸上 的并称。 晋 潘岳 《西征赋》:“轻 棘 霸 之儿戏,重 条侯 之倨贵。”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六朝人称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为黄散…… 棘门 、 霸上 为 棘 霸 。”参见“ 棘门军 ”。
词语解释:棘门军 拼音:jí mén jūn
《汉书·周亚夫传》载: 汉文帝 时, 匈奴 入侵。以 刘礼 屯兵 霸上 , 徐厉 屯兵 棘门 , 周亚夫 屯兵 细柳 ,以备胡。 文帝 亲自劳军,到 霸上 、 棘门 军,皆直驰而入;到 细柳 军, 周亚夫 军容整饬,以军礼相见。 文帝 感慨地称赞 周亚夫 :“此真将军矣!乡者 霸上 、 棘门 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后因以“棘门军”称纪律松弛的军队。 唐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归覲屡经 槐里 月,出师常笑 棘门 军。” 唐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戏答》诗:“説剑常宗 漆园 吏,戒严应笑 棘门 军。”词语解释:棘下生 拼音:jí xià shēng
战国 时,会聚在 棘下 的 齐国 学者的通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郑玄 答云:‘ 齐 田 氏时,善学者所会处也, 齐 人号之棘下生,无常人也。’” 章炳麟 《与王鸣鹤书》:“棘下生 左邱明 之学赖《史记》存,其故训不絶如线。”词语解释:棘丞 拼音:jí chéng
旧时掌管刑狱的大理寺丞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五笔·棘寺棘卿》:“今人称大理为棘寺,卿为棘卿,丞为棘丞。”词语解释:棘列 拼音:jí liè
古代群臣外朝时,立九棘区别九卿等级职位。“棘列”谓按等级职位排列。 明 王世贞 《玄岳太和山赋》:“邇则香炉凝靄,玉烛华峙,九卿棘列,三公槐植。”参见“ 九棘 ”。
词语解释:九棘 拼音:jiǔ jí
(1).古代群臣外朝之位,树九棘为标识,以区分等级职位。《周礼·秋官·朝士》:“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 郑玄 注:“树棘以为立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后因以九棘为九卿的代称。《后汉书·寇荣传》:“臣思入国门,坐於胏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黄卷青灯一腐儒,三槐九棘位中居。” 明 李东阳 《送钱先生致仕》诗:“加冠号冢宰,名位班九棘。”
(2).药名。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其次则含地黄煎,或含玄胆汤及蛇脂丸,九棘散,则已动者更牢。”词语解释:棘突 拼音:jí tū
脊椎髓弓中央的刺状或棱鳞形的背部隆起部词语解释:棘署 拼音:jí shǔ
(1).指太常寺。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祭太常崔丞文》:“棘署选丞,仍见 譙元 之入;章臺辟掾,方喜 赵嘉 之来。”
(2).大理寺的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宫室·贡院》:“歷代沿革,大理寺曰棘署,又曰北寺。”词语解释:棘轴 拼音:jí zhóu
棘木做的车轴。《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淳于髠 曰:‘狶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 司马贞 索隐:“棘轴,以棘木为车轴,至滑而坚也。”词语解释:棘针门 拼音:jí zhēn mén
泛指官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你便晨挑菜,夜看瓜,春种穀,夏浇麻,情取棘针门粉壁上除了差法。”词语解释:棘针科 拼音:jí zhēn kē
亦作“ 棘鍼科 ”。荆棘丛。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四折:“我行来到坟地侧,[云]怎生这等荒疎了,[唱]长出些棘针科。” 元 王晔 《桃花女》第四折:“一剗都是荆榛草莽,并不见甚么小桃树在那里,元来被一箇棘鍼科遮着哩。”词语解释:棘针油 拼音:jí zhēn yóu
