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共9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枭獍枭鸢枭狼枭磔枭将枭决枭恶枭殄
枭卢枭名枭黠枭破镜枭匪枭杨枭捷枭桃
枭鸣枭呼枭群枭猾枭羊枭私枭星枭令
枭鸾枭鸱枭雉枭牢枭笑枭散枭乱枭轘
枭羹枭贼枭风枭猛枭禽枭夷枭景枭锐
枭枭枭音枭雄枭帅枭示枭克枭桀枭视狼顾
枭狐枭族枭杰枭弁枭悍枭健枭斩枭贩
枭心枭凶枭鵩枭张枭俊禽敌枭处枭棍枭镜
枭鸟枭徒枭奴枭心鹤貌枭勇枭县枭棋枭鸮
枭首枭骑枭瞯枭悬枭悖枭才枭灭枭除

词语解释:枭獍  拼音:xiāo jìng
亦作“ 梟镜 ”。 旧说枭为恶鸟,生而食母;獍为恶兽,生而食父。比喻忘恩负义之徒或狠毒的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 兆 者蜂目豺声,行穷梟獍,阻兵安忍,贼害君亲。” 范祥雍 校释:“《汉书》二十五《郊祀志》:‘祠 黄帝 用一梟破镜。’ 孟康 注:‘梟,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即是獍。此以比喻很戾忘恩之人。”《魏书·恩倖传·侯刚》:“曾无犬马识主之诚,方怀梟镜返噬之志。” 唐 元稹 《捉捕歌》:“外无梟镜援,内有熊羆驱。”镜,一本作“ 獍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论侠》:“谁料主公信任 伯嚭 ,容梟獍之在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盖小军阀之末路,倒行逆施,久已梟獍之不若矣。”
词语解释:枭卢  拼音:xiāo lú
古代博戏樗蒲的两种胜彩名。幺为枭,最胜;六为卢,次之。 唐 杜甫 《今夕行》:“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卢。” 宋 陆游 《楼上醉书》诗:“酒酣博簺为欢娱,信手梟卢喝成采。” 明 徐渭 《哀周郑州沛》诗之二:“梟卢呼未歇,虾蠏醉仍频。”
词语解释:枭鸣  拼音:xiāo míng
(1).枭鸟鸣叫。迷信以为不吉之兆。 晋 葛洪 《抱朴子·弹祢》:“梟鸣狐嚾,人皆不喜,音响不改,易处何益。”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我有时决不想在言论界求得胜利,因为我的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大不吉利事。”
(2).枭鸟鸣叫。迷信以为军中得胜之兆。《晋书·张重华传》:“六博得梟者胜,今梟鸣牙中,尅敌之兆,於是进战,大破之。”
词语解释:枭鸾  拼音:xiāo luán
枭与鸾。相传枭为恶鸟,鸾为神鸟,对举以喻恶与善、小人与君子。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然则天下善人少,恶人多,闇主众,明君寡,而薰蕕不同器,梟鸞不接翼。” 唐 杜甫 《王兵马使二角鹰》诗:“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梟鸞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洛 闽 诸儒,无 孔子 之道德,而亦招聚生徒,盈千累百,梟鸞并集,门户交争,遂酿为朋党,而国随以亡。”
词语解释:枭羹  拼音:xiāo gēng
以枭肉制的羹汤。古代夏至日皇帝制之以赐臣下,寓有除绝邪恶之意。《史记·孝武本纪》“祠 黄帝 用一梟破镜”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 汉 使 东郡 送梟,五月五日为梟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 宋 苏辙 《学士院端午帖子太皇太后阁》诗之五:“百官却拜梟羹赐,凶去方知 舜 有功。” 明 夏完淳 《端午赋》:“萧条佳节,惨淡餘生。盘中角黍,杯底梟羹。” 清 钱谦益 《王氏南轩世祠记》:“流风浇薄,家训刓敝,衣冠华胄,天属近亲,靡不家饗梟羹,人怀鴟饗。”
词语解释:枭枭  拼音:xiāo xiāo
象声词。呼喊声。 汉 王充 《论衡·论死》:“声色俱通,并禀於天,青青之色,犹梟梟之声也。死物之色不能復青,独为死人之声能復自言,惑也。”
词语解释:枭狐  拼音:xiāo hú
枭与狐。比喻险恶之徒。《新唐书·宦者传序》:“梟狐不神,天与之昏,末如乱何。”
词语解释:枭心  拼音:xiāo xīn
凶心;野心。 唐 张祜 《华清宫和杜舍人》:“兔迹贪前逐,梟心不早防。”《旧唐书·刘闢传》:“ 刘闢 生於士族,敢蓄梟心,驱劫 蜀 人,拒扞王命。” 天宝宫人 《孽海花》第七幕:“ 日本国 ,本同种,也起梟心。”
词语解释:枭鸟  拼音:xiāo niǎo
比喻恶人或逆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那 乌衣巷 不姓 王 , 莫愁湖 鬼夜哭, 凤凰臺 栖梟鸟。” 周咏 《感怀》诗之二:“大地飞鸣尽梟鸟,何年重见凤鸞翔。”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不孝的枭鸟给脸不要脸!不听话,给我滚蛋!”
