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枉费 拼音:wǎng fèi
空费,白费。 唐 张鷟 《游仙窟》:“忿 秋胡 之眼拙,枉费黄金;念 交甫 之心狂,虚当白玉。” 宋 刘过 《念奴娇·留别辛稼轩》词:“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你这般不识好歹的,枉费俺一片热心。”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照实说来,又恐怕话不投机,徒然枉费。”词语解释:枉教 拼音:wǎng jiào
敬辞。犹言屈尊赐教。 宋 王安石 《与李修撰书》:“乃烦枉教,慰感何可復言,尤喜动止多福。”词语解释:枉道 拼音:wǎng dào
(1).违背正道。《管子·形势》:“小人者,枉道而取容,适主意而偷説,备利而偷得,如此者,其得之虽速,祸患之至亦急。”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安定太守汝南胡伊》:“ 柳下惠 不枉道以事人,故三黜而不去。”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进退以义,士之节也;枉道干进,士之耻也。”
(2).指邪曲之道。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中国 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3).绕道。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今遣骑到 鄴 ,故使枉道相过。” 唐 岑参 《送卢郎中除杭州之任》诗:“知君望乡处,枉道上 姑苏 。” 宋 苏轼 《送海印禅师偈》:“公以三诗赠行,復枉道过某於 齐安 。”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我枉道过我海边上的旧居,仍然空着没有赁出。”
(4).犹漫道、莫说。 唐 尚颜 《秋夜吟》:“枉道一生无繫着, 湘 南山水别人寻。”词语解释:枉却 拼音:wǎng què
犹辜负。 明 顾璘 《临江仙·雨中柬谭子羽》词:“堪恨赏心都不偶,依然枉却东风。”词语解释:枉驾 拼音:wǎng jià
屈驾。称人来访或走访的敬辞。《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宋 王安石 《回谢馆职启》:“未获造门,先承枉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我还没有去拜望,怎敢枉驾。”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但我近来午后几乎都不在家……如枉驾,请勿在十二至八时之间。”词语解释:枉渚 拼音:wǎng zhǔ
(1).古地名。 枉水 流入 沅水 的小水湾,在今 湖南 常德市 南。《楚辞·九章·涉江》:“朝发 枉渚 兮,夕宿 辰阳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沅水 又东歷小湾,谓之 枉渚 。”
(2).古地名。又名 琵琶洲 ,在今 甘肃省 两当县 南。因洲渚迂回,人迹罕到,故名。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鵾鷄号 枉渚 ,日色傍阡陌。”
(3).弯曲之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其中引水,飞皋倾澜,瀑布或枉渚,声溜潺潺不断。” 唐 欧阳詹 《陪太原郑行军登汾上阁》诗:“城槐临枉渚,巷市接飞梁。”词语解释:枉尺 拼音:wǎng chǐ
见“ 枉尺直寻 ”。
词语解释:枉尺直寻 拼音:wǎng chǐ zhí xún
《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朱熹 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后因以“枉尺直寻”比喻小有所损,而大有所获。《后汉书·张衡传》:“枉尺直寻,议者讥之,盈欲亏志,孰云非羞?” 宋 王安石 《上孙司谏书》:“枉尺直寻而利,古人尚不肯为,安有此而可为者乎?” 梁启超 《新民说·论自尊》:“牺牲名誉,而以枉尺直寻为手段者,其去豪杰远矣。”亦省作“ 枉尺 ”。 宋 邵雍 《高竹》诗之三:“枉尺既不能,括囊又何谢。” 郭沫若 《满江红》词:“阵堂堂,磊落以光明,难枉尺。”词语解释:枉自 拼音:wǎng zì
徒然,白白地。《水浒传》第二四回:“如今枉自有三五七口人喫饭,都不管事。” 清 李渔 《慎鸾交·雪愤》:“狂徒枉自把奸邪逞,一事无成只落得命早倾。”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緑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 无奈小虫何!”词语解释:枉断 拼音:wǎng duàn
