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曷入声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末字词组
机栝箭栝隐栝束栝檼栝检栝  
白栝锋栝弩栝弦栝檃栝破栝  

词语解释:机栝  拼音:jī guā
见“ 机括 ”。
词语解释:机括  拼音:jī kuò
亦作“ 机栝 ”。
(1).弩上发矢的机件。《庄子·齐物论》:“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 成玄英 疏:“机,弩牙也。栝,箭栝也。” 明 何景明 《赠胡君宗器序》:“来之沓沓,畏之惴惴……若矛戟之衝也,机栝之发也。”
(2).喻治事的权柄或事物的关键。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 稜 统机括,知其虚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盖中宫危则皇长子危,长子危则宗庙社稷危,此回天机括,曲突徙薪上策。”
(3).犹机关。机械发动的部分。《红楼梦》第四一回:“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 清 王韬 《〈火器说略〉前序》:“军营杀贼所需,称之为利器者,半购之外国,机括偶坏,修葺无人。”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七:“又给我们看一新式的 意大利 钢琴,可以不按自鸣,谱子从琴背插入,机括开时音调佳妙无比。”
(4).计谋;心思。 明 宋濂 《凝道记·终胥符》:“ 龙门子 生 龙门 大山长谷间,质素浑朴,若蚩人然。机括智譎之事皆不能知。”《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 秀童 要取壶酒与阿爹散闷,是一团孝顺之心。谁知人心不同,到挑动了家长的一个机括,险些儿送了 秀童 的性命。”
词语解释:白栝  拼音:bái guā
木名。白色的桧柏。《书·禹贡》“杶榦栝柏” 孔 传引 汉 马融 曰:“白栝也。” 宋 梅尧臣 《潜溪》诗:“白栝圣君怜,緋花土人蒔。”原注:“ 真宗 尝驻蹕白栝树下。”
词语解释:箭栝  拼音:jiàn guā
箭的末端。 清 杜岕 《赋得群山夜来晴》:“叠成图障形,较若箭栝抽。”
词语解释:锋栝  拼音:fēng guā
刀与箭。引申为战争。《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义立边疆,身终锋栝,呜呼哀哉。” 李周翰 注:“锋,刃也;栝,矢也。”
词语解释:隐栝  拼音:yǐn guā
亦作“ 隐括 ”。
(1).用以矫正邪曲的器具。《韩非子·难势》:“夫弃隐栝之法,去度量之数,使 奚仲 为车,不能成一轮。” 王先慎 集解:“ 张榜 本、 赵 本‘栝’作‘括’。”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揉曲曰隐,正方曰栝。” 汉 桓宽 《盐铁论·大论》:“俗非 唐 虞 之时,而世非 许由 之民,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括斧斤,欲挠曲枉直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木箭必待隐栝而后成为轮矢,人也必须加以人工然后才成为善人。”
(2).引申为标准、规范。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议表》:“撰《律疏》三十卷,笔削已了,实三典之隐括,信百代之準绳。”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虽中庸史官,皆可勉副绳墨,粗就隐括。”
(3).矫正,修正。《后汉书·邓训传》:“ 训 考量隐括。” 李贤 注引《孙卿子》:“拘木必待隐括蒸揉然后直。”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往者略依 胡母生 条例,多得其正,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 徐彦 疏:“解云,隐谓隐审,括为检括,绳墨犹规矩也。”
(4).审度;查核。《后汉书·邓训传》:“ 建初 三年,拜 训 謁者,使监领其事。 训 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李贤 注:“隐审量括之也。”《梁书·武帝纪上》:“请自今选曹宜精隐括,依旧立簿,使冠履无爽,各实不违。”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五:“阁下宜勉数日之劳,躬往隐括而发之,裁其价以予民。”
(5).概括。《儒林外史》第一回回目:“説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评〈离骚〉底作者》:“但《离骚》里面的话分明被隐括着的。”
词语解释:弩栝
弩弓用以发射弓箭的机栝
词语解释:束栝  拼音:shù guā
谓生火。栝,拨火棍。 元 尹廷高 《车中作古乐府》:“停车少憩日又出,束栝营炊道傍屋。”
词语解释:弦栝  拼音:xián guā
弓弦和箭末扣弦处。《南齐书·孔稚珪传》:“然后姦邪无所逃其刑,恶吏不能藏其诈,如身手之相驱,若絃栝之相接矣。”
词语解释:檼栝  拼音:yìn guā
同“ 檃括 ”。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故设明法,陈严刑,防非矫邪,若檼栝辅檠之正弧刺也。”一本作“ 隐括 ”。 张之象 注:“檼,楺曲者也;栝,正方者也。”
词语解释:檃栝  拼音:yǐn kuò
见“ 檃括 ”。
词语解释:檃括  拼音:yǐn kuò
亦作“ 檃栝 ”。
(1).矫正竹木邪曲的工具。揉曲叫檃,正方称括。《荀子·性恶》:“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 杨倞 注:“檃栝,正曲木之木也。”《淮南子·修务训》:“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檃括之力。”
(2).泛指矫正。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是以智者严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
(3).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加以剪裁、改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蹊要所司,职在鎔裁,櫽括情理,矫揉文采也。”《宋史·文苑传五·贺铸》:“尤长於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檃括,皆为新奇。” 朱自清 《诗多义举例·古诗一首》:“《涉江采芙蓉》一首全用《楚辞》,也许有点逐臣的意思,但那是有意櫽括,又当别论。”
词语解释:检栝  拼音:jiǎn guā
见“ 检括 ”。
词语解释:检括  拼音:jiǎn kuò
亦作“ 检栝 ”。
(1).检点约束。 汉 蔡邕 《贞节先生范史云碑》:“晚节禁宽,困於屡空,而性多检栝,不治产业。” 晋 刘琨 《答卢谌诗》:“慨然以悲,欢然以喜。昔在少壮,未尝检栝。”《旧唐书·苏良嗣传》:“王府官属多非其人, 良嗣 守文检括,莫敢有犯,深为 高宗 所称。”
(2).规矩,法度。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敬》:“驱之於直道之上,敛之乎检括之中。” 唐 元结 《漫论》:“漫何检栝?漫何操持?漫何是非?”
(3).查察;清查。《梁书·武帝纪下》:“ 江子四 等封事如上,尚书可时加检括,於民有蠹患者,便即勒停,宜速详启,勿致淹缓。”《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九年》:“监察御史 宇文融 上言,天下户口逃移,巧伪甚众,请加检括。” 清 刘大櫆 《郑氏节母传》:“母既没,而家人检括其衣匳,始见之。”
(4).量度。 章炳麟 《与简竹居书》:“以为经典所言,古今恆式,将因其是以检括今世之非,不得,则变其文迹,削其成事,虽諛直不同,其于违失经意,均也。”
词语解释:破栝  拼音:pò guā
见“ 破帖 ”。
词语解释:破帖  拼音:pò tiē
射穿箭靶。 唐 贾岛 《上邠州邢司徒》诗:“箭头破帖浑无敌,杖底敲毬远有声。”一本作“ 破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