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查查 拼音:zhā zhā
象声词。喜鹊等的叫声。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蒙恩主崇禧》词:“有簷间、查查喜鹊,晓来传送。”词语解释:查牙 拼音:zhā yá
错出不齐貌。 唐 李贺 《马诗》之六:“飢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此指瘦骨突露。 宋 王禹偁 《谢宣赐御草书急就章并朱邸旧集歌》:“又似大鲸吞尽沧海波,查牙露出珊瑚树。” 元 耶律楚材 《和吕飞卿韵》:“笔跡查牙森似戟,词源浩瀚注如川。”此指笔势虬逸。 元 张翥 《摸鱼儿·题熊伯宣藏梅花卷子》词:“记 西湖 ,水边曾见,查牙老树如此。”此指杈枝歧出。参见“ 槎牙 ”。
词语解释:槎牙 拼音:chá yá
亦作“ 槎枒 ”。亦作“ 槎岈 ”。
(1).树木枝杈歧出貌。 唐 元稹 《寺院新竹》诗:“寳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宋 王安石 《虎图》诗:“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俯噣如哺雏。” 明 李东阳 《悼手植桧次匏庵先生韵》:“嗟哉古檜燬,仅见孤根存。槎岈插高空,突兀撑重门。”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束缚少生意,卑枝自槎牙。” 叶圣陶 《寒晓的琴歌》:“白蒙蒙的晓雾笼罩着杨树的顶部,只见很模糊的稀疏而槎枒的枝痕,仿佛是用淡墨描的。”
(2).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云、山、碑、石等。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 宋 苏轼 《江上看山》诗:“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宋 陆游 《断碑叹》诗:“断碑槎牙弃道边,文字班班犹可读。”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西壁一门,高四五尺,濶二三尺,皆石槎牙而成。” 陈去病 《自居庸关南骑行入口漫成》诗:“岁晚晴云烘笠屐,西风黄叶露槎枒。”
(3).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人与动物。 唐 曹唐 《病马》诗:“堕月兔毛轻斛蔌,失云龙骨瘦槎牙。”一本作“ 牙槎 ”。《红楼梦》第五十回:“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以上形容瘦骨嶙峋。 宋 苏轼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诗:“空肠得酒芒角正,肝肺槎牙生竹石。”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青阳峡》诗:“府肺槎牙倩酒浇,顾我非狂亦非狷。”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 蒋伯寅 )负才尚气,肝肺槎枒,於人世务利委琐之途,夷然不屑也。”以上多形容胸怀不平。
(4).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形容语句不整饬。 宋 苏轼 《游三游洞有亭吏乞诗乃复以此诗授之》:“洪荒无传记,想像在 羲 媧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学·宋四家书》:“后见 冯定远 论 山谷 诗,以为 江 西粗俗槎枒之病,一入笔端,便九牛拔不出,必以 义山 、《西崑》诸体退之。”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赵昌父诗集》:“又诗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閒适之趣,故笔墨间亦时觉萧然尘外。惟根柢太浅,语多槎枒,时堕江湖、击壤两派。”
(5).指错杂不齐的山石树木等物。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然其路险絶,乱石当道,将至峡,必捨舆,躡草履,经营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峡口。” 宋 陆游 《舟过季家山小泊》诗:“健犊破荒耕犖确,幽禽除蠹啄槎牙。”词语解释:查头 拼音:zhā tóu
(1).即查头鳊。 唐 孟浩然 《送王昌龄之岭南》诗:“土风无縞紵,乡味有查头。”参见“ 查头鯿 ”。
(2).船头。 唐 陆龟蒙 《南阳广文欲于荆襄卜居袭美有赠代酬次韵》:“莫惜查头容钓伴,也应东印有 餘江 。”
