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元平声 [详注1][fán][yuān][详注2][详注3][jiān][yán yuán][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yuán wán][xuān][xuān][连抃,宛转貌][详注4]

[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5][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6]泿[tún][详注7][详注8][详注9]


注1:反 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
注2:怨 音鸳。雠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并坑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注3:拚 與翻同。【博雅】飛也。【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注4:阮 音元。《说文》代郡五阮关也。《前汉·地理志》作五原。《正韵》阮,古原字。又《广韵》五阮郡。《前汉·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注5: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6: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7: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8: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9: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共16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根本根生根节根须根行根前根端根缘
根源根原根萌根水根涯根蕟根本智根缉
根株根苗根心根随根种根蔓根茇根绪
根蒂根茎根头根气根寻根究根词根苑
根柢根性根拨根钝根力根插根括根统
根尘根元根极根据根因根祖根业根绊
根荄根固根地根牙根引根治根究着实根繇
根基根脚根干根机根门根问根儿里根索
根底根叶根器根实根着根车根浅门微根结盘据
根芽根由根下根除根绝根穷根儿 根儿

词语解释:根本  拼音:gēn běn
(1).植物的根干。 宋 梅尧臣 《送孙曼卿赴举》诗:“欲变明年花,曾不根本移。”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枝叶之枯,必在根本。” 鲁迅 《野草·题辞》:“根本不深,花叶不美。”
(2).事物的根源,基础,最主要的部分。《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 翦 为宿将, 始皇 师之,然不能辅 秦 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致圽身。” 宋 苏轼 《乞留顾状》:“给事中 顾临 ,资性方正,学有根本。”《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不如回去商议置买些田产,做了根本,将餘下的再出来运算。” 鲁迅 《书信集·致胡适》:“其根本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
(3).来由。《西游记》第三九回:“他的一节儿起落根本,我尽知之。”
(4).全然。 巴金 《寒夜》三:“而且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时候他应该下楼去吃饭。”
(5).从来;本来。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围绕我们的社会,根本就容不下一个处处露出本来面目的好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但是,说着说着,忽然间他竟忘情地对 林道静 凝视起来,好像他根本不是在谈话。”
(6).彻底。如:问题已经根本解决。不良风气已经根本改变。
词语解释:根源  拼音:gēn yuán
(1).事物的本初或来源。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纵心口之近欲,轻召灾之根源。” 唐 杜甫 《火》诗:“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明 胡应麟 《诗薮·五言》:“ 新安 论鉴洞达,诸所製作,颇溯根源。” 鲁迅 《古籍序跋集·〈嵇康集〉序》:“二本根源实同,而互有讹夺。”
(2).追根寻源。
(3).根基;基础。《魏书·崔光传》:“此乃学者之根源,不朽之永格。”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时议以为取士浮薄寖久,士行不察,学无根源。”《四游记·铁拐修真求道》:“先生质非凡骨,学有根源。”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后来作者不讲根源,单筹枝节。”
(4).根由;事情的始末。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四折:“听小人话根源。”《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夫人听我説根源。”
词语解释:根株  拼音:gēn zhū
(1).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根株於下,有荣叶於上,有实核於内,有皮壳於外。” 唐 陆龟蒙 《丁隐君歌》:“老树根株若蹲兽,霜浓果熟未容收。”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 唐 杜甫 《奉赠射洪李四丈》诗:“游子无根株,茅斋付秋草。” 宋 苏舜钦 《迁居》诗:“手足日不闲,在地无根株。” 郑观应 《盛世危言·贩奴》:“而 澳 港 外埠之根株犹未絶也。” 郭沫若 《文艺论集·一个宣言》:“艺术失却了民众的根株,艺术亦因之而失去生机。”
(3).根除。《金史·循吏传·张奕》:“﹝ 张奕 ﹞擒其首恶诛之。后五日,都统 完颜阿鲁补 以军至 归德 ,欲根株餘党, 奕 以闔门保郡人无他,遂止。”
词语解释:根蒂  拼音:gēn dì
亦作“ 根蔕 ”。
(1).植物的根及瓜果的把儿。比喻事物的根基或基础。《三国志·蜀志·蒋琬传》:“今 魏 跨带九州,根蔕滋蔓,平除未易。” 唐 裴铏 《传奇·孙恪》:“向观弟神采,阴夺阳位,邪于正腑,真精已耗……根蒂荡动,骨将化土。” 清 孙枝蔚 《采苹》诗:“百物贵根蒂,汝独委行潦。” 郭沫若 《前茅·黄河与扬子江对话》诗:“就是一切欺人骗人的偶像……都要消毁得个干干净净,不许他们有一些根蒂留存!”
