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二养上声 [jiàng qiǎng,勉强][shǎng,上升][zhǎng,长幼]广[bàng bǎng][详注1]仿[详注2][详注3][tǎng][chǎng][详注4][rǎng][zāng,肮脏][wàng][qiǎng][chǎng tǎng][dàng xiàng][huǎng][俱往切,《广韵》犷平,县名。在渔阳。][详注5]


注1:苍 仓上声。莽苍,寒状。一曰近郊之色。《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唐书·韦述传》苍卒奔逼。
注2:攘 音壤。扰也。《前汉·陈平传赞》倾侧扰攘楚魏之闲。
注3:向 《集韵》《正韵》许两切,音向。《集韵》人字。《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注》叔肸,叔向也。《前汉·刑法志》作叔向,颜师古:音许两反。
注4:泱 音坱。泱漭,广大貌。《冯衍·显志赋》览河华之泱漭。
注5:榔 音朗。木名。○按《左思·吴·蜀都赋》槟榔桄榔皆作榔。
末字词组
不枉众枉贪枉举直厝枉偏枉违枉淹枉绳枉
群枉邪枉诬枉句枉干枉侵枉曲枉理枉
矫枉乖枉阿枉诉枉权枉桡枉怨枉奸枉
幽枉讼枉负枉遭枉伸冤理枉抑枉弹枉申枉
夭枉冤枉举直措枉亏枉欺枉屈枉回枉 
错枉谗枉举直错枉思功悼枉连枉活天冤枉吃冤枉 

词语解释:不枉  拼音:bù wǎng
不冤枉,表示事情没有白做。 唐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消得一人,因君狂荡,不枉!不枉!”《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小兄不远千里而来,得见妹子玉貌,真个是不枉奔波走这遭了。”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只要我亲手杀死几个敌人,就不枉党和 毛主席 教育了我一场,我死也甘心。”
词语解释:群枉  拼音:qún wǎng
众奸邪。《汉书·刘向传》:“夫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羣枉之门。谗邪进则众贤退,羣枉盛则正士消。” 颜师古 注:“枉,曲也。” 宋 陆游 《贺龚参政启》:“开众正之路,塞羣枉之门。”
词语解释:矫枉  拼音:jiǎo wǎng
矫正弯曲。比喻纠正偏邪。《孟子·滕文公下》“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汉 赵岐 注:“人当以直矫枉耳。”《后汉书·朱祐景丹传论》:“ 光武 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 李贤 注:“矫,正也。枉,曲也。” 唐 元希声 《赠皇甫侍御赴都》诗之四:“刺邪矫枉,非贤勿居。” 宋 秦观 《送洪景之循州参军》诗:“寒梅不自重,輒花桃李先。矫枉有佳菊,最后众芳妍。”
词语解释:幽枉  拼音:yōu wǎng
犹冤屈。《后汉书·明帝纪论》:“ 明帝 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陈书·世祖纪》:“﹝朕﹞屡亏听览,事多壅积,冤滞靡申,幽枉弗鉴。”《旧唐书·裴谞传》:“ 諝 上疏曰:‘夫諫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
词语解释:夭枉  拼音:yāo wǎng
(1).短命早死。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新唐书·西域传上·党项》:“老而死,子孙不哭;少死,则曰夭枉,乃悲。” 王闿运 《黄司使诔》:“奄忽夭枉,至于永诀。”
(2).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功业夭枉,身名埋没。”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学术无成,功业夭枉。”
词语解释:错枉  拼音:cuò wǎng
摈斥邪恶。错,通“ 措 ”。语本《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唐 皇甫澈 《赋四相诗·李岘》:“进贤黜不肖,错枉举诸直。”《辽史·列女传·耶律氏常哥》:“错枉则人不敢诈,显忠则人不敢欺。”
词语解释:众枉  拼音:zhòng wǎng
群小;许多邪曲小人。《楚辞·贾谊〈惜誓〉》:“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王逸 注:“枉,邪也。”《淮南子·诠言训》:“故处众枉之中,不失其直。”《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 颜师古 注:“不为众曲而自屈也。”
