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棉花 拼音:mián huā
草棉的通称
棉桃中的纤维,它是一种柔软纤维状通常为白色的物质,附着于棉属(Gossypium)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面词语解释:棉衣 拼音:mián yī
絮了棉花的衣服。 丁玲 《母亲》二:“只要是晴天,便暖烘烘的,穿薄棉衣还觉着热呢。” 魏钢焰 《忆铁人》:“从孤儿身上的棉衣到白手起家的小学校,哪一处不洒下钻井党委和 铁人 的心血!”词语解释:棉纺 拼音:mián fǎng
用棉花纺成纱。现代主要指原棉经机械加工成为纱线的工艺过程。可分为粗梳棉纺工程、精梳棉纺工程、废纺工程。词语解释:棉籽油 拼音:mián zǐ yóu
从棉籽压榨或溶剂提取获得的半干燥性脂肪油,提炼后呈淡黄色,主要含有亚油酸、油酸和软脂酸的甘油脂,主要用于拌生菜和烹调油,使还原浓缩后可做人造黄油词语解释:棉籽 拼音:mián zǐ
棉花植物的种子词语解释:棉籽绒 拼音:mián zǐ róng
即棉短绒。参见“ 棉短绒 ”。
词语解释:棉短绒 拼音:mián duǎn róng
从轧花以后的棉子表面上用剥绒机剥下的很短的纤维。是提取纯棉纤维素的重要原料。可用于织棉毯、造纸、生产炸药和粘胶纤维等。也叫棉籽绒。词语解释:棉絮 拼音:mián xù
(1).棉花的纤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请仙》:“不知是人与否,但把其臂,如握棉絮,力又微弱,纔四五牵扯,已汗出淫淫,娇喘不胜矣。”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棉絮在上空飞扬着,好像在落雪。”
(2).用棉花纤维做成的可以絮衣被的胎。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我身上一件棉袄,三年没有换棉絮了。” 丁玲 《奔》:“床上,蜷在乱棉絮里的一个妇人也哼着问了:‘ 憨子 吗?’”词语解释:棉籽饼 拼音:mián zǐ bǐng
棉子榨油后所成的饼块,可用作肥料等。《农谚选》:“豆饼劲大,棉籽饼劲长。”词语解释:棉田 拼音:mián tián
种植棉花的田地。《光明日报》1978.1.16:“它具有捕食棉蚜的特殊本领,一天能吃上百只棉蚜,使棉田常常‘死而复生’。”词语解释:棉铃虫 拼音:mián líng chóng
棉花的主要害虫。雌蛾褐色或黄褐色,雄蛾灰褐色。前翅有两个暗褐斑纹,后翅灰黄,边缘有一黑色宽带。幼虫身体细长,一般为绿色或褐色,有斑纹。蛹赤褐色。幼虫钻入棉花蕾铃中为害,也危害茄类、禾谷类等多种作物。词语解释:棉窝窝 拼音:mián wō wō
方言。棉鞋。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九章:“ 杨国华 坐在沙发上,一边脱下踏泥的鞋袜,换上从 陕北 寄来一直没穿的‘棉窝窝’。”词语解释:棉短绒 拼音:mián duǎn róng
从轧花以后的棉子表面上用剥绒机剥下的很短的纤维。是提取纯棉纤维素的重要原料。可用于织棉毯、造纸、生产炸药和粘胶纤维等。也叫棉籽绒。词语解释:棉甲 拼音:mián jiǎ
古代用棉织品制作的战衣,用以护身。《清史稿·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传》:“被棉甲者五十,被铁甲者三十。”词语解释:棉纸 拼音:mián zhǐ
用树木的韧皮纤维制的纸,色白,柔软而有韧性,纤维细长如棉,故称棉纸。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每本前后用棉纸护叶,以防擦损。”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明 朝那样的棉纸,我没有见过新制的。”词语解释:棉纱 拼音:mián shā
用棉花纺成的纱。词语解释:棉铃 拼音:mián líng
棉花的果实,初长时形状像铃,故称棉铃。词语解释:棉农 拼音:mián nóng
以种植棉花为主的农民。词语解释:棉套 拼音:mián tào
絮了棉花的套子,套在盛放茶水、食物、冷饮等的盛器外面,起保温作用。词语解释:棉大衣 拼音:mián dà yī
絮了棉花的大衣。 杨朔 《潼关之夜》:“就是今天下午,他身上穿的也是这件军用的黄色棉大衣。”词语解释:棉大夫 拼音:mián dài fū
七星瓢虫。成虫体呈卵圆形,背面半球形拱起。头部黑色。足黑色,密生细毛。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上有七个黑点,故名。捕食棉蚜、豆蚜、槐蚜、桃蚜等,为著名的农业益虫。《光明日报》1978.1.16:“在黄橙橙的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色彩艳丽的小甲虫……这种小昆虫叫‘七星瓢虫’,孩子们又叫它‘花大姐’。因为它具有捕食棉蚜的特殊本领,一天能吃上百只棉蚜,使棉田常常‘死而复生’,因此农民又叫它为‘棉大夫’。”词语解释:棉力 拼音:mián lì
