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覃平声 [cān sān,参考][hán,包函][dān,动词][详注1][详注2][姓也,亦蓋也][tán]欿[音貪。《說文》欲得也。]


注1:镡 音覃。《张衡·东京赋》底柱辍流,镡以大岯。《注》言大岯险,同剑口也。镡,徒南反。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武陵郡镡成县。《注》镡音谭。《淮南子·人閒训》一军塞镡城之岭。《注》镡城,在武陵西南,接郁林郡。 又《后汉·陈宠传》宠到显用良吏王涣镡显等,以为心腹。《注》镡,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寻二音,汉镡政,明镡鉴,一读寻,一读潭。
注2:湛 与耽同。《说文》作媅,乐也。《诗·小雅》子孙其湛。《传》湛乐之久也。
末字词组
黄柑双柑金柑乳柑木柑佛手柑斗酒双柑生枝柑
传柑朱柑变柑橘柑椪柑涂柑斗柑 
霜柑真柑蜜柑栟柑三五传柑沙柑壶柑 

词语解释:黄柑  拼音:huáng gān
果名。柑的一种。 宋 苏轼 《峻灵王庙碑》:“石峯之侧多荔支、黄柑,得就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柑》﹝集解﹞引 陈藏器 曰:“柑有朱柑、黄柑、乳柑、石柑、沙柑。” 清 曹寅 《元夜集西堂》诗:“三寸黄柑照玉盘,玲瓏寳炬遶雕栏。”参见“ 黄甘 ”。
词语解释:黄甘  拼音:huáng gān
即黄柑。《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黄甘橙楱。” 郭璞 注:“黄甘,橘属而味精。”《新唐书·萧嵩传》:“ 荆州 进黄甘,帝以紫帉包赐之。” 清 黄遵宪 《海行杂感》诗之三:“青李黄甘烂熳堆,蒲桃浓緑泼新醅。”参见“ 黄柑 ”。
词语解释:传柑  拼音:chuán gān
亦作“ 传甘 ”。 北宋 上元夜宫中宴近臣,贵戚宫人以黄柑相赠,谓之“传柑”。 宋 苏轼 《上元侍饮楼上》诗之三:“归来一点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自注:“侍饮楼上,则贵戚争以黄柑遗近臣,谓之传柑。” 清 吴伟业 《元夕》诗:“传柑曲里啼鶯到,爆竹光中战马收。” 清 朱彝尊 《送毛检讨奇龄还越二十四韵》:“烧尾同华讌,传甘并紫帉。”
词语解释:霜柑  拼音:shuāng gān
指柑橘。因柑橘经霜后成熟,故称。 宋 苏轼 《入峡》诗:“放衙鸣晚鼓,留客荐霜柑。” 宋 陆游 《夜饮即事》诗:“磊落金盘荐糖蟹,纤柔玉指破霜柑。”
词语解释:双柑  拼音:shuāng gān
见“ 双柑斗酒 ”。
词语解释:双柑斗酒  拼音:shuāng gān dǒu jiǔ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二:“ 戴顒 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鸝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后遂用为春日雅游的典故。 明 刘泰 《春日湖上》诗:“明日重来应烂漫,双柑斗酒听黄鸝。”亦省作“ 双柑 ”。 明 张景 《飞丸记·盟寻泉石》:“看 秦 川 吴 苑花正妍,奚囊羯鼓随伴,挈双柑往听鶯传,诗肠鼓吹如劝。”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三窟休营兔,双柑往听鸝。”
词语解释:朱柑  拼音:zhū gān
柑橘品种之一。果皮朱红色。 宋 韩彦直 《橘录》卷上:“朱柑类洞庭,而大过之,色絶嫣红,味多酸,以刀破之,渍以盐,始可食。”
词语解释:真柑  拼音:zhēn gān
水果名,上品蜜柑。 宋 韩彦直 《橘录》卷上:“真柑在品类中最贵可珍,其柯木与花实皆异凡木。木多婆娑,叶则纤长茂密,浓阴满地,花时韵特清远,逮结实颗皆圆正……一名乳柑,谓其味之似乳酪。”
词语解释:金柑  拼音:jīn gān
即金橘。 宋 韩彦直 《橘录·金柑》:“金柑比他柑特小,其大如钱,小如龙目。色似金,肌理细莹,圆丹可翫。噉者不削去金衣。若用以渍蜜尤佳。”参见“ 金橘 ”。
词语解释:金橘  拼音:jīn jú
又名金柑。橘之一种。常绿灌木,叶披针形或长圆形,秋冬实熟,色黄味酸而皮甘香。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金橘产於 江西 ,以远难致,都人初不识。 明道 景祐 初,始与竹子俱至京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金橘》:“此橘生时青卢色,黄熟则如金,故有金橘、卢橘之名。” 清 阎尔梅 《锦屏山》诗:“渔村乌柳围金橘,僧舍香楠荫铁蕉。”
词语解释:变柑  拼音:biàn gān
