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碧梧槁梧椅梧枯梧檐梧左枝右梧支策据梧柢梧
枝梧魁梧青梧抵梧鸿梧开梧枝枝梧梧强梧
据梧栖梧支梧凤栖梧柚梧支支梧梧抵梧 

词语解释:碧梧  拼音:bì wú
(1).绿色的梧桐树。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明 刘基 《调笑令》词之二:“帘捲,帘捲,人与碧梧俱晚。”
(2).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仪态。 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退见少傅,翠竹碧梧,鸞鵠停峙,能守其业者也。” 清 许思湄 《与赵南湖书》:“久不见碧梧翠竹之姿,每於月白风清,輒深神往。”
词语解释:枝梧  拼音:zhī wú
(1).斜而相抵的支柱。引申为对抗,抵挡。《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 裴駰 集解:“ 如淳 曰:‘梧音悟。枝梧犹枝捍也。’ 瓚 曰:‘小柱为枝,邪柱为梧,今屋梧邪柱是也。’”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 陶 谢 不枝梧,风骚共相激。” 清 毛世楷 《武昌》诗:“枝梧 蜀 汉 争持角,控制东南欲建瓴。”
(2).支撑,支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其庙阶三成,四周栏槛上阶之上,以木为圆基,令互相枝梧,以版砌其上。” 宋 陆游 《村居书事》诗:“药物枝梧病渐苏,门前野老笑相呼。” 元 詹本 《春日携客游武夷》诗:“山脚健枝梧,百里插苍峭。”
(3).犹支吾。说话含混躲闪。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臆论·水利》:“中丞问两宰云:‘贵县城周围几里?有几门?’两宰枝梧,茫然不能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同舍 俞生 , 江阴 诸生也。甫毕头场,即治任,众怪而问之,言语枝梧,而颜色悽楚。”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第五节:“但 俄国 并未按照原数送给,且‘枝梧不肯教演施放’, 奕訢 空拟了一个‘训练八旗兵丁’的计划。”
词语解释:据梧  拼音:jù wú
(1).靠着梧几。《庄子·齐物论》:“ 昭文 之鼓琴也, 师旷 之枝策也, 惠子 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 成玄英 疏:“据梧者,只是以梧几而据之谈説,犹隐几者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范荣期 见 郄超 俗情不淡,戏之曰:‘ 夷齐 巢许 ,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元帝 《答刘缩求述制旨义书》:“所赖昔经 陜 服,颇足良书,凭几据梧,静供游目。” 宋 林逋 《山中寒食》诗之一:“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復散《幽经》。”
(2).操琴。《庄子·齐物论》:“ 惠子 之据梧也。”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梧,琴也。’ 崔 云:‘琴瑟也。’” 明 徐渭 《览越篇》序:“便引吭而鸣,响溢於据梧扣竹之表。”
词语解释:槁梧  拼音:gǎo wú
(1).《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据琴而睡也。” 成玄英 疏:“夹膝几也。”后人诗文中或以指几,或以指琴。 宋 王安石 《示公佐》诗:“各据槁梧同不寐,偶然闻雨落阶除。”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望虽小陋,顾亦留独弦於槁梧,仰孤星於秋昊也。”
(2).引申指知音。 陈三立 《园夜和答姚叔节陶宾南》:“噤吟已了 秦 庭客,《橘颂》终伤 楚 些魂,莫面云山篤行李,鸿濛原有槁梧存。”
(3).枯老的梧桐树。 宋 叶适 《祭中洲处士李公文》:“ 蘄春 山城, 中洲 水宅,槁梧其阴,钓石不泐。”
词语解释:魁梧  拼音:kuí wú