词语解释:查头鳊 拼音:zhā tóu biān
即鳊鱼。缩头,弓背,大腹,色青,味美,以产 汉水 者尤著名。常用槎拦截,禁止擅捕,故称。 唐 孟浩然 《岘潭作》诗:“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鯿。”一本作“ 槎头鯿 ”。 词语解释:查郎 拼音:zhā láng
唐 代对官员的昵称。 唐 李涉 《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诗:“更有风流歙奴子,能将盘帕来欺尔。白马青袍豁眼明,许他真是查郎髓。” 清 方以智 《通雅·称谓》:“仕宦转变曰查郎……‘ 唐明皇 呼人为查郎’,言士夫如仙查随流顺变,升天入地,能处清浊也。”词语解释:查点 拼音:chá diǎn
检查清点。《西游记》第五八回:“当时查点,一物不少。”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我昨日查点帐目,见有许多文券,都是人亡家破,孤苦伶仃。” 赵树理 《锻炼锻炼》:“第三队通过了村,到了村北的路上,队长查点过人数,就往村北的杏树底地里来。”词语解释:查察 拼音:zhā chá
(1).检查。《红楼梦》第九九回:“便有几处揭报,上司见 贾政 古朴忠厚,也不查察。”《廿载繁华梦》第四回:“关里一个同事,姓 马 的唤做 子良 ,号 竹宾 ,现当关里巡河值日,查察走私。”
(2).犹省察。 鲁迅 《华盖集·补白》:“我们仔细查察自己,不再说诳的时候应该到来了,一到不再自欺欺人的时候,也就是到了看见希望的萌芽的时候。”
(3).调查;观察。昆曲《十五贯》第四场:“ 况钟 :执法严明,德威并行。倖民苦,查察民情,平生愿,效 包拯 。” 茅盾 《子夜》五:“他只能冒险试用这 屠维岳 ,而且只好用自己的一双眼睛去查察这可爱又可怕的青年人。”词语解释:查滓 拼音:zhā zǐ
(1).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明 高启 《清言室记》:“ 张君 尝学道,且究於翳,得养生之理,吐查滓而纳清虚,厌华腴而嗜澹泊,事物之末能为其累者寡矣。”
(2).理学家亦以指人欲私念。《朱子语类》卷五八:“某问:‘既是如此,何以为圣人之清和?’曰:‘却是天理中流出,无驳杂,虽是过当,直是无纤毫查滓。’” 元 张宪 《寄山中隐讲师》诗:“无因浄查滓,来共上堂鐘。”词语解释:查浦 拼音:zhā pǔ
古地名。在 建康 石头山 (今 南京市 清凉山 )南。 晋 成帝 咸和 三年(公元328年), 苏峻 叛据 建康 , 陶侃 起兵入讨,屯兵于此。《晋书·陶侃传》:“ 查浦 地下,又在水南,唯 白石 峻极险固,可容数千人,贼来攻不便,灭贼之术也。”《文选·左思〈吴都赋〉》“ 横塘 、 查下 ” 晋 刘逵 注:“ 查下 , 查浦 ,在 横塘 西。”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二·江宁府》:“ 查浦 ,在府西南十里,大 江 南岸,《实録》云: 石头 南上十里,即 查浦 。”词语解释:查子 拼音:zhā zǐ
即樝子。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 河阳 查子、查条。”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樝子》。参见“ 樝子 ”。
词语解释:楂子 拼音:zhā zǐ
落叶小灌木,茎高一二尺,叶倒卵形,春日开花,黄赤色,实圆,色微黄,甚酸,一名木桃。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樝子》:“樝子乃木瓜之酢涩者,小於木瓜,色微黄,蒂核皆粗,核中之子小圆也。”词语解释:查耳
张开耳朵词语解释:查子账
不清不白的事词语解释:查卉
树木砍伐后的再生枝词语解释:查条 拼音:zhā tiáo
用山楂制成的条状食品。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 河阳 查子、查条。”词语解释:查果 拼音:zhā guǒ
见“ 查裹 ”。
词语解释:查裹 拼音:zhā guǒ
亦作“ 查果 ”。 行李。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打得它大痛无声,夺去查果金珠。”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查裹与琴书,雨具牢收记。”词语解释:查梨相 拼音:zhā lí xiāng
卑谄的脸相。当时挑担卖查梨者善于花言巧语,因以为喻。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恰纔陪着笑脸儿应昂,怎覰我这查梨相。”词语解释:查核 拼音:zhā hé
