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寒平声 [kān kàn][nán,艰难][guān,衣冠][gān,同干]竿[guān,观看][tán][详注1][pán][cuán][mán][zuān][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pán][hán,可汗][gān gǎn][gān][详注2][同㙢。][pán][guān][音檀。触也。][dān][舍弃][hān][详注3][tuán][地名][huán][duān][详注4][tuán]


注1: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首字词组
桓桓桓灵桓山鸟桓伊筝桓缪桓表桓友 
桓文桓楹桓拨桓蒲桓碑桓石虔来桓孟 
桓伊笛桓圭桓宫桓伊三弄桓郎笛桓山之泣桓山之悲 

词语解释:桓桓  拼音:huán huán
(1).勇武、威武貌。《书·牧誓》:“勗哉夫子!尚桓桓。” 孔 传:“桓桓,武貌。” 晋 陶潜 《命子》诗:“桓桓 长沙 ,伊勋伊德。” 唐 杜甫 《北征》诗:“桓桓 陈将军 ,仗鉞奋忠烈。” 仇兆鳌 注:“桓桓,武勇貌。” 林伯渠 《和朱总司令〈南泥湾〉诗》:“桓桓虎賁士, 中华 好男子。”
(2).高大貌。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巖巖天柱,大矣 周山 之峰;桓桓地轴,壮哉 崑崙 之阜。”
(3).宽广、坦然貌。 宋 曾巩 《朝中祭钱纯老文》:“利害之际,人鲜能安。彼为惴惴,公独桓桓。”
词语解释:桓文  拼音:huán wén
春秋 五霸中 齐桓公 与 晋文公 的并称。《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 之徒,无道 桓 文 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后汉书·皇甫嵩传》:“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 桓 文 之事也。” 唐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节制非 桓 文 ,军师拥熊虎。”
词语解释:桓伊笛  拼音:huán yī dí
见“ 桓郎笛 ”。
词语解释:桓郎笛  拼音:huán láng dí
《晋书·桓伊传》载, 桓伊 为 江州 刺史,善吹笛,独擅 江 左。 谢安 位显功盛,为人所谗, 孝武帝 疑之。会帝召 伊 饮宴, 安 侍坐。帝命 伊 吹笛,吹一弄后, 伊 请弹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慷慨。 安 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后因以“桓郎笛”为巧用乐曲传达心曲的典故。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岁笛字韵为寿戏答二君》词:“笑 谢公 旷达,暮年垂泪,听 桓郎 笛。” 清 赵翼 《六哀诗·阿文成公》:“敢抚 桓伊 筝,聊破弥远钻。” 清 徐夔 《闻笛有忆》诗:“谁将清夜 桓伊 笛,吹入 山阳 向秀 心。”参见“ 桓伊三弄 ”。
词语解释:桓灵  拼音:huán líng
东汉 末世 桓帝 与 灵帝 的并称。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嘆息痛恨於 桓 灵 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幽 厉 昔崩乱, 桓 灵 今板荡。”
词语解释:桓楹  拼音:huán yíng
(1).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柱上有孔,穿索悬棺以入墓穴。《礼记·檀弓下》:“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孔颖达 疏:“桓,大也。楹,柱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桓楹,天子、诸侯葬时下棺之柱,其上有孔,以穿繂索,悬棺而下,取其安审,事毕即闭壙中。”
(2).华表。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桓楹者,即今之华表也。”
词语解释:桓圭  拼音:huán guī
古代帝王与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于朝聘时各执玉圭以为信符,圭有六种,表不同的爵秩等级,“桓圭”为公爵所执。《周礼·春官·大宗伯》:“公执桓圭。” 郑玄 注:“桓圭,盖亦以桓为瑑饰,圭长九寸。”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余在 扬州 汪鲁佩 家,见桓圭,长七寸,葵首垂繰,质粹沁红,真三代物也。”参见“ 六瑞 ”。