枉法断案词语解释:枉劳 拼音:wǎng láo
徒劳。 唐 许裳 《野步》诗:“物外趣都别,尘中心枉劳。”《再生缘》第六回:“报完立刻开弓箭,三射金钱竟枉劳。”词语解释:枉杀 拼音:wǎng shā
(1).无罪而乱加杀害。《后汉书·宦官传·孙程》:“又帝舅大将军 耿寳 、皇后兄大鸿臚 阎显 更相阿党,遂枉杀太尉 杨震 。”《南史·檀道济传》:“可怜《白浮鳩》,枉杀 檀江州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我父昔年被郡守枉杀,求报数年未得。”
(2).白费,辜负。杀,极甚之义。 唐 李白 《醉后赠从甥高镇》诗:“ 江 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宋 韩琦 《和袁陟节推龙兴寺芍药》:“似矫东君泛爱心,枉杀春风不肯嫁。”词语解释:枉帆 拼音:wǎng fān
谓船绕道而行。词语解释:枉死 拼音:wǎng sǐ
(1).因冤枉或不应受的损害而死。《后汉书·天文志下》:“太傅 陈蕃 、大将军 竇武 、尚书令 尹勋 、黄门令 山冰 等皆枉死。”《梁书·陆襄传》:“ 鲜于 平后善恶分,民无枉死,赖有 陆君 。” 唐 白居易 《偶作》诗之二:“乖龙藏在牛领中,雷击龙来牛枉死。”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郭元根》:“吾忝大丈夫也,必力救之。若不得,当杀身以狥汝,终不使汝枉死于淫鬼之手也。”
(2).指冤抑而死的人。 清 赵翼 《悯忠寺石坛相传唐太宗征高丽回瘗战骨处》诗:“由来战争地,枉死徧郊原。”词语解释:枉直 拼音:wǎng zhí
曲与直。比喻是非、好坏。《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常使一人持囊随王车,人有言事者,即以书投囊中,王至宫发省,理其枉直。”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 于公 聪达,明於听断,小大以情,不失枉直。” 宋 苏辙 《四论熙河边事札子》:“今若不问枉直所在,兴忿恚之师,为必取之计,则 关 陕 兵祸,渐不可知。” 章炳麟 《菌说》:“若专以是非枉直相角,则天下皆恶直丑正者矣。”词语解释:枉矢 拼音:wǎng shǐ
(1).不直之箭。《礼记·投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 郑玄 注:“枉、哨,不正貌。为谦辞。”
(2).箭名。八矢之一。《周礼·夏官·司弓矢》:“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 郑玄 注:“枉矢者,取名变星,飞行有光,今之飞矛是也。”
(3).星名。《史记·天官书》:“枉矢,类大流星,虵行而仓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是时,枉矢西流,如火流星,虵行若有首尾,广长如一匹布著天,矢星坠至地,即石也。”《陈书·高祖纪上》:“且自摄提无纪,孟陬殄灭,枉矢宵飞,天弧晓映。”词语解释:枉顾 拼音:wǎng gù
屈尊看望。称人来访的敬辞。 唐 王昌龄 《灞上闲居》诗:“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 元 袁士元 《谢樊天民见访》诗:“归来自愧穷途客,枉顾多劳长者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敝庐不远,即烦枉顾。” 鲁迅 《书信集·致孙伏园》:“倘蒙枉顾,自然决不能稍说魇话。”词语解释:枉误 拼音:wǎng wù
错误,差误。《元典章·吏部八·案牍》:“词理不可考视,情实不可悉知,伏虑其间枉误必多。”词语解释:枉说 拼音:wǎng shuō
徒然说,白说。 清 陈维崧 《念奴娇·将发金陵》词:“北渚田荒,西畴租少,枉説丰年瑞。”词语解释:枉路 拼音:wǎng lù
(1).弯曲的道路。 唐 马戴 《送韩校书江西从事》诗:“遥程随水阔,枉路倒帆频。” 宋 朱熹 《孤鹤思太清》诗:“九皋无枉路,从遣碧云生。”
(2).冤枉路。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五:“我们从 长沙 动身所采取的路向不用说是走了好些枉路。”词语解释:枉法 拼音:wǎng fǎ
谓歪曲和破坏法律。《商君书·定分》:“天下之吏民虽有贤良辨慧,不能开一言以枉法。”《史记·滑稽列传》:“又恐受賕枉法,为姦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唐 白居易 《重赋》:“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红楼梦》第四回:“ 雨村 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郑观应 《盛世危言·廉俸》:“若復有罔上营私受贿枉法者,按法重绳之。”词语解释:枉问 拼音:wǎng wèn