亦作“ 查覈 ”。查对核实。 明 沉鲸 《双珠记·母子分珠》:“当堂查覈,昭然支派岂朦朧。”《红楼梦》第九四回:“ 贾政 正要下班,因堂上发下两省城工估销册子,立刻要查核,一时不能回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毓昌》:“ 淮安 报水灾,大吏遣公往查核。”词语解释:查明 拼音:chá míng
查清楚。 明 唐顺之 《牌》:“仰中军官即便查明回报。”《老残游记》第十八回:“这一千银票,本府却要借用……俟案子查明,本府回明了抚台,仍旧还你。”此指调查清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票根缴进,仍照号查明张数,恐妨扯落。”此指查点清楚。《〈廖仲恺集〉编者前言》:“本集所收文字,凡能查明原文出处者,都根据原文作了校对。”此指查考清楚。词语解释:查检 拼音:zhā jiǎn
(1).检查。《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可成 覷个空,踅进房去,偷了几个出来。又怕父亲查检,照样做成贯铅的假元寳,一个换一个,大模大样的,与 春儿 赎了身,又置办衣饰之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僱了长车,我在 张家湾 、 河西务 两处也并不耽搁,不过稍为查检查检便了。”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
(2).翻查检索。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外国的事情我不知道,若在 中国 ,则无论查检怎样的历史,总寻不出烧饭和点灯的人们的列传来。” 刘叶秋 《纠谬、补缺、充实》:“修订后的《辞源》,应该和旧《辞源》既有继承关系,又是一本新书……既可供查检,又可供阅读。”词语解释:查比 拼音:zhā bǐ
旧时官府对差役完成差事立定期限,按时查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凡承票差役,俱于某日该承行,执差号簿,逐名查比。如过限不销,究责;临比不到,差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比较》:“查比之日,总书将所存截票存算,票根粘入限簿本排应催分限之下,交与粮房送查。”词语解释:查沙 拼音:zhā shā
方言。张开,伸开。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一折:“查沙起黄髭力,显出他那五霸诸侯王气。”一本作“ 奓沙 ”。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查沙着打死麒麟手,这半合儿敢駡徧了诸侯。” 元 无名氏 《耍孩儿·拘刷行院》套曲:“有玉簫不会品,有银筝不会搊,查沙着一对生薑手。”词语解释:查案 拼音:chá àn
查清案情。《老残游记》第十八回:“ 白公 道:‘既是如此,叫他具结,听凭替他查案。’”词语解释:查蘖 拼音:zhā niè
树木砍伐后的再生枝。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遂命僕夫荷斤斧,断拥肿,折查枿,寻穴究源。”词语解释:查查胡胡 拼音:zhā zhā hú hú
咋咋呼呼。表示炫耀自己。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四折:“矁的我两三番斜僻了新粧面,查查胡胡的上玳筵前。”词语解释:查理 拼音:zhā lǐ
调查办理。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公移字》:“公移中字……如查字,音、义与槎同,水中浮木也。今云查理查勘,有稽考之义。”词语解释:查理定律 拼音:zhā lǐ dìng lǜ
在体积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温度每升高1°c,其压强的增加量等于它在0°c时压强的1/273;或在体积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热力学温度成正比。此定律由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在实验中发现,故名。适用于理想气体,对高温、低压下的真实气体也近似适用。词语解释:查解 拼音:zhā jiě
查获并解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逃人》:“若旗下所告之逃人,或民人所告之逃人,行文地方官即为查解者,将该管各官、邻佑十家长地方免罪。”词语解释:查勤 拼音:zhā qín
检查值勤情况。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二三章:“快放吊桥,团部长官查勤来啦!”词语解释:查参 拼音:zhā cān