词语解释:枭首  拼音:xiāo shǒu
斩首并悬挂示众。《史记·秦始皇本纪》:“衞尉 竭 、内史 肆 、佐弋 竭 、中大夫令 齐 等二十人皆梟首。” 裴駰 集解:“悬首於木上曰梟。”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答王尚书送生口书》:“尚书远略英谋,临机果断,潜制兇丑,梟首伏辜。”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四折:“将贼妇攒箭射死, 丁都管 梟首山前。” 鲁迅 《南腔北调集·偶成》:“在现代,枪毙是早已不足为奇了,枭首陈尸,也只能博得民众暂时的鉴赏。”
词语解释:枭鸢  拼音:xiāo yuān
泛指鸷鸟。 唐 孟郊 《饥雪吟》:“将补鸞凤巢,不与梟鳶并。”
词语解释:枭名  拼音:xiāo míng
枭雄的名声。《后汉书·刘焉传》:“ 刘备 有梟名,今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以宾客待之,则一国不容二主,此非自安之道。”
词语解释:枭呼  拼音:xiāo hū
呼叫。梟,通“ 嘄 ”。《文子·精诚》:“圣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情甚於梟呼。”
词语解释:枭鸱  拼音:xiāo chī
即猫头鹰。旧时以为恶鸟,因亦喻恶人。《诗·大雅·瞻卬》“为梟为鴟” 汉 郑玄 笺:“梟鴟,恶声之鸟。”《后汉书·朱浮传》:“弃休令之嘉名,造梟鴟之逆谋。”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茫茫黍稷,昔实棘茨。鳩鸣雀乳,不见梟鴟。” 章炳麟 《艾如张》诗:“《河图》日以远,梟鴟日以怒。”
词语解释:枭贼  拼音:xiāo zéi
凶悍之盗。 宋 秦观 《录壮愍刘公遗事》:“有梟贼 刘铁枪 者,起 浙 西转扰诸郡,捕盗官不能制。”
词语解释:枭音  拼音:xiāo yīn
邪恶之声;恶逆之声。 唐 元稹 《桐花》诗:“姦声不入耳,巧言寧孔壬。梟音亦云革,安得沴与祲。”《旧唐书·刘邺传》:“ 刘稹 年既幼小,逆节未深, 裴 为母氏,固宜诫诱,若广説忠孝之道,深陈祸福之源,必冀虺毒不施,梟音全革。”
词语解释:枭族  拼音:xiāo zú
枭鸟的族类。喻邪恶之辈。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诗:“梟族音常聒,豺羣喙竞呀。”
词语解释:枭凶  拼音:xiāo xiōng
凶恶。 唐 张祜 《入潼关》诗:“何处梟兇辈,干戈自不閒。”
词语解释:枭徒  拼音:xiāo tú
犹暴徒。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他( 林则徐 )在禁烟期中,不仅信任一般民众,而且还信任所谓‘贪利亡命’的枭徒和久受歧视的 但 户。”
词语解释:枭骑  拼音:xiāo qí
勇猛的骑兵。《汉书·高帝纪上》:“ 北貉 、 燕 人来致梟骑助 汉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梟,勇也。”《新唐书·藩镇传·吴少诚》:“詔起 沙陀 梟骑济师,命 裴度 为 彰义 节度兼 申 、 光 、 蔡 四面行营招抚使。” 明 宋濂 《余左丞传》:“ 闕 纵梟骑数十,大喊而出,贼势披靡。”
词语解释:枭狼  拼音:xiāo láng
枭与狼。比喻凶恶之徒。 唐 韩愈 《司徒许国公神道碑铭》:“磔其梟狼,养以雨风,桑穀奋张,厥壤大丰。”
词语解释:枭黠  拼音:xiāo xiá
凶恶狡猾。亦指凶恶狡猾的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嗣封新建伯》:“ 相 故掾吏,以 宛平 典史罢斥,因留京师。市井梟黠也。”《明史·四川土司传一·茂州卫》:“人皆梟黠,名虽熟番,与生番等。”
词语解释:枭群
强悍之众。 宋 岳飞 《奉诏移伪齐檄》:“虽同心一德,足以吞彼国之梟羣;然三令五申,岂忍残吾 宋 之赤子!”