敬辞。犹言承蒙问候。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自足下离 东都 ,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词语解释:枉流 拼音:wǎng liú
谓邪恶势力。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赞》:“﹝ 惠帝 ﹞可谓宽仁之主,遭 吕太后 亏损至德,枉流滥哉,深可悲矣。”词语解释:枉步 拼音:wǎng bù
犹劳步。称人走访的敬词。 宋 欧阳修 《与焦殿丞》:“来日见过家飱,幸早枉步,乘午前稍凉,庶几可坐也。”词语解释:枉滞 拼音:wǎng zhì
指不得申雪的冤屈或冤案。《宋书·后废帝纪》:“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犹积。”《魏书·刑罚志》:“如谓规不测之泽,抑絶讼端,则枉滞之徒,终无申理。”《北史·源怀传》:“时百姓为豪强陵压,积年枉滞,一朝见申者,日有百数。”词语解释:枉策 拼音:wǎng cè
弯曲的马鞭。《楚辞·九章·悲回风》:“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王逸 注:“以棘为策,既有芒刺,而又不直,则马伤深而行速。”一说指妄谬的政策。见 余冠英 《〈楚辞〉选》。词语解释:枉骑 拼音:wǎng qí
犹枉驾。 唐 严识玄 《潭州都督杨志本碑》:“ 耿纯 自结,早申献帛之诚; 吴质 旧游,时蒙枉骑之眷。”词语解释:枉沐 拼音:wǎng mù
白白地蒙受。对人来访的敬词。 唐 杜甫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诗:“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词语解释:枉累 拼音:wǎng lèi
冤屈受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审后出示》:“其中陞擦不合、开报不公、里胥作弊受贿等情,许出示,三日之内指名据实呈控,本县准与审理定夺。如并无枉累,妄行瀆扰,定行重责枷示不贷。”词语解释:枉伤 拼音:wǎng shāng
无罪而错加伤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谋叛》:“反叛二字,最要分明,否则,出此入彼,其枉伤多命,寃陷多家,咎将安归乎?”词语解释:枉夺 拼音:wǎng duó
侵凌夺取。《后汉书·窦宪传》:“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词语解释:枉棹 拼音:wǎng zhào
犹枉驾。棹,指船。 唐 刘长卿 《将赴江南湖上别皇甫曾》诗:“ 潯阳 如枉棹,千里有归潮。” 明 高启 《期袁卿见过因出失值寄诗谢之》:“非关远出负幽期,自是江边枉棹迟。”词语解释:枉刺 拼音:wǎng cì
谓有劳顾访。刺,犹今之名片。旧时客人来访先投刺。 宋 赵师秀 《赠汤巾》诗:“黄金榜内人,枉刺忽相亲。”词语解释:枉径 拼音:wǎng jìng
弯曲的小路。《后汉书·崔駰传》:“先人有则而我弗亏,行有枉径而我弗随。” 李贤 注:“枉,曲也;径,道也。”词语解释:枉辙 拼音:wǎng zhé
犹枉驾。 唐 戴叔伦 《张评事涉秦居士系见访郡斋即同赋中字》:“軺车忽枉辙,郡府自生风。”词语解释:枉情 拼音:wǎng qíng
犹邪念。《宋书·颜延之传》:“爱之勿劳,当扶其正性,忠而勿诲,必藏其枉情。”词语解释:枉死鬼 拼音:wǎng sǐ guǐ
旧指受冤屈而死的人变成的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凡枉死鬼不自投见,阎摩天子不及知也。”词语解释:枉然 拼音:wǎng rán
徒然,白费。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有孩儿也枉然,你爹娘到教别人来看官。” 清 李渔 《慎鸾交·席卷》:“财物既然失去,烦恼也是枉然。”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他用这样的方法吓我是枉然的。”词语解释:枉结 拼音:wǎng jié
(1).冤屈,冤结。《后汉书·冯异传》:“怀来百姓,申理枉结,出入三岁, 上林 成都。”
(2).屈尊结交。《后汉书·蔡邕传论》:“ 董卓 一旦入朝,辟书先下,分明枉结,信宿三迁。” 李贤 注:“谓三日之閒,位歷三臺也。”词语解释:枉曲 拼音:wǎng qǔ
谓违法曲断;不公正。《后汉书·王符传》:“中才以上,足议曲直,乡亭部吏,亦有任决断者,而类多枉曲,盖有故焉。” 宋 范仲淹 《奏灾异后合行四事》:“州县长吏及刑狱法官有用法枉曲侵害良善者,具事状奏闻。”词语解释:枉人 拼音:wǎng rén