(2).谓依据。 宋 惠洪 《冷斋夜话·西昆体》:“然 荆公 晚年亦或喜之,而字字有根蔕。”《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你却説这样没根蒂的话来!”
词语解释:根柢  拼音:gēn dǐ
(1).草木的根。柢,即根。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根柢槃深,枝叶峻茂。” 唐 章孝标 《玄都观栽桃十韵》:“根柢终盘石,桑麻自转蓬。” 宋 苏轼 《小圃五咏·人参》:“上药无炮灸,齕啮尽根柢。”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后汉书·王充王符传论》:“百家之言政者尚矣,大略归乎寧固根柢,革易时敝也。” 宋 陆游 《寄题方伯謩远庵》诗:“ 方侯 胸中负经济,议论源源有根柢。”《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但自古圣贤,以人品根柢为重。” 鲁迅 《书信集·致金肇野》:“木刻的根柢也仍是素描,所以倘若线条和明暗没有十分把握,木刻也刻不好。”
(3).植根。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夫音者始於宫,散於商,成於角徵羽,莫不根柢囊橐於宫商也。” 宋 苏舜钦 《哀穆先生文》:“读书益勤,为文章益根柢於道。” 清 戴名世 《〈意园制义〉自序》:“余之为是也,非苟易也。根柢於先儒理学之书,未之敢失也。”
词语解释:根尘  拼音:gēn chén
佛教语。佛家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谓之根;根之所取者,谓之尘。合称根尘。《楞严经》卷五:“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唐 王维 《能禅师碑》:“至于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本觉超于三世,根尘不灭,非色灭空,行愿无成,即凡成圣。”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长老守钦见寄》之四:“根尘各清浄,心境两奇絶。”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深恨释氏根尘洗涤未浄。”
词语解释:根荄  拼音:gēn gāi
(1).亦作“ 根垓 ”、“ 根核 ”。植物的根。《文子·符言》:“故羽翼美者,伤其骸骨;枝叶茂者,害其根荄;能两美者,天下无之。” 汉 刘向 《说苑·建本》:“树本浅,根垓不深。”《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入地则孕毓根核。” 唐 白居易 《问友》诗:“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宋 司马光 《为始平公祭晋祠文》:“然原陆久燥,根荒未浹,畎亩喁喁,犹有待望。”
(2).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臣观 元 之制策, 白 之奏议,极文章之壼奥,尽治乱之根荄。” 清 龚自珍 《勇言行箴》:“其精神外矣,其根荄誖矣。”
(3).植根。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今试言之,夫礼乐者,橐籥于元气,根荄于人情。”
词语解释:根基  拼音:gēn jī
(1).基础。《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恪 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朱子语类》卷六四:“譬如为臺观须是大做根基,方始上面可以高大。” 明 李贽 《六度解》:“有田地方有根基,可以为屋种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今日我下狠心停留在 商洛山 中,就为的是替日后的百万大军打个好根基。”
(2).底细,缘由。《再生缘》第四七回:“娘子含欢説慢些,少不得,妾身细细数根基。”
(3).佛教称道根,根性。《红楼梦》第一○一回:“这个散花菩萨,根基不浅,道行非常。”《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为贪恋利欲,埋没了你的智慧,生出无穷的魔障。”
词语解释:根底  拼音:gēn dǐ
(1).基础;根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倘使没有学问根底,祇要到 上海 租界上混过两三年,便可以成了一个化外野人的。”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三:“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底细,究竟。《英烈传》第七四回:“却説军师 刘基 听了 红罗山 三字,不胜嘆息,被 李文忠 定要问个根底。”《再生缘》第十七回:“ 梁公 还要查根底。”