柑名。 唐 段公路 《北户录·变柑》:“ 新州 出变柑,有苞大於升者,但皮薄如 洞庭 之橘,餘柑之所弗及。传云,自 高要 移植,不数百里,形味俱变,因以为名。”
词语解释:蜜柑  拼音:mì gān
一种果大多汁的柑橘,非常甜
产这种果实的树种
词语解释:乳柑  拼音:rǔ gān
即 温州 蜜柑,柑的良种之一。味似乳酪,故名。《新唐书·地理志五》:“ 台州 临海郡 ……土贡:金漆、乳柑、乾薑。” 明 朱国桢 《涌幢小品·杂品》:“ 温州 乳柑,冬酸而春甘。”参阅 宋 韩彦直 《橘录·真橘》《广群芳谱·柑》
词语解释:橘柑  拼音:jú gān
橘;橘子
词语解释:栟柑  拼音:bīng gān
(1).常绿灌木。茎高三四米,叶椭圆形,开白花,果实橙黄色。
(2).指栟柑的果实。
词语解释:木柑  拼音:mù gān
柑子的一种。 宋 韩彦直 《橘录·木柑》:“木柑类 洞庭 ,少不慧耳,肤理坚顽,瓣大而乏膏液,外彊中乾,故得名以木。”
词语解释:椪柑  拼音:pèng gān
果木柑的一种。
词语解释:三五传柑  拼音:sān wǔ chuán gān
古时农历正月十五夜近臣侍饮,贵戚有以黄柑相遗赠之俗,谓之“传柑”。见 南朝 梁 宗懍 《荆楚岁时记》。 明 张煌言 《海上观灯限删咸二韵》:“自来三五传柑胜,岂惜霞觴付酒监。”
词语解释:佛手柑  拼音:fó shǒu gān
果树名。为枸橼之变种。系常绿小乔木,高丈余。叶呈长圆形,花白色。果实色黄而香,下端有裂纹,状如半握之手,中医以之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枸橼》:“枸櫞产 闽 广 间……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按《艺海泂酌》云:飞穰一名佛手柑。” 清 赵翼 《人面竹》诗:“ 闽中 佛手柑, 吴下 鬼目菜。”亦省称“ 佛手 ”。指此种植物或其果实。 清 吴伟业 《子夜歌》之五:“佛手慈悲树,相牵话生死。”《红楼梦》第四十回:“他又要那佛手吃, 探春 拣了一个给他,説:‘玩罢,吃不得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桌上有一盆佛手。”
词语解释:涂柑  拼音:tú gān
古代一种品质优良的柑橘。产于湿土盐地。 宋 韩彦直 《橘录·种治》:“柑橘宜斥卤之地……凡圃之近涂泥者,实大而繁,味尤珍,耐久不损,名曰涂柑。贩而远适者,遇涂柑则争售。”
词语解释:沙柑  拼音:shā gān
柑的一种。果实小而甜。《说郛》卷七五引 宋 韩彦直 《橘录》:“ 按开宝 中 陈藏器 《补神农本草》书:‘柑类则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参见“ 沙橘 ”。
词语解释:沙橘  拼音:shā jú
橘树的一种。其果实小而甜。也指这种橘树的果实。《说郛》卷七五引 宋 韩彦直 《橘录·沙橘》:“沙橘,取细而甘美之称。或曰种之沙洲之上,地虚而宜于橘,故其味特珍。然邦人称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类,特方言耳。”
词语解释:斗酒双柑  拼音:dǒu jiǔ shuāng gān
唐 冯贽 《云仙杂记·俗耳针砭诗肠鼓吹》《高隐外书》:“ 戴顒 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鸝声。’”后因以“斗酒双柑”指春日胜游。 明 陈所闻 《驻马听·赠罗罗浮》曲:“不羡荣名,爱的是斗酒双柑听鸟声。”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黄鹂》:“四月末花事将阑,易增惆悵。惟柳阴中鶯声婉囀,如鼓笙簧,殊有斗酒双柑之乐。” 汪文溥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斗酒双柑快听鶯,扁舟一棹閒放鹤。”
词语解释:斗柑  拼音:dòu gān
亦作“鬭柑”。 儿童游戏名。赛柑以核多为胜。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事语·赌蔗斗柑》:“ 广州 儿童有赌蔗、鬭柑之戏……柑以核多为胜。有咏者云:‘赌蔗鬭柑独擅塲。’”
词语解释:壶柑  拼音:hú gān
柚的别名。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按柚一名櫾,亦曰条。《唐本草》曰壶柑……壶亦象形。”
词语解释:生枝柑  拼音:shēng zhī gān
柑的一种。 宋 韩彦直 《橘录·生枝柑》:“生枝柑似真柑,色青而肤麄,形不圆,味似石榴,微酸……乡人以其耐久,留之枝间,俟其味变甘,带叶而折,堆之盘俎,新美可爱,故命名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