词语解释:枭雉  拼音:xiāo zhì
古代博戏的两种彩名。亦代指博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众共拉 王 赌。 王 坚辞不解。 许 愿代辨梟雉, 王 又不肯。”参见“ 梟色 ”。
词语解释:枭色  拼音:xiāo sè
旧时博戏的胜彩名。枭为幺,得幺者胜。色,赌具。亦称骰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赌符》:“僧復以两千为注,又败;渐增至十餘千。明明梟色,呵之,皆成卢雉:计前所输,顷刻尽覆。”按,五子皆黑称卢,四黑一白称雉。参见“ 梟棊 ”。
词语解释:枭风  拼音:xiāo fēng
骁勇之风。《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烈烈 黥布 ,耽耽其眄。名冠强 楚 ,锋犹骇电。睹机蝉蜕,悟主革面。肇彼梟风,翻为我扇。” 刘良 注:“肇,始也;彼,谓 项羽 也;梟,恶鸟也;我,谓 汉 也。言始在 项羽 处沐梟鸟之风,后乃翻飞而来为 汉 助也。”
词语解释:枭雄  拼音:xiāo xióng
(1).凶狠专横。《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而 操 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 汉 室,除灭忠正,专为梟雄。” 张铣 注:“梟,恶鸟也;雄,强也。言 操 如恶鸟之强也。”《晋书·李特载记论》:“世传凶狡,早擅梟雄,太息 剑门 ,志吞井络。”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故夫今日之政术,不知经几百千万梟雄险鷙敏练桀黠之民贼,所运算布画,斟酌损益,而今乃集其大成者也。”
(2).指强横之徒。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抚议》:“羣盗就哺无术,岂能持久,将见梟雄日渐消沮。”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田不自耕植者不得有……旷土不建筑穿治者不得有:不使梟雄拥地以自殖也。”
(3).骁勇雄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刘备 以梟雄之姿,而有 关羽 、 张飞 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而至 康熙 世之 察罕汗 ,故梟雄,儿童时好战鬭戏,及即位,同戏诸人皆为将,日事攻战。”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藩邦》:“ 李扬才 窥其为侮,从而生心,纠数千之党,徘徊边外,睢盱川伏,谅不过草窃之辈,决非梟雄之才。”
(4).雄豪杰出的人物。《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加 刘备 天下梟雄,与 操 有隙,寄寓於 表 , 表 恶其能而不能用也。”《三国演义》第三四回:“ 刘备 世之梟雄,久留於此,后必为害,可就今日除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渡 江 以后,此风弥甚,有违言者,惟一二梟雄而已。”
词语解释:枭杰  拼音:xiāo jié
(1).强悍,强横。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马氏 诸将有 王明 、 刘烂然 、 范大头 等,皆梟杰不肯为 清 。” 清 黄彭年 《代刘蓉致骆秉章禀稿》:“据供自 金田 起事之后,与 洪 逆分合及共事伪党,扰窜各省情形,歷歷如绘,其梟杰坚强之气,见於词色,决非他贼所能假冒。”
(2).枭雄,奸雄。 严复 《原强续篇》:“是必吾国有梟杰焉,阴为之谋主,不然, 倭 又乌能如是!”