(3).来源。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铁 氏次女的诗, 杭世骏 也并未寻出根底。”
(4).犹跟前。根,通“ 跟 ”。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官家根底剩有一两人,则言阴盛,须待减去,只教渠辈取快活。” 元 尚仲贤 《三夺槊》第一折:“争奈 秦王 根底有 尉迟 无人可敌。”《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妇女在 宋四公 根底坐定。”
词语解释:根芽  拼音:gēn yá
(1).植物的根与幼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你道是真赃正犯难乾罢,平白地揣与我个祸根芽。”《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就是今日有得些些根芽,若没有这几贯孽钱,我也不消担得这许多干係。”
(2).从植物的根上长出来的幼芽。根芽出土后,经过移植,可以成为独立的植物体。
(3).从植物根上生出来的幼芽。比喻后嗣。《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操 弄权,诬害太子,絶 汉 根芽,皆是 曹 贼之计。”
词语解释:根生  拼音:gēn shēng
(1).寄生。《文选·张衡〈思玄赋〉》:“桑末寄夫根生兮,卉既凋而已育。” 李善 注:“根生,寄生也。”
(2).谓靠根生长。《书·皋陶谟》“暨 稷 播,奏庶艰食” 孙星衍 注引 汉 马融 曰:“难作根,曰根生之食,谓百穀。”
词语解释:根原  拼音:gēn yuán
根源,根由。 宋 司马光 《论风俗札子》:“是知选士者,治乱之枢机,风俗之根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抛弃在那里,倘若明日有人认出来,根究根原,连我也不得乾浄。”《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説无鬼就可以不敬祖宗,为他家庭革命的根原。”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知此义,则吾 中国 群治腐败之总根原,可以识矣。”
词语解释:根苗  拼音:gēn miáo
(1).植物的根与苗。 宋 苏辙 《西轩种山丹诗》:“根苗相因依,非真亦非伪。”
(2).比喻事物根源,缘由。 元 无名氏 《替夫妻》第三折:“杀人贼今日有根苗,母亲我不説谁知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大凡风流佳话多是地狱根苗。”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穷极,文是不能工的,可是金银又并非文章的根苗。”
(3).谓后代。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二折:“你论亲戚是 汉祖 根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可怜俺 田 家就这一綫的根苗。”《白雪遗音·南词·打胎二》:“不转经期三个月,腰粗乳大又胸高。腹中定有你的根苗在。” 郭澄清 《大刀记》第八章:“ 永生 啊,你是个长工的根苗,咱穷人的后代。”
词语解释:根茎  拼音:gēn jīng
(1).植物的根和茎。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根茎众多,则华叶繁茂。” 元 麻革 《〈重修证类本草〉序》:“验其草木根茎花实之徵,与夫玉石金土虫鱼飞走之状,以辩其药之真贗。”
(2).本源;基础。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况於神仙之道,旨意深远,求其根茎,良未易也。”《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唐 贾公彦 疏:“五茎能为五行之道,立根茎。” 唐 元结 《五茎》诗序:“五茎, 顓頊氏 之乐歌也。其义盖称 顓頊 得五德之根茎。”
(3).即根状茎。多年生植物的地下茎。参见“ 根状茎 ”。
词语解释:根状茎  拼音:gēn zhuàng jīng
多年生植物的地下茎。外形像根,有节与节间之分,没有根冠而有顶芽。根状茎可供食用的,如藕、姜等;可供药用的,如大黄、缬草等。
词语解释:根性  拼音:gēn xìng
(1).佛教语。佛家认为气力之本曰根,善恶之习曰性。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故称“根性”。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凡见闻者,随其根性,各有所得。”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众生因缘、根性、福力,各各不同。”