亦作“ 魁吾 ”。亦作“ 魁俉 ”。 犹言高大壮实。《史记·留侯世家论》:“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魁梧,丘虚壮大之意。” 唐 善感 《李愍碑》:“容仪逈拔,奇貌魁俉。” 宋 黄庭坚 《武昌松风阁》诗:“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有 沙 氏子,土司之后也, 彩云 ( 万彩云 )悦其魁吾,宠之专房。”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停了一阵,他又把 周大勇 打量一番,像是从 周大勇 那魁梧的身材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词语解释:栖梧  拼音:qī wú
亦作“栖梧”。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郑玄 笺:“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凤皇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 孔颖达 疏:“诸书传之论凤事,皆云食竹栖梧。”本谓凤凰息于梧桐树上,后用以指贤者择明主而从或明君礼贤下士。 唐 罗隐 《谢崔舍人启》:“若某者,跡未及 萧 阶 陈 榻之严,目未睹巢阁栖梧之瑞。门寒於 光逸 ,命薄於 黔娄 。”
词语解释:椅梧  拼音:yī wú
椅树和梧桐树。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椅梧倾高凤,寒谷待鸣律。”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目睇烟霄阔,以惊羽翼高。椅梧连鹤禁,壀堄接龙韜。”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九:“果欲鸣凤至,还当种椅梧。”
词语解释:青梧  拼音:qīng wú
梧桐。树皮色青,故称。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一:“坛上列植垂龙之木,似青梧,高十丈。” 南朝 宋 鲍照 《秋夕》诗:“紫兰花已歇,青梧叶方稀。” 唐 李白 《陌上桑》诗:“寒螿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词语解释:支梧  拼音:zhī wú
见“ 支吾 ”。
词语解释:支吾  拼音:zhī wú
亦作“ 支梧 ”。亦作“ 支捂 ”。
(1).犹支撑。抵挡;支持住不倒下。《旧五代史·僭伪传三·孟知祥》:“ 知祥 虑 唐 军骤至,与 遂 閬 兵合,则势不可支吾。” 宋 司马光 《乞进呈文字第四札子》:“况今已立秋,兼臣自体当得筋力差胜於前,可以支梧。只是无人扶掖,全拜起不得。”《朱子语类》卷一○八:“如人病寒下热药,少间又变成燥势;及至病热下寒药,少间又变得寒。到得这家计坏了,更支捂不住。”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这路崎嶇,水縈紆,急得我战钦钦不敢望前去;况是棒疮发,怎支吾?” 清 黄宗羲 《朱康流先生墓志铭》:“先生屈其经世之业,以支吾八口,泊然不见喜愠之色。” 康濯 《灾难的明天》:“ 春妮子 一扭身支吾着走了。她全身冰冷,没一点劲,回到家里俯在炕上躺着。”
(2).引申为抗拒。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词色朗厉,若不可支梧。”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逼得得他忍飢受冷,并不敢半句支吾。”
(3).对付;应付。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西贼姦计,大未可量,朝廷当奬励逐路帅臣,豫作支吾。”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如此时此际文情艰澁,勉强支吾,则朝气昏昏,到晚终无晴色,不如不作之为愈也。”《红楼梦》第一○一回:“﹝ 凤姐 ﹞见过 王夫人 ,支吾了一件事,便过来到 寳玉 房中。”
(4).排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此夜长?”
(5).讲话含混躲闪;用含混闪烁的话搪塞。《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饮食中间, 冯公 问其乡贯出身, 承信 言语支吾,似有羞愧之色。”《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日则同食,夜则同卧,如此三年, 英臺 衣不解带, 山伯 屡次疑惑盘问,都被 英臺 将言语支吾过了。” 巴金 《家》三三:“五婶向他追问,他总是一味支吾,后来五婶追问得急了,他才说是弄掉了。” 郭沫若 《南京印象》十二:“由七点到十二点,足足有五个钟头。大员们的种种拖延或支吾,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意义!”