调查参劾。《清会典事例·刑部六一·强盗》:“该管司、道、府、厅、州不行查报,督抚不行查参者,俱交部照例议处。”《清史稿·食货志一》:“各督抚明知逾限,例当查参。”词语解释:查发 拼音:zhā fā
查验签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各告示》:“凡禀请簿籍文卷,俱要写具禀单,以凭查发。”词语解释:查关 拼音:zhā guān
海关人员检查过往行人和货物。 鲁迅 《而已集·再谈香港》:“第二天午后,茶房匆匆跑来了,在房外用手招我说:‘查关!开箱子去。’……他一动手,我立刻觉得 香港 和 广州 的查关的不同。”词语解释:查照 拼音:zhā zhào
(1).核查。《元典章·户部七·钱粮》:“仍将缎疋等物,照依续降事蹟依式供报,庶使将来易於查照。”《水浒传》第二回:“若回去庄上説脱了回书,大郎必然焦燥,定是赶我出去,不如只説不曾有回书,那里查照。” 鲁迅 《书信集·致钱玄同》:“相应明信片达,请烦查照,至纫公谊。”
(2).旧时公文用语。要对方注意文件内容,或按照文件内容(办事)。 明 唐顺之 《行总督军门胡守本》:“贵部院烦为查照施行。”如:即希查照办理。词语解释:查盘 拼音:zhā pán
检查盘点。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有 崐山县 丞 刘谐 者,由给事中考察降而御史,委之查盘 常熟 、 嘉定 。”《红楼梦》第九九回:“且説 贾政 带了几个在京请的幕友,晓行夜宿,一日,到了本省,见过上司,即到任拜印受事,便查盘各属州县米粮仓库。”词语解释:查理曼帝国 拼音:zhā lǐ màn dì guó
见“法兰克王国”。
词语解释:法兰克王国 拼音:fǎ lán kè wáng guó
日耳曼人早期建立的封建国家。公元486年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首领克洛维领导下打败西罗马军队,夺得高卢塞纳河与卢瓦尔河之间的土地,建立王国。后不断扩张,6世纪中期成为西欧最强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查理在位时(768-814),经过五十余次征服战争,领土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西临大西洋,北达北海,南迄意大利中部。800年查理称帝,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曼帝国。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帝国一分为三,为后来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国的雏形。词语解释:查获 拼音:chá huò
检查缴获。《解放日报》1945.6.16:“凡经查获之棉花,即以囤积居奇论罪。”词语解释:查裹 拼音:zhā guǒ
亦作“ 查果 ”。 行李。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打得它大痛无声,夺去查果金珠。”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查裹与琴书,雨具牢收记。”词语解释:查覈
见“ 查核 ”。
词语解释:查核 拼音:zhā hé
亦作“ 查覈 ”。查对核实。 明 沉鲸 《双珠记·母子分珠》:“当堂查覈,昭然支派岂朦朧。”《红楼梦》第九四回:“ 贾政 正要下班,因堂上发下两省城工估销册子,立刻要查核,一时不能回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毓昌》:“ 淮安 报水灾,大吏遣公往查核。”词语解释:查看 拼音:zhā kàn
检查察看事物的情况。《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那老嫗闻言……连忙在箱子内查看,不见了一锭银子。”《红楼梦》第一○四回:“ 雨村 过河,仍自去查看,查了几处,遇公馆便自歇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凡以文字获罪者,一面拿办,一面就查抄,这并非着重他的家产,乃在查看藏书和另外的文字。”词语解释:查禁 拼音:chá jìn
检查禁止。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拐卖人口》:“窑子甚多,所骗之人,俱藏窑内,最难查禁。”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二:“他( 唐绍仪 )路过 日本 的时候,秉乘着 清 朝政府的意旨,要求 日本 政府查禁《民报》和《四川》杂志。” 巴金 《利娜》:“说一句话,处死!带着一份查禁的刊物,处死!”词语解释:查收 拼音:chá shōu
