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阮上声 [yuǎn,远近][fàn][音苑。蜿蟮,蚯蚓。《博雅》蜿蟺,引无也。][地名][详注1][xuǎn]

[详注2][gǔn yùn]


注1:鄢 音偃。地名。在郑。《正字通》荆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
注2:狠 通“很”。义凶狠,凶残。又音恳。本作豤。啮也。
末字词组
光棍冰棍驮水棍黠棍游花光棍曲棍土棍学棍
打光棍飞天光棍丐棍三节棍开棍恶棍穷光棍甘蔗棍
赌棍讯棍鸭嘴棍骗棍搅屎棍把棍善棍狼牙棍
豪棍匪棍柴棍棍棍游嘴光棍油头光棍哭丧棍地棍
刁棍虎棍杀威棍批头棍游棍市棍警棍神棍
讼棍蠹棍木棍流棍枭棍没皮子光棍讨吃棍猾棍
降魔棍驵棍闷棍撬棍拨火棍水火棍纣棍痞棍
军棍党棍黄棍打闷棍拐棍商棍结棍夹棍
赤棍两节棍黄桑棍火棍文明棍积棍衿棍 

词语解释:光棍  拼音:guāng gùn
(1).地痞,流氓。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楔子:“却信着这两个光棍,搬坏了俺一家儿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元来 临安 的光棍,欺 王公 远方人。”《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恐怕是外方的甚么光棍,打着太尊的旗号,到处来骗人的钱。”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 刘四爷 的脸由红而白,把当年的光棍劲儿全拿了出来。”
(2).单身汉;没有妻子的成年人。 明 冯惟敏 《僧尼共犯》第一折:“哄俺弟子都做光棍,一世没箇老婆。”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招驸》:“妹妹已有人家,阿兄犹然光棍,岂不愧煞人也。” 老舍 《骆驼祥子》四:“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 浩然 《艳阳天》第一卷第一章:“都说‘二茬子’光棍不好过, 萧长春 本身还沉得住气,最心急的人,倒是他爸爸 萧老大 。”
(3).方言。好汉;聪明人。参见“ 光棍不吃眼前亏 ”。
词语解释:光棍不吃眼前亏  拼音:guāng gù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
谓聪明的人要审势行事,避免遭受眼前的损失。 老舍 《柳屯的》:“光棍不吃眼前亏,她真要被她们捶巴两下子,岂不把威风扫尽--她觉出我的手是有些力气。”
词语解释:打光棍  拼音:dǎ guāng gùn
谓成年未娶妻。《玉田县志·方言》:“打光棍儿,鰥居也。”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九章:“这样的老婆我也不要,豁着一辈子打光棍。”
词语解释:赌棍  拼音:dǔ gùn
指沉溺于赌博,并以之为生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他还不止做贼呢,在外头做赌棍、做骗子、做拐子,无所不为。” 樊增祥 《批路先登禀》:“仍以存麦五石,交 王宗福 变价开销,竟为赌棍 路培堂 等夺去。”
词语解释:豪棍  拼音:háo gùn
大恶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清丈·清丈馀论》:“盖事关合邑,而亦非绅衿豪棍之所乐闻也。”
词语解释:刁棍  拼音:diāo gùn
奸恶之徒。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批阅》:“今之刁棍,更以州县法轻,每赴督抚衙门,捏词告理。”
词语解释:讼棍  拼音:sòng gùn
唆使别人打官司,借以从中取利的恶棍。 清 张集馨 《道咸宦海见闻录·戊戌三十九岁》:“ 平定州 讼棍已革生员 郭嗣宗 ,借其出嫁女自刎案,京控三次,省控四次,钦差行辕控二次。”《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沉大年 又补了一张呈子。知县大怒,説他是个刁健讼棍,一张批,两个差人,押解他回 常州 去了。” 巴金 《春》六:“奇怪!他不是律师,又不是讼棍,怎么靠打官司发财?”