旧时发油的一种。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二折:“你看这鬏髻上扭的出棘针油,面皮上刮的下桃花粉。”词语解释:棘扈氏 拼音:jí hù shì
古代传说 少昊 时的农官。 汉 蔡邕 《独断》:“ 棘扈氏 ,农正,常谓 茅氏 ,一曰掌人百果。”参见“ 行扈氏 ”。
词语解释:行扈氏 拼音:xíng hù shì
古代传说中的农官。 汉 蔡邕 《独断》:“至 少昊 之世,置九农之官如左: 春扈氏 ,农正,趣民耕种; 夏扈氏 ,农正,趣民芸除; 秋扈氏 ,农正,趣民收敛; 冬扈氏 ,农正,趣民盖藏; 棘扈氏 ,农正,常谓 茅氏 ,一曰掌人百果; 行扈氏 ,农正,昼为民驱鸟; 宵扈氏 ,农正,夜为民驱兽; 桑扈氏 ,农正,趣民养蚕; 老扈氏 ,农正,趣民收麦。”词语解释:棘木之听 拼音:jí mù zhī tīng
谓公卿听讼断狱。《汉书·王尊传》:“臣等窃痛伤 尊 修身絜己,砥节首公……今一旦无辜制於仇人之手,伤於詆欺之文,上不得以功除罪,下不得蒙棘木之听。”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周礼》三槐九棘,公卿於下听讼。”词语解释:棘楚 拼音:jí chǔ
荆棘。《吕氏春秋·应同》:“师之所处,必生棘楚。”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物固以类相召也,故以龙致雨,以扇逐暑,军之所处以棘楚。”词语解释:棘钩 拼音:jí gōu
犹言钩章棘句。形容文章艰涩难懂。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文事》:“逮乎 嘉靖 ,局面忽更:纤縟者丽而不雅,棘钩者恠而不典,澶漫者滥而不裁。” 词语解释:棘木之下 拼音:jí mù zhī xià
古代听讼的地方。《礼记·王制》:“史以狱成告於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於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 郑玄 注:“司寇听之朝,王之外朝也。”《孔子家语·刑政》:“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词语解释:棘涩 拼音:jí sè
犹艰涩。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瑯嬛福地》:“梦坐其中,童子进茗果。积书满架,开卷视之,多蝌蚪鸟跡霹靂篆文。梦中读之,似能通其棘澁。” 词语解释:棘蒬 拼音:jí yuān
即远志。药草名。词语解释:棘翳 拼音:jí yì
蔓延交结的荆棘。亦谓荆棘蔓延交结覆盖。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往返躑躅,茅深棘翳,遍索不前。”词语解释:棘槐 拼音:jí huái
“ 三槐九棘 ”的省称。代指公卿。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故先王之刑也,官师以成之,棘槐以断之,情讯以宽之,朝市以共之,矜哀以恤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旧相起授他官》:“以上十二公,皆以阁臣降斥,改授他官,或躓而再起,或一蹶不復,未有以服闋予告,重厕棘槐者。”词语解释:棘猴 拼音:jí hóu
战国 宋 有人请为 燕王 在棘刺的尖端刻猴,企图骗取优厚的俸禄; 燕王 发觉其虚妄,乃杀之。事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棘猴”喻徒费心力或欺诈诞妄。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元 贡师泰 《寄静庵上人》诗:“世事同蕉鹿,人心类棘猴。”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棘猴玉楮,非不絶人伦、侔化工,几於淫矣。” 王闿运 《论文》:“人病在好名欲速,偷懒姑息,孰肯而刊楮七日以削棘猴?”词语解释:棘蔓 拼音:jí màn
荆棘藤蔓。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已乃逾其上,从棘蔓中攀西北崖而上。”词语解释:棘竹 拼音:jí zhú
