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械系 拼音:xiè xì
见“ 械繫 ”。
亦作“ 械係 ”。
(1).戴上镣铐,拘禁起来。《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繫 信 。”《宋史·奸臣传一·蔡确》:“自翰林学士 许将 以下皆逮捕械繫,令狱卒与同寝处。”《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 禼 初领 河东 漕,时 潞州 已再籍夫,械係坊郭民 王概 等,责夫钱六万三千餘緡。” 清 袁枚 《新齐谐·赵文华在阴司说情》:“ 京 与婢忽仆地,囈语经宿始苏,云:‘摄至冥府,与婢械繫大门外。’”
(2).指被拘禁的人。 宋 曾巩 《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 庐陵 人喜鬭讼,械繫常充县庭。” 宋 叶适 《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 会稽 督零税急,械繫满府县,值公摄帅,尽释之,士民歌呼。”词语解释:械机 拼音:xiè jī
谓机智巧谋。 宋 范成大 《读史》诗之一:“百岁亏成费械机,乌鳶螻蚁竟同归。”词语解释:械具学 拼音:xiè jù xué
研究机械工具的学科。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 希腊 、 罗马 科学之盛,殊不逊於艺文……几何则建於 宥克立 (Eukleides),械具学则成於 希伦 (Heron)。”词语解释:械斗 拼音:xiè dòu
双方聚众持械殴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会 漳 泉 二府人之侨居者,各分气类,械斗至数万人,官吏不能弹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那回 广东 的案子,实在是械鬭起的;然而叙起械鬬来,牵涉的人自然不少。”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一章:“两族的头子都是世袭的地主豪绅,利用乡民迷信风水,故意扩大纠纷,挑起械斗。”词语解释:械器 拼音:xiè qì
器械,器具。《孟子·滕文公上》:“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荀子·荣辱》:“故仁人在上,则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 宋 王安石 《洪范传》:“土言稼穡,则水之井洫,火之爨冶,木、金之为械器,皆可知也。”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然土地不守,子女玉帛归于臣民, 契丹 盖无得也。人畜械器亡者大半。”词语解释:械解 拼音:xiè jiě
戴上刑具押送。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上:“ 王怀我 曰:‘ 孔子 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范 君作《据目抄》,而贪官污吏惧。’众谓 范 必死矣。已而械解抚臺,幸不深罪。”词语解释:械节 拼音:xiè jié
枷械等刑具的接合处。《后汉书·度尚传》:“ 磐 不肯出狱,方更牢持械节,狱吏谓 磐 曰:‘天恩旷然而君不出,可乎?’”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竹约为节。械节亦械之刻约处也。”词语解释:械斗
亦作“ 械斗 ”。 双方聚众持械殴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会 漳 泉 二府人之侨居者,各分气类,械斗至数万人,官吏不能弹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那回 广东 的案子,实在是械鬭起的;然而叙起械鬬来,牵涉的人自然不少。”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一章:“两族的头子都是世袭的地主豪绅,利用乡民迷信风水,故意扩大纠纷,挑起械斗。”词语解释:械颈 拼音:xiè jǐng
加械于颈。《宋史·杨覃传》:“时讨 李继迁 ,调发芻粮, 覃 特 皆以苛急促办为务。 覃 令钳手, 特 令即械颈,虽衣冠旧族不免。”《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 石保吉 ﹞待属吏不以礼,帅 大名 时, 叶齐 、 查道 皆知名士,悉命械颈以督粮运。”词语解释:械致 拼音:xiè zhì
拘系押送。 唐 韩愈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 錡 反,公将左右与贼战州门,不胜。贼呼入,公端坐,责以义,皆歛兵立,不逼。 錡 命械致公军,将斩以徇。”词语解释:械数 拼音:xiè shù
指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词语解释:械战 拼音:xiè zhàn
犹械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我狐也,儿孙与北村狐搆衅,举族械战。”词语解释:械送 拼音:xiè sòng
加刑具押送。《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一年》:“甲寅, 李勉 械送 李灵曜 至京师,斩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甲午,詔 河北 沿边安抚司械送 辽 駙马都尉 刘三嘏 至 涿州 。”词语解释:械索 拼音:xiè suǒ
泛指刑具。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听讼,使两辞自诣,无追呼者。市食挂钱於门,民当其物,持钱而去。邑庭常空,失械索所在。”词语解释:械筏 拼音:xiè fá
古代捆枪成束而编成的渡水之具。《武备志·军资乘·济水》:“械筏者,以枪十条为束,一束力胜一人,且以五千条为率,为一筏。枪去鐏刃,鳞次而排,纵横缚之,可渡五百人。”词语解释:械槛 拼音:xiè kǎn
拘系于囚车。《汉书·匈奴传下》:“单于尽收四人及手杀校尉 刀护 贼 芝音 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槛付使者,遣 厨唯姑夕王富 等四十人送 歙颯 。”词语解释:械梏 拼音:xiè gù
(1).泛指刑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检得 鲍庄 体有重伤,生以谋杀论死,备歷械梏。”
(2).用刑具拷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阳武侯》:“官收诸媪,械梏百端,皆无异言。”词语解释:械用 拼音:xiè yòng
器械用具。《荀子·王制》:“农夫不斲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荀子·正论》:“夫是之谓视形势而制械用,称远近而等贡献,是王者之制也。”词语解释:械槢 拼音:xiè xí
指枷杻之类的刑具。 宋 沉辽 《德相所示论书聊复戏酬》诗:“或发於止諫,或得於讼谍。或奋夺床陛,或造成械槢。”词语解释:械具 拼音:xiè jù
机械工具。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当同世纪末叶,其效忽大著,举工业之械具资材,植物之滋殖繁养,动物之畜牧改良,无不蒙科学之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