(2).本性,本质。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惜夫 辜 氏志不在文事,而为宗室诗匠牢其根性也。” 茅盾 《子夜》十一:“他的希望,他的未尽磨灭的羞耻心,还有他的患得患失的根性,都在这一刹那间爆发。”
词语解释:根元  拼音:gēn yuán
根源;根本。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其根元可考也,形理可求也。” 五代 齐己 《言诗》:“毕竟将何状,根元在正思。”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幽媾》:“少不得花有根元玉有芽,待説时惹的风声大。”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谓宗教根元,在乎信仰,制度戒法,悉其荣华。”
词语解释:根固  拼音:gēn gù
植物通过根生长和分布固定在土壤里
词语解释:根脚  拼音:gēn jiǎo
亦作“ 根脚 ”。
(1).植物或建筑物的根基。引申谓事物的基础,底子。 唐 李咸用 《小松歌》:“庭閒土瘦根脚狞,风摇雨拂精神醒。”《朱子语类》卷一二一:“须尽记得诸家説方有箇衬簟处,这义理根脚方牢。”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若根脚坚牢,眼目精利,泛取读之,亦足充扩襟灵,赞助笔力。”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七八回:“ 孙志强 老汉回过头来,摸着上边的一块石头,低声对 马区长 说:‘这就是碉堡的根脚。’”
(2).指家世、出身、资历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偏我不如他?我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的根脚,又是亲上做亲,况兼他父命。”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你须身姓 刘 ,您妻须姓 吕 ,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履历》:“今之履歷,古之脚色也…… 宋 末参选者具脚色状,今谓之根脚。” 吴晗 《朱元璋传·南征北战》:“ 奇皇后 和太子深恨 扩廓帖木儿 , 元顺帝 也疑忌他兵权太重,朝中大臣嫌他不是根脚官人(世代贵族),另眼相看。”
词语解释:根叶  拼音:gēn yè
(1).植物的根与叶。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蕖,亦曰泽芝。”
(2).喻事事物的各个方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词语解释:根由  拼音:gēn yóu
缘故;来历。 唐 元稹 《弹奏山南西道两税外草状》:“积习多年,成此乖越,然在长吏,合寻根由。”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二折:“倚着这盖世的才名,来寻问俺往日的根由。”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当初许他的时节,并不曾查访根由,只説他是头婚正娶。”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 李四爷 见到 祁老人 ,像见了亲兄弟,把前前后后,始末根由,一口气都说了出来。”
词语解释:根节  拼音:gēn jié
犹关键,关节。 唐 孔颖达 《〈春秋正义〉序》:“其经注易者,必具饰以文辞,其理致难者乃不入其根节。” 宋 王禹偁 《监察御史米府君墓志铭》:“于时 陕 郊有逋民,本府有咸务, 左冯 有旱灾,皆别勑委公,按覆其事,操刃决滞,根节迎解。” 清 洪昇 《长生殿·补恨》:“怎忘得定情盒那根节。”
词语解释:根萌  拼音:gēn méng
(1).根芽,幼苗。 宋 李觏 《萍》诗:“泥滓根萌浅,风波性质轻。” 宋 李纲 《雷阳与吴元中书》:“犹育孩稚以为成人,养根萌以为成材。”
(2).比喻事物的萌始。 李大钊 《土地与农民》:“此种土地阶级制的根萌,后来流衍而为庄田制。”
词语解释:根心  拼音:gēn xīn
出自本心。《后汉书·宋弘传论》:“夫器博者无近用,道长者其功远,盖志士仁人所为根心者也。” 明 张居正 《两宫尊号议》:“臣仰见我皇上,大孝根心,纯切恳至,臣连日方欲以此上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袁了凡》:“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跡者假。”
词语解释:根头  拼音:gēn tóu
