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月入声 [cù zú,士卒][gú hú][详注1][gē hé][yuě][详注2][hú][fú][chù]鼿[《集韵》乌没切。心闷貌。][kū]


注1:滑 音骨。乱也。《晋语》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庄子·缮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谓俳谐也。《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 又混也。《楚辞·渔父》滑其泥而扬其波。 又与汩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涌泉滑滑。
注2:崒 《广韵》《集韵》《韵会》昨没切,音捽。崒屼,山貌。《韵会》山危峻貌。《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或作崒。
末字词组
藻棁节棁楶棁捭棁山节藻棁   

词语解释:藻棁  拼音:zǎo zhuō
(1).梁上有彩画的短柱。《论语·公冶长》:“ 臧文仲 居 蔡 ,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邢昺 疏:“藻棁者,藻,水草有文者也;棁,梁上短柱也。画为藻文,故云藻棁。”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云楶藻棁,龙桷雕鏤。” 南朝 梁 萧统 《殿赋》:“藻棁鲜华而粲色,山节珍形而曜目。”
(2).借指装饰华丽的房屋。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藜藿有八珍之甘,而蓬蓽有藻棁之乐也。”
(3).比喻浮夸识浅的人。《梁书·贺琛传》:“斗筲之人,藻棁之子,既得伏奏帷扆,便欲诡竞求进,不説国之大体。”
词语解释:节棁  拼音:jié tuō
节和棁。节,屋柱上端顶住横梁的方木;棁,梁上的短柱。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冬十月,作新亭于 马退山 之阳,因高丘之阻以面势,无欂櫨节棁之华也。”集注:“节者,栭也,刻鏤为山;棁者,樑上楹,画为藻文。” 清 朱之瑜 《〈十宫图〉序》:“金釭玉带,翡翠文犀;节棁县楣,空青祖琭。”
词语解释:楶棁  拼音:jié tuō
柱头斗拱与梁上短柱。 清 唐孙华 《种树》诗:“材不任楶棁,菌蠢无华滋。”参见“ 楶棁之材 ”。
词语解释:楶棁之材  拼音:jié tuō zhī cái
比喻小才。《文选·班彪〈王命论〉》:“楶棁之材不荷栋梁之任。” 张铣 注:“栭谓之楶,梁上楹谓之棁,盖小材也。”
词语解释:捭棁  拼音:bǎi tuō
挥动棍棒。《淮南子·主术训》:“削薄其德,曾累其刑,而欲以为治,无以异於执弹而来鸟,捭棁而狎犬也。”
词语解释:山节藻棁  拼音:shān jié zǎo zhuō
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天子之庙饰也。” 郑玄 注:“山节,刻欂卢为山也;藻棁,画侏儒柱为藻文也。”《论语·公冶长》:“ 臧文仲 居 蔡 ,山节藻棁。”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言其奢侈。”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及至 周 室道衰,礼法隳坏,诸侯刻桷丹楹,大夫山节藻棁。” 元 李翀 《日闻录》:“山节藻棁,丹楹刻桷,以诸侯大夫而越等用之,犹见讥誚,则庶人之家,其屋当白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