查清接收。多用于书信。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酬答书札》:“每年终或管理人更换,原书并草藁録册,俱宜送官内查收。”《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一面完工,一面通报上去,禀请派员查收。”如:附寄杂志三种,即希查收。词语解释:查数 拼音:zhā shù
查点。 明 唐顺之 《牌》:“斩首未经查数,有碍题奏。”
查点数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閧丁》:“[副浄]:各坛祭器有号簿,[丑]:查数。”词语解释:查丈 拼音:zhā zhàng
检查丈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芦课》:“查丈之时,不必直量至水。”词语解释:查儿 拼音:zhā ér
短而硬的胡子或头发。《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和尚生得浓眉大眼,赤红脸,糟鼻子,一嘴巴子硬触触的鬍子查儿,脖子上带着两三道血口子。”词语解释:查无实据 拼音:chá wú shí jù
经过调查或审查,没有确实的根据或证据。常同“ 事出有因 ”连用。 鲁迅 《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我曾经讲过几句做古文的秘诀,是要通篇都有来历,而非古人的成文;也就是通篇是自己做的,而又全非自己所做,个人其实并没有说什么;也就是‘事出有因’,而又‘查无实据’。到这样,便‘庶几乎免于大过也矣’了。” 徐炳昶 《徐旭生西游日记》:“道路传言又谓本团有飞机,有大炮……飞机虽属‘查无实据’,而大炮则殊属‘事出有因’。本团因为要放轻气球,探查高层的风向,所以带了不少长五六尺、径六七寸的大铁管子。”词语解释:查拿 拼音:zhā ná
亦作“ 查拏 ”。 搜查捕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部文行提》:“凡旗下人,称逃人在某处首告者,移咨该抚行查,或径行地方官查拿。” 清 林则徐 《密拿汉奸札稿》:“现在新令极严,查拏不容不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一回:“上臺便通行了公事,到各府、厅、州、县,一律严密查拿。”词语解释:查拳 拼音:zhā quán
拳术的一种。相传创始于 明 代,是回族人 查尚义 所传留,故称。这种拳术有十路:头路母子拳,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查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练法讲究短拳长用,出手较含蓄,步武讲究扣裆,动作紧凑,节奏鲜明。要求“行如风,站如钉”,特别注重精、气、神的结合。词语解释:查找 拼音:chá zhǎo
彻底考查或搜寻。例如:查找文件。词语解释:查探 拼音:zhā tàn
调查探听。 清 林则徐 《密拿汉奸札稿》:“为此札行布按两司,速即会同查照单开各项人犯,密派妥干之印委人员,即日改装易服,分投查探,出其不意带役拘拏……不可稍任窜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但是他是甚么人,总要设法先打听着了,纔可以再查探是甚么人卖给他的。”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五章:“ 洪流 说此人有点古怪,是不是劳苦农民,是不是寡妇,都值得疑问。再访问的时候,一定要查探清楚。”词语解释:查不出号儿 拼音:zhā bù chū hào ér
谓数不着,没来历,没地位。《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我家虽不是查不出号儿来的人家,现在通共就是我这样一个七品大员,无端的去合这等阔人家儿去作亲家,已经不必。”词语解释:查勘 拼音:chá kān
实地调查;查看。《元典章·台纲二·照刷》:“如因后事发露或查勘后却有漏报,该刷卷宗首领官吏情愿当罪。”《明史·宦官传二·陈增》:“ 万历 十二年, 房山县 民 史锦 奏请开矿,下抚按查勘,不果行。”《红楼梦》第一○三回:“且説 贾雨村 陞了京兆府尹,兼管税务。一日,出都查勘开垦地亩。”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今天我自己查勘了一下:我从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起,到写这集子里的最末一篇止,共历十八年,单是杂感,约有八十万字。” 洪深 《青龙潭》第三幕:“如果现在报了上去,省里派人下来查勘,把田里的青苗,拍一张照相呈上去,县长的报告,就成为不尽不实了。”词语解释:查催 拼音:zhā cuī
