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卦去声 [chuài zuō][bài][jiè xiè][详注1][ài][jiè][乙界切,音餲。与噫同。《说文》饱食息也。][yè][快也][è][zhài][ài]浿[zhài][《广韵》《集韵》苦怪切,音蒯。亦笼也。]

[详注2][详注3][详注4][bà]


注1:晒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所卖切。《玉篇》暴乾物也。
注2:画 音话。《尔雅·释言》画形也。《注》画者为形像。《释名》画,挂也。以五色挂物象也。《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画衣绣裳。《仪礼·乡射礼》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 又官名。《后汉·百官志》画室署长一人,四百石,黄绶。
注3:杀 《广韵》《集韵》《韵会》所界切,音铩。降也,减削也。《周礼·秋官·象胥》国新杀礼,凶荒杀礼。《礼·大传》五世而缌杀同姓也。又《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又《正韵》所卖切,音晒。义同。
注4:嗄 shà,音隘。《广韵》声败。《集韵》气逆也。楚人谓啼极无声为嗄。又《集韵》乙界切,噫去声。亦气逆也。或作噎。
首字词组
柴篱柴栅柴护柴楂柴路柴塞  

词语解释:柴篱  拼音:zhài lí
木栅栏,藩篱。《说文·木部》“柴” 宋 徐铉 等注:“师行野次,竖散木为区落,名曰柴篱。后人语譌,转入去声,又别作寨字,非是。” 宋 林逋 《小圃春日》诗:“岸幘倚微风,柴篱春色中。”
词语解释:柴栅  拼音:zhài shān
栅栏。《庄子·天地》:“内支盈於柴栅,外重纆缴。” 明 唐顺之 《礼部郎中李君墓志铭》:“盖遇浊世而不能去者有矣,未有治朝而必去者也,岂 庄生 所谓以簪笏为柴栅者,公固其人歟?”
词语解释:柴护  拼音:zhài hù
编木围其四面,使不受破坏。《淮南子·道应训》“柴 箕子 之门” 汉 高诱 注:“ 箕子 亡之 朝鲜 ,旧居空,故柴护之也。”
词语解释:柴楂  拼音:zhài zhā
木栏,栅栏。《管子·山国轨》:“握以下者为柴楂,把以上者为室奉,三围以上为棺槨之奉。”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孙诒让 曰:“‘楂’当为‘柤’之俗。《説文·木部》‘柤,木闲也’, 徐鍇 《繫传》‘闲,阑也’,‘柴者,栈也’……《淮南子·道应训》云‘柴 箕子 之门’,柴、柤皆以细木为阑闲,故竝举之。”
词语解释:柴路  拼音:zhài lù
堵塞道路。《三国志·吴志·朱桓传》:“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 夹石 、 挂车 ,此两道皆险阨,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而 休 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
词语解释:柴塞  拼音:zhài sāi
堵塞,壅塞。《庄子·天地》“趣舍声色以柴其内” 唐 成玄英 疏:“夫浮伪之徒,以取舍为业,故声色诸尘柴塞其内府。” 清 钱谦益 《陈古公诗集序》:“今之为诗者矜声律较时代,知见封錮,学术柴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