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讲上声 缿[音蚌。耜屬。《埤雅》䥯器。]
首字词组
棒头棒头出孝子棒喝主义棒冰棒硬棒槌棒法棒操
棒喝棒实棒子棒子骨头棒疮棒棰棒杀棒老二
棒子糊涂棒子手棒喝党棒棒糖棒球运动棒毒棒香 
棒打鸳鸯棒子面棒客棒杖棒糖棒球棒棒鸡 

词语解释:棒头  拼音:bàng tóu
(1).方言。玉米。《抗日歌谣·村村农民齐动员》:“夏日如火热难当,棒头熟来高粱黄。”
(2).棍子,棍棒。
词语解释:棒喝  拼音:bàng hè
佛教禅宗用语。禅师接待初机学人,对其所问,不用言语答复,或以棒打,或以口喝,以验知其根机的利钝,叫“棒喝”。相传棒的使用,始于 德山 宣鉴 与 黄檗 希运 ;喝的使用,始于 临济 义玄 ,故有“ 德山 棒、 临济 喝”之称。以后禅师多棒喝交施,无非借此促使人觉悟。 宋 王安石 《答张奉议》诗:“思量何物堪酬对,棒喝如今揔不亲。”《续传灯录·继成禅师》:“茫茫尽是觅佛汉,举世难尽闲道人。棒喝交驰成药忌,了忘药忌未天真。”后因以称警醒人们的迷误为“棒喝”。 清 李渔 《比目鱼·骇聚》:“这几句话竟是当头的棒喝,破梦的鐘声。” 郭沫若 《少年时代·初出夔门》:“他的声音并不严厉,态度也依然是和缓,但仅此已经是对于我的一个棒喝,我到这时候才知道我实在是太孟浪了。”
词语解释:棒子糊涂  拼音:bàng zi hú tú
玉米面粥。 周立波 《砖窑和新房》:“有一天黄昏, 王寿山 下班回家,喝了点棒子糊涂,就坐在床沿,逗他小孩 扣子 玩。”
词语解释:棒打鸳鸯  拼音:bàng dǎ yuān yāng
喻用强硬手段拆散别人夫妻、情人等。 明 孟称舜 《鹦鹉墓贞文记·死要》:“他一双儿女两情坚,休得棒打鸳鸯作话传。”
词语解释:棒头出孝子  拼音:bàng tóu chū xiào zǐ
谓对子女要实行严格的教育,才能教出成器的孩子。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二折:“你待要闺中养艷姝,姐姐也,我则理会得棒头出孝子。”《续传灯录·径山了明禅师》:“人言棒头出孝子,我道怜儿不觉丑。”《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又道是‘棒头出孝子,筯头出忤逆’。”
词语解释:棒实  拼音:bàng shí
健壮。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十章:“这家伙,倒真够棒实哪!--看那胸脯和肩膀,倒像一匹大洋马!” 李準 《李双双小传》四:“可是咱现在都是大锅大笼,还得要个棒实点的人哪!”
词语解释:棒子手  拼音:bàng zi shǒu
方言。强盗。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我早料到,胡子非败不可,扎古丁的棒子手,还能打过咱们 萧队长 ?”
词语解释:棒子面  拼音:bàng zi miàn
玉米面。 老舍 《骆驼祥子》四:“在这里,要饭也能要到荤汤腊水的,乡下只有棒子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七章:“姑母做饭, 道静 烧火,吃了一顿棒了面饼子、小米粥之后,姑母才告诉 道静 说:‘我给你找了个老财家里去教学。’” 杨朔 《海市》:“当时船主常到 大连 去装棒子面,来往做生意。”
词语解释:棒喝主义  拼音:bàng hè zhǔ yì
即法西斯主义。因“法西斯”一词在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中与古 罗马 的“束棒”、“权标”有关,故亦译为“棒喝主义”。 鲁迅 《〈三闲集〉序言》:“我当初还不过是‘有闲即是有钱’,‘封建馀孽’或‘没落者’,后来竟被判为主张杀青年的棒喝主义者了。” 陈同生 《珠江风暴》:“尽管敌人,特别是以棒喝主义者 朱辉日 为首的恶棍们,不分昼夜的侦察、捉捕,我们的工作并未有丝毫的松懈。”
词语解释:棒子  拼音:bàng zi
(1).棍子。 朋斯克 《千里姻缘》:“没有棒子,没有套马杆子,连根小马鞭子都没有,用什么抵挡这个草原上叱咤风云的庞然大物呢?”