(1).山名。又名 上阳山 。在 河南省 浚县 西北。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始则地名 全节 ,终则山称 枉人 。” 倪璠 注:“《隋图经》曰:‘ 枉人 ,山谷名。或云 殷紂 杀 比干 於此,因得名。’”
(2).谓枉劳人,麻烦别人。《隋炀帝艳史》第二二回:“ 巢元方 退出院外,忙配了一副煎药,送入院来。 萧后 也不枉人,亲自煎了来与 煬帝 吃。”词语解释:枉临 拼音:wǎng lín
敬辞,称对方来访自己词语解释:枉刻 拼音:wǎng kè
枉曲苛刻。《后汉书·明帝纪》:“十二月甲寅,詔曰:‘……又郡县每因徵发,轻为姦利,诡责羸弱,先急下贫。其务在均平,无令枉刻。’”词语解释:枉辔 拼音:wǎng pèi
谓走弯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然而懿文之士,未免枉轡, 潘岳 《丑妇》之属, 束晳 《卖饼》之类,尤而效之,盖以百数。”参见“ 枉轡学步 ”。
词语解释:枉辔学步 拼音:wǎng pèi xué bù
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因利骋节,情采自凝;枉轡学步,力止 寿陵 。”参见“ 邯郸学步 ”。词语解释:枉语 拼音:wǎng yǔ
屈尊告诉。敬辞。 唐 韩愈 《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枉语山中人,匄我涧侧石。”词语解释:枉陷 拼音:wǎng xiàn
(1).冤枉陷害;无故陷害。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横为故 齐王 冏 所见枉陷,诬臣与众人共作禪文。” 唐 李山甫 《风》诗:“能将尘土平欺客,爱把波澜枉陷人。”
(2).无辜而陷入。《宋史·吕陶传》:“今立法太严,取息太重,遂使良民枉陷刑辟,非陛下仁民爱物之意也。”词语解释:枉记 拼音:wǎng jì
屈尊上书。称人对己上书的敬辞。 宋 曾巩 《回李清臣范百禄谢中贤良启》:“方喜闻风,遽蒙枉记。仰惟谦抑之过,第积感铭之深。”词语解释:枉笔 拼音:wǎng bǐ
不符事实的记载。 唐 沉佺期 《被弹》诗:“事间拾虚证,理外存枉笔。”《宋书·桂阳王休范传》:“先帝不失顺悌之名, 宋 世无枉笔之史。”词语解释:枉讼 拼音:wǎng sòng
冤案,错案。《后汉书·张禹传》:“ 子胥 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词语解释:枉状 拼音:wǎng zhuàng
(1).具诬告的状文。《后汉书·孔融传》:“ 曹操 既积嫌忌,而 郗虑 復搆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 路粹 枉状奏 融 ……书奏,下狱弃世。”
(2).枉死之状。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 李 亦粗知其死,不得其终;悼恨既深,思为冥雪…… 李生 即顿首流涕,具云妻枉状。”词语解释:枉志 拼音:wǎng zhì
屈志,改变心志。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名身孰亲》:“知止之人,贵为天子,不以枉志;贫处巖穴,不以幽神。”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救祖考之邦坏,在幽人而枉志。” 唐 柳宗元 《为户部王叔文陈情表》:“岂虑未效涓尘,遽迫方寸……虽欲徇公,无由枉志。”词语解释:枉访 拼音:wǎng fǎng
屈尊就访。对人来访的敬辞。 宋 苏轼 《与李廷评》:“某启:经由特辱枉访,适以卧病数日,及连日会集,殊无少暇。”词语解释:枉法营私
曲解、破坏法律,以谋求私利词语解释:枉长白大 拼音:wǎng cháng bái dà
犹言白长这么大。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你真是枉长白大!连母鸡也不认识,会当作鹁鸪!”词语解释:枉邪 拼音:wǎng xié
邪恶不正。亦指邪恶不正的人。《宋史·范纯仁传》:“则是举用正直,而可以化枉邪为善人,不仁者自当屏迹矣。”词语解释:枉酷 拼音:wǎng kù
(1).指枉杀。《晋书·武陔传》:“ 茂 清正方直,闻於朝野,一旦枉酷,天下伤焉。”《宋书·桂阳王休范传》:“先帝崩殂,若无天地,理痛常情,便应赴泣。但兄弟枉酷,已陷谗细,孤子已下,復触姦机。”
(2).指枉加的酷刑。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加枉酷於臣僕,用剡锋乎六畜。”《宋书·竟陵王诞传》:“陛下信用谗言,遂令无名小人来相掩袭;不任枉酷,即加诛翦。”词语解释:枉错 拼音:wǎng cuò
(1).《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后因以“枉错”指举直错枉,任贤去佞。 晋 潘岳 《关中》诗之一:“於皇时 晋 ,受命既固。三祖在天,圣皇绍祚。德博化光,刑简枉错。”
