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寒平声 [kān kàn][nán,艰难][guān,衣冠][gān,同干]竿[guān,观看][tán][详注1][pán][cuán][mán][zuān][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pán][hán,可汗][gān gǎn][gān][详注2][同㙢。][pán][guān][音檀。触也。][dān][舍弃][hān][详注3][tuán][地名][huán][duān][详注4][tuán]


注1: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末字词组
举桉几桉食桉捕桉牒桉断桉彻桉 

词语解释:举桉  拼音:jǔ ān
见“ 举案 ”。
词语解释:举案  拼音:jǔ àn
(1).亦作“ 举桉 ”。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 唐 鲍溶 《山行经樵翁》诗:“举案馈宾客,糟浆盈陶尊。” 唐 刘禹锡 《伤往赋》:“我行其野,农民桑者,举桉来饁,亦在林下。”
(2).亦作“ 举按 ”。揭发审查。《后汉书·廉范传》:“ 陇西 太守 邓融 备礼謁 范 为功曹,会 融 为州所举案。” 李贤 注:“举其罪案验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况国有职制,禁民越礼,颁行已久,莫能举按。”
词语解释:几桉  拼音:jǐ ān
见“ 几案 ”。
词语解释:几案  拼音:jī àn
亦作“ 几桉 ”。
(1).桌子;案桌。 汉 王粲 《儒吏论》:“彼刀笔之吏,岂生而察刻哉?起於几案之下,长於官曹之间,无温裕文雅以自润,虽欲无察刻,弗能得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宋 文同 《和仲蒙夏日即事》诗:“簿领初休几桉清,西轩移枕卧前楹。”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夏夜,每有虫行几案间,亦能飞。”
(2).借指文牍工作。《魏书·邢昕传》:“既有才藻,兼长几案。”《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七年》:“ 顺 抗声叱之曰:‘尔刀笔小才,止堪供几案之用,岂应污辱门下,斁我彝伦!’”
词语解释:食桉  拼音:shí ān
见“ 食案 ”。
词语解释:食案  拼音:shí àn
亦作“ 食桉 ”。
(1).餐桌。 唐 韩愈 《南山诗》:“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飣餖。”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振武角抵人》:“顷年客游,曾於道店逢此人,纔近食案,踉蹌而倒。”参见“ 食案方丈 ”。
(2).进饭菜用的木盘。 宋 梅尧臣 《和李廷老家会饮》:“食桉施黄金,饌炙厌白鹅。” 郭沫若 《孟夫子出妻》:“她打着赤足,捧着一个食案,走到临着园子的廊沿上来,请 孟夫子 上车吃饭。”
词语解释:捕桉  拼音:bǔ ān
见“ 捕案 ”。
词语解释:捕案  拼音:bǔ àn
逮捕查验。《史记·酷吏列传》:“﹝ 义纵 ﹞直法行治,不避贵戚。以捕案太后外孙 脩成君 子 仲 ,上以为能。迁为 河内 都尉。”按,《汉书·酷吏传·义纵》作“以捕桉太后外孙 脩成 子 中 ”。
词语解释:牒桉  拼音:dié ān
公文。《新唐书·严郢传》:“正恐牒桉填委,章程紊挠。”
词语解释:断桉  拼音:duàn ān
见“ 断案 ”。
词语解释:断案  拼音:duàn àn
亦作“ 断桉 ”。
(1).审判诉讼案件。《宋史·选举志一》:“又立新科明法,试律令、《刑统》、大义、断桉,所以待诸科之不能业进士者。”《新民晚报》1984.10.6:“前后派了三名御史勘核,均未得出结论。 武则天 又委派善于断案的 张楚金 前往核办。”
(2).论断;结论。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或凭册籍以为断案,或依 孔 、佛以为 泰山 歟!”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而多数果足为政治之鵠与否,更当就其国民自身之程度以求之,非可漫然下简单的断案也。” 郭沫若 《断断集·七请》:“我说的‘有了意识便无论什么都好’,正和一定要做口号标语诗的断案搭不上来。”
(3).形式逻辑三段论法中的结论。
词语解释:彻桉  拼音:chè ān
见“ 彻案 ”。
词语解释:彻案  拼音:chè àn
亦作“ 彻桉 ”。 撤去食案。《新唐书·礼仪志六》:“皇帝乃饭,蕃主以下皆饭。彻桉,又行酒,遂设庶羞。” 宋 欧阳修 《答陈知明书》:“某昨在 广陵 ,一相见於众人中,未有相知之意。及食,将彻案,方接足下以言,而始知其非众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