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锡入声 [详注1][详注2][详注3][汨罗江][xū][详注4][dí][详注5]


注1:吃 喫的简化字。“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吃”。汉字简化后“吃”写作“吃”
注2:幕 《正韵》莫狄切,音觅。《卢仝·思君吟》我心为风兮淅淅,君身为云兮幕幕。
注3:适 《广韵》都历切《集韵》《韵会》丁历切,音的。与嫡同。《诗·大雅》天位殷适。《注》殷适,殷之嫡嗣也。《礼·檀弓》扶适子,南面而立。又《集韵》《韵会》亭历切《正韵》杜历切,音狄。与敌同。《礼·燕义》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史记·田单传赞》始如处女,适人闭户。后如脱兔,适不敢距。又《集韵》他历切,音惕。适适然,惊貌。《庄子·秋水篇》适适然惊。
注4:踧 音狄。《說文》行平易也。《詩·小雅》踧踧周道。《傳》踧踧,平易也。
注5:吊 音的。《尔雅·释诂》吊,至也。《书·盘庚》非废厥谋,吊由灵。《诗·小雅》神之吊矣。裴渊《广州记》
末字词组
樗栎散栎重栎栲栎栓皮栎剺栎  
社栎苞栎麻栎槲栎柞栎丁栎  

词语解释:樗栎  拼音:chū lì
(1).《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又《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后因以“樗櫟”喻才能低下。 唐 欧阳詹 《寓兴》诗:“桃李有奇质,樗櫟无妙姿。”
(2).用为自谦之辞。 宋 苏轼 《和穆父新凉》:“常恐樗櫟身,坐缠冠盖蔓。”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闻鸡起舞》:“下官樗櫟之才,岂足为元帅副。”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自慙樗櫟,仰託蔦萝,良所深愿。”
词语解释:社栎  拼音:shè lì
《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乎 曲辕 ,见櫟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后以“社櫟”谓里中不材之木。喻无所可用。 宋 李纲 《谢琼林苑赐御筵表》:“伏念臣社櫟散材,康瓠小器,力学粗知於忠义,逢时窃意於功名。” 宋 陆游 《家园小酌》诗:“池鱼往者忧奇祸,社櫟终然幸散材。” 清 赵翼 《树海歌》:“惜哉路险运难出,仅与社櫟同全生。”
词语解释:散栎  拼音:sàn lì
不成材的树木。比喻无用之人。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之三:“已甘散櫟终年计,耻逐冥鸿万里腾。”参见“ 散木 ”。
词语解释:散木  拼音:sàn mù
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齐,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北周 庾信 《奉和法筵应诏》:“覊臣从散木,何以预中天?” 唐 戴叔伦 《酬赠张众甫》诗:“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 宋 苏轼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诗之二:“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
词语解释:苞栎  拼音:bāo lì
即栎树。《诗·秦风·晨风》:“山有苞櫟,隰有六驳。” 毛 传:“櫟,木也。” 章炳麟 《新方言·释植物》:“今 登 、 莱 、 青 人谓櫟为柞,或谓之苞櫟。”参见“ 櫟 ”。
词语解释:重栎  拼音:zhòng lì
重栏。《史记·滑稽列传》:“ 建章宫 后閤重櫟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 司马贞 索隐:“重櫟,栏楯之下有重栏处也。”
词语解释:麻栎  拼音:má lì
即烁。参见“ 櫟1 ”。
词语解释:栲栎  拼音:kǎo lì
栲树的别名。《诗·唐风·山有枢》“山有栲,隰有杻” 三国 吴 陆玑 疏:“今所云为栲者,叶如櫟木,皮厚数寸,可为车辐,或谓之栲櫟。”
词语解释:槲栎  拼音:hú lì
落叶木乔,茎高八九丈,叶子长椭圆形,边缘有波状的齿,叶子背面有白毛,果实长椭圆形。也叫青冈。
词语解释:栓皮栎  拼音:shuān pí lì
落叶乔木。叶互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种子圆卵形。树皮的木栓层特别发达,称为“栓皮”,用途广泛。
词语解释:柞栎  拼音:zuò lì
栎树。《诗·唐风·鸨羽》“集于苞栩” 三国 吴 陆玑 疏:“栩,今柞櫟也。 徐州 人谓櫟为杼,或谓之为栩。”
词语解释:剺栎  拼音:lí lì
分别节制貌。
词语解释:丁栎  拼音:dīng lì
良种牛。《艺文类聚》卷九四引 汉 桓谭 《新论》:“夫畜生贱也,然有尤善者,皆见记识。故马称驊騮驥騄,牛誉郭椒丁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