词语解释:降魔棍  拼音:xiáng mó gùn
犹降魔杵。 陆文夫 《不平者》:“如果 小汪 真的把他的拳头当作上方宝剑或降魔棍什么的,那会惹祸的。”参见“ 降魔杵 ”。
词语解释:降魔杵  拼音:xiáng mó chǔ
佛教法器。佛寺中金刚塑像手执之杵。亦泛指古代的一种棒状武器。《宋史·呼延赞传》:“及作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两旁有刃,皆重十数斤。”《西游记》第四二回:“那 木叉 按下云头,将降魔杵,如筑墻一般,筑了有千百餘下。”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八大刹佛作,媲美 苏州 。而 重寧寺 佛作,则照内工做法……如华盖、琵琶、佛魔杵、九环锡杖。”
词语解释:军棍  拼音:jūn gùn
(1).旧时军队中的刑具。 陶成章 《浙案纪略·余孟庭传》:“一不许扰乱乡民,二不准妄杀无辜,三不许强奸妇女。犯者轻则责以藤鞭,重则责以军棍。” 鲁迅 《书信集·致胡风》:“但如元帅以为生命价值,彼此不同,那我也无话可说,只好被打军棍。” 周恩来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二:“部队的巩固,是建筑在政治的民族的觉悟上的,而不是依靠皮鞭、军棍、打骂及肉刑的。”
(2).旧时童子军用以操演与维持秩序的木棍。 陈沂 《共青团员战斗在南京》:“把中央大学童子军的军棍作武器,武装我们的纠察队。”
词语解释:赤棍  拼音:chì gùn
不务正业的流氓。《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支赤棍 奸谋似鬼, 况青天 折狱如神。”
词语解释:冰棍  拼音:bīng gùn
(1).冷食名。把水、果汁、糖、牛奶等混合搅拌冷冻而成,一般为长条形,中有细棍儿,一端露出,可供手拿。亦称冰棒、冰糕。
(2).犹冰条。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四章:“ 周仆 抢上去同他们握手。一只只大手,全冻得象冰棍似的。”
词语解释:飞天光棍
手段高强的地痞无赖
词语解释:讯棍  拼音:xùn gùn
即讯杖。
词语解释:匪棍  拼音:fěi gùn
行为不端凶恶无赖的坏人。 清 林则徐 《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兵役人等并地方匪棍,假以查拏为由,肆行抢夺,并挟讎图诈栽烟诬赖审实,不分首从,俱照诬良为盗例,发边远充军。”
词语解释:虎棍  拼音:hǔ gùn
恶棍。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陈侍御》:“ 嘉靖 中一监生曰: 邓玉堂 ,不知何许人,家 復成桥 旁,饶貲财,交结诸贵人,相引为声势。畜虎棍数十人,遇 江 上贾舶至者,令其党假充诸色人,给事贾人所……写伪券怵之曰:‘某年而祖父游 金陵 ,负我金若干。’贾人多错愕不能辨。其党又大言恫喝,或居间游説胁持之。往往如数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卑职又闻 李州同 以虎棍罢市等事,并封 卢世标 原词申报宪臺。”
词语解释:蠹棍  拼音:dù gùn
害民的恶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以閭阎有限之脂膏,而供蠧棍无穷之朘削,究与催科毫无补益。”
词语解释:驵棍  拼音:zǎng gùn
市侩恶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盖我朝内臣,目不识字者多,尽凭左右拨置一二駔棍,挟之於股掌上以鱼肉小民。”
词语解释:党棍  拼音:dǎng gùn
(1).犹党羽。 清 叶梦珠 《阅世编·科举五》:“始以苞苴公行而激变通省士子,继以党棍寃民而惊骇各行罢市,诚近来未有之奇变也。”
(2).旧时指国民党内在某一地方或某一单位为非作歹的头目。 郭沫若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主使的人一定是 段锡朋 、 周利生 等等背叛民众的党棍和走狗。”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四五章:“这人穿了一套笔挺的制服,全然是个官僚、党棍模样。”
词语解释:两节棍  拼音:liǎng jié gùn
用生牛皮或尼龙绳连接的两节硬木棍
词语解释:驮水棍  拼音:tuó shuǐ gùn
背水负重时用作支撑的棍棒。《红楼梦》第五三回:“你手里又有了钱,离着我们又远,你就为王称霸起来,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这会子花得这个形象,你还敢领东西来?领不成东西,领一顿驮水棍去纔罢。”
词语解释:丐棍  拼音:gài gùn
以乞讨为业的无赖。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嘉禾行》:“不意鼎革之后,落於丐棍 孙寿 之手。”
词语解释:鸭嘴棍  拼音:yā zuǐ gùn
古代武器名。一端是手柄,另一端由两块铁片组成,状如鸭嘴。亦可作刑具。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二五章:“那手持鸭嘴棍的皂隶,则双手把棍子向公案前一举,喊道:‘大人验刑。’”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二五章:“他们扎上红头巾,系上红腰带,拿着扎枪、腰刀、朴刀、大刀、铁箍棒、鸭嘴棍、虎头钩、三节鞭等等武器,很是威武。”
词语解释:柴棍  拼音:chái gùn
犹木棍。《水浒传》第十一回:“那庄客听得叫,手拿柴棍,从门房里走出来,喝道:‘你这厮还自好口!’”
