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首字词组
枳棘枳花枳落枳道枳椇枳句枳首蛇枳枸
枳篱枳壳枳实枳关枳园枳首枳机草枳柜

词语解释:枳棘  拼音:zhǐ jí
(1).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 王逸 注:“以言贱弃君子而育养小人。”《文选·左思〈咏史〉》:“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吕向 注:“枳棘,有刺之木,喻谗佞也。” 清 李寅 《书邺侯传》诗:“但清 河朔 风尘易,欲扫宫庭枳棘难。”
(2).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后汉书·黄琼传》:“ 光武 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李贤 注:“枳棘諭艰难。”
词语解释:枳篱  拼音:zhǐ lí
枳木篱笆。《晋书·成都王颖传》:“ 颖 乃造棺八千餘杖,以 成都 国秩为衣服,敛祭,葬於 黄桥 北,树枳篱为之塋域。” 唐 韩偓 《南安寓止》诗:“此地三年偶寄家,枳篱茅厂共桑麻。”
词语解释:枳花  拼音:zhǐ huā
枳树之花。 唐 雍陶 《寄襄阳章孝标》诗:“闻説小斋多野意,枳花阴里麝香眠。” 唐 温庭筠 《商山早行》诗:“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驛墙。” 明 何景明 《画山水》诗:“枳花竹叶春江曲,江头无人水空緑。”
词语解释:枳壳  拼音:zhǐ ké
枳树成熟已干的果实,皮薄而中虚,可入药,功效同枳实,而力较和缓。 唐 朱庆馀 《商州王中丞留吃枳壳》诗:“若交尽乞人人与,采尽 商山 枳殻花。” 明 沉受先 《三元记·挺生》:“消痰加枳殻,活血用红花。”
词语解释:枳落  拼音:zhǐ luò
(1).枳木编制的篱笆。 汉 张衡 《西京赋》:“揩枳落,突棘藩。”《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 卓 ( 董卓 )又发 何苗 棺,出其尸,支解节断,弃於道边,杀 苗 母 舞阳君 ,弃尸於苑枳落中。” 胡三省 注:“落,篱落也。”
(2).引申指村落,乡间。《晋书·夏侯湛传》:“僕固脂车以须放,秣马以待却,反耕於枳落,归志乎涡瀨,从容乎农夫,优游乎卒岁矣。”
词语解释:枳实  拼音:zhǐ shí
枳树未熟的果实,皮厚而中实,干制后可入药。《新唐书·地理志四》:“﹝ 金州 ﹞土贡……麝香、杜仲、雷丸、枳壳、枳实、黄蘗。” 元 王逢 《留别陆芳润张孟肤田仲耘王孟翼》诗:“枫叶殷红枳实肥,苹风萧瑟芰荷衣。”
词语解释:枳道  拼音:zhǐ dào
(1).亭名。旧址在今 陕西 咸阳市 东北。《汉书·高帝纪上》:“ 沛公 至 霸上 。 秦王 子婴 素车白马,係颈以组,封皇帝璽符节,降 枳道 旁。”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亭名也。在 长安 东十三里。”
(2).阻塞道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施丐》:“贫丐无厌,每值一施,輒三四及诡名以博青蚨。天街闐拥,时或枳道不得前。”
词语解释:枳关  拼音:zhǐ guān
枳木关塞,用以守护和阻隔行人。 宋 岳珂 《桯史·部胥增损文书》:“有黠盗 刘花五 者,聚党剽掠,官司名捕,累载弗获。一日,有告在邻邑之境民家者。民素豪,枳关环溪,畜犬狞警,吏莫敢闯其藩。”
词语解释:枳椇  拼音:zhǐ jǔ
亦作“ 枳柜 ”。 落叶乔木。叶广卵形,边缘有锯齿。夏季开绿白色小花,果实味甘,可食。又称拐枣、金钩子、木珊瑚、鸡距子、枸。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甜美如餳蜜。”《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郭义恭 《广志》:“枳柜,叶似蒲柳,子似珊瑚,其味如蜜。十月熟,树乾者美。出南方。 邳郯 枳柜大如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枳椇》:“枳椇木高三四丈。叶圆大如桑柘,夏日开花,枝头结实,如鸡爪形,长寸许,纽曲开作二三歧,儼若鸡之足距,嫩时青色,经霜乃黄,嚼之味甘如蜜。”
词语解释:枳园  拼音:zhǐ yuán