犹微力。常用作自谦之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山东起义清方档案》:“虽棉力不足匡时,而愚忱总期自效。”《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跟手 宋子仁 説了声:‘兄弟只好勉竭棉力,捐一百银子,附附驥的了。’”词语解释:棉袍 拼音:mián páo
絮了棉花的中式长衣。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譬如今天××先生穿了皮袍,我还只穿棉袍;××先生对于天寒的感觉比我灵。”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已经把眼镜摘下,头上戴着狗皮帽子,蓝布棉袍和青布深脸棉鞋都是从估衣铺买来的。”词语解释:棉连 拼音:mián lián
见“ 棉连纸 ”。
词语解释:棉连纸 拼音:mián lián zhǐ
即连史纸。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其票用棉连纸印刷明白。”亦省称“ 棉连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抄牌》:“其抄牌簿用棉连装钉,用印记明张数。”词语解释:棉蚜 拼音:mián yá
昆虫,身体小,浅绿色,头胸部黑色,危害棉苗等多种农作物。通称棉蚜虫。词语解释:棉被 拼音:mián bèi
絮了棉花的被子。词语解释:棉袄 拼音:mián ǎo
絮有棉花的上衣。《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庄门开处,走出一个人来,约有四十餘岁年纪,头戴窄沿秋帽,穿一件元青縐绸棉袄。”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今年我也想和 荷香 的娘,一人添做一件新棉袄。”词语解释:棉袍子 拼音:mián páo zǐ
絮了棉花的中式长衣。也叫“棉袍儿”词语解释:棉烟
一种切得很细、可以揉搓成小团的烟丝。 沙汀 《淘金记》二二:“他洞察地望了 何丘娃 一眼,接着便专心专意向烟哨里装上一口棉菸。”词语解释:棉药 拼音:mián yào
棉花火药。用纤维极细的上等棉花加硝酸、硫酸等制成,稍受撞击磨擦即发火自燃。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然而礮之有前膛后膛,孰优孰劣,弹之贮棉药火药,何利何弊……均无定论。” 清 薛福成 《考察近事谨呈管见疏》:“火药随火器而日精,其类有饼药、炸药、棉药之名。”词语解释:棉薄 拼音:mián báo
(1).犹微薄。 蛤笑 《息争篇》:“宗教压力,至为棉薄。”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章》:“我心力棉薄有所难于理会,写出歌辞来以求明证。”
(2).薄弱的能力。多用作自谦之词。 邹韬奋 《经历》五一:“根据这个观点,我……愿竭尽我的棉薄,追随许多救国的同志们。” 夏衍 《关于关山月画展特辑》:“只要对于抗战救亡多少有点裨益的文化工作,我们都不惜替他尽一点棉薄。”词语解释:棉蕾 拼音:mián lěi
棉花的花蕾。如:千里沃野上,稻花飘香,棉蕾含笑,一派勃勃生机。词语解释:棉猴 拼音:mián hóu
风帽连着衣领的棉大衣。 冰心 《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我赶紧穿好衣服,披上棉猴。妈妈还把我的棉猴领子翻了上去。” 浩然 《艳阳天》第四章:“快把我那个棉猴拿来吧,那东西穿在身上……多大的风也打不透。”词语解释:棉毛 拼音:mián máo
附着在棉籽上的短残余纤维,它被用于不需要长纤维的纺织品词语解释:棉桃 拼音:mián táo
棉花的果实,因其外形似桃,故称。词语解释:棉毛毯 拼音:mián máo tǎn
棉经与粗梳毛或软再生毛纬的交织毯,其中之一是用安哥拉纱制成的词语解释:棉毛裤 拼音:mián máo kù
一种较厚的棉针织品的单裤子。词语解释:棉毛衫 拼音:mián máo shān
一种较厚的棉针织品的单内衣。《花城》1981年第5期:“她的棉毛衫的两只袖口全湿透了。”词语解释:棉子油 拼音:mián zǐ yóu
用棉子榨成的油。粗油含有微量的有毒色素棉酚。精制后,可供食用。亦用作食品、肥皂、硬化油等工业的原料。词语解释:棉裤 拼音:mián kù
絮有棉花的裤子。《清会典事例·户部·收羇穷》:“又孤贫每名日给盐菜银五釐,大口岁给棉衣一件,棉裤一条,共折给银九钱五分。”词语解释:棉柴 拼音:mián chái
结出棉桃后枯干的棉花枝杆。 冯金堂 《挖塘》:“ 老犟 让他坐下,到院里抱点棉柴点着让 义民 烤火。”词语解释:棉手闷子 拼音:mián shǒu mèn zǐ