词语解释:邪枉  拼音:xié wǎng
(1).邪曲;不合正道。《管子·形势解》:“乱主淫佚邪枉,日为无道,至於灭亡,而不自知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故正义之士与邪枉之人不两立。”
(2).指奸邪的人。《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宋书·蔡廓传》:“ 高祖 以 廓 刚直,不容邪枉,补御史中丞。” 明 何景明 《上杨邃庵书》:“奬拔廉直,沮抑邪枉。”
词语解释:乖枉  拼音:guāi wǎng
枉曲背理。《后汉书·李固传》:“政有乖枉,遇人无惠者,免所居官。” 南朝 宋 谢灵运 《陇西行》:“胡为乖枉,从表方圆。” 黄节 注:“乖背枉曲。”
词语解释:讼枉  拼音:sòng wǎng
申冤,辩冤。 清 陈维崧 《周栎园先生〈尺牍新钞〉序》:“思刺血以陈情,念上书而讼枉。”
词语解释:冤枉  拼音:yuān wǎng
(1).无辜的人被诬指为有罪,无过错的人受到指责。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郡县既加冤枉,州司不治,令破家活,远诣公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叩头流血,申诉冤枉。”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务尽心於折狱,庶无冤枉失职之嗟。”
(2).指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恶名。《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平日间冤枉他一言半字,便要赌神罚咒,那个肯重迭还价?”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八:“谁磨洋工?你别冤枉好人。”
(3).不值得;吃亏。 茅盾 《小巫》:“想想花了三百大洋弄来的这个‘菱姐’,好象也不过如此,并没比镇上半开门的 李二姐 好多少,这钱真花得有点冤枉。” 巴金 《家》二五:“我们去年花了不少的功夫好容易把《宝岛》练熟了,现在连上台的机会也没有,真是冤枉。”
(4).形容不当得而得。 田汉 《梅雨》:“他的爸爸跟军阀勾结,发了好一笔冤枉财。”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铁道部、工程局都是吃冤枉的,他们会作决定,叫他们来干吧!”
词语解释:谗枉  拼音:chán wǎng
诽毁冤屈。 南朝 梁 刘令娴 《和婕妤怨》:“宠移终不恨,谗枉太无情。”
词语解释:贪枉  拼音:tān wǎng
贪赃枉法。《吕氏春秋·审分》:“任以公法,而处以贪枉。”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召还》:“笑奸贪枉愚滥,把时情憾皇恩感,乌头蘸旧朝簪。”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官吏有贪枉的行为,他准许民间控告。”亦指贪赃枉法的人。 汉 王逸 《九思·悯上》:“贪枉兮党比,贞良兮焭独。”
词语解释:诬枉  拼音:wū wǎng
诬陷冤枉。 汉 荀悦 《王商论》:“无过犹见诬枉,而况敢有罪乎?闭口而获诽谤,况敢直言乎?” 宋 欧阳修 《太常博士尹君墓志铭序》:“而 师鲁 与时贤士多被诬枉得罪,君叹息忧悲发愤,以谓生可厌而死可乐也。” 闻一多 《给臧克家先生信》:“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
词语解释:阿枉  拼音:ā wǎng
(1).偏私不公正。《后汉书·第五伦传》:“ 伦 平銓衡,正斗斛,市无阿枉,百姓悦服。”《周书·苏绰传》:“唯当率至公之心,去阿枉之志,务求曲直,念尽平当。”
(2).枉曲,不分曲直是非。 唐 元稹 《卢士玫权知京兆尹制》:“尹正非人,则贤不肖阿枉;奏覆隔塞,则上下不通。”
词语解释:负枉  拼音:fù wǎng
受冤枉。 宋 洪适 《曾逮浙西提点刑狱制》:“朕驻蹕 吴中 八郡,民跬步可至帝城,其衔寃负枉者,皆能诉于臺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工部管库》:“至辛亥大计,主事与给事俱坐鐫级,物论亦有不平之者,终称给事负枉,争为昭雪。”
词语解释:举直措枉  拼音:jǔ zhí cuò wǎng
见“ 举直错枉 ”。
词语解释:举直错枉  拼音:jǔ zhí cuò wǎng