佛寺名。故址在今 江苏 江宁县 。 南朝 梁 沉约 《枳园寺刹下石记》:“ 晋 故车骑将军 琅邪王 邵 ,玄悟独晓,信解渊微,於 太祖 文献公 清庙之北,造 枳园精舍 ,其始则芳枳树篱,故名因事立。” 唐 李商隐 《上河东公第二启》:“某闻 周 朝贝叶,列妙引於 王褒 ; 梁 日 枳园 ,洒芳词於 沉约 。”
词语解释:枳句  拼音:zhǐ jù
多曲的枳树。句,弯曲。《文选·宋玉〈风赋〉》:“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李善 注:“枳句,言枳树多句也。”
词语解释:枳首  拼音:zhǐ shǒu
(1).枳首蛇的省称。枳,通“ 枝 ”,歧出。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鉴乱亡之未远,而躡倾车之前轨;覩枳首之争苺,而忘同身之祸。”参见“ 枳首蛇 ”。
(2).歧首,两个头。枳,通“ 枝 ”,歧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卵亦有双黄。双黄者雏必枳首。”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顾 俄罗斯 枳首之鹰, 英吉利 人立之兽,独不蒙垢者,则以国势异也。”
词语解释:枳首蛇  拼音:zhǐ shǒu shé
歧头蛇,两头蛇。枳,通“ 枝 ”,歧出。《尔雅·释地》:“中有枳首蛇焉。” 郭璞 注:“岐头蛇也。或曰:今 江东 呼两头蛇,为 越王 约髮。亦名弩絃。”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宣州 寧国县 多枳首蛇,其长盈尺,黑鳞白章,两首文彩同,但一首逆鳞耳。” 清 黄遵宪 《题樵野丈运甓斋话别图》诗:“中有枳首蛇,飞飞从鶬鶖。”
词语解释:枳首蛇  拼音:zhǐ shǒu shé
歧头蛇,两头蛇。枳,通“ 枝 ”,歧出。《尔雅·释地》:“中有枳首蛇焉。” 郭璞 注:“岐头蛇也。或曰:今 江东 呼两头蛇,为 越王 约髮。亦名弩絃。”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宣州 寧国县 多枳首蛇,其长盈尺,黑鳞白章,两首文彩同,但一首逆鳞耳。” 清 黄遵宪 《题樵野丈运甓斋话别图》诗:“中有枳首蛇,飞飞从鶬鶖。”
词语解释:枳机草  拼音:zhǐ jī cǎo
芨芨草
词语解释:枳枸  拼音:zhǐ gǒu
即枳椇。《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枸” 毛 传:“枸,枳枸。”参见“ 枳椇 ”。
词语解释:枳椇  拼音:zhǐ jǔ
亦作“ 枳柜 ”。 落叶乔木。叶广卵形,边缘有锯齿。夏季开绿白色小花,果实味甘,可食。又称拐枣、金钩子、木珊瑚、鸡距子、枸。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甜美如餳蜜。”《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郭义恭 《广志》:“枳柜,叶似蒲柳,子似珊瑚,其味如蜜。十月熟,树乾者美。出南方。 邳郯 枳柜大如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枳椇》:“枳椇木高三四丈。叶圆大如桑柘,夏日开花,枝头结实,如鸡爪形,长寸许,纽曲开作二三歧,儼若鸡之足距,嫩时青色,经霜乃黄,嚼之味甘如蜜。”
词语解释:枳柜  拼音:zhǐ guì
见“ 枳椇 ”。
词语解释:枳椇  拼音:zhǐ jǔ
亦作“ 枳柜 ”。 落叶乔木。叶广卵形,边缘有锯齿。夏季开绿白色小花,果实味甘,可食。又称拐枣、金钩子、木珊瑚、鸡距子、枸。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甜美如餳蜜。”《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郭义恭 《广志》:“枳柜,叶似蒲柳,子似珊瑚,其味如蜜。十月熟,树乾者美。出南方。 邳郯 枳柜大如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枳椇》:“枳椇木高三四丈。叶圆大如桑柘,夏日开花,枝头结实,如鸡爪形,长寸许,纽曲开作二三歧,儼若鸡之足距,嫩时青色,经霜乃黄,嚼之味甘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