(2).错断;错误。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恐怕前官枉错了,你有不尽的言词,从实説来,我与你做主咱。”《元典章·台纲一·内台》:“诸公事行下所属而有枉错者,承受官司即须执申。”词语解释:枉紊 拼音:wǎng wěn
枉曲紊乱之事。 唐 李峤 《上巡察覆囚使历城张明府书》:“ 镐池 十乘,端衡制其轻重; 清河 二天,直绳纠其枉紊。”词语解释:枉绝 拼音:wǎng jué
空自断绝。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势可灼手,则竿牘恐后;门可罗雀,则踪跡枉絶。”词语解释:枉纵 拼音:wǎng zòng
(1).枉法减轻处刑或使无辜者受害。《晋书·李憙传》:“法者,天下取正,不避亲贵,然后行耳,吾岂将枉纵其间哉!” 孙中山 《大总统令内务司法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擅用职权,漫施笞杖之刑,致多枉纵之狱者,甚为有司不取也。”
(2).谓冤枉无辜或放纵有罪者。 清 林则徐 《严办烟案栽赃人犯片》:“总期法无枉纵,罪当情真,庶足折服人心。”词语解释:枉系 拼音:wǎng xì
谓无罪而被捉拿入狱。《后汉书·董卓传》:“其中有为 傕 ( 李傕 )所枉繫者, 傕 恐 茂 ( 裴茂 )赦之,乃表奏 茂 擅出囚徒。”《新唐书·虞世南传》:“又 山东 淫雨, 江 淮 大水,恐有冤狱枉繫,宜省録纍囚,庶几或当天意。”词语解释:枉言 拼音:wǎng yán
白说,空说。《廿载繁华梦》第一回:“是便是了,只眼前没承受之人,也是枉言。”词语解释:枉禁 拼音:wǎng jìn
无辜而被囚禁。《元典章·刑部十六·违枉》:“ 婺州路 阿老瓦丁 被刼, 兰溪县 尉涉疑捉拿 包捨 等二十一名,枉禁身死,后获正贼真赃。”词语解释:枉直同贯 拼音:wǎng zhí tóng guàn
谓曲直不分。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使无辜见疑,有罪获纵,枉直同贯,人何赖焉。”词语解释:枉矢弱弓 拼音:wǎng shǐ ruò gōng
指低劣的弓矢。 汉 刘向 《说苑·指武》:“ 羿 、 逢蒙 不能以枉矢弱弓射远中微。”参见“ 枉矢 ”。
词语解释:枉矢 拼音:wǎng shǐ
(1).不直之箭。《礼记·投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 郑玄 注:“枉、哨,不正貌。为谦辞。”
(2).箭名。八矢之一。《周礼·夏官·司弓矢》:“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 郑玄 注:“枉矢者,取名变星,飞行有光,今之飞矛是也。”
(3).星名。《史记·天官书》:“枉矢,类大流星,虵行而仓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是时,枉矢西流,如火流星,虵行若有首尾,广长如一匹布著天,矢星坠至地,即石也。”《陈书·高祖纪上》:“且自摄提无纪,孟陬殄灭,枉矢宵飞,天弧晓映。”词语解释:枉直随形 拼音:wǎng zhí suí xíng
谓影子的曲直随形而定。《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词语解释:枉用心机 拼音:wǎng yòng xīn jī
同“ 枉费心机 ”。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你使着这般科段,敢可也枉用心机。”《三侠五义》第九十回:“可恨他三人贪财好色,枉用心机,白白的害了奶公并小姐落水,也只得赤手空拳赴水而去。”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的奇想》:“但翻翻现成的文艺史,看不见半个这样的人物,那恐怕也还是枉用心机的。”词语解释:枉物难消 拼音:wǎng wù nán xiāo
谓不义之财难于消受,反而招灾惹祸。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原来是父亲过了孩儿又要,你怎么不寻思枉物难消。”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取不义财呵,枉物难消。”词语解释:枉突徙薪 拼音:wǎng tū xǐ xīn
据 汉 刘向 《说苑·权谋》,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后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宋书·桂阳王休范传》:“桂蠹必除,人邪必翦,枉突徙薪,何劳多力。”词语解释:枉物 拼音:wǎng wù
