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首字词组
枘凿枘方枘凿方圆枘圆凿方枘凿冰炭   

词语解释:枘凿  拼音:ruì záo
《楚辞·九辩》:“圜枘而方凿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入圜凿,其能入乎?”枘、凿,榫头与卯眼。枘圆凿方或枘方凿圆,难相容合。后因以“枘凿”比喻事物的杆格不入或互相矛盾。《新唐书·高适传》:“而言利者,枘凿万端。” 宋 叶适 《贺叶丞相》:“盖上之相信,无枘凿之乖;故己得专行,有符节之合。”
词语解释:枘方  拼音:ruì fāng
“枘凿方圆”的省语。比喻不调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凡切韵之动,势若转圜,讹音之作,甚於枘方;免乎枘方,则无大过矣。”
词语解释:枘凿方圆  拼音:ruì záo fāng yuán
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弃官就辟》:“一官寥落误儒绅,枘凿方圆迕世情。” 清 钱谦益 《续次敬仲韵》之二:“毕箕风雨难凭準,枘凿方圆费弥缝。”参见“ 枘凿 ”。
词语解释:枘凿  拼音:ruì záo
《楚辞·九辩》:“圜枘而方凿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入圜凿,其能入乎?”枘、凿,榫头与卯眼。枘圆凿方或枘方凿圆,难相容合。后因以“枘凿”比喻事物的杆格不入或互相矛盾。《新唐书·高适传》:“而言利者,枘凿万端。” 宋 叶适 《贺叶丞相》:“盖上之相信,无枘凿之乖;故己得专行,有符节之合。”
词语解释:枘圆凿方  拼音:ruì yuán záo fāng
同“ 枘凿方圆 ”。 《好逑传》第十五回:“不过冥冥中若无作合,则日东月西,何缘相会,枘圆凿方,入於参差。”
词语解释:枘凿冰炭  拼音:ruì záo bīng tàn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 欢 所引道经颇确, 老子 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参见“ 枘凿 ”。
词语解释:枘凿  拼音:ruì záo
《楚辞·九辩》:“圜枘而方凿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入圜凿,其能入乎?”枘、凿,榫头与卯眼。枘圆凿方或枘方凿圆,难相容合。后因以“枘凿”比喻事物的杆格不入或互相矛盾。《新唐书·高适传》:“而言利者,枘凿万端。” 宋 叶适 《贺叶丞相》:“盖上之相信,无枘凿之乖;故己得专行,有符节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