词语解释:枭鵩  拼音:xiāo fú
枭与鵩。旧时以为皆不祥之鸟,故以并称。《北史·崔光传》:“自比鴟鹊巢於庙殿,梟鵩鸣於宫寝,菌生宾阶轩坐之正,準诸往记,信可为诫。”
词语解释:枭奴
凶狠的奴仆
词语解释:枭瞯  拼音:xiāo jiàn
谓人之目如枭目深陷。《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编结沮颜,燋齿梟瞯、翦髮黥首、文身裸袒之国,靡不奔走贡献,懽忻来附。” 李善 注:“﹝《汉书》﹞又曰:‘ 大宛 ,深目多鬚。’盖梟瞯也。”
词语解释:枭磔  拼音:xiāo zhé
(1).如枭啄裂猎物。极言残暴。 汉 扬雄 《法言·重黎》:“ 始皇 方虎挒而梟磔,噬士犹腊肉也。” 宋咸 注:“虎挒,梟磔,言暴也。”
(2).谓诛戮。《陈书·高祖纪下》:“ 曇朗 噬逆,罪不容诛,分命众军,仍事掩讨,方加梟磔,以明刑宪。”
词语解释:枭破镜  拼音:xiāo pò jìng
枭与獍。旧时以为皆忤逆动物,故以并举。破镜,兽名,即獍。《史记·孝武本纪》:“后人復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 黄帝 用一梟破镜。’”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梟,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 黄帝 欲絶其类,使百物祠皆用之。”参见“ 梟獍 ”。
词语解释:枭獍  拼音:xiāo jìng
亦作“ 梟镜 ”。 旧说枭为恶鸟,生而食母;獍为恶兽,生而食父。比喻忘恩负义之徒或狠毒的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 兆 者蜂目豺声,行穷梟獍,阻兵安忍,贼害君亲。” 范祥雍 校释:“《汉书》二十五《郊祀志》:‘祠 黄帝 用一梟破镜。’ 孟康 注:‘梟,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即是獍。此以比喻很戾忘恩之人。”《魏书·恩倖传·侯刚》:“曾无犬马识主之诚,方怀梟镜返噬之志。” 唐 元稹 《捉捕歌》:“外无梟镜援,内有熊羆驱。”镜,一本作“ 獍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论侠》:“谁料主公信任 伯嚭 ,容梟獍之在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盖小军阀之末路,倒行逆施,久已梟獍之不若矣。”
词语解释:枭猾  拼音:xiāo huá
犹狡诈。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梟猾之徒,方应募於 江 北,忽应募於 浙 东;方以得募价而留,忽以满募限而去。”
词语解释:枭牢  拼音:xiāo láo
空虚。
词语解释:枭猛  拼音:xiāo měng
骁勇。《宋书·薛安都传》:“﹝ 鲁爽 ﹞累世梟猛,生习战陈,咸云万人敌。”《天雨花》第三十回:“这 张献忠 何等猖狂梟猛,不到地网天罗,焉能屈膝求降。”
词语解释:枭帅  拼音:xiāo shuài
骁勇的首领。《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灭跡扫尘,斩其梟帅。” 李善 注引 张晏 《汉书》注:“驍勇也。”
词语解释:枭弁  拼音:xiāo biàn
称凶恶的武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每御一妇,輒斩其首,安得有如许妇人供其宰割耶?此等事不宜浪传,恐梟弁借为口实。”
词语解释:枭张  拼音:xiāo zhāng
如枭之张翼。形容猖狂恣肆。《北齐书·文宣帝纪》:“ 铜马 、 铁脛 之徒, 黑山 、 青犊 之侣,梟张 晋 赵 ,豕突 燕 秦 。” 明 范世彦 《磨忠记·奉旨贬窜》:“鷙伏梟张,緫是寻常运。” 清 秋瑾 《光复军起义檄稿》:“美其词曰‘立宪’,而杀戮之极,不絶於书;大其题曰‘集权’,而汉人失势,满族梟张。”