词语解释:杀威棍  拼音:shā wēi gùn
见“ 杀威棒 ”。
词语解释:杀威棒  拼音:shā wēi bàng
(1).旧时犯人收监前,常先施以棒打,使其慑服,称“杀威棒”。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别过枷梢来,打三下杀威棒。”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二折:“旧规犯人入牢,先吃三十杀威棒。”《水浒传》第九回:“ 太祖武德皇帝 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
(2).泛指逼人慑服的殴打。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当初 赵 家姐姐劝我不听,果然进的门来,打了我五十杀威棒。”《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説声未毕, 韦氏 已到,按在地上,先打三百杀威棒。”亦称“ 杀威棍 ”。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牢子云:‘入牢先吃三十杀威棍。’”《说唐》第七回:“凡有解到罪人,先打一百杀威棍,十人解进,九死一生。” 沉从文 《新与旧》:“尤其是那四十下杀威棍,对于一个刽子手似乎更有意义。”
词语解释:木棍  拼音:mù gùn
木材作的棍子。例如:全副武装的警察,手里准备了木棍。
词语解释:闷棍  拼音:mèn gùn
(1).古兵器名。《宣和遗事》前集:“﹝巡兵﹞手持着闷棍,腰掛着环刀,急奔 师师 宅。”《西游记》第九七回:“众贼欢喜,齐了心,都带了短刀、蒺藜、拐子、闷棍、麻绳、火把,冒雨前来。”《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抄总儿一句话:要我的天灵盖,着闷棍敲。”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一定是你在 商 朝的 纣王 的时候,遇着了断路强盗,从背后给你一闷棍,把你打死,什么都抢走了。”
(2).比喻暗中的打击或突然的打击。 鲁迅 《〈花边文学〉序言》:“于是从今年起,我就不大做这样的短文,因为对于同人,是回避他背后的闷棍,对于自己,是不愿做开路的呆子,对于刊物,是希望它尽可能的长生。”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九:“ 潘宏福 不知道父亲为啥突然给他这一闷棍,他不高兴地嘟着嘴,不再吭声了。”
词语解释:黄棍  拼音:huáng gùn
指古代帝王赐给大臣表示权力、处罚官吏的黄色棍子。《明史·孙懋传》:“ 懋 言:‘ 宣 ( 史宣 )妄言御赐黄棍,听挞死官吏,胁主簿 孙锦 死,今又诬守职臣。’”
词语解释:黄桑棍  拼音:huáng sāng gùn
即黄桑棒。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若不断了这酒,一百黄桑棍,打也打杀你。”参见“ 黄桑棒 ”。
词语解释:黄桑棒  拼音:huáng sāng bàng
硬木棍。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一顿黄桑棒,打的就发昏。”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舒着一双黑爪老,掿着一条黄桑棒。”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再踏着我这门呵,我决打三百黄桑棒。”
词语解释:黠棍  拼音:xiá gùn
狡猾的恶棍
词语解释:三节棍  拼音:sān jié gùn
古武器名。在棍的一头用铁索连接短棍两节,用以击敌,可破刀牌。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称连珠双铁鞭。
词语解释:骗棍  拼音:piàn gùn
行骗的无赖之徒。 清 袁枚 《新齐谐·奇骗》:“一客笑于旁曰:‘店主人得无受欺乎?此老翁者积年骗棍,用假银者也。’”