(1).根,通“ 跟 ”。跟斗。《西游记》第六六回:“翻根头,竪蜻蜓,任他在里面摆布。”
(2).根,通“ 跟 ”。跟前。《水浒传》第十六回:“顶上万株緑树,根头一派黄沙。”
词语解释:根拨  拼音:gēn bō
花木的根株。 宋 苏轼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诗:“珍重多情 关令尹 ,直和根拨送春来。” 宋 吕本中 《童蒙训》卷上:“ 洛 人以见根拨而知花之高下者,知花之上也;见枝叶而知高下者,知花之次也。”
词语解释:根极  拼音:gēn jí
犹根本。 宋 叶适 《〈东溪先生集〉序》:“文不为扶疎茂好,惟自根极而成者,无不具也,故不得志於科举。”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观其帝王所产,而知民族奥区,斯为根极。”
词语解释:根地  拼音:gēn dì
犹根据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安徽起义清方档案》:“请催 张中丞 即日带兵来 潁 ,据为根地,以与革军争 皖北 。”
词语解释:根干  拼音:gēn gàn
树木的根与干。比喻事物的主体部分。《韩非子·扬权》:“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根干不革,则动泄不失矣。”《三辅黄图·汉宫》:“今谓玉树,根干盘峙,三二百年木也。”《诗·小雅·白华序》“以妾为妻,以孽代宗” 唐 孔颖达 疏:“以适子比根干,庶子比支孽,故孽支庶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但假如仅因枝节的后添或移接,而否定根干的不古,那却未免太早计了。”
词语解释:根器  拼音:gēn qì
佛教语。指人的禀赋、气质。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群生根器,各各不同,唯最上乘,摄而归一。” 元 欧阳玄 《送振先宗丈归祖庭》诗:“矧今抡俊髦,往往论根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小子如今引 白乐天 的故事説这一番话,只要有好根器人,不可在火坑慾海,恋着尘缘,忘了本来面目。”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 中国 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曰 汉 学,曰 宋 学,曰词章,曰名士。”
词语解释:根下  拼音:gēn xià
物体的根基附近。《红楼梦》第五二回:“到那窗户根下,听听説些什么。”
词语解释:根须  拼音:gēn xū
犹须根。亦泛指植物的根。《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甖中稍有根鬚,当世称其孝感。” 清 谭嗣同 《以太说》:“而微生物、微植物,又莫不各有筋骨、肠胃、枝叶、根鬚。” 闻一多 《也许--葬歌》:“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词语解释:根水  拼音:gēn shuǐ
复姓。《世本·氏姓篇》:“ 根水 氏。 老童 聚 根水 氏。”
词语解释:根随  拼音:gēn suí
跟随,跟从。根,通“ 跟 ”。《元典章·吏部五·假故》:“又据本臺呈札, 鲁火赤 纳剌忽 并 必闍赤忽都鲁 不见根随车驾前来上都,擅自落后。”
词语解释:根气  拼音:gēn qì
(1).犹根基。指禀赋、气质。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梁惠王上》:“劈头初见,便拦截他,也只为根气劣耳。”《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 明悟禪师 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2).底气。《天雨花》第八回:“太夫人脉息,本是虚弱,去年还有根气,不意一坏至此。”
词语解释:根钝  拼音:gēn dùn
佛教语。谓根性笨拙。 唐 顾况 《虎丘西寺经藏碑》:“ 况 受经於叔父,根钝智短,曾不得乎少分。” 唐 独孤及 《诣开悟禅师问心法次第寄韩郎中》诗:“障深闻道晚,根钝出尘难。”
词语解释:根据  拼音:gēn jù
(1).盘踞。《汉书·霍光传》:“党亲连体,根据於朝廷。”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续》:“愚民误中妖术……聚为烧香之党,根据 汝 潁 ,蔓延 河 洛 。”
(2).依据。作为根据的事物。 元 虞集 《牟伯成墓碑》:“谈笑倾倒,援引根据,不见涯矣。”《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这般没根据的话,就骗三岁孩子也不肯信,如何哄得我过。” 丁玲 《韦护》第三章:“到底我们思想的根据在那里?我们到底懂了那些没有。”