词语解释:枭心鹤貌  拼音:xiāo xīn hè mào
比喻心恶貌善。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二:“有鸟有鸟毛似鹤,行步虽迟性灵恶……千年不死伴灵龟,梟心鹤貌何人觉。”参见“ 梟心 ”。
词语解释:枭心  拼音:xiāo xīn
凶心;野心。 唐 张祜 《华清宫和杜舍人》:“兔迹贪前逐,梟心不早防。”《旧唐书·刘闢传》:“ 刘闢 生於士族,敢蓄梟心,驱劫 蜀 人,拒扞王命。” 天宝宫人 《孽海花》第七幕:“ 日本国 ,本同种,也起梟心。”
词语解释:枭悬  拼音:xiāo xuán
亦作“ 梟县 ”。 斩首悬挂示众。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故 九江 太守 边让 ,英才俊伟……身首被梟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晃 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梟县,勿使遗育。”《北史·房彦谦传》:“同恶相济,无所逃罪,梟县孥戮,国有常刑。”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属社稷倾覆,家国沦亡,父首梟悬,母躯分裂。”
词语解释:枭将  拼音:xiāo jiāng
勇猛的将领。《孔丛子·答问》:“ 章邯 梟将,卒皆死士也。”《史记·留侯世家》:“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梟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人主制御梟将之术,如养鹰一般,饥则附人,饱则颺去。” 明 沉鲸 《双珠记·军门优恤》:“三箭为功,谁数今之梟将;一身是胆,可当古之虎臣。”
词语解释:枭匪  拼音:xiāo fěi
旧时指武装贩私盐者。《清会典事例·户部七九·盐法》:“ 北江 一带,梟匪联帮贩私,持械拒捕,大为盐务之害。”
词语解释:枭羊  拼音:xiāo yáng
亦作“ 梟阳 ”。亦作“ 梟杨 ”。 兽名。即狒狒。《淮南子·氾论训》:“山出梟阳,水生罔象,木生毕方,井生坟羊。” 高诱 注:“梟阳,山精也,人形长大,面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见人而笑。”《楚辞·严忌〈哀时命〉》:“使梟杨先导兮,白虎为之前后。” 王逸 注:“梟杨,山神名,即狒狒也。” 唐 皮日休 《讽悼·正俗》:“念臺覈之在位兮,若梟羊之当路。”
词语解释:枭笑  拼音:xiāo xiào
怪笑,狞笑。 克非 《春潮急》二二:“ 老杜 硬撑着道:‘放心!拉了稀把我的名字倒起喊!’富农顿时发出一连串的枭笑。”
词语解释:枭禽  拼音:xiāo qín
擒获斩首。禽,同“ 擒 ”。《南齐书·氐传》:“﹝ 范柏年 ﹞今已梟禽, 乌奴 频被摧破,计其餘烬,行自消夷。”
词语解释:枭示  拼音:xiāo shì
旧时谓斩头而悬挂在杆上示众。《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又亏 贾石 多有识熟人情,买出尸首,嘱付狱卒:‘若官府要梟示时,把个假的答应。’”《明史·云南土司传二·武定》:“捷闻, 銓 、 朝文 皆梟示,籍其产,家属戍边。” 清 冯桂芬 《与许抚部书》:“有为乡民拏获送官者,官不得已,梟示五人。”
词语解释:枭悍  拼音:xiāo hàn
骁勇强悍。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拆书见镜》:“虎臣一身都是胆,叱咤真梟悍。”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梟悍之徒,聚百人,交訌於堂。”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有 秦政 其人者出,以梟悍雄杰之资,乘六世之餘烈,执长鞭以御宇内,吞噬六国。”