(6).犹豫,踌躇。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 张太尉 冷笑:‘我别有道理。待我遮里兵才动,先使人将文字去与番人。万一支吾不前,交番人发人马助我。’”《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一番信到,一番使妾倍支吾;几度诗来,几度令人添寂寞。”
(7).窘迫局促。 清 戴名世 《范增论》:“ 项王 欲自帝,则有 义帝 在也;既王诸将,而己亦称王,则无以自别异,於是立号为 西楚霸王 。盖其情见势絀,支吾甚矣。”
词语解释:枯梧  拼音:kū wú
枯萎的梧桐。《列子·说符》:“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而伐之。” 唐 陆龟蒙 《独夜有怀因作吴体寄袭美》诗:“人吟侧景抱冻竹,鹤梦缺月沉枯梧。”
词语解释:抵梧  拼音:dǐ wú
亦作“ 抵捂 ”。抵牾。谓不相一致。《汉书·司马迁传赞》:“至於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梧,读曰‘迕’,相触迕也。” 南朝 宋 裴駰 《〈史记集解〉序》引作“抵捂”。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 汪啟淑 ﹞持论与 汪中 多所抵捂,拂衣而去。”
词语解释:凤栖梧  拼音:fèng qī wú
词牌名。即《蝶恋花》。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四:“ 蜀路 泥溪驛 , 天圣 中,有女郎 卢氏 者,随父往 汉州 作县令,替归,题於驛舍之壁。其序略云:‘登山临水,不废於謳吟,易羽移商,聊舒羈思。因成《凤栖梧》曲子一闋,聊书於壁。’”
词语解释:檐梧  拼音:yán wú
檐下廊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士人縶蹇檐梧,乃即坐。” 何垠 注:“小柱为枝,大柱为梧。”
词语解释:鸿梧  拼音:hóng wú
高大的梧桐树。《艺文类聚》卷四四引 汉 傅毅 《琴赋》:“歷嵩岑而将降,睹鸿梧于幽阻。”
词语解释:柚梧  拼音:yòu wú
竹的一种。《文选·左思〈吴都赋〉》:“其竹则篔簹、箖箊、桂、箭、射筒、柚梧有篁,篻簩有丛。” 刘逵 注:“皆竹名也。”
词语解释:左枝右梧  拼音:zuǒ zhī yòu wú
犹左支右吾。 宋 王暐 《道山清话》:“本朝无前代离宫别馆,游豫奢侈,非特不为,亦不暇为也。盖北有狂虏,西有黠 羌 ,朝廷汲汲然左枝右梧,未尝一日不念之。”《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左枝右梧,未免儿啼女哭;东涂西抹,不救命蹇时乖。”
词语解释:开梧  拼音:kāi wú
古代传说中东方最边远的氏族。
词语解释:支支梧梧  拼音:zhī zhī wú wú
见“ 支支吾吾 ”。
词语解释:支支吾吾  拼音:zhī zhī wú wú
亦作“ 支支梧梧 ”。 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应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后羿 ﹞坐在对面铺着脱毛的旧豹皮木榻上,搔着头发,支支梧梧地说--‘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 杨朔 《熔炉》:“指导员觉得 黄金宝 有点反常,两只眼映着灯闪亮,好像含着泪,问他又支支吾吾地不肯明说。”
词语解释:支策据梧  拼音:zhī cè jù wú
语本《庄子·齐物论》:“ 昭文 之鼓琴也, 师旷 之枝策也, 惠子 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此谓 昭文 弹琴、 师旷 持杖击节、 惠子 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以“支策据梧”形容用心劳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范荣期 见 郗超 俗情不淡,戏之曰:‘ 夷 、 齐 、 巢 、 许 ,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
词语解释:枝枝梧梧  拼音:zhī zhī wú wú
犹支支吾吾。说话躲躲闪闪,搪塞应付。《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枝枝梧梧,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词语解释:抵梧
见“ 牴牾 ”。
词语解释:抵牾  拼音:dǐ wǔ
亦作“ 抵啎 ”。抵触;矛盾。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李谪仙》:“二説辨证 李白 《蜀道难》非谓 严武 作,明白如此,则《新唐史》抵牾无疑。”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义下》:“一出名公手,一或抵啎,必他有証佐。”
牴牾:亦作“ 牴啎 ”。 1.抵触,矛盾。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况左右配属, 班 荀 之与 郑 戴 ,又名牴牾。”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一》:“混淆差互,一至於此。盖不惟牴牾於经,而自相矛盾亦甚矣。”《明史·罗通传》:“ 通 本 谦 所举,而每事牴牾,人由是不直 通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联匾》:“柱圆板方,柱窄板阔,彼此牴牾,势难贴服。” 章炳麟 《秦献记》:“僕射 周青臣 用面諛显, 淳于越 相与牴啎,衅成而 秦 燔书。”啎,一本作“ 梧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隋志》《列异传》三卷……两《唐志》皆云 张华 撰,亦别无佐证,殆后有悟其牴牾者,因改易之。”
(2).引申谓用言语顶撞、冒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翁姑薄让之,女牴牾不可言状。翁姑忿怒,逼令大归。”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戴监生》:“老人遂发怒声曰:‘稚子何敢牴牾先辈!’”
词语解释:柢梧  拼音:dǐ wú
抵牾,抵触。柢,通“ 抵 ”。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乾隆府厅州县图志》:“且所志沿革,亦多彼此失顾,时见柢梧。”
词语解释:强梧  拼音:qiáng wú
同“强圉”。亦作“彊梧”。 《史记·历书》:“彊梧大荒落四年。” 司马贞 索隐:“彊梧,丁也;大芒骆,巳也。四年。” 张守节 正义:“梧音语。四年,丁巳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