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枋子 拼音:fāng zǐ
①同‘方子 ’。②〈方〉棺材 。词语解释:枋国 拼音:fāng guó
掌握国家大权。 明 危素 《日损斋笔记》附录《文献黄公神道碑》:“ 秦丞相 檜 枋国,杀异己者。”《明史·孙鑨传》:“ 严嵩 枋国, 陞 其门生也,独无所附丽。”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当 庆元 枋国,方兴 楚宗 妖书之狱,以陷君子。先生草疏劾 庆元 。”词语解释:枋相 拼音:fāng xiāng
执政大臣。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次叙》:“庚戌之冬,需次京邸,时值洋艘遣退,枋相罢归。”词语解释:枋箄 拼音:fāng bǐ
用竹木编成的浮筏。指木排、竹排。《后汉书·岑彭传》:“ 公孙述 遣其将 任满 、 田戎 、 程汎 ,将数万人乘枋箄下 江关 ,击破 冯骏 及 田鸿 、 李玄 等。” 李贤 注:“枋箄,以木竹为之,浮於水上。”词语解释:枋政 拼音:fāng zhèng
执掌政权。《明史·许誉卿华允诚等传赞》:“ 崇禎 时,僉壬相继枋政,天下多故,事之可言者众矣。”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 孔子 为士,先儒疑焉。或谓 阳虎 当时枋政,虽陪臣而儼以大夫自居,圣人亦逊以应之。”词语解释:枋司 拼音:fāng sī
指握有重权的官职。 宋 吕公著 《定州谢上表》:“久预枋司,积有妨贤之畏;洊祈麾寄,更图陈力之方。”词语解释:枋臣 拼音:fāng chén
犹权臣。 宋 魏了翁 《古今考》:“至 魏 、 晋 、 齐 、 梁 、 隋 、 唐 以后,则往往由枋臣禪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康熙 朝, 翁尚书 叔元 受枋臣指劾。”词语解释:枋榆 拼音:fāng yú
枋树与榆树。喻狭小的天地。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诗之三:“短翼愧卑栖,惻愴伤枋榆。愿假长风力,南溟徙归途。” 清 赵翼 《华山纪游》诗:“今朝忽兴发,奋决枋榆起。”参见“ 榆枋 ”。
词语解释:榆枋 拼音:yú fāng
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 唐 赵中虚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得芳字》诗:“早蝉清暮响,崇兰散晚芳。即此翔寥廓,非復控榆枋。” 宋 王曾 《矮松赋》:“鸞乍迷於枳棘,鷃每悮於榆枋。” 明 杨珽 《龙膏记·传情》:“分明是鹏摶暂息榆枋也,有日吹嘘送上天。”参见“ 榆枋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