词语解释:枭俊禽敌  拼音:xiāo jùn qín dí
犹言杀敌致胜。禽,同“ 擒 ”。《汉书·陈汤传》:“今国家素无 文帝 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 武帝 荐延梟俊禽敌之臣,独有一 陈汤 耳!” 颜师古 注:“梟谓斩其首而县之也。俊谓敌之魁率。”
词语解释:枭勇  拼音:xiāo yǒng
骁勇。 清 毛祥麟 《小刀会纪略》卷五:“ 林阿福 最梟勇,临敌必前驱。”
词语解释:枭悖  拼音:xiāo bèi
犹叛逆。《北史·李平传》:“ 冀州 刺史 京兆王 愉 反於 信都 ,以 平 为持节,都督北讨诸军事、行 冀州 以讨之。 宣武 临 式乾殿 劳遣 平 ,因曰:‘何图今日,言及斯事!’歔欷流涕。 平 对曰:‘ 愉 天迷其心,构此梟悖。’”
词语解释:枭决  拼音:xiāo jué
斩首处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自古庸臣误国……一夕之鬨遽弃金汤如 瑞澂 、 张彪 二人者,都下士夫万口唾駡,谓非梟决不足蔽辜。”
词语解释:枭杨  拼音:xiāo yáng
见“ 梟羊 ”。
词语解释:枭羊  拼音:xiāo yáng
亦作“ 梟阳 ”。亦作“ 梟杨 ”。 兽名。即狒狒。《淮南子·氾论训》:“山出梟阳,水生罔象,木生毕方,井生坟羊。” 高诱 注:“梟阳,山精也,人形长大,面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见人而笑。”《楚辞·严忌〈哀时命〉》:“使梟杨先导兮,白虎为之前后。” 王逸 注:“梟杨,山神名,即狒狒也。” 唐 皮日休 《讽悼·正俗》:“念臺覈之在位兮,若梟羊之当路。”
词语解释:枭私  拼音:xiāo sī
旧指走私贩盐的不法之徒。《清会典事例·户部七一·盐法》:“据该抚议,请变通旧章,以靖梟私。”
词语解释:枭散  拼音:xiāo sàn
(1).古代博戏的两种彩名,以枭为贵,散为贱。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七:“彼 苏林 以谓五博之类,不用箭,但行梟散,未知所据。”参见“ 梟棊 ”。
(2).喻指贵贱。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閭里常民,尚有梟散,况万里之主与小国之 匈奴 乎?”
词语解释:枭棋  拼音:xiāo qí
亦作“ 梟棋 ”。 古代博戏中的一种贵彩。《战国策·楚策三》:“夫梟棊之所以能为者,以散棊佐之也。夫一梟之不胜五散亦明矣。今君何不为天下梟,而令臣等为散乎?” 鲍彪 注:“《正义》云,博头有刻梟鸟形者。”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招魂》:“彩在口中喊,琼在手中投,枭棋得胜有报酬。”
词语解释:枭夷  拼音:xiāo yí
诛戮。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必当梟夷。”《周书·梁御传》:“ 高欢 志在凶逆,梟夷非远。”《旧唐书·武宗纪》:“至于干乱纪律,罔不梟夷,禁暴除残,古今大义。”
词语解释:枭克  拼音:xiāo kè
斩杀制伏。《后汉书·西羌传论》:“或梟剋酋健,摧破附落,降俘载路,牛羊满山。”
词语解释:枭健  拼音:xiāo jiàn
骁勇。 清 查继佐 《罪惟录·抗运诸臣传·李定国》:“时 秦王 所部率梟健, 定国 涕泣语之: 明 造颠越,实自吾家,至此犹不悔,天必尽殞之矣。”
词语解释:枭处  拼音:xiāo chǔ
处决。 明 吴应箕 《与袁临侯开府书》:“前日乱兵之至 芜湖 也,所遣督兵之将,未加一矢,而先与通书;河之北岸,未见一贼,而抢掠已尽。至今固未闻拏参一官,梟处一卒也。”
词语解释:枭县  拼音:xiāo xiàn
见“ 梟悬 ”。
词语解释:枭悬  拼音:xiāo xuán
