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别柎俞柎偏柎楄柎杮柎   
匾柎丝柎束柎榆柎    

词语解释:别柎  拼音:bié fù
乐器名。鼓的一种。《汉书·礼乐志》:“刚、别柎员二人。” 颜师古 注:“刚及别柎皆鼓名也。柎音肤。”
词语解释:匾柎  拼音:biǎn fù
亦称“ 楄部 ”。 古时棺中垫尸体的长方木板。《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若以羣子之灵,获保首领以殁,唯是楄柎所以藉干者,请无及先君。” 杜预 注:“楄柎,棺中笭牀也。”《说文·木部》:“楄,楄部,方木也,从木扁声。《春秋传》曰:‘楄部荐榦’。”
词语解释:俞柎  拼音:yú fù
即 俞跗 。 汉 刘向 《说苑·辨物》:“ 俞柎 之为毉也,搦脑髓,束盲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復为生。”
词语解释:丝柎  拼音:sī fù
即丝籰。缫丝用具。参见“ 丝籰 ”。
词语解释:丝篗  拼音:sī yuè
复摇和络丝过程中卷绕生丝用的框架。通常用木、竹制成。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四:“丝籰,络丝具也。《方言》曰:‘援, 兖 、 豫 、 河 、 济 之间又谓之辕。’《説文》曰:‘籰,收丝者也。’……今字从竹,又从矍,竹器从人持之矍矍然,此籰之义也,然必窍贯以轴,乃适於用,为理丝之先具也。”
词语解释:偏柎  拼音:piān fù
即楄柎。古时棺中垫尸体的木板。《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子为寡人弔之,因问其偏柎何所在?”一本作“偏袝”,指偏亲之柩。参阅 张纯一 《晏子春秋校注》引 卢文弨 说。
词语解释:束柎  拼音:shù fù
编扎木筏。《管子·轻重甲》:“ 桀 者,冬不为杠,夏不束柎,以观冻溺。” 郭沫若 等集校引 何如璋 云:“束柎者,以木为桴,相比系之,浮水以渡也。”
词语解释:楄柎  拼音:pián fù
1.亦称"楄部"。
2.古时棺中垫尸体的长方木板。
词语解释:榆柎  拼音:yú fù
黄帝 时良医名。《周礼·天官·疾医》“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 汉 郑玄 注:“能专是者其唯 秦 和 乎, 岐伯 、 榆柎 则兼彼数术者。” 陆德明 释文:“ 岐伯 、 榆柎 皆 黄帝 时医人。”
词语解释:杮柎  拼音:bèi fù
亦作“柹柎”。 指木皮、木片。 清 赵翼 《落皮树》诗:“安有柹柎连,但见节目濶……咄哉皮不存,滋液凭何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