(3).依据。表示以某种事物或行动作为前提或基础。 巴金 《灭亡》第六章:“他的作品写成后,他总要先拿给她看,常常根据她底意见修改。”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根据 石得富 说的情况,山炮连长和指导员断定那东坡上集中了一六五旅的全部辎重弹药和直属单位。”
(4).根基,基础。 元 白珽 《续演雅十诗》之四:“何如百年身,反尔无根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唐宋文选》:“ 皮袭美 根据深厚,若在 韩 门,当肩随 习之 。”
(5).基地,根据地。 陈春生 《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革命军势渐不支,不得已向 集贤关 退却,变更战略,拟取 庐州 为根据,然后号召 凤 潁 豪杰,进窥中原。”《“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初 德国 亚东舰队于远东欲得适宜之地为海军根据及商港,曾游弋于 中国 沿海一带。”
词语解释:根牙  拼音:gēn yá
(1).犹首尾。牙,同“ 芽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今若内兵 淮 泗 ,据有 下邳 , 荆 扬 二州,闻声响应,臣从 河 北席卷而南,形势一连,根牙永固。”
(2).比喻事物的萌芽和表现于外的迹象。《晋书·刑法志》:“使用法执詮者幽於未制之中,采其根牙之微……然后乃可以理直刑正。”
词语解释:根机  拼音:gēn jī
佛教语。犹根性。人有六根,根的发动处叫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毘布罗山》:“ 如来 知其根机将发也,遂往彼而成之。” 唐 贾岛 《赠胡禅师》诗:“自是根机钝,非关夏腊深。”参见“ 根性 ”。
词语解释:根性  拼音:gēn xìng
(1).佛教语。佛家认为气力之本曰根,善恶之习曰性。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故称“根性”。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凡见闻者,随其根性,各有所得。”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众生因缘、根性、福力,各各不同。”
(2).本性,本质。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惜夫 辜 氏志不在文事,而为宗室诗匠牢其根性也。” 茅盾 《子夜》十一:“他的希望,他的未尽磨灭的羞耻心,还有他的患得患失的根性,都在这一刹那间爆发。”
词语解释:根实  拼音:gēn shí
(1).植物的根和果实。 宋 王安石 《秃山》诗:“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2).比喻事物的始末。《后汉书·西域传论》:“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明史·解缙传》:“上泝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孔 ,下及 关 、 闽 、 濂 、 洛 ,根实精明,随事类别,勒成一经。”
词语解释:根除  拼音:gēn chú
彻底铲除。 康濯 《东方红》第三章:“但如果不根除水患,社会主义建设显然是不可能大见功效的。”
词语解释:根行  拼音:gēn xíng
指品德修养,造诣。《天雨花》第十五回:“根行深者为仙佛,根行浅者做公卿。”
词语解释:根涯  拼音:gēn yá
方言。勤苦。 宋 王阮 《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坎豆皆勤作,根涯悉勉旃。”原注:“ 楚 语以种物为坎豆,勤苦为根涯。”
词语解释:根种  拼音:gēn zhǒng
(1).植物的根茎。《魏书·崔光传》:“有物出于太极之西序,敕以示臣,臣按其形,即《庄子》所谓‘蒸成菌’者也……皆指言蒸气鬱长,非有根种,柔脆之质,凋殞速易,不延旬月,无拟斧斤。”
(2).泛指根本。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所取既未必公,即公亦出大争,坏人心术,侵入根种,此大不可。”
词语解释:根寻
跟踪查找
词语解释:根力  拼音:gēn lì
佛教语。指五根与五力。《法华经·譬喻品》:“无漏根力觉道。”
词语解释:根因  拼音:gēn yīn
根源,缘故。《元典章·礼部五·医学》:“治过病人讲究受病根因,时月运气,用过药饵是否合宜。”《水浒传》第九八回:“却有本部内一个军卒,他原是 田虎 手下的马圉,当下将 宋 氏被掳身死的根因,一一备细説道。”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辽左弃地》:“在埜恐知此弃地根因者少。” 清 洪昇 《长生殿·献发》:“贵妃,你逢薄怒,其中有甚根因?”