检查督催。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遂嘱署事亲至马头,以查催税银。”词语解释:查下 拼音:zhā xià
闾巷名。《文选·左思〈吴都赋〉》:“ 横塘 查下 ,邑屋隆夸。” 刘逵 注:“ 横塘 查下 ,皆百姓所居之区名。” 张铣 注:“ 横塘 查下 ,閭巷名。”词语解释:查办 拼音:chá bàn
查明罪状或过错,加以惩处。《红楼梦》第九四回:“昨天老爷见了揭帖生气,把 芹儿 和女尼、女道等都叫进府来查办。” 清 林则徐 《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本部堂奉旨驰驛前往 广东 查办海口事件。”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第六节:“有的人摆出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仿佛是被撤职以后等待查办。”词语解释:查田 拼音:zhā tián
清查田地。特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内分配土地后进行的群众性的清查土地、清查阶级的运动。目的是检查土地分配是否完全恰当。以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也进行了查田斗争。 王观澜 《叶坪乡的查田运动》:“斗争更加深入了,查田、查阶级成了人们街头巷尾的谈论话题。”《新华月报》1950年第9期:“在分田与查田的斗争中,发生了许多实际问题。”词语解释:查田定产 拼音:zhā tián dìng chǎn
指查清土地亩数,划分土地类别,评定土地等级,订定土地产量,并定实常年产量的工作。是我国解放初期贯彻农业税依率计征,达到合理负担,以鼓励农民积极生产的重要措施。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农业税查田定产工作实施纲要》,详细规定了查田定产的步骤和方法。 词语解释:查监 拼音:zhā jiān
巡查牢房。 巴金 《人》十:“查监的事情一完,放尿的时间便到了。”词语解释:查审 拼音:zhā shěn
审查,查核。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严督有司查审,及将应行事宜另行条议详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是即旧规所谓白册,至十年后大造黄册之时亦有依据,将第九年之册为主,再加查审,不甚费力。”词语解释:查号台 拼音:chá hào tái
查电话号码的处所词语解释:查岗 拼音:zhā gǎng
查哨。如:今天,连长亲自查岗,排长亲自带班。词语解释:查封 拼音:chá fēng
对财产等检查以后,就地封闭,禁止动用。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 杭州 吴某 ,以孝廉任 江西 龙南 令,不善理财,亏短库项,已褫职查封。” 巴金 《关于〈海的梦〉》:“国民党政府因为 日本 外交当局的抗议,马上查封了发表《闲话皇帝》的《新生》周刊。”词语解释:查尔瓦 拼音:zhā ěr wǎ
彝族男子所穿的黑色斗篷。《中国民间故事选·阿衣错比与阿丝木呷》:“我这件查尔瓦又薄又破,想回家去换一件厚的来。”词语解释:查影 拼音:zhā yǐng
筏影,船影。 明 张居正 《舟泊汉江望黄鹤楼》诗:“九秋查影横清 汉 ,一笛梅花落远天。”词语解释:查截 拼音:zhā jié
(1).检查扣留。如:海关查截了一批走私货物。
(2).谓按期检查结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三连串票》:“排里临限,无凭查截,势必问之流水。”
(3). 清 代征收银粮所用三连串票之一。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比较》:“花户照限完纳,即将三连串中查截一票付排里交总书登簿,如排里催足本限之银,总书算清,即给归农票免比。”词语解释:查夺 拼音:zhā duó
考查定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拿审》:“若众皆愿保无他,或密禀上司,准与保候查夺。”词语解释:查实 拼音:chá shí
查对核实;调查核实。 舒宝璋 《前进的脚印》:“新《辞源》增删了若干字、词,补充了不少资料,订正了一些错误和不妥之处,改进了体例,查实了书证,基本上完成了修订任务。”《安徽日报》1982.3.14:“现经查实,他们与二十六个单位签订了总价值为一百二十六万九千八百九十一元的合同。”词语解释:查字法 拼音:chá zì fǎ
又称检字法。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中文字排列次序的检索方法。大致按字形、读音、词义分为三类。字形查字法有部首、笔划、四角号码等;读音查字法有字母顺序、音节顺序、韵目顺序等;词义查字法按意义分类排列。 倪海曙 《要有新的探索》:“我主张大型词典应该专编一本索引,里面什么都有,可以通过几种查字法来查。”词语解释:查学 拼音:zhā xué