起用正直者而罢黜奸邪者。《论语·为政》:“ 哀公 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 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错,置也。举正直之人用之,废置邪枉之人,则民服其上。”《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举直错枉,谭思旧制。”亦作“ 举直厝枉 ”、“ 举直措枉 ”。《后汉书·杨彪传》:“今天下缨緌搢绅,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 汉 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 唐 权德舆 《陆宣公〈翰苑集〉序》:“其在相位也,推贤与能,举直措枉。”
词语解释:举直错枉  拼音:jǔ zhí cuò wǎng
起用正直者而罢黜奸邪者。《论语·为政》:“ 哀公 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 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错,置也。举正直之人用之,废置邪枉之人,则民服其上。”《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举直错枉,谭思旧制。”亦作“ 举直厝枉 ”、“ 举直措枉 ”。《后汉书·杨彪传》:“今天下缨緌搢绅,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 汉 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 唐 权德舆 《陆宣公〈翰苑集〉序》:“其在相位也,推贤与能,举直措枉。”
词语解释:举直厝枉  拼音:jǔ zhí cuò wǎng
见“ 举直错枉 ”。
词语解释:举直错枉  拼音:jǔ zhí cuò wǎng
起用正直者而罢黜奸邪者。《论语·为政》:“ 哀公 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 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错,置也。举正直之人用之,废置邪枉之人,则民服其上。”《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举直错枉,谭思旧制。”亦作“ 举直厝枉 ”、“ 举直措枉 ”。《后汉书·杨彪传》:“今天下缨緌搢绅,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 汉 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 唐 权德舆 《陆宣公〈翰苑集〉序》:“其在相位也,推贤与能,举直措枉。”
词语解释:句枉  拼音:gōu wǎng
曲枝。《淮南子·修务训》:“木熙者举梧檟,据句枉,蝯自纵,好茂叶。” 高诱 注:“句枉,曲枝也。”
词语解释:诉枉  拼音:sù wǎng
诉说冤屈。《宋书·竟陵王诞传》:“又 豫章 民 陈谈之 上书诉枉。”《魏书·李彪传》:“时有人诉枉者,二公及臣少欲听採。语理未尽, 彪 便振怒。”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人聚》:“求名之士,诉枉之人,悉至京师。”
词语解释:遭枉  拼音:zāo wǎng
遭受冤屈。《封神演义》第十回:“皇后遭枉酷死,﹝ 紂王 ﹞自立 妲己 为正宫。”《封神演义》第二八回:“今丞相欲要攻城,恐城破玉石俱焚,可怜无辜遭枉。”
词语解释:亏枉  拼音:kuī wǎng
冤屈。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一折:“大人此行,天下共知亏枉,青天可鉴,不久还朝重用也。”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况此乃非时考察,事起仓卒。恐一时廉访未真,或有亏枉,但取其罪状显著、人所共知者,量行黜降足矣。”
词语解释:思功悼枉
怀念其功绩,伤悲其冤屈
词语解释:偏枉  拼音:piān wǎng
偏曲冤枉。《元典章·吏部七·公事》:“府官所见不同,处决偏枉。”
词语解释:干枉  拼音:gàn wǎng
枉费。 明 高明 《琵琶记·瞯询衷情》:“你休説,不济事,干枉了。”
词语解释:权枉  拼音:quán wǎng
邪恶的当权者。《后汉书·杨震传论》:“ 延光 之閒, 震 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矣。”《后汉书·吴祐延笃等传论》:“ 吴季英 视人畏伤,发言烝烝,似夫儒者,而怀愤激扬,折让权枉,又何壮也!”