词语解释:棍棍  拼音:gùn gùn
即棍子。 杨朔 《乱人坑》:“ 日本 监工的可不管你死不死。他们手里总是提着棍棍,头上是个小榔头,看见病人便骂:‘你奶奶的!怎么不干活?’”参见“ 棍子 ”。
词语解释:棍子  拼音:gùn zi
(1).用竹、木或金属制成的圆长条。《西游记》第三六回:“ 行者 将棍子变得盆来粗细,直壁壁的竪在天井里。”如:他用一根柳木棍子当扁担,挑着行李卷。
(2).比喻在政治等方面打击他人或他方的口实。 巴金 《要不要制订“文艺法”》:“宪法上并没有规定还有一种拿着棍子和帽子的人可以自由干涉别人的文艺创作活动。”
(3).指在政治等方面给予的打击。如:抓辫子,打棍子。
词语解释:批头棍  拼音:pī tóu gùn
用竹片制成的刑具。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批头棍大腿上十分楞,不由他怎不招承!”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你先合该笞四十批头棍。”亦省作“ 批头 ”。《水浒传》第三十回:“那牢子狱卒,拿起批头竹片,雨点地打下来。”《水浒传》第三三回:“喝叫取过批头来打那厮。一连打了两料,打得 宋江 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词语解释:流棍  拼音:liú gùn
流氓。《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其时,京师有一流棍,叫名 李光 ,专一阿諛逢迎,諂事 令孜 。”
词语解释:撬棍  拼音:qiào gùn
用以掀起重物的棍棒。多以铁制,一端锻成扁平状。
词语解释:打闷棍  拼音:dǎ mèn gùn
(1).用棍棒从暗处猛击行人夺取财物。《红楼梦》第六九回:“ 张华 因有几两银子在身上,逃去第三日,在 京口 地界,五更天,已被截路打闷棍的打死了。”《三侠五义》第七四回:“爷爷救命呵!后面有个打闷棍的,抢了小人的包袱去了。” 清 陶澍 《条陈缉捕皖豫等省红胡匪徒折子》:“据险扼隘,突起抢夺,谓之打闷棍。”
(2).比喻乘人不备,给人以沉重打击。
词语解释:火棍  拼音:huǒ gùn
一个十分重的大头棍(木制的或金属的),形状像一个大的酒瓶或十钉球,通常每只手拿一个摆动它,用以锻炼双臂的肌肉
词语解释:游花光棍  拼音:yóu huā guāng gùn
专事女色的无赖。《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知县喝叫用刑起来, 徐达 虽然是游花光棍,本是柔脆的人,熬不起刑。”
词语解释:开棍  拼音:kāi gùn
(1).古代官吏出门,差役为之执棍开道。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褐盖》:“词林转五品者,惟光学士,则本班在三品之末,且在京开棍如大僚。”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京朝官喝道》:“凡巡抚入京,多乘二人肩舆,亦不开棍喝引。”
(2).支撑车把的木棍。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二章一:“青年把车了插好,顶上开棍,一边用手巾擦汗,一边答:‘ 南县 。’”
词语解释:搅屎棍  拼音:jiǎo shǐ gùn
詈词。称纠缠不清的家伙。 所云平 史超 《东进!东进!》第四场:“这个老搅屎棍,追到这儿来找我,准没好事。”
词语解释:游嘴光棍  拼音:yóu zuǐ guāng gùn
油嘴滑舌的无赖。《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他元是个游嘴光棍,这篦头赞礼,多是近新来学了攛哄过日子的。”
词语解释:游棍  拼音:yóu gùn
