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江平声 [xiáng,降伏][chuáng][gāng][shuāng][máng][通摐][chuáng][chōng][máng][máng][详注1][cóng][雨急][详注2][详注3]


注1:悾 《集韵》枯江切,音腔。《朱子·游卧龙诗》访我深涧底,晤言绝纷哤城南且细说,慰我心悾悾。
注2:哝 《集韵》浓江切,《广韵》哝,嗔语,出字林。又《吕氏春秋》甘而不哝。《玉篇》引作噮。谓甘食也。又《集韵》一曰语不明。或作哝。
注3:迒 音降。车迹也。《正字通》凡兽迹、车迹皆曰迒。
末字词组
传梆击梆伐梆木梆三梆丧梆硬梆梆硬梆

词语解释:传梆  拼音:chuán bāng
古官衙中敲击梆子,用以传报或集散人役。《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传梆禀知 谢廉使 。廉使不升堂,竟叫进私衙里来。”
词语解释:击梆  拼音:jī bāng
敲打梆子。用以宣告集散、表示有事申报或巡更示警等。 明 吕维祺 《四彝馆增定馆则》之十五:“诸生每日辰初入馆……候击梆散馆,不许先出。”《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原差道:‘此是经卷,又不是甚么财物,待我在转桶边击梆,禀一声,递进去不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各告示》:“许击梆从转斗内投进。”
词语解释:伐梆
敲打梆子
词语解释:木梆  拼音:mù bāng
用挖空的木头做成的梆子。 曹禺 《雷雨》第三幕:“四周却更显得沉闷了,偶尔听见几声青蛙叫和更夫的木梆声,暴雨就快要来了。”
词语解释:三梆  拼音:sān bāng
三次击梆木。封建时代官长坐堂前的信号。昆曲《十五贯》第八场:“伙计!发三梆了,大门上调原卷,二门上解犯人,太爷即刻要坐堂了。”
词语解释:丧梆  拼音:sàng bāng
不温和,脾气倔强
用话冒犯。例如:别拿这些话丧梆人。
词语解释:硬梆梆  拼音:yìng bāng bāng
见“ 硬邦邦 ”。
词语解释:硬邦邦  拼音:yìng bāng bāng
亦作“ 硬梆梆 ”。亦作“ 硬帮帮 ”。
(1).坚硬。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折:“粗滚滚的黄桑杖腿筋,硬邦邦的竹签着指痕。”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四章:“没有走出多远,在呼啸的北风里,棉裤就冻得硬梆梆的,打不过弯来。”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五:“他的头下,枕着一块硬梆梆的半截砖。”如:他穿着一双底子硬帮帮的山鞋。
(2).强硬;生硬。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三折:“他把我死羊般拖奔入牢房,依旧硬邦邦匣定在囚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硬邦邦敢要君的渠首,乱纷纷不服王的羣寇。” 郭沫若 《演奏出英雄的交响曲》:“废话少说,公式主义的硬梆梆的大块文章少做。” 孙犁 《白洋淀纪事·看护》:“‘咱们是工作关系,你是病人,我是看护,谁也不能压迫谁!’ 刘兰 硬梆梆的说。”
(3).实实在在的;棘手的。 克非 《春潮急》十一:“一连串硬梆梆的问题,倾头盖脑泼向 李春山 。”
词语解释:硬梆  拼音:yìng bāng
见“ 硬帮 ”。
词语解释:硬帮  拼音:yìng bāng
亦作“ 硬梆 ”。亦作“ 硬棒 ”。
(1).强硬;坚硬。《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这驛丞可也硬帮。常时没听的驛丞敢打人。” 端木蕻良 《朱刀子》:“ 朱老五 是个硬帮的人,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老舍 《神拳》第一幕:“ 高秀才 :‘完了!完了!土恶霸难斗,洋恶霸万万斗不得!’ 高永义 :‘完不了!三哥,你硬棒点!’”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咱们共产党员得不怕碰钉子,越碰越硬梆,碰成个铁头就什么都不怕啦。”
(2).结实。 老舍 《骆驼祥子》一:“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娘年纪大了,身子倒还算硬棒,家里大小事体全靠娘一个人维持。”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十二章:“单干户没牲口的,牲口不硬帮的,不是犁得粗糙,就是种得粗糙。怎能多打粮食?” 李季 《玉门儿女出征记》诗一八:“一号机坏了换二号,二号的柴油机也不硬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