亦作“ 梟县 ”。 斩首悬挂示众。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故 九江 太守 边让 ,英才俊伟……身首被梟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晃 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梟县,勿使遗育。”《北史·房彦谦传》:“同恶相济,无所逃罪,梟县孥戮,国有常刑。”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属社稷倾覆,家国沦亡,父首梟悬,母躯分裂。”
词语解释:枭才  拼音:xiāo cái
雄才。 明 袁宏道 《喜逢梅季豹》诗:“ 徐渭 饶梟才,身卑道不遇。”
词语解释:枭恶  拼音:xiāo è
凶恶。《封神演义》第五七回:“ 飞虎 领令出城,见一员战将,面如紫枣,十分梟恶。”
词语解释:枭捷  拼音:xiāo jié
凶猛敏捷。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上:“ 倭 初至海上,屯 下沙镇 ,止三十六人,最称梟捷。”
词语解释:枭星  拼音:xiāo xīng
不吉的星命。 清 李渔 《怜香伴·神引》:“二女虽有夙缘,只是他命犯梟星,相遇之后,还要受些折磨,方纔得成 范生 的伉儷。”
词语解释:枭乱  拼音:xiāo luàn
扰乱。梟,通“ 挠 ”。《荀子·非十二子》:“假今之世,饰邪説,文姦言,以梟乱天下。” 梁启雄 释:“梟,借为‘挠’。挠,扰。”
词语解释:枭景  拼音:xiāo jǐng
桃枭的异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桃》:“桃实已乾著木上,经冬不落者名桃梟……一名桃奴,一名梟景。”参见“ 梟桃 ”。
词语解释:枭桃  拼音:xiāo táo
经冬不落的桃子。桃子干后悬挂树上,如枭首之状,故名。《艺文类聚》卷八六引《本草经》:“梟桃在树不落,杀百鬼。”《尔雅翼·释木·桃》:“桃之实,在木上不落者名梟桃,一名桃奴。”
词语解释:枭桀  拼音:xiāo jié
强悍桀骜。 宋 秦观 《盗贼上》:“凡盗贼之起,必有梟桀而难制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一切草莽梟桀之材,禁錮勃鬱,往往东走 倭 ,西走 辽 ,为腹心患。”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吾国之民如此其辱贱,而国日以削弱也,梟桀之民,将自求之。”
词语解释:枭斩  拼音:xiāo zhǎn
斩首;枭首。《晋书·济南惠王遂传》:“﹝ 司马勋 ﹞为政暴酷,至於治中别驾及州之豪右,言语忤意,即於坐梟斩之,或引弓自射。” 唐 李翱 《疏绝进献》:“今 吴元济 、 李师道 皆梟斩矣,中原无虞,而蓄兵如故,以耗百姓,臣以为非是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盗首詰其家世,因曰:‘我有息女,欲奉箕帚,当即无辞。’ 周 不答。盗怒,立命梟斩。”《广陵潮》第五五回:“在小的看,此时多梟斩他一个人,将来便少一个人同朝廷做对。”
词语解释:枭棍  拼音:xiāo gùn
恶棍。 清 黄爵滋 《敬陈六事疏》:“﹝民﹞无正业,则无所託以得食,遂去而为梟棍,为贼盗,为邪教。”
词语解释:枭棋  拼音:xiāo qí
亦作“ 梟棋 ”。 古代博戏中的一种贵彩。《战国策·楚策三》:“夫梟棊之所以能为者,以散棊佐之也。夫一梟之不胜五散亦明矣。今君何不为天下梟,而令臣等为散乎?” 鲍彪 注:“《正义》云,博头有刻梟鸟形者。”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招魂》:“彩在口中喊,琼在手中投,枭棋得胜有报酬。”
词语解释:枭灭  拼音:xiāo miè
诛灭。 三国 魏 曹丕 《策孙权九锡文》:“君振威陵迈,宣力 荆 南,梟灭凶丑,罪人斯得,是用锡君鈇鉞各一。” 唐 陈子昂 《为王美畅谢兄官表》:“近属 虺贞 搆逆,惑乱 豫州 ,詿误平人,自貽梟灭。”
词语解释:枭殄  拼音:xiāo tiǎn