游手光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按臣笞将领》:“武臣自总戎而下,即为副将及参将,体貌素崇,与司道同列,近来多黠卒及游棍滥居之,日以轻藐。” 潘漠华 《晚上》:“他现在是个酒鬼,而且又是个游棍了。”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第二节:“ 耆英 同样两面为难,他曾用‘匪徒滋扰’、‘无赖游棍造谣生事’等恶毒词句诬蔑民众抗 英 行动,到底不敢公开反对社学。”
无赖;流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旁疑》:“你将前官香火院,停宿外方游棍,难道偏放过你?”《天雨花》第二十回:“你这畜生,若果是箇游棍白丁,倒也情有可原。”
词语解释:枭棍  拼音:xiāo gùn
恶棍。 清 黄爵滋 《敬陈六事疏》:“﹝民﹞无正业,则无所託以得食,遂去而为梟棍,为贼盗,为邪教。”
词语解释:拨火棍  拼音:bō huǒ gùn
一条装手柄,另一头变曲或带钩,用来调整或翻动燃烧的木柴或煤炭(如在壁炉)或类似的燃烧材料
词语解释:拐棍  拼音:guǎi gùn
即拐杖。《红楼梦》第八三回:“ 探春 会意,开门出去,看见老婆子手中拿着拐棍,赶着一个不乾不净的毛丫头。”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四章:“我记得,上次临走,他老人家还拄着拐棍儿送我。”参见“ 拐杖 ”。
柺棍:走路时拄的棍子。手拿的一端多是弯曲的。亦用于比喻。《花城》1981年增刊第4期:“我再也不给你们当保姆、当柺棍儿了,倒要看看你们自己会不会走路!”
词语解释:拐杖  拼音:guǎi zhàng
持以行路的拄杖。《西游记》第七四回:“项挂一串数珠子,手持拐杖现龙头。”《儒林外史》第九回:“﹝ 邹吉甫 ﹞拄着拐杖出来,望见两位公子,不觉喜从天降。”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在 思懿 的哭嚎声中,书斋的小门打开, 曾皓 拄着拐杖巍巍然地走进来。”
词语解释:文明棍  拼音:wén míng gùn
手杖。解放前一些绅士、知识分子模仿西方,常持之以显示有气派。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四回:“工程师拿着黑油油的文明棍。” 李寿轩 《从九都山到井冈山》:“这时常有身穿绫罗绸缎,拄着文明棍的土豪劣绅,大摇大择地从河堤上经过。”
词语解释:曲棍  拼音:qū gùn
打曲棍球用的弯曲的或有角度的棍子
词语解释:恶棍  拼音:è gùn
犹歹徒。称作恶多端的人。 清 吴荣光 《吾学录初编·刑律一》:“凡恶棍索诈官民,或张贴揭帖,或揑告各衙门……此等情罪重大。”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当时北方文艺界出现过一名恶棍,此人叫 张露薇 。”
词语解释:把棍  拼音:bǎ gùn
光棍,流氓。 清 成瓘 《篛园日记》卷六:“ 顾氏 《日知録》:‘ 明 泰昌 元年,御史言京师奸宄游手,有谓之把棍者,谓之拏讹头者。’按把棍者尤害平人,今刑书已定光棍例,列于不赦之条矣,后又有泼蓑、泼靴之号。”
词语解释:油头光棍  拼音:yóu tóu guāng gùn
指浮浪子弟。《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 七大人 进来了。穿的衣服并不像什么大人老爷,简直油头光棍一样。”
词语解释:市棍  拼音:shì gùn
市井无赖;城市光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江南讹传》:“益务招集健儿同居处,乃至沉命胥徒、场伶、市棍,未免阑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差拘》:“遂买託城市光棍……彼市棍者,业将被害锁闭幽室,两不通风。”
词语解释:没皮子光棍  拼音:méi pí zi guāng gùn
指无羞耻的流氓、地痞。《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打哩他嫌少不肯去,在外头嚷嚷刮刮的。这如今做了官,还同的那咱做没皮子光棍哩?”