词语解释:六瑞  拼音:liù ruì
王及五等诸侯于朝聘时所持之六种玉制信符。《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穀璧,男执蒲璧。” 郑玄 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镇圭盖以四镇之山为瑑饰,圭长尺有二寸。公,二王之后,及王之上公。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桓圭盖亦以桓为瑑饰,圭长九寸。信当为身,声之误也;身圭、躬圭盖皆象以人形为瑑饰,文有麤縟耳,欲其慎行以保身;圭皆长七寸。穀所以养人,蒲为席所以安人;二玉盖或以穀为瑑饰,或以蒲为瑑饰;璧皆径五寸。不执圭者,未成国也。”《周礼·秋官·小行人》:“成六瑞。” 郑玄 注:“瑞,信也。皆朝见所执,以为信。”
词语解释:桓山鸟  拼音:huán shān niǎo
《孔子家语·颜回》:“ 回 闻 桓山 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於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后用以喻离别的痛苦。 金 元好问 《送李参军北上》诗:“君不见, 桓山 鸟,乳哺不得须臾闲,众雏一朝散,孤雌回顾声悲酸。”
词语解释:桓拨  拼音:huán bō
谓大治。《诗·商颂·长发》:“ 玄王 桓拨,受小国是达。” 毛 传:“桓,大;拨,治。”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二:“ 丰 沛 之士,忘桓拨之君。” 南朝 宋 王韶之 《高祖武皇帝歌》:“赫矣 圣武 ,抚运桓拨。”
词语解释:桓宫  拼音:huán gōng
春秋 齐桓公 的祭庙。《国语·鲁语上》:“ 庄公 丹 桓宫 之楹,而刻其桷。” 韦昭 注:“ 桓宫 , 桓公 庙也。”
词语解释:桓伊筝  拼音:huán yī zhēng
见“ 桓郎笛 ”。
词语解释:桓郎笛  拼音:huán láng dí
《晋书·桓伊传》载, 桓伊 为 江州 刺史,善吹笛,独擅 江 左。 谢安 位显功盛,为人所谗, 孝武帝 疑之。会帝召 伊 饮宴, 安 侍坐。帝命 伊 吹笛,吹一弄后, 伊 请弹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慷慨。 安 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后因以“桓郎笛”为巧用乐曲传达心曲的典故。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岁笛字韵为寿戏答二君》词:“笑 谢公 旷达,暮年垂泪,听 桓郎 笛。” 清 赵翼 《六哀诗·阿文成公》:“敢抚 桓伊 筝,聊破弥远钻。” 清 徐夔 《闻笛有忆》诗:“谁将清夜 桓伊 笛,吹入 山阳 向秀 心。”参见“ 桓伊三弄 ”。
词语解释:桓蒲  拼音:huán pú
祭祀用的大蒲席。《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食举歌二》:“桓蒲在位簨业张,加籩折俎烂成行,恩风下济道化光。”
词语解释:桓伊三弄  拼音:huán yī sān nòng
《晋书·桓伊传》:“﹝ 伊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 徽之 ( 王徽之 )便令人谓 伊 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伊 是时已贵显,素闻 徽之 名,便下车,踞胡牀,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据《神奇秘谱》载,琴曲《梅花三弄》即据此改编而成。后因以“桓伊三弄”指《梅花三弄》曲。 宋 苏轼 《昭君怨·送别》词:“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緑窗幽梦。”亦借为梅花之典。 宋 高观国 《贺新郎·赋梅》词:“又争奈、 桓伊 三弄,开徧 西湖 ,春意烂。”
词语解释:桓缪  拼音:huán miù
春秋 五霸中 齐桓公 和 秦缪公 的并称。繆,通“ 穆 ”。《楚辞·九章·惜往日》:“不逢 汤 武 与 桓 繆 兮,世孰云而知之。”
词语解释:桓碑  拼音:huán bēi
指墓碑。 宋 欧阳修 《集古录目序》:“ 汉 魏 已来,圣君贤士,桓碑彝器,铭诗序记。下至古文籀篆分隶诸家之字书,皆三代以来至寳。”
词语解释:桓郎笛  拼音:huán láng dí