两头开口、絮了棉花的袖筒子,用以御寒。 张天民 《院士》:“ 铁人 跟旁边的大个子女同志说了句什么,就动手摘下 谢捷 的口罩,扒下她的棉手闷子。”词语解释:棉布 拼音:mián bù
用棉纱织成的布。词语解释:棉袜 拼音:mián wà
(1).絮了棉花的袜子。如:他穿上一双很厚的棉袜,再不感到冻脚了。
(2).用棉纱或棉线针织的袜子。如:现在人们大都穿锦纶袜,穿棉袜的很少。词语解释:棉花胎 拼音:mián huā tāi
方言。用棉花纤维做成的可以絮被褥等的胎。词语解释:棉花绒 拼音:mián huā róng
(1).棉花加工时飞散出来的棉花纤维。
(2).棉织品的一种,由粗纱织成,较厚,表面有绒毛,多用来做衣服的衬里。词语解释:棉花庄 拼音:mián huā zhuāng
清 时帝室庄园之一。《清会典事例·盛京户部·官庄》:“棉花庄五所,每庄岁徵棉七百斤,庄设庄丁十名,牛六头。”词语解释:棉茸茸 拼音:mián róng róng
形容像棉花一样纤细柔软。《十月》1981年第2期:“剥去黄橙橙的薄皮,撕掉棉茸茸的白衣,吓,那像一柄柄白玉梳子般的柚子肉。”词语解释:棉红蜘蛛 拼音:mián hóng zhī zhū
俗称火龙、红蜘蛛、火蜘蛛。节肢动物,体很小,成虫椭圆形,通常橙红色,年生十余代。危害棉花、豆类、玉米等多种农作物。词语解释:棉连纸 拼音:mián lián zhǐ
即连史纸。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其票用棉连纸印刷明白。”亦省称“ 棉连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抄牌》:“其抄牌簿用棉连装钉,用印记明张数。”词语解释:棉鞋 拼音:mián xié
絮有棉花的鞋子。用以保暖。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已经把眼镜摘下,头上戴着狗皮帽子,蓝布棉袍和青布深脸棉鞋都是从估衣铺买来的。”词语解释:棉花糕 拼音:mián huā gāo
食品名。用优质大米米浆,经处理,加发酵粉、白糖蒸制而成,比松糕精细软滑,有像棉花一样的弹性,故名。词语解释:棉烟 拼音:mián yān
一种切得很细、可以揉搓成小团的烟丝。 沙汀 《淘金记》二二:“他洞察地望了 何丘娃 一眼,接着便专心专意向烟哨里装上一口棉菸。” 词语解释:棉滚滚 拼音:mián gǔn gǔn
形容衣服穿得松软厚实。 沙汀 《淘金记》八:“‘连那个穿刷把裤子的 李瘟牛 ,都阔起来了!’她不平地接着说,‘穿得棉滚滚的,每顿干饭。’”词语解释:棉花套子 拼音:mián huā tào zǐ
方言。棉花胎。词语解释:棉花嘴 拼音:mián huā zuǐ
谓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她站在他眼前,棉花嘴咄咄呐呐,一定要问清楚儿子为什么给 白占魁 借米。”词语解释:棉网 拼音:mián wǎng
各种织机,尤其是梳理机上提供的膜状纤维网词语解释:棉花穰子 拼音:mián huā ráng zǐ
即皮棉。 梁斌 《红旗谱》二三:“咱也开轧花房,轧了棉花穰子走 天津 ,直接和外国洋商打交通。”词语解释:棉花疮 拼音:mián huā chuāng
即梅毒。 清 李渔 《意中缘·奸囮》:“﹝ 黄天监 ﹞当初原是富家子弟,只因嫖兴太高,惹了一身棉花疮。”参阅 明 陈实功 《外科正宗·杨梅疮总论》。参见“ 梅毒 ”。
词语解释:梅毒 拼音:méi dú
性病的一种。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症状是:初期出现硬性下疳,发生淋巴结肿胀;第二期,出现各种皮疹,个别内脏器官发生病变;第三期,皮肤、黏膜形成梅毒瘤,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本病可潜伏多年而无任何症状,亦可由孕妇传给胎儿。有的地区叫杨梅疮。词语解释:棉花蛆 拼音:mián huā qū
方言。即红铃虫。词语解释:棉绸 拼音:mián chóu
用碎丝、废丝等为原料纺成丝后织成的丝织品,表面不平整,不光滑。《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见一个人站在当地……身上穿着件月白棉绸小夹袄儿。”词语解释:棉织品 拼音:mián zhī pǐn
用棉纱或棉线织成的布和衣物。词语解释:棉线 拼音:mián xiàn
用棉纱制成的线。《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那 运河 沿河的风气,但是官船靠住,便有些村庄妇女,赶到岸边,提个篮儿,装些零星东西来卖,如蔴绳、棉綫、零布、带子。”词语解释:棉毯 拼音:mián tǎn
一种双面拉绒,质地厚实的棉织品,由棉股线和废纺粗纱织成。主要作盖被或铺垫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