词语解释:水火棍  拼音:shuǐ huǒ gùn
旧时衙门差役所使用的上黑下红、上圆下略扁的木棍。《水浒传》第八回:“﹝ 董超 薛霸 ﹞拿了水火棍,便来使臣房里取了 林冲 ,监押上路。”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五章:“衙役们带着火签、传票,挂着腰刀,拿着水火棍、铁链、手铐,下乡抓人,如狼似虎。”
词语解释:商棍  拼音:shāng gùn
商界的不良分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盐课》:“未经缴部,而司蠹勾通商棍。”
词语解释:积棍  拼音:jī gùn
指作恶的歹徒。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严禁赌博》:“欲禁赌博,先断赌窝。所谓赌窝,皆无赖积棍,专一引诱不肖子弟、市井浮浪之徒,窝顿其家,彼则放椿(桩)捉头。”
词语解释:土棍  拼音:tǔ gùn
地方上的无赖、恶棍。《花月痕》第四四回:“那小伙狗头,閒暇无事,结识几个土棍,烧香结盟,便宿娼赌钱起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敝省那里有一片公地,共是二十多亩,一向荒弃着没用,却被一个土棍瞒了众人,四两银子一亩,卖给了一个外国人。” 李大钊 《青年与农村》:“那些赃官、污吏、恶绅、劣董,专靠差役、土棍,作他们的爪牙,去鱼肉那些老百姓。” 老舍 《赵子曰》第十:“政客,军官,律师,议员,流氓,土棍,天天在 日 租界的烟窟金屋会面。”
词语解释:穷光棍  拼音:qióng guāng gùn
犹穷光蛋。 鲁迅 《而已集·“公理”之所在》:“然而我虽然一无所有,寻求是还在寻求的,正如每个穷光棍,大抵不会忘记银钱一样。”
词语解释:善棍  拼音:shàn gùn
指借慈善之名骗财牟利者。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今则善堂中人,亦多半假慈善名目,骗取金钱,故 广东 善堂,人有目之为善棍者。” 邹鲁 《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一篇第四章引《中华革命党第四号通告》:“是诚自己不肯牺牲权利,而反谓人不应言权利,殆犹 广东 所谓善棍,自己不好善乐施,而反劝人以好善乐施,不亦慎乎。”
词语解释:哭丧棍  拼音:kū sang gùn
见“ 哭丧棒 ”。
词语解释:哭丧棒  拼音:kū sang bàng
亦称“ 哭丧棍 ”。 旧时出殡时孝子所持的哀杖。亦用来贬称其他棍棒,以诟骂持棒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 言夫人 忽发奇想,叫人到冥器店里定做了一百根哭丧棒。” 陈登科 《活人塘》十八:“我死了连一根哭丧棒也没人拿。”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章:“天亮以后, 欢喜 穿起白孝衫,拿着哭丧棍儿,向四邻叩头报丧。”《西游记》第二七回:“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辞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八:“我在街上一见着红头阿三手里的哭丧棒,总感觉得上面萃集着 印度 的悲哀与 中国 的羞辱。”
词语解释:警棍  拼音:jǐng gùn
警察值勤时所执的棍棒。 巴金 《将军集·一件小事》:“他前天还挨过一下警察的警棍。”
词语解释:讨吃棍  拼音:tǎo chī gùn
讨饭用的打狗棍。又叫叫花棍。 赵树理 《邪不压正》四:“他一进门, 安发 见他连棍子也不拄了,就向他说:‘伙计!这会可算把你那讨吃棍丢了?’” 王子硕 《评工会上》:“要是大家都像你 存元 这样,都怕比别人多出一把力,那就只好拿起讨吃棍要饭吧!”