《晋书·桓伊传》载, 桓伊 为 江州 刺史,善吹笛,独擅 江 左。 谢安 位显功盛,为人所谗, 孝武帝 疑之。会帝召 伊 饮宴, 安 侍坐。帝命 伊 吹笛,吹一弄后, 伊 请弹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慷慨。 安 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后因以“桓郎笛”为巧用乐曲传达心曲的典故。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岁笛字韵为寿戏答二君》词:“笑 谢公 旷达,暮年垂泪,听 桓郎 笛。” 清 赵翼 《六哀诗·阿文成公》:“敢抚 桓伊 筝,聊破弥远钻。” 清 徐夔 《闻笛有忆》诗:“谁将清夜 桓伊 笛,吹入 山阳 向秀 心。”参见“ 桓伊三弄 ”。
词语解释:桓伊三弄  拼音:huán yī sān nòng
《晋书·桓伊传》:“﹝ 伊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 徽之 ( 王徽之 )便令人谓 伊 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伊 是时已贵显,素闻 徽之 名,便下车,踞胡牀,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据《神奇秘谱》载,琴曲《梅花三弄》即据此改编而成。后因以“桓伊三弄”指《梅花三弄》曲。 宋 苏轼 《昭君怨·送别》词:“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緑窗幽梦。”亦借为梅花之典。 宋 高观国 《贺新郎·赋梅》词:“又争奈、 桓伊 三弄,开徧 西湖 ,春意烂。”
词语解释:桓表  拼音:huán biǎo
即华表。《汉书·酷吏传·尹赏》“瘞寺门桓东” 唐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旧亭传於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上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餘,有大板贯柱四出,名曰桓表’……即华表也。”
词语解释:桓石虔来  拼音:huán shí qián lái
《晋书·桓石虔传》:“ 石虔 小字 镇恶 。有才干,趫捷絶伦……三军叹息,威震敌人。时有患疟疾者,谓曰‘ 桓石虔 来’以怖之,病者多愈,其见畏如此。”后遂以“桓石虔来”谓镇恶去疾的典故。 清 陈维崧 《念奴娇·丁巳中秋广陵寓中病疟》词:“安得 桓石虔 来,为驱疟鬼,放我眉梢结。”自注:“呼 桓石虔 来可以断疟。”
词语解释:桓山之泣  拼音:huán shān zhī qì
谓家人离散的悲痛。《梁书·元帝纪》:“惵惵黔首,路有衔索之哀;蠢蠢黎民,家陨 桓山 之泣。”亦作“ 桓山之悲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北面事亲,别舅摛《渭阳》之咏;堂上养老,送兄赋 桓山 之悲,皆大失也。”参见“ 桓山鸟 ”。
词语解释:桓山鸟  拼音:huán shān niǎo
《孔子家语·颜回》:“ 回 闻 桓山 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於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后用以喻离别的痛苦。 金 元好问 《送李参军北上》诗:“君不见, 桓山 鸟,乳哺不得须臾闲,众雏一朝散,孤雌回顾声悲酸。”
词语解释:桓友  拼音:huán yǒu
指 春秋 郑桓公 。因其名 友 ,故称。 晋 潘岳 《西征赋》:“劲松彰於岁寒,贞臣见於国危,入 郑 都而抵掌,义 桓友 之忠规。”参阅《史记·郑世家》
词语解释:桓孟  拼音:huán mèng
汉 鲍宣 妻 桓少君 和 梁鸿 妻 孟光 的并称。旧时并视为贤妻的典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八缸》:“盖 月生 妻 车氏 最贤,有 桓 孟 之德。”
词语解释:桓山之悲  拼音:huán shān zhī bēi
见“ 桓山之泣 ”。
词语解释:桓山之泣  拼音:huán shān zhī qì
谓家人离散的悲痛。《梁书·元帝纪》:“惵惵黔首,路有衔索之哀;蠢蠢黎民,家陨 桓山 之泣。”亦作“ 桓山之悲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北面事亲,别舅摛《渭阳》之咏;堂上养老,送兄赋 桓山 之悲,皆大失也。”参见“ 桓山鸟 ”。
词语解释:桓山鸟  拼音:huán shān niǎo
《孔子家语·颜回》:“ 回 闻 桓山 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於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后用以喻离别的痛苦。 金 元好问 《送李参军北上》诗:“君不见, 桓山 鸟,乳哺不得须臾闲,众雏一朝散,孤雌回顾声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