词语解释:根引  拼音:gēn yǐn
犹牵连。《新唐书·裴度传》:“大贾 张陟 负五坊息钱亡命,坊使 杨朝汶 收其家簿,閲贷钱虽已偿,悉钩止,根引数十百人,列箠挺胁不承。”
词语解释:根门  拼音:gēn mén
佛教语。佛家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六根漏出种种烦恼,进入种种妄尘的门户,故称为“根门”。《百喻经·奴守门喻》:“ 如来 教诫常护根门,莫著六尘。”
词语解释:根着  拼音:gēn zhe
(1).植根于地。《汉书·晁错传》:“故众生之类亡不覆也,根著之徒亡不载也。” 颜师古 注:“有根著地者皆载之也。” 清 谭嗣同 《以太说》:“一毛端,一水滴,知其有万亿京垓之微生物,微植物,或根著,或浮流,或蜎飞蠕动,跂行喙息。”
(2).指生根落脚之处。 金 元好问 《九日读书用陶诗韵赋十诗》之一:“半生无根著,筋力疲世故。”
词语解释:根绝  拼音:gēn jué
彻底绝迹。 刘白羽 《记左权同志》:“当世界上还有敌人存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战斗,一直到它根绝灭亡。”
词语解释:根前  拼音:gēn qián
身边;附近。根,通“ 跟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少年做事,大抵多失心麄。手撩衣袂,大踏步走至根前。” 元 孟汉卿 《魔合罗》楔子:“姪儿根前有个小廝。”《水浒传》第十六回:“拿着一条朴刀,望 杨志 根前来。”
词语解释:根蕟  拼音:gēn fà
谓植物的根。 唐 白居易 《蔷薇花一丛独死不知其故因有是篇》诗:“柯条未尝损,根蕟不曾移。”
词语解释:根蔓  拼音:gēn màn
(1).植物的根与蔓。比喻事物根基与支系。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庆诞》:“待招赘百岁姻亲,承继我一脉根蔓。” 明 徐元 《八义记·报失张维》:“削草不除根蔓,他遇景逢时,萌芽到底依旧生。”
(2).扎根蔓延。《新唐书·郑畋传》:“ 巢 之乱本於饥,其众以利合,故能兴 江 淮 ,根蔓天下。”
词语解释:根究  拼音:gēn jiū
彻底追究。 唐 韩偓 《开河记》:“帝大怒,令根究本处人吏姓名。” 宋 欧阳修 《乞推究李昭亮》:“今来若举察辖下官吏,未容根究,便行踈放。”《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 邹韬奋 《〈萍踪寄语〉弁言》:“我们如果根究这种趋势的来源,又可知是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已和生产工具私有的社会制度不相容。”
词语解释:根插  拼音:gēn chā
繁殖某些植物的一种方法。把植物的根切成几段埋在土中,不久就长出细根和芽,再生出叶子,成为几个独立的植物体。
词语解释:根祖  拼音:gēn zǔ
犹祖宗。 唐 吕岩 《步蟾宫》词:“须认取,自家根祖。”
词语解释:根治  拼音:gēn zhì
(1).彻底追究。 宋 苏轼 《乞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札子》:“降付有司,令尽理根治,依法施行。”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一:“前日数十条,或曰当置典宪,或曰当议根治,或曰当议显戮。”
(2).彻底治理。 毛泽东 《为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题词》:“一定要根治 海河 !” 康濯 《东方红》第三章:“听说 刘成旺 还早有一颗根治水旱的决心,不过他那决心在单干时期显然是无从实现。”
词语解释:根问  拼音:gēn wèn
寻根问底。《醒世姻缘传》第八七回:“ 周相公 是个客,费心请奶奶去游山,奶奶不去,倒像是怕回席的一般。怎么不去?爷回説明日去就是了,可只顾的根问?”
词语解释:根车  拼音:gēn chē
(1).用自然圆曲的树木做车轮装配成的车子。古代以为帝王有盛德,则山出根车,为祥瑞之兆。《孝经援神契》:“德至山陵则景云出,泽出神马,山出根车,泉出黑丹。”
(2).泛指帝王所乘之车。《后汉书·礼仪志下》:“太常上祖奠,中黄门尚衣奉衣登容根车。”
词语解释:根穷  拼音:gēn qióng
谓彻底追查。《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州县胥吏,皆欲多禁繫人,或以根穷为名,恣行追扰,租税逋欠至少,而禁繫累日,遂至破家。”
词语解释:根端  拼音:gēn duān
植物的端部,根须由此伸出(如树干底部);木材的大头
木条、片、杆、板或瓦的厚的一端
梯子的沉重的一端或底端
主茎或细枝与开花一端相对的一端。例如:芦笋的根端。
词语解释:根本智  拼音:gēn běn zhì
佛教语。亦称无分别智、正智、真智等。对“后得智”而言。 明 一如 等《三藏法数》卷五:“根本智亦名无分别智,谓此智不依於心,不缘外境,了一切境皆即真如,境智无异,如人闭目外无分别,由此无分别智,能生种种分别,是名根本智。”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如实知其无量者,根本智之事也;如实知其部分者,后得智之事也。待根本智成而起后得智时,无患其不知也。”