歼灭。《晋书·姚兴载记上》:“先帝登遐,人情扰惧,今不因思奋之力,梟殄逆竖,大事去矣。”《宋书·天文志三》:“是时 徐道覆 率二万餘人攻 荆州 , 烈武王 距之。战於 江津 ,大破之,梟殄其十八九。”《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元年》:“岁未再周,相次梟殄。实众慝惊心之日,羣生改观之时。” 胡三省 注:“梟殄,谓梟其首而殄絶其类。”
词语解释:枭桃  拼音:xiāo táo
经冬不落的桃子。桃子干后悬挂树上,如枭首之状,故名。《艺文类聚》卷八六引《本草经》:“梟桃在树不落,杀百鬼。”《尔雅翼·释木·桃》:“桃之实,在木上不落者名梟桃,一名桃奴。”
词语解释:枭令  拼音:xiāo lìng
犹枭示。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蜂蜜》:“凡蝙蝠最喜食蜂,投隙入中,吞噬无限。杀一蝙蝠,悬于蜂前,则不敢食,俗谓之梟令。” 锺广言 注:“梟令,即梟示。”
词语解释:枭轘  拼音:xiāo huán
诛戮。轘,车裂。《宋书·南郡王义宣传》:“今便亲御六师,广命羣牧,告灵誓众,直造 柴桑 ,梟轘元恶,以谢天下。”《隋书·越王侗传》:“朕今復讎雪耻,梟轘者一人,拯溺救焚,所哀者士庶。”
词语解释:枭锐  拼音:xiāo ruì
(1).勇猛精锐。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公自负筑版,率梟鋭士建 小落门寨 ,开边远甚,詔书嘉之。”
(2).指勇猛精锐的士兵。 清 无名氏 《李姬传》:“ 椿 曰:‘ 士德 已入城,吾闻巷战将勇者胜,请以身当大敌。’乃自率梟鋭,直赴 士德 搏斗。”
词语解释:枭视狼顾  拼音:xiāo shì láng gù
如枭盯视,如狼频顾。形容行动警惕,有所畏忌。《吴子·励士》:“今使一死贼伏於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则一人授命,足惧千夫。”
词语解释:枭贩  拼音:xiāo fàn
旧时指私盐贩子。《清会典事例·户部七九·盐法》:“﹝ 乾隆 ﹞二十八年议准,各场商运盐斤,船户勾通梟贩盗卖爬抢等事,呈报地方官,详报盐政,详查确实。” 清 夏夑 《中西纪事·盐茶裕课》:“军民利於食贱,梟贩巧於乘瑕。”
词语解释:枭镜  拼音:xiāo jìng
见“ 梟獍 ”。
词语解释:枭獍  拼音:xiāo jìng
亦作“ 梟镜 ”。 旧说枭为恶鸟,生而食母;獍为恶兽,生而食父。比喻忘恩负义之徒或狠毒的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 兆 者蜂目豺声,行穷梟獍,阻兵安忍,贼害君亲。” 范祥雍 校释:“《汉书》二十五《郊祀志》:‘祠 黄帝 用一梟破镜。’ 孟康 注:‘梟,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即是獍。此以比喻很戾忘恩之人。”《魏书·恩倖传·侯刚》:“曾无犬马识主之诚,方怀梟镜返噬之志。” 唐 元稹 《捉捕歌》:“外无梟镜援,内有熊羆驱。”镜,一本作“ 獍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论侠》:“谁料主公信任 伯嚭 ,容梟獍之在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盖小军阀之末路,倒行逆施,久已梟獍之不若矣。”
词语解释:枭鸮  拼音:xiāo xiāo
泛指恶鸟。 汉 东方朔 《七谏·怨世》:“梟鴞既以成羣兮,玄鹤弭翼而屏移。”《文选·刘孝标〈辩命论〉》“梟鸞不接翼” 李善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王夷甫论》:“夫芝兰之不与茨棘俱植,鸞凤之不与梟鴞同栖。”
词语解释:枭除  拼音:xiāo chú
消灭。《晋书·李特载记》:“ 特 等流人,专为盗贼,急宜梟除,可因会斩之。”
共9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