竹名。也叫笆竹、篱竹。 晋 戴凯之 《竹谱》:“棘竹生 交州 诸郡,丛初有数十茎,大者二尺围,肉至厚,实中,夷人破以为弓,枝节皆有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三》:“棘竹一名笆竹,节皆有刺,数十茎为丛,南夷种以为城,卒不可攻。”词语解释:棘茧 拼音:jí jiǎn
蚕名。因食棘叶而作茧,故称。亦指这种蚕结的茧。《尔雅·释虫》:“蟓、桑茧、雔由、樗茧、棘茧。” 郭璞 注:“食棘叶。” 邢昺 疏:“此皆蚕类作茧者,因所食叶异而异其名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棘茧》:“凡琴弦、弓弦丝、用柘养蚕,名曰‘棘茧’,谓最坚韧。”词语解释:棘萝 拼音:jí luó
荆棘藤蔓。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其左药灶碑板俱存,而无字无人,棘萝旁翳,无可问为何人未竟之业。”词语解释:棘箭 拼音:jí jiàn
以棘木造的箭。《左传·昭公四年》“桃弧、棘矢” 晋 杜预 注:“桃弓、棘箭,所以禳除凶邪。”词语解释:棘环 拼音:jí huán
犹拘禁。 宋 范仲淹 《李公神道碑铭》:“盗有聚山林出为郡邑之患者,先是係其妻子,棘环於通衢。”参见“ 棘围 ”。
词语解释:棘围 拼音:jí wéi
(1).指科举时代的考场。 唐 、 五代 试士,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故称。 宋 黄庭坚 《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诗:“棘围深锁 武成宫 ,谈天进士雕虚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清 钮琇 《觚賸·洪庙神梦》:“谓掇科第如拾芥,而久困棘围,年将四十,始举於乡。”参阅《通典·选举三》。
(2).用荆棘圈成的场地。《新唐书·柳子华传》:“﹝ 柳 ﹞为 昭应 令,检校金部郎中、脩宫使。设棘围於市,徇邑中曰:‘民有得 华清 瓦石材用,投围中,踰三日不还者死。’不终日,已上积矣。营办略足。”《宋史·李仕衡传》:“前守捕群盗妻子寘棘围, 仕衡 至,悉纵罢之使去。”词语解释:棘正 拼音:jí zhèng
古代掌狱讼之官。 宋 叶适 《〈罗袁州文集〉序》:“ 达父 颇愧恨……又太学屡与同舍议不合,遂自乞为军丞棘正,不肯涉翰墨畦町,宰县守州,专以政事显云。”词语解释:棘盆 拼音:jí pén
用棘刺围绕起来的临时演出场地。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宵》:“自灯山至 宣德门楼 横大街,约百餘丈,用棘刺围遶,谓之棘盆。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繒綵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於竿上,风动宛若飞仙。” 宋 金盈之 《醉翁谈录》卷三:“以棘为垣,所以节观者,谓之棘盆……选诸絶艺者在棘盆中飞丸、走索、缘竿、掷剑之类。”词语解释:棘矢 拼音:jí shǐ
用棘枝做的箭。《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 熊绎 ,辟在 荆山 ……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杜预 注:“桃弧,棘矢,以御不祥。言 楚 在山林,少所出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彍棘矢而望高手於 渠广 ,策疲駑而求继轨於 周穆 。”词语解释:棘橿 拼音:jí jiāng
棘木锄柄。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勇》:“然 陈胜 无士民之资,甲兵之用,鉏耰棘橿,以破衡隆。” 王利器 校注引《说文·木部》:“橿,鉏柄名。”词语解释:棘皮动物 拼音:jí pí dòng wù
无脊椎动物的一门。全部海栖。外皮一般具有石灰质的刺状突起,身体球形、星形或圆棒形,生活在海底,运动缓慢或不运动,如海星、海胆、海参、海百合等。词语解释:棘科 拼音:jí kē
荆棘丛。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你看祭臺和这坟臺,甎墙也那土墙,长出些箇棘科和这荆科。”词语解释:棘枣 拼音:jí zǎo
酸枣;酸枣树。《淮南子·兵略训》:“伐棘枣而为矜,周锥凿而为刃。” 高诱 注:“棘枣,酸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