(2).方言。玉米。 魏巍 《山雨》:“秋季,谷子黄了,高粱红了,棒子拖着长须。” 张志民 《死不着》诗:“二亩租地的棒子没见黄,劈回家来锅底上炕。”
(3).方言。瓶子。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八:“ 郭全海 听了这话,又打听 杜 家大小子好喝烧酒。他上合作社,从酒篓里舀出两棒子酒,又买了一斤豆腐。”
(4).旧时妇女发饰的一种。《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他可断断在屋里圈不住了,忙忙的匀了匀粉面,刡了刡油头,又多带了几枝簪子棒子,另换了几件衫儿袄儿,从新出来。”
词语解释:棒喝党  拼音:bàng hè dǎng
即法西斯党。参见“ 棒喝主义 ”。
词语解释:棒喝主义  拼音:bàng hè zhǔ yì
即法西斯主义。因“法西斯”一词在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中与古 罗马 的“束棒”、“权标”有关,故亦译为“棒喝主义”。 鲁迅 《〈三闲集〉序言》:“我当初还不过是‘有闲即是有钱’,‘封建馀孽’或‘没落者’,后来竟被判为主张杀青年的棒喝主义者了。” 陈同生 《珠江风暴》:“尽管敌人,特别是以棒喝主义者 朱辉日 为首的恶棍们,不分昼夜的侦察、捉捕,我们的工作并未有丝毫的松懈。”
词语解释:棒客  拼音:bàng kè
帮会组织之一。亦指土匪、强盗。 粟戡时 《保路运动》:“ 四川 准备已甚充足,以袍哥、棒客为基础,人数众多,遍布全 川 。” 巴金 《家》三三:“现在水灾、兵灾、棒客、粮税样样多。” 巴金 《秋》四三:“这几个月到处都在打仗,棒客没人管,又凶起来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六:“爹爹今天遭了棒客的抢,连云片糕都遭抢走了。”
词语解释:棒冰  拼音:bàng bīng
方言。冰棍。参见“ 冰棍 ”。
词语解释:冰棍  拼音:bīng gùn
(1).冷食名。把水、果汁、糖、牛奶等混合搅拌冷冻而成,一般为长条形,中有细棍儿,一端露出,可供手拿。亦称冰棒、冰糕。
(2).犹冰条。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四章:“ 周仆 抢上去同他们握手。一只只大手,全冻得象冰棍似的。”
词语解释:棒子骨头  拼音:bàng zi gú tou
方言。附着玉米粒的穗瓤子。 杨朔 《乱人坑》:“他们吃的是高粱面、黑豆面、云豆面,磨面时奸商还给带上棒子骨头、高粱帽子,掺进沙土、木渣、树皮、山药梗子,以及杂七杂八的东西。”
词语解释:棒棒糖  拼音:bàng bàng táng
放在嘴里吮溶的带棍的硬质糖果
词语解释:棒杖  拼音:bàng zhàng
棍棒。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於是白刃抽而忘思难之虑,棒杖奋而罔顾乎前后。”
词语解释:棒硬  拼音:bàng yìng
坚硬。 张天民 《创业》第三章:“ 秦发愤 跪在冰凉棒硬的钢板上,用一团棉纱使劲地擦着机器和地板。”
词语解释:棒疮  拼音:bàng chuāng
受棒刑或被棒击后引起的疮伤。《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长老令人山后搭一草舍,教 可常 将息棒疮好了,着他自回乡去。”《水浒传》第八回:“ 林冲 初吃棒时,倒也无事,次后三两日间,天道盛热,棒疮却发。”《红楼梦》第三四回:“姐姐也自己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词语解释:棒球运动  拼音:bàng qiú yùn dòng
