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柿叶 拼音:shì yè
(1).柿树的叶子。经霜即红。诗文中常用以渲染秋色。 唐 白居易 《寄内》诗:“桑条初緑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 宋 苏轼 《睡起》诗:“柿叶满庭红颗秋,薰炉沉水度春篝。” 元 虞集 《答钱翼之》诗:“闭门三月梨花雨,徧写千林柿叶霜。”
(2).《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 虔 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於是 慈恩寺 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后常用“书柿叶”为勤苦习字的典故。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三:“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宋 杨万里 《食鸡头子》诗之二:“却忆吾庐野塘味,满山柿叶正堪书。”
(3).绫名。《事物异名录布帛·绫》引 晋 郭义恭 《广志》:“柿叶,今时綾名。”词语解释:柿子 拼音:shì zi
(1).柿子树。 杨朔 《蓬莱仙境》:“漫坡漫岭都是柿子、核桃、山楂、杜梨一类山果木。”
(2).柿子树的果实。 茅盾 《陀螺》二:“奶妈正在揩拭一些大号的‘水晶’盘子,帮着少奶奶装出满满儿一盘一盘的嫩黄色的 天津 梨子,绿的紫的葡萄,娇红的莱果和更红的大柿子。”词语解释:柿花 拼音:shì huā
柿饼的别名。详“ 柿饼 ”。
词语解释:柿饼 拼音:shì bǐng
亦作“柹饼”。 别名白柿、柿花。用柿子制成的饼状食品。味甜美。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二折:“你到今日,还是这等无礼,待我略用上些气力,将你来坐做一个柿饼儿。”词语解释:柿蒂 拼音:shì dì
(1).柿子与茎、叶相连的部分。可入药。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倒捻子……有子如软柿头,上有四叶如柿蔕,食者必捻其蔕。”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柿》:“古方单用柹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
(2).绫的一种。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红袖织綾夸柿蔕,青旗沽酒趁梨花。”一本作“ 柿蒂 ”。词语解释:柿霜 拼音:shì shuāng
亦作“柹霜”。 柿饼晒干后,表面渗出的白霜。味甜,可入药,治喉痛、咳嗽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柿》:“白柹即乾柹生霜者……今人谓之柹饼,亦曰柹花,其霜谓之柹霜。”《清史稿·德宗纪一》:“庚午,免 永济 贡柿霜。”词语解释:柿漆 拼音:shì qī
亦作“柹漆”。 椑柿捣碎所浸出的汁液。因涂附物上可防腐御湿,多用以漆涂器物,故称。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岭 外有果子,名捻子…… 东坡 改名海漆,言捣其叶可代柿漆用。”《水浒传》第一○二回:“当下 王庆 对着 李助 坐地,当不的那油纸扇儿的柿漆臭,把皂罗衫袖儿掩着鼻听他。”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椑柿》:“﹝椑柹﹞捣碎浸汁谓之柹漆,可以染罾、扇诸物,故有漆柹之名。”词语解释:柿子金 拼音:shì zi jīn
指 汉 代金币马蹄金。因其形如干柿,故称。词语解释:柿子椒 拼音:shì zi jiāo
辣椒的一个品种。果实近球形,略扁,表面有纵沟,形似柿子。味不很辣,略带甜味,是普通蔬菜。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词语解释:柿膏儿 拼音:shì gāo ér
柿子制成的糊状食品。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诸般蜜煎香药、菓子罐子、党梅、柿膏儿……鹏沙元之类。”词语解释:柿盘 拼音:shì pán
亦作“柹盘”。 指柿树的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上》:“木中根固柿为最,俗谓之柿盘。”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柿》:“柹高树大叶,圆而光泽……其根甚固,谓之柹盘。”词语解释:柿糕 拼音:shì gāo
亦作“柹糕”。 以糯米、干柿捣粉蒸制而成的食品。词语解释:柿饼 拼音:shì bǐng
亦作“柹饼”。 别名白柿、柿花。用柿子制成的饼状食品。味甜美。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二折:“你到今日,还是这等无礼,待我略用上些气力,将你来坐做一个柿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