上级到学校视察教学工作。 张天翼 《春风》:“他们谁也不肯赔本子,让查学的看着叫老师丢脸。”词语解释:查夜 拼音:chá yè
谓夜间巡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当日 冯总办 ,每天亲巡各厂去查工,晚上还查夜。”词语解释:查房 拼音:chá fáng
医院制度之一。指负责医师与有关医、护人员定时到病房巡视住院病人。其任务为了解、分析和讨论病情,决定治疗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等。《新体育》1982年第1期:“他的医术誉满国内外,至今八十四岁高龄,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坚持每周四次查房,两次门诊。”词语解释:查帐 拼音:zhā zhàng
(1).检查帐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我去年交给大哥的,是整数二千银子,怎么我这回去查帐,却见我名下的股份,是二千二百五十两?” 洪深 《冯大少爷》:“老太爷从 苏州 来,就查帐,动了真气。”
(2).谓查实。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你説与他各房居住,不曾失身,这句话儿叫我那里去查帐。”词语解释:查工 拼音:zhā gōng
检查工厂情况。《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当日 冯总办 ,每天亲巡各厂去查工,晚上还查夜。”词语解释:查处 拼音:chá chǔ
调查处理。《二刻拍案惊奇》卷五:“朕今即要送还汝父,只可惜没查处那个贼人。”《人民日报》1982.1.4:“对一些严重违法乱纪案件的查处,不及时,不果断,不严肃,这是党风没有根本好转的一个突出表现。”词语解释:查度 拼音:zhā dù
观察估量。《“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山东问题说帖》:“或在勘查矿苗,或在开采时,在百里环界以外,倘须禀请 山东 巡抚派兵前往保护一切,届时查度情形,见禀随即照准,不准请用外国兵队。”词语解释:查哇 拼音:zhā wā
傻气。 明 无名氏 《拔宅飞昇》第一折:“俺县令有些查哇,百姓钱不肯胡挝。”词语解释:查哨 拼音:chá shào
检查哨兵执行任务是否尽职。 陈沂 《曾泽生和他的司令官》:“解放军弟兄,请稍停一下吧,当官的查哨来了。”如:一连连部的干部查哨轮流表上,理所当然地去掉了他的名字。词语解释:查头子 拼音:zhā tóu zi
指工头。 苗培时 《矿山烈火》:“对于那些早下几分钟班的工人,只要被查头子们看见,二话不说,立刻就摘掉工牌,把你刷掉。”词语解释:查对 拼音:chá duì
检查核对。《元典章·台纲二·照刷》:“每遇照刷未絶,一一查对,设或差漏,随事究治。”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现年里长代纳,亦必写本户花名,以便临比查对各户完欠。”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二十章:“ 范大昌 、 蓝毛 等人领着一群特务偷偷查对,时不时的拉出人来,用电棒照照脸。”词语解释:查士丁尼 拼音:zhā shì dīng ní
(justinianus,483-565)东罗马帝国皇帝。在位时,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意大利东哥特王国,领土扩大。下令纂成《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总称《国法大全》),为罗马法的重要典籍,对后世法律影响很大。词语解释:查头鳊 拼音:zhā tóu biān
即鳊鱼。缩头,弓背,大腹,色青,味美,以产 汉水 者尤著名。常用槎拦截,禁止擅捕,故称。 唐 孟浩然 《岘潭作》诗:“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鯿。”一本作“ 槎头鯿 ”。 词语解释:查清 拼音:chá qīng
审查或调查清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将上年实徵与本年有无加减之数逐图查清。”词语解释:查览 拼音:zhā lǎn
查看,查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册尾註明某年月日某房科某人,以便查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