以棒打小球为主要特点的一项集体性球类运动。球场呈直角扇形,设四个垒:一垒、二垒、三垒、本垒。球用橡皮或软木为芯,表面以皮革缝合。球棒用硬木或金属制成。比赛分两队,每队九人。进攻队员在本垒用棒击守队投手投来的球,击出后从本垒开始,依次踏过一、二、三垒回至本垒者得1分。守队队员用接球和传球技术将攻队击出的球接住或传至垒上,迫使或触杀跑垒者出局。若三人出局,即轮换攻守,轮换一次为一局,赛九局,以得分多者为胜。
词语解释:棒糖  拼音:bàng táng
粘在小棍上的一种糖果。 柯岩 《娃娃店》:“一手抱个大皮球,一手拿着根棒糖,一路吃着,一路笑着,蹦蹦跳跳从侧幕跑上。” 胡万春 《骨肉》:“到街上买了根棒糖,到 高老板 家去。”
词语解释:棒槌  拼音:bàng chuí
(1).捶打用的木棒。《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便取棒槌在手,赶着打出来。” 清 李渔 《巧团圆·词源》:“取出泥人、土马、棒槌、锣鼓、刀鎗、旗帜等物。” 杨朔 《赤道雪》:“有一种树不长叶儿,满树是棒槌模样的玩意儿,齐崭崭地朝上竖着。”
(2).方言。指玉米穗。《中国民间故事选·棒槌姑娘》:“再抬头朝岸上的石砬子上看去,光有棵棒槌,顶着一团火红的棒槌籽儿,一动不动的长在那里。”
词语解释:棒棰  拼音:bàng chuí
(1).捶打用的木棒。多在洗衣时用以捶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説声未了,早跑出四五个鸦头,手里都拿着门閂棒棰,打将出来。”
(2).方言。指人参。《东北人民抗日歌谣·早把鬼子打回东洋去》:“小妹妹,小妹妹,咱俩上山挖棒棰……咱们的棒棰多么好,吃了浑身长力气。” 大群 《小矿工》:“我听说他在二十岁那年,一怒把蒙奸住的蒙古包,给纵火烧掉了,跑到山里挖‘棒棰’,后来就参加了抗 日 。”
词语解释:棒毒  拼音:bàng dú
用棒毒打。 宋 曾慥 《高斋漫录》:“长官发恶,杂职棒毒,无足怪也。”
词语解释:棒球  拼音:bàng qiú
(1).球类运动之一,规则和用具都像垒球而稍有不同。场地比垒球的大。
(2).棒球运动使用的球,较垒球小而硬。
词语解释:棒法  拼音:bàng fǎ
用棒的套路招式。武术的一种。《金石萃编》卷四一引 清 林侗 《来斋金石刻考略》:“今 少林寺 僧以棒法擅天下,在 隋 之世已能助 秦王 抗 王世充 。”
词语解释:棒杀  拼音:bàng shā
用棍棒打死。《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迁 顿丘 令”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有犯禁者,不避豪彊,皆棒杀之。”
词语解释:棒香  拼音:bàng xiāng
用细竹棍或细木棍做芯子的香。
词语解释:棒棒鸡  拼音:bàng bàng jī
著名 川 菜。为凉菜。制法:鸡煮熟去骨,用棒将鸡肉敲松,扯成丝,淋以麻酱、醋、糖、酱油、红油、葱花等调成的佐料。由于鸡肉被棒敲松了,调味易于渗入,酸甜香辣,甚为可口。
词语解释:棒操  拼音:bàng cāo
艺术体操项目之一。在音乐伴奏下,以手持棒进行的有节奏的连续不断的一种身体练习。棒用木头或塑料制成,手握处为球形。成套动作由手持棒作摆动、绕环、抛接、打击等动作以及徒手体操、技巧和舞蹈的各种基本动作编组而成。
词语解释:棒老二  拼音:bàng lǎo èr
方言。土匪。 茅盾 《虹》一:“棒老二竟连外国船都要开枪哟!” 巴金 《秋》四三:“外面还有谣言,说 温江 的棒老二说过,本年新租他们收八成,佃客收两成,主人家就只有完粮税,一个钱都收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