不义之财。《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老叟道:‘汝不知殿上之钱,皆是贪利酷求之人,害物私心之辈,损人益己,尅众成家,偶一过此,妄求非祸,神不危而心自危之,所以求献于庙。此乃枉物,譬如吾之赃矣,焉敢用哉!’”参见“ 枉物难消 ”。
词语解释:枉物难消 拼音:wǎng wù nán xiāo
谓不义之财难于消受,反而招灾惹祸。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原来是父亲过了孩儿又要,你怎么不寻思枉物难消。”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取不义财呵,枉物难消。”词语解释:枉矫过激 拼音:wǎng jiǎo guò jī
犹言矫枉过正。 明 文徵明 《铁柯记》:“昔 刘器之 不为枉矫过激之行,而耿挺特达,卓有建明。”词语解释:枉费心机 拼音:wǎng fèi xīn jī
白白地浪费心思。形容徒劳无益。《封神演义》第四十回:“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 瞿秋白 《文艺杂辑·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 胡秋原 先生的艺术高尚论的自由主义,要枉费心机了。”词语解释:枉费心计 拼音:wǎng fèi xīn jì
同“ 枉费心机 ”。 《红楼梦》第一○六回:“如今枉费心计,挣了一辈子的强,偏偏儿的落在人后头了。”词语解释:枉遏 拼音:wǎng è
屈抑。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第三拍:“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词语解释:枉辟 拼音:wǎng pì
邪辟。《吕氏春秋·知度》:“法则之用植矣,枉辟邪挠之人退矣,贪得伪诈之曹远矣。”词语解释:枉贼 拼音:wǎng zéi
无辜被害。《晋书·张华传》:“ 华 之见害,俱以姦逆图乱,滥被枉贼。”词语解释:枉滥 拼音:wǎng làn
(1).枉法恣肆。《后汉书·左雄传》:“朱紫同色,清浊不分,故使姦猾枉滥,轻忽去就。拜除如流,缺动百数。”
(2).谓枉错淫滥,使无辜受害。《魏书·高恭之传》:“窃见御史出使,悉受风闻,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新五代史·杂传·赵延义》:“王者抚天下,当以仁恩德泽,而 汉 法深酷,刑罚枉滥,天下称冤,此其所以亡也。” 宋 范仲淹 《奏灾异后合行四事》:“转运使提点刑狱,但采其虚声,岂能徧閲其实,故刑罚不中,日有枉滥。”《元典章·刑部二·鞫狱》:“受贿枉法,变乱是非,颠倒轻重,欲使狱无枉滥,其可得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二:“不问罪之轻重,理之是非,但云有犯,即处极刑,枉滥之家,莫敢上诉。”词语解释:枉苦 拼音:wǎng kǔ
犹何苦。《何典》第二回:“老爷已经许了,你只管执之一见,枉苦空做闲冤家。”词语解释:枉道事人 拼音:wǎng dào shì rén
本谓违背正道侍奉人。后形容不择手段地讨好人。《论语·微子》:“ 柳下惠 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动心》:“凡人之动心与否,固在其加卿相行道之时也。枉道事人,曲学阿世,皆从此而始矣。”词语解释:枉辔学步 拼音:wǎng pèi xué bù
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因利骋节,情采自凝;枉轡学步,力止 寿陵 。”参见“ 邯郸学步 ”。
词语解释:邯郸学步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郭象 注:“以此效彼,两失之。” 成玄英 疏:“ 寿陵 , 燕 之邑。 邯郸 , 赵 之都。弱龄未壮,谓之餘子。 赵 都之地,其俗能行,故 燕国 少年远来学步。既乖本性,未得 赵国 之能;捨己效人,更失 寿陵 之故。”《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於 邯郸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后因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宋 姜夔 《送项平甫倅池阳》诗:“论文要得文中天, 邯郸 学步终不然。”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为文必师古,使人读之不知所师,善师古者也……若拘拘规傚,如 邯郸 之学步,里人之效顰,则陋矣。”《歧路灯》第一○一回:“‘什么古迹?’ 娄朴 道:‘学步桥。’ 盛希瑗 道:‘是 邯郸 学步,失其故步么?’”词语解释:枉诬 拼音:wǎng wū
无辜遭受诬陷。 明 张居正 《答总督方金湖书》:“乃知再勘之旨,於事理允当,如有枉诬,宜与昭雪。”