词语解释:根茇  拼音:gēn bá
植物的根部。《淮南子·墬形训》:“凡根茇草者生於庶草……凡浮生不根茇者生於萍藻。”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诚以人事连绵,深有本柢,如流水之必自原泉,卉木之茁于根茇,倏忽隐见,理之必无。”
词语解释:根词  拼音:gēn cí
词汇里最原始、最单纯、最基本的词,是基本词汇的核心。在根词的基础上派生出许多其他词来。汉语的根词多数是单音节的,如“人”、“山”、“火”等。
词语解释:根括  拼音:gēn kuò
彻底清查;彻底搜求。 宋 欧阳修 《论牧马草地札子》:“窃缘监牧帐旧管地甚多,自来界至不明,官私作弊,积久为民间侵占耕种,年岁已深。昨已曾差 高访 等根括打量,人户多称父祖世业,失却契书,无凭照验,但追呼搔扰而已。”《宣和遗事》后集:“时 金 人讲和,索金银甚急, 王孝迪 揭榜立赏,根括在京军民官吏金银,违者斩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六节:“ 金 军仍然不满,命令 开封 府再来一次根括,又搜括十八天,得金七万两、银一百十四万两、帛四万匹。”
词语解释:根业  拼音:gēn yè
佛教语。指根性与业力。《魏书·释老志》:“初阶圣者,有三种人,其根业各差,谓之三乘。”《隋书·经籍志四》:“初 释迦 説法,以人之性识根业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説。”
词语解释:根究着实
追根究底,打听清楚
词语解释:根儿里
根本;本来
词语解释:根浅门微
根基浅,门第低微
词语解释:根儿
4
词语解释:根缘  拼音:gēn yuán
(1).佛教语。谓人的根性与境遇的缘务。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五路者,若浮屠所谓九缘:一曰空缘,二曰明缘,三曰根缘……”
(2).缘由。《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女子把别后事情……失身为娼始末根缘,説了一遍。”《再生缘》第六回:“ 鄔帅 闻言应道然, 元 朝兵主听根缘。”
词语解释:根缉  拼音:gēn jī
犹根究。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方知端的,知端的。虚事不能实,忒蹺蹊,教俺教俺难根缉,教俺躭干繫。”
词语解释:根绪  拼音:gēn xù
统绪,世系。《北史·崔昂传》:“时左府有 阳平 人 吴宾 为妄认继嗣事,披诉经久……司徒 娄昭 付 昂 推问,即日詰根绪,获其真状。”
词语解释:根苑  拼音:gēn yuàn
见“ 根菀 ”。
词语解释:根菀  拼音:gēn wǎn
谓根本。《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菀,一本作“ 苑 ”。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引之 曰:“‘根菀’当为‘根荄’。下文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本原、根荄、宗室,皆谓根本也。”
词语解释:根统  拼音:gēn tǒng
指一脉相承的皇权。《后汉书·安帝纪论》:“ 孝安 虽称尊享御,而权归 邓氏 ,至乃损彻膳服,克念政道。然令自房帷,威不逮远,始失根统,归成陵敝。”
词语解释:根绊  拼音:gēn bàn
犹牵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此处既无根绊,明日换过大船,就做好日,开了罢。”
词语解释:根繇  拼音:gēn yáo
根由。繇,通“ 由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县令看见一干人绑了个和尚,又抬了一个死尸,究问根繇。”《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老丈肯把得此纸的根繇一説,愚师徒也剖心相告。”
词语解释:根索  拼音:gēn suǒ
跟踪,搜求或追查。根,通“ 跟 ”。 宋 苏舜钦 《投匦疏》:“沉沦高蹈者,则令诸郡守宰,根索其名而籍奏之。”《元典章·刑部十一·评赃》:“将元告所失物件发下,捕人根索,直候根到赃物,然后令元告事主当官一同开封下验。”
词语解释:根结盘据  拼音:gēn jié pán jù
形容基础牢固,势力强大。盘,通“ 磐 ”。《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有如贼因 江 淮 之资,兵广而财积,根结盘据,西向以拒,虽终歼灭,其旷日持久必矣。”
词语解释:根儿  拼音:gēn ér
根本。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二:“他轻易不说话,一说可就说到根儿上。”
共16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