词语解释:伸冤理枉  拼音:shēn yuān lǐ wǎng
洗雪冤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大略多守着现成的案,能有几个伸冤理枉的?”《天雨花》第四回:“伸冤理枉咸称诵,端方正直立朝门。”
词语解释:欺枉  拼音:qī wǎng
欺负。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何得坐作奢僭,骄育负责,欺枉小民,淫恣酒色,职为乱阶,以伤风化而已乎?”《红楼梦》第七三回:“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
词语解释:连枉  拼音:lián wǎng
连累枉屈。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 齐生 之兄,为时名相,出藩于南,朝之硕臣,皆其旧交。 齐生 举进士,有司用是连枉 齐生 。 齐生 不以云,乃曰:‘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
词语解释:违枉  拼音:wéi wǎng
背理枉曲。《元典章·户部八·提调课程》:“将各人比依买私盐,全科事涉违枉,缘前例不曾遍行,既已断讫,别无定夺。”
词语解释:侵枉  拼音:qīn wǎng
侵害而使受冤枉。《后汉书·梁商传》:“辞所连染及在位大臣, 商 惧多侵枉。”《后汉书·陈龟传》:“时 三辅 强豪之族,多侵枉小民。 龟 到,厉威严,悉平理其怨屈者,郡内大悦。”
词语解释:桡枉  拼音:ráo wǎng
矫枉。 汉 桓宽 《盐铁论·救匮》:“盖橈枉者过直,救文者以质。”
词语解释:抑枉  拼音:yì wǎng
(1).冤枉。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被抑枉而自诬,事无苦而振慑者,怯人也。”《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乃冶铜匭为一室,署东曰‘延恩’,受干赏自言;南曰‘招諫’,受时政失得;西曰‘申寃’,受抑枉所欲言;北曰‘通玄’,受讖步祕策。”
(2).抑制邪辟。 唐 柳宗元 《惩咎赋》:“刚柔弛张兮,出入纶经。登能抑枉兮,白黑浊清。”
词语解释:屈枉  拼音:qū wǎng
犹冤枉。《醒世姻缘传》第十回:“比方有人屈枉你怎么要钱,怎么酷,你着极不着极?”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 冯奶奶 !你净屈枉人,俺多咱敢不听过奶奶的话?”
词语解释:活天冤枉  拼音:huó tiān yuān wǎng
形容冤枉之极。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你们都说 三闾大夫 发了疯,其实真是活天冤枉。” 欧阳山 《苦斗》五四:“我想从前那些有钱人家把 阿炳 叫做‘秃尾龙’、‘废料’、‘周游’,真是活天冤枉!”
词语解释:淹枉  拼音:yān wǎng
长期冤屈。《宋书·明帝纪》:“若狱犴淹枉,伤民害教者,具以事闻。”
词语解释:曲枉  拼音:qǔ wǎng
弯曲不直。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季敬姜》:“夫幅者所以正曲枉也,不可不彊。”
词语解释:怨枉  拼音:yuàn wǎng
冤枉。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中论》:“或刑政失中,猛暴横作,怨枉繁多,天下忧惨,羣狱姦昏,难得而治,承此之后,宜为赦也。”
词语解释:弹枉  拼音:dàn wǎng
弹劾枉法者,纠正偏颇。 汉 蔡邕 《太尉乔公碑》:“赫矣 乔父 ,秉文握武,内为宗干,出为藩辅,在宪弹枉,竟由厥矩。”
词语解释:回枉  拼音:huí wǎng
冤枉,冤屈。《后汉书·卢植传》:“原禁者,凡诸党錮,多非其罪,可加赦恕,申宥回枉。” 宋 朱熹 《答刘季章》:“然此亦无他,只是自家看得道义自不曾端的,故不能真知是非之辨,而为此回枉。不是説时病痛,乃是见处病痛也。”
词语解释:吃冤枉  拼音:chī yuān wǎng
犹言光会吃饭不会做事。形容无能。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这些吃冤枉的家伙是顶怕死的,你摆起机枪摔它两梭子,它飞得可高啦。” 王汶石 《新结识的伙伴》:“她看见队员挟着一面黄旗跑回来,怒冲冲地喊道:‘你们这伙吃冤枉的,怎么掂回来个这……咱那面红旗呢?’”
词语解释:绳枉  拼音:shéng wǎng
惩处邪曲之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以 邈 为 凉州 刺史……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词语解释:理枉  拼音:lǐ wǎng
理正枉屈。《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重大之狱,三推六问’,大略多守着现成的案,能有几个伸冤理枉的?”
词语解释:奸枉  拼音:jiān wǎng
(1).奸诈不正。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臣忠良则君政善,臣姦枉则君政恶。”《后汉书·五行志二》:“先是 梁太后 兄 冀 挟姦枉,以故太尉 李固 、 杜乔 正直,恐害其事,令人诬奏 固 乔 而诛灭之。”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八:“ 第五伦 领 长安市 ,公平廉介,无有姦枉。”
(2).指奸邪不正的人。《黄石公三略》卷上:“羣吏朋党,各进所亲,招举姦枉,抑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訕,是谓乱源。”
词语解释:申枉  拼音:shēn wǎng
申雪冤屈。《后汉书·崔駰传》:“宥过申枉,诚仁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