词语解释:纣棍  拼音:zhòu gùn
缚在驴、马尾下的横木,两端有绳连在鞍上,其作用为防止鞍向前滑动。 清 梁同书 《直语补证》:“驴后络以横木,俗名紂棍。”
词语解释:结棍  拼音:jié gùn
(1).方言。厉害;多。 田汉 《回春之曲》第二幕:“一个菜店的小伙计就挖苦我们说:‘ 中国 兵别样呒啥本事,吃小菜真结棍。’”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二:“但也觉得这一记太结棍了一点,叫她有点吃不消。”滑稽戏《三毛学生意》:“我们这点算不了什么外快,上面捞的才结棍呢。”
(2).方言。身强力壮。长篇叙事吴歌《五姑娘》:“身胚结棍就像城头上一扇大闸门。”
词语解释:衿棍  拼音:jīn gùn
文人中的恶棍。指讼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于是县官屡被参罚,邑务愈致废弛,衿棍把持衙门,胥蠹恣行侵扰。”
词语解释:学棍  拼音:xué gùn
依仗势力在学校或教育界为非作歹的人。 毛泽东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但学生运动要得到持久性,要冲破卖国贼的戒严令,警察、侦探、学棍、法西斯蒂的破坏和屠杀政策,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的斗争配合起来,才有可能。” 鲁迅 《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凡反对 章士钊 的都得了‘土匪’、‘学匪’、‘学棍’的称号,但仍然不知道从谁的口中说出,所以还不外乎一种‘流言’。”
词语解释:甘蔗棍  拼音:gān zhè gùn
即水火棍。旧时官厅仪仗之一。以涂红白或红黑相间的颜色,故名。《通雅·器用》:“今京官不敢张盖用职事,惟见任者四品以上开甘蔗棍。”《天雨花》第七回:“几对前行甘蔗棍,翩翩仪仗到来临。”
词语解释:狼牙棍  拼音:láng yá gùn
即狼牙棒。《水浒传》第五五回:“﹝ 秦明 ﹞出到阵前,马上横着狼牙棍。”参见“ 狼牙棒 ”。
词语解释:狼牙棒  拼音:láng yá bàng
古兵器名。用坚重之木为棒,长四五尺,上端长圆如枣,遍嵌铁钉,形如狼牙。 宋 曾公亮 《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取坚重木为之,长四五尺,异名有四:曰棒,曰棆,曰杵,曰桿。植钉於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右壁厢一个青脸獠牙,朱红头髮,手拿着狼牙棒。”《水浒传》第三四回:“﹝ 秦明 ﹞祖是军官出身,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有的在演习单刀或双刀,有的在演习枪法,有的在演习狼牙棒。”
词语解释:地棍  拼音:dì gùn
地痞。《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兰若庵 僧 慧远 ,具控伊徒尼僧 心远 被地棍 权勿用 奸拐霸佔。”《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六年十月十二日》:“是晚问船家:‘该邑城乡间有地棍地霸为害於一乡者否?’答云:‘先前原有,近来却无,地方极为安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有一天差役拿了个地棍来回他,他连忙升了公座,那地棍还没有带上来,他就‘混帐羔子’‘忘八蛋’的一顿臭駡。” 欧阳予倩 《同住的三家》:“我又没有本事去作地棍巴结官府,又没有法子去作捐商,盘剥细民。”
词语解释:神棍  拼音:shén gùn
假托鬼神、耍弄手法的骗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或者连前日之事未必是真,多是神棍假装出来骗钱的未可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此时 商 家决不疑心到亲家身上,就是 贾成之 夫妻二人也只説是什么神棍弄了去,神仙也不誆是自家老子。”
词语解释:猾棍  拼音:huá gùn
奸猾的恶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杂徵馀论》:“故数者不得不严为稽覈而防范之,盖非苛刻居心,贾怨于奸胥猾棍也。”
词语解释:痞棍  拼音:pǐ gùn
痞子,恶棍。 太平天囯 黄期陞 《贬妖穴为罪隶论》:“穴多痞棍刁徒,恒恃獷猂而肥己。” 郑观应 《盛世危言·书吏》:“下自州县,上至督抚,旁及海关房科胥差,皆以重貲承充,与本地劣绅痞棍串通作弊,恐吓乡愚,勒索无辜,被累者竟致无门可诉。”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你少捣些鬼!而且你那批流氓痞棍,从今天起就给我解散。”
词语解释:夹棍  拼音:jiā gùn
旧时残酷刑具。两根木棍做成,行刑时夹犯人腿部。《明史·刑法志三》:“全刑者曰械,曰镣,曰棍,曰桚,曰夹棍。”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六:“夹棍始於 宋理宗 时,以木索并施,夹两股间,名曰夹帮。” 洪深 《赵阎王》第二节第六幕:“官儿大怒,指挥左右,将